这个名字是豆瓣上的一个小组。我讨厌腰封不是一天两天了,比如我对台湾有个学者“南方朔”比较感兴趣,倒不是看过他多少文章,而是我买的台湾版的书中很多封面的腰封上都有他老人家的推荐语。我想象着老人家是一位德高望重的人物,不然不会受到如此关爱,后来看得多了,就开始烦了,每次在网上购书,都会心里默默祈祷,上帝真主佛祖无量天尊保佑,别让我再中招买到一本南方朔老师写推荐语的书了。
我这么说不是对南方朔老师有任何不尊之意,只是觉得,任何东西一旦烂了就不值钱了,以后再说什么精辟的话大家都不相信了。内地的“腰封之王”首推王蒙先生。王老师估计平时也没什么事儿,有求必应,来一个推荐一个,最后把自己变成了推特。现在买书,交完钱之后干的首要之事就是把腰封死掉扔进垃圾桶。而且我一般不会买有腰封的书,万般无奈的情况下,捏着鼻子买下来。当腰封变成了遮羞布,你就知道内容又多烂了。比方说,有一本书的腰封上说“两岸三地数十位专家学者联手推荐”的屁话,我怀疑数十位专家学者可能连一个字都没看过,只是电话里听编辑胡扯了几句便认可点头。这种话和“环宇宙数亿外星人”联手推荐有什么区别呢?
我不知道,写推荐语是否要收费?反正找我写推荐语的人没有提出过支付我费用,因为早晚有一天你可能会找别人写推荐语。山不转水转,你也有这一天。有人找我写,我也不会写,因为我的话并不值钱,有本事你现在找季羡林先生写去,那样的推荐语才惊天地泣鬼神呢。
我还是喜欢看封底的媒体评论,很多外国的书封底上都有一些媒体评论文字,也许这些评论也是关系稿中的某一段话,但看着还不至于那么肉麻和招摇。国内出版的书籍中文什么很少有媒体推荐语,主要是媒体就没几个真正的书评人,说白了,那些所谓的评论之不定是通过什么方式写出来的呢,很少有说到点子上的。再进一步讲,现在媒体上所谓的各种评论,其实都没有什么力量,原因也是众所周知的,你缺乏真正的独立评论意识,自然也就一钱不值。
我想,以后罗老师出书,让老六写推荐语;老六出书让陈晓卿写推荐语;陈晓卿出书让梁文道写推荐语;梁文道老师出书让罗老师写推荐语,转一圈又回来了。丢手绢啊丢手绢,轻轻地放在小朋友的后面,大家不要打电话……
有人会问,你以后出书就不找人写推荐语吗?别把话说得那么绝。我肯定不找,以前都是出版社逼着我找人写,我将来不用这样了,我直接跟出版社说,推荐语我一个人包办。我自己在家里编好给出版社就行了。我会这么写:“美国总统奥巴马含泪推荐:是的,你行!”“米高·集训死后含恨推荐:King of Book。”我吓死你!
其实我下一本书的腰封我都想好了,鉴于现在腰封泛滥,我决定弄的有点创意,比如,我决定把章子怡、范冰冰、周迅、赵薇、舒淇、刘若英……的名字全都列上去,每个人编一句很深刻很哲学的话,比如,章子怡说:“知识就是力量。”范冰冰说:“书是人类进步的电梯。”周迅说:“书籍是全世界的小儿善存。”赵薇说:“理论是灰色的,生命之书常青。”舒淇说:“为中华之崛起而买这本书。”刘若英说:“读书越多越反动。”平时她们肯定没机会说出这样的精彩语录,得我来亲自帮她们编,还能起到正面宣传她们的作用,反正她们也不会因为这么一句话跟我打官司,一打官司我还占便宜。我看就这么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