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当你接到一个打错的电话,请不要不耐烦地的立刻挂掉,因为有可能错过一个精彩的故事。
我就接到了这么一个电话,鉴于对相关当事人隐私的保护,一些关键的人名、地名我做了马赛克处理,但不影响其真实性。
故事的发生是这样的——
我今天接到了一个电话,对方是一个女子。
“请问您是徐××(化名)吗?我是周××(化名)。”
显然,这个电话打错了。但是徐××我知道。于是好奇心上来了,更主要的是,坐火车比较无聊,对面的一个女孩一直用一个山寨手机播放一些比较难听的歌曲,为了表示对她抗议,我特地把声音提高了一个半八度,相当于罗京老师播报社论的高度。
“你好。”我开始搭话,声音洪亮,尽可能让隔壁车厢的旅客也能听到,“你有什么事儿?”
果然,我一张嘴,对面的女孩就开始把破手机的声音关小了。
“我是来自武汉的选手,您不是××杯全国歌手大赛的评委吗,我想让您辅导一下。”
听到这里我明白了,于是我的坏心眼儿上来了,赶紧说:“好啊,可是我不认识你。”
“您是不认识我,但我见过您,还听过您讲课。”
“那你想怎么辅导呢?”
“我现在在北京,住在××饭店B座712房间,如果您今晚有空的话,可以过来辅导吗?”
当然可以,求之不得呢。
“不过我……”
我本来想说:我不在北京,今天赶不回去,能不能改天之类的话。但我的坏心眼儿又上来了,立刻改口说:“不过我现在有点事儿,能不能晚一点呢?”
“可以,反正我一直在房间里。”
“我晚上八点钟左右过去吧。”
“好,那我等您过来。”
撂下电话,我赶紧给一个朋友发短信:“你有徐××的电话吗?”
一分钟后,朋友发过来徐××的电话,我一看,乐了,这个女选手真马虎,大概是抄电话号码的时候抄错了,徐老师号码中的“7”给抄成了“1”,徐老师手机前三位是“13×”,她记成了“138”,难怪打到我这里。
我立刻给徐××老师发了一条短信:“徐老师,您好,我是来自湖北武汉的歌手周××,参加××杯全国歌手大赛,想让您做一些辅导,不知道您是否有空?”
没一会儿,徐老师回来短信:“可以。”
我赶紧又回短信:“谢谢您,徐老师,我住在××饭店B座712房间,今晚八点钟左右您能过来吗?”
没一会儿,徐老师回来短信:“不见不散。”
看到短信,我又立刻给周××发短信:“今晚八点,不见不散。”
没一会儿,周××回短信:“等您哦,徐老师。”
点评:看来现在做评委的老师都心领神会呀。一路上我就想,真想给××饭店打一个电话,问问B座712房间的马了隔壁还有没有空房,想在那里住一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