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许联想

珍爱生命,远离博客

2011年8月的日志

带三个表 @ 2011-08-29 22:08:45 分类: 未分类

9月4日(星期日)下午15:00,我在深圳音乐厅有一个讲座,话题自然跟流行音乐有关。面对那么好的地方,我很紧张,据说坐满了能有1600多人,希望那天来的人少点,不然看着眼晕。

我以前在高校办过讲座,但我发现自己不是那种像罗老师口吐莲花的人,我只会口吐白沫。我不是个习惯在众人面前说话的人,不然哪有罗老师什么事儿啊。以前有这样的事儿,我都能推就推,尽量不让自己当众现眼。有时候也想试试,去克服自己心理上的毛病。深圳音乐厅的老师跟我说了快一年了,我能往后缩就往后缩,反正这回我豁出去了。深圳的同学,你们准备好了吗?反正我没准备好。

星期五晚上,我会上刘洋老师鹏城歌飞扬节目,我都不知道上过多少次刘洋的节目了,丫也不烦。我也不知道该在刘洋老师的节目中说点什么,就祝大运会圆满成功吧。

我不准备什么音频视频资料了,就干讲。如果讲的比较顺利,我就把这个当成一个范本,以后四处招摇撞骗去。

顺便我做个调查,假如你去现场听我讲座,关于流行音乐的,你想听哪方面的内容?我实在不知道现在还有谁对流行音乐感兴趣,并且感什么兴趣?

带三个表 @ 2011-08-29 15:27:02 分类: 挨个祸害

我常遇到这样的事儿,有人加我SMN,或者给我发短信,内容歌词大意是:我很崇拜你或者很想认识你,或者嘘寒问暖跟你瞎扯。但我问他是谁,对方又跟我捉迷藏,什么说了你也不认识,或者就是你猜你猜你猜猜猜。我一想到一个人跟人交往这么没礼貌,老觉得自己躲在暗处干点不可告人的事儿心里很爽的那副嘴脸,我就觉得很无聊,删掉拉倒。当然,有时候也不排除确实是熟人,比如我把他号码删掉了,我这么一问,他就故意跟我玩捉迷藏游戏。这种人更可恶。

后来我找到了对付这种人的办法,警告他说,如果你不说是谁,就把你号码贴出去,说有个姑娘夜里比较寂寞,需要各种抚慰,联系电话是……你想啊,网上色狼这么多,一定像改革春风一样扑面而来。还别说,这招真灵,我这么一说,对方立刻现原形,老老实实告诉我是谁。我说因为不常联系的人号码都删掉了。抱歉。

不过有一次,我收到一条短信,内容是:“好久没联系了,最近还好吗?有空吃饭吧。”我就顺手回了一句:“还好。”然后对方又回:“真高兴我们又联系上了。”我好奇:“你是谁呀?”接着,这人就开始跟我捉迷藏,而且话越来越挑逗。我就急了,说:“你要不说你是谁,我就把你号码贴到色情网站上去。”果然,这人半天没反应。你看,这招多灵啊。但是,没一会儿这人又发来一条短信:“大哥呀,妹子就是干这个的……”靠!

前几天,大半夜的我又收到一条短信,套路都是一样的,看起来跟我很熟悉,话里话外又带着挑逗。妈的,肯定又是哪个做小姐的最近没活了。我二话不说,直接告诉她:“我已把你号码贴到网上了,祝你生意兴隆。”然后把手机一关。爱你妈谁谁!

第二天我一开机,一个电话就进来了,一看正是昨天的那个号码,这做小姐的真是全天候工作啊。我犹豫了一下,还是接吧,看丫到底想干什么。

“我操,你真把我号码贴上去了?我这一夜就没睡着,都是打电话要求服务的,我这回知道全国有多少种口音了,你可坑死我了。我不就是新买了一个手机想逗你玩玩吗,你怎么还真的贴出去了……我操,现在又进来一个电话。”

我一边听一边乐:“你这回知道脸上比较阴暗的结果是啥样了吧?陈晓卿老师。”

带三个表 @ 2011-08-29 12:59:32 分类: 杂谈

这次去齐齐哈尔,有机会去了扎龙丹顶鹤自然保护区看丹顶鹤。我记得在80年代,有人猎杀丹顶鹤,引起很大社会反响。还有一首关于一个女孩为了救丹顶鹤献出生命的歌曲《一个真实的故事》。所以看一眼丹顶鹤,也挺开心的。开始以为是到了保护区,到处都能看到丹顶鹤,你走你的,它玩它的,有种和平共处的氛围。到了才知道,实际上是人们导演出来的一种景观。

丹顶鹤长得都很胖,白白净净的,像是模特。据说放鹤现在是一个保护区传统节目,用来吸引游人。就是有人把鹤从笼子里放出来,然后丹顶鹤展翅飞翔,蔚为壮观,游人可以一饱眼福。但我看到的是,丹顶鹤好像没那个兴致,放出来,扑棱几下翅膀就落在草坡上,然后闲庭信步,步履优雅,摆着各种pose,全然不顾几百号游人的期待。

以前我在北京野生动物园看过一次孔雀表演,这个节目叫“孔雀东南飞”,动物园园长向我们介绍这个节目的时候,我就很期待,想看看刘兰芝怎么举身赴清池或者府吏怎么自挂东南枝。表演开始了,几十只孔雀从对面的山坡上一跃而一起,展开翅膀向我们飞来,那场景确实挺壮观的,遮天蔽日,如天兵天将自天而降。长这么大我还从来没见过这么多孔雀。后来我还观察一下,它们确实往东南方向飞。

孔雀之所以喜欢这样表演,是因为它们之前被关在笼子里,饿了半天,在我们身后,正好地上撒了很多早餐,孔雀在经过一段训练之后,知道不往草地上俯冲,是抢不到吃的。所以一旦从笼子里放出来,肯定从游客头顶飞过,游客想看的就是这个效果。人与孔雀,各取所需。这么多刘兰芝和府吏,多好玩。

但是丹顶鹤就很不给游客面子,据说,它们真正表演的时候,是排成一排,在游客的头顶飞过,然后以一个很大的半径在天空盘旋。想想吧,湛蓝的天,洁白的丹顶鹤,一望无际的绿色野芦苇荡,多美啊,就像有人形容放鹤:“努力莫辞仙路远,白云飞处免群鸡。”事实上,这样的场景没有出现。

大家很失望。我倒没有,我觉得这很正常,凭什么每天按时按点被放出来飞一次啊。这帮丹顶鹤,估计早就成了老油条了,反正我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我出工不出力,你也不能把我咋样,有本事你杀了我。本来我是野生的,可以自由自在在湿地里徜徉,干吗变成城里人一样按时上班啊?而且天天表演,一点创意都没有了,就是影帝也受不了天天这样啊。而且你又不发我工资,飞远飞近一个样,飞不飞一个样,都吃大锅饭,我就不飞。不过我也看到有只丹顶鹤飞得很高,确实盘旋了一下。我就乐了:你丫新来的吧?

我有点不明白,保护区干吗非要弄这么一个节目,50块钱的门票,就是为了看一眼丹顶鹤?如果说花50块钱可以看到丹顶鹤,你愿意看就进来,倒也无妨,但非要弄成一个节目,这样游客就有期待了。可结果又让人失望,这反倒让人觉得这50块钱花的有些冤枉。当然,保护区放鹤的人可能会去回跟丹顶鹤们说:今天干得不错,就该这么忽悠他们。

我不知道放鹤的由来,这个节目演了多少年了,有多少丹顶鹤演员加入过表演阵容,我也不知道。就是觉得,这是个自然保护区,不是马戏团,干吗非要弄出这么一出戏,本来人家丹顶鹤挺自在的,非把人家收编了,让它们按照人的意愿做些表演。即使这里面有它们的本能,也不用这样玩啊。最自然的才是最美好的。

这个保护区很美,相比之下,我更喜欢一望无际的芦苇荡,丹顶鹤在这里生活,就跟我们生活在依山伴水的自然环境。但是现在非让它们搬进一个小区,管吃管住,各种生活辅助设施都有了,可它们活动半径也小了很多。

回哈尔滨的路上,看到路边有很多湿地,里面有很多野鸭,它们很自在,因为没有人要求它们表演,我就又想起了丹顶鹤。也许,放鹤带来的景观收入可以给当地农民和保护区带来一些商业利益,但是自然景观也变成了人文景观,也就失去了它本来的魅力。这里面究竟孰好孰坏,一时也说不清楚。

带三个表 @ 2011-08-25 23:14:35 分类: 未分类

路上折腾了六七个小时,傍晚终于到了齐齐哈尔。这个城市很漂亮,比我见到的一些国内城市漂亮一些,而且空气很好,天很蓝。

这次能有机会到齐齐哈尔做光明行义工,实属不易,因为这次行动差点被取消。原因众所周知,就是他妈的郭美美事件影响的。因为郭美美事件带来的负面影响,很多慈善工作都被迫暂停了,谁也没想到,一个卖弄风骚的人会影响多少渴望上学、治病、摆脱贫困的人啊。这种人还有脸进娱乐圈,我天天骂她。

当然,一个巴掌拍不响,如果不是慈善机构的管理部门出问题,就是有一百个郭美美在那瞎折腾也不至于让现在的慈善工作变得如此艰难。而这个问题的核心就是——信任的丧失。慈善这种工作靠的是相互信任,所以我一直很感谢那些为光明行和大凉山贫困小学捐助财物的人,因为至少他们信任我。但是最近我一直陆续收到曾经捐款的同学发来的邮件,询问光明行的款项使用情况,毕竟这个基金会挂靠在红十字会下,会让大家不放心。可以理解。

这里我解释一下,中国有十几家官方慈善机构,民间慈善机构如果想做一些慈善事业,必须挂靠在这些官方认可的慈善机构下,不然会有更多麻烦。光明行也一样。但是,光明行从社会上募捐的钱款是专款专用,红十字会不能挪用,也不能指令这笔款项用于什么地方。我们做义工的费用都是自费,跟捐助的款项无关。社会捐助的款项,用于治疗白内障人手术用,这些钱用于病人从各地到治病医院的衣食住行费用,因为针对的都是看不起病的贫困户,还有药品、晶体和医用耗材(比如一次性注射器、手套等)。

在这个社会普遍缺乏诚信情况下,确实会有很多人心存疑虑,想为社会做点事情,但是信任感的丧失又让人望而却步。

在这里,我要表扬一下许丁丁同学,她把《空姐手记》这本书的版税全都捐给了光明行,这也是我今天才知道的。多好的孩子啊。

所以,在这个郭美美阴影时期,动员大家启动信任确实是件很艰难的事情。但这时候更需要信任。我还是要在这里号召大家为光明行贡献一点力量,你捐1000块钱,就能让一个白内障患者重现光明。然后你也有机会参加每年的光明行行动,来亲自感受一下。捐款1000元起,然后以倍数增加,因为1000元可以治疗一只眼睛。

汇款到下面这两个帐户:

人民币账户:
开户名称:红十字扶贫开发服务中心
开户银行:深圳发展银行北京东城支行
账号:11009126772301
汇款时请注明红十字光明扶贫基金专用

美元账户:
开户行:中国民生银行北京东单支行
单位名称:红十字扶贫开发服务中心
帐号:0124144210000042
汇款时请注明红十字光明扶贫基金专用

同时,你们务必要发一封邮件到这个邮箱,terrichan@126.com,把你们的联系电话、通讯地址、真实姓名写清楚。要给你们开一张发票(用来抵税)。谢谢。

带三个表 @ 2011-08-24 3:40:48 分类: 闲扯

 以前我不喝酒,当然也不喝红酒。后来为了睡觉,我开始喝酒。一开始用衡水老白干,67度,特给劲,一瓶盖下去,就晕了。后来两瓶盖、三瓶盖、四瓶盖……也睡不着。但是第二天很难受。后来又尝试用啤酒,结果喝少了没感觉,还兴奋,更睡不着,喝多了,就要吐。再后来尝试用红酒,发现效果不错,第二天没啥感觉。但是酒量却越来越大。一开始一杯,就晕晕乎乎睡着了,后来要喝半瓶才能睡着。酒量就是这么练出来的。我可不想为了睡觉增加生活成本。

为了睡觉,才开始喝红酒,慢慢也能喝出好坏了。我能喝出28块钱和58块钱长城干红的区别,然后就能喝出58块钱长城干红和88块钱长城干红的区别,要命的是,喝到好喝的红酒就不想喝不好喝的红酒。我想,继续下去,我能喝出88块钱的红酒和128块钱的红酒的区别,接着能喝出128块钱红酒和228块钱红酒的区别……然后我就上大街要饭了。

还是打住,你只是想睡觉而已。

最近在写一个剧本,里面有一段喝红酒的情节,于是我咨询了一个朋友,他是红酒专家,整天满世界到处跑,然后面对一排各种高级红酒,他的工作就是把眼前的红酒喝到嘴里漱口,然后说出这些酒的各种特征。我问他怎么判断好的红酒,他说:“好的红酒就像姑娘,不是酒龄越长越好。”

行家就是行家,一语中地。看来只能喝20年酒龄的红酒才能喝出它的好来。后来一想,自己就是想睡觉,喝一点酒,趁着晕乎劲儿,赶紧睡觉,至于这瓶酒是姑娘是少女还是半老徐娘,管它呢——只要能让我睡觉。暴殄天物不过如此。

带三个表 @ 2011-08-22 2:32:39 分类: 未分类

这里有齐齐哈尔的同学吗?我8月25日-28日在齐齐哈尔,
如果你在齐齐哈尔,且喜欢喝咖啡或者喝茶,可以跟我联系。
这次去齐齐哈尔是光明行活动治疗白内障手术,我做义工。
每年都有这么一次。
忙完了可以聊聊天啥的。
发邮件吧。dundee(at)126.com

带三个表 @ 2011-08-20 14:19:57 分类: 说书


《黑眼睛看世界——一个民主小贩眼里的世界》(杨恒均)
如果说刘瑜老师在《民主的细节》中用很严谨的理论来通俗解释什么民主,那么杨恒均老师就是掰开揉碎了用最家常的方式告诉你什么是民主。对于普遍没有民主意识的国人来说,这两本书都是了解民主自由平等的好材料。但是,最好您先看看类似埃里克·方纳的《给我自由》这类最基础的关于美国历史和民主自由进程的教科书再看他们的文字。


《暴风雨的记忆——1965-1970年的北京四中》(北岛、曹一凡、维一主编)
此书仅在香港出版。北京四中是中国名校,从这里走出了许许多多知名人物,这本书汇集了十几位四中人的回忆文字,1965-1970年是中国进入文革的前五年,在藏龙卧虎的四中,一些十几岁的少年也被卷入那场政治运动中。回忆文字总是有些显得斑驳破碎,尤其是在那个不堪回首的年代,本来天真无邪的年纪,都邪了。


《狂热分子》(埃里克·霍弗 著/梁永安 译)
任何年代都有狂热分子,体现的方式也不一样,但都有共同的特点,那些狂热的原动力是什么?作者在书里分析了这些狂热形成的原因,比如关于郭美美啦,关于贾君鹏啦,以前我好像介绍过这本书,你慢慢看吧。


《反语》(林沛理 著)
林沛理是香港媒体评论人,以批判香港为主,他谁都敢批评,他的文字尖锐犀利,直中要害。不管认识还是不认识的人,他从不客气,这一点很难得。有时候当内地的土鳖把香港文化当成一种时髦的参照,不妨看看林先生的文字。


《非常道II》(余世存 编)
看过《非常道:1840-1999的中国话语》的人应该知道《非常道II》是什么内容,只是这次余老师编辑的“微博体”更当代更现实一些。


《色情文化批判》(杨国安 著)
色情是一种人们都喜欢但又去批判的东西,因为它的坏处太多了。任何国家无论从法律还是道德层面都不会去赞美和鼓励色情,只是大家心知肚明,生活真需要色情。于是,专家们会用一种夸大色情的负面因素来解读批判色情。这本书也一样,你想想,在中国能出版这样的书,不批判怎么能出来。所以我们也要带着批判的眼光来阅读这本书,批判的批判,负负得正。

带三个表 @ 2011-08-20 5:28:15 分类: 未分类


我只能说,我快爱死这个电影和这个音乐剧了。

带三个表 @ 2011-08-20 5:28:14 分类: 说书


科学美女小庄,科学松鼠会成员,最近出了一本用科学方法解读爱与性的书《爱与性的实验报告》。如果你从情感专栏作家那里得到的是误入歧途的答案,不妨看看科学角度下的爱与性是咋回事。不许联想淘宝店出售小庄亲手签名版,欢迎选购。

带三个表 @ 2011-08-19 16:39:32 分类: 杂谈

我用了14年的黑马输入法,现在可能要放弃了,去选择我很不喜欢的搜狗输入法。原因很简单,这个输入法在Win7上面不能用。微软的朋友建议我安装Win7,我电脑里的XP还是三年前装的,至今没有重新安装过。我之所以用XP,就是因为我的输入法不能在新的操作系统上使用,为了一个小玩意儿,我放弃了更好的系统。我猜目前像我这样仍然坚持使用黑马输入法的人,在全中国屈指可数。

关于这个输入法有多好,我不用在这里说,谁用谁知道。我也不想听那些使用现在流行的输入法的人告诉我这些输入法有多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习惯,你只代表你自己而已。只是心里觉得很遗憾,这个让我打字速度和大脑思维速度非常吻合的输入法,要是放弃的话,确实可惜啊。在我看来,这个输入法比五笔字型还要快。

今天给黑马公司的人打电话,得知他们已经不再更新程序,原因是现在输入法都免费了,所以公司在这项业务上也不想再投入了,相关的技术人员也没有了。他们建议我,用手动修改注册表的方式让输入法跟新的Win7兼容。那么,有多少人念念不忘使用这个输入法,有多少人会打技术咨询电话并且手动修改这个程序呢?我估计像我这样的全中国能有3个。他们会为了这3个用户继续投入吗?显然不会的。

1997年,我第一次使用黑马2.0,对我来说简直是使用电脑以来最好的事情,我平时用电脑就是打字,但是当时的各种输入法不是有毛病就是用起来不顺手,这个黑马2.0简直让我如虎添翼,打字飞快。当年老六还跟我叫板,看谁打字速度快,他还用微软的标准输入法,显然这是郭敬明遇到了泰森。

你们现在用的搜狗输入法中“·”用的是“~”键,这个设置最早是从黑马这里来的,最初的版本没有“·”因为我总写外国人名,间隔号常用到,便给黑马公司打电话,强烈要求他们用一个键位来输入“·”,当时的微软拼音“·”用的是“shift+@”。后来搜狐一度使用黑马的技术,这个键位也延续下来了。妈的,这是老子为IT行业做的唯一的贡献。

我就是没钱,有钱我就把这套输入法的技术买下来,自己开发,做成免费的,然后里面可以带些广告,就像360那样,我就不信它能死掉。我现在会继续扛着,直到XP系统最终不能用的那一天,因小失大也算是一种境界吧。

带三个表 @ 2011-08-17 4:39:39 分类: 杂谈

今天看到新华网上一篇报道:《副县长染艾滋 女干部都往医院跑》。后来发现来源是人民网。再一搜索,发现整个网上到处都是。我懒得去查找这篇新闻的源头来自何处,但是报道转载的媒体几乎都抱着一个心态:幸灾乐祸。在这小小的狂欢中,几乎所有参与传播的媒体都忘记了一个最基本的东西:尊重人的隐私权。

以前我写过一篇关于隐私的博客,结果被和谐了。我想,活该中国人没有隐私,平时都没有尊重别人隐私的意识,当挖到别人隐私享受狂欢的快感的时候,是否想过,这个权利是公民最基本的一项权利?

是的,这位副县长平时不检点,而且还是个贪官,出事被抓,大家都拍手称快,真解恨,所以发生在这个贪官身上的任何事情皆可以公之于众,用于公众解恨消气玩。我相信,绝大多数人看到这篇报道,都会从心里发出一声极具快感的呐喊:活该。然后我就想到了当年国家主席被红卫兵弄死的场景,在那个践踏法律公民最基本权利都无法得到保障的年代,一个国家主席都落得这般下场,多可怕啊。我想,那时候把一个叛徒、内奸、工贼弄死,红卫兵们也一定从心里发出一声极具快感的呐喊:活该。

应该半个世纪过去了,国家主席变成了一个副县长,从冤魂变成大快人心,而不变的是,公民最基本的权利仍然没有被意识到被保护到。是哪个缺德媒体这么富有正义感先爆出这个料的?

任何人都有尊严和隐私,哪怕他是个贪官、恶贯满盈的人,他最基本没有被剥夺的权利都该受到保护,不能因为嫉恶如仇而践踏别人的权利。这条新闻被传播的如此广泛,足以说明,现在的媒体连最基本基础的判断都没有了,压根意识不到人的权利存在。

每当这个社会发生各种侵犯公民权利的事件,有话语权的人个个都表现得义愤填膺,唇亡你知道齿寒了,但有时候有些唇亡了你怎么意识不到齿寒呢?都是唇。当有一天你的最基本民事权利受到侵犯,无处伸冤的时候,我真想从心里发出一声极具快感的呐喊:活你妈逼该!你营造的这样的风水,一定会这么轮流转的。

虽说贵国不是天赋人权,有些权利需要争取才能拥有。但你自己都不把这当回事儿,你说人家能当回事儿吗?

看了留言,再跟智障人士唠叨几句。

这件事处理起来很简单,完全可以通过不公开方式解决,根本不会涉及公共安全问题,既然这个人已经抓起来了,已经不会再扩大传播可能了,我不明白有些人不去这样想想呢?这个人跟什么人有过性关系私下里都能了解到,都可以去检查,有病的治病,没病的回家。一个干部生活作风问题算不上隐私,但是患某些疾病是一个人的隐私,不管是这个副县长还是与其有关的女人,都属于不愿公开的隐私内容。公安局把这件事说出来,媒体把这件事报出来,都是对这些人隐私的泄露。

我拿国家主席和这个县长放在一起举例子,就是想说,每个人的权利都是一样的,一点都你妈不牵强。当然喜欢做奴隶的除外。

我恰恰没有站在道德制高点上看这个问题,而是从人最基本权利保障角度。如果还有智障不明白,没关系,早晚有一天你会碰到类似的事情让你开窍的。

  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