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讀
閱讀設定
![]() | 呢篇文 需要熟悉呢方面嘅人幫手寫。 |
音讀(日文:音読み / おんよみ on'yomi)係日文漢字其中一種讀音方法,意即嚟自漢語嘅讀音:古時漢字傳入日本,日本人時常會根據漢語發音方式,將啲字音配上本地語音,形成音讀。音讀一般係用喺合成詞(兩個以上漢字組成嘅詞)度嘅。呢種讀法嘅對比係訓讀,即用本來日本固有詞嚟讀相同意思嘅漢字[1][2]。
分類方法
[編輯]喺歷史上,中國各朝代同各地嘅語音都有對日語造成影響。因此,音讀仲可以按照「由邊個朝代或者邊個地區傳入」再細分做好幾種:
- 古音:係早過吳音傳入日本嘅漢字發音,源自上古漢語嘅發音。
- 吳音:大概喺公元五、六世紀期間傳入,多數用喺佛教或者律令制度嘅用語。一般認為係由南方六朝或者經朝鮮半島傳入。不過,吳音其實係古代學漢音嘅留學生,用嚟形容之前發音嘅蔑稱。
- 漢音:喺七世紀左右,日本派遣咗遣唐使去唐朝學返嚟嘅讀音,主要用喺儒家思想嘅用語,近代亦被用嚟造新詞(即和製漢語)。對現代日文影響最深。
- 新漢音:係漢音入面最新傳入嘅一層,大約喺唐朝末期傳入。
- 唐音:指喺宋朝同元朝之後傳入日本嘅發音,主要係以南方漢語做標準。
- 宋音:指喺鎌倉時代(即南宋到元初)期間傳入日本嘅發音,屬於廣義嘅唐音。
除咗以上幾種,仲有一啲傳入日本之後自己演變出嚟、唔屬於任何一類嘅音讀,叫做慣用音。
讀音變化
[編輯]睇埋:入聲
日文入便嘅音讀,保存咗好多古漢語嘅入聲。特別係入聲字嘅塞音韻尾(例如 [-t]、[-k]),喺日文中通常會變成一個獨立嘅音節,令嗰啲音讀字成為兩音節。而古漢語入聲尾音如果係 [-p],就喺現代假名遣中變成咗長音。
有啲詞會同時包含訓讀同音讀,如果係前面用訓讀、後面用音讀,就叫做湯桶讀法;如果係前音讀、後訓讀,就叫做重箱讀法。睇埋
[編輯]引用
[編輯]- ↑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音讀》,中華民國教育部〉。原著喺2015-09-12歸檔。喺2012-06-03搵到。
{{cite web}}
: Unknown parameter|dead-url=
ignored (|url-status=
suggested) (help) - ↑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訓讀》,中華民國教育部〉。原著喺2015-09-12歸檔。喺2012-06-03搵到。
{{cite web}}
: Unknown parameter|dead-url=
ignored (|url-status=
suggested) (hel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