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猫日记:流浪猫妖妖(1)
今年二月二日,我回家取包裹,返回途中,在小区昏暗的灯光下听见猫叫,我唤了两声,一只小猫跑了出来。
我生命中的一段时光第二部分
参与者:所有团体、个人
1、想一想你生活中的某个时刻/事件,当你处于一个非常积极的情绪状态时幸福、快乐、兴奋、满足等。
2、记得这一切发生时你在哪里?
3、把自己放回那一刻。
4、允许自己当时的感受或情绪。把它们放在脑海里。
5、写出当时的情况描述。要尽可能详细。保持绝对的外在形象。不要描述感觉或情绪。
正 文
搬完家,我累极了。
住进新家的第一件事,我给猫盆里装好猫砂,将闷墩儿从猫包里放出来。她很自觉地蹲在里面撒尿,像是刚坐出租车憋太久。她没有第一时间走出厕所,而是不停地在四处闻。
爸妈和我没有理她,在屋里忙着整理。现在是夜里十二点半,这之前我还在一个只有三十四平米的小房间里,转眼已经拥有了一间明亮的大客厅。客厅里堆满了我刚搬进来的杂物,有书、衣服、充电器、台灯、电脑……爸在忙着帮我整理衣物,叠好后放进衣柜;母亲在厨房煮汤圆,据说搬进新家要吃一碗汤圆。我忙着安装电脑,清理杂物。
闷墩儿不知道什么时候从屋里钻出来。她蹲在客厅,看着一家人各自忙碌,睁着眼,东瞅瞅,西看看,不时看看天花板,又侧身看看屋里忙碌的人,露出新奇的模样。
我走过去摸摸她,母亲怕踩着她,用脚踢了踢她。她知趣儿地躲开了。不一会儿,她又钻进我的房间,看我爸整理衣物,她盯着我爸,看他打包,如同一个检察官。
看累了,她又跑到另一间房,跳上窗台左闻右嗅,像是在开发新大陆。忽然不知道她受了什么惊吓,又快速从窗台跳下来,钻进沙发的角落。看满屋子的人走来走去。
她不说话,只觉得好奇,盯着眼前发生的一切。看着陌生的环境即将成为自己的新家。
注:本文写于 2021 年 08 月 24 日。
数一数,写一写
参与者:所有小组、个人(2分钟)所有小组,个人(2分钟)
1.数到10,写一写你的样子。
2.数到20,写出对今天天气的描述。
3.数到50,写出你昨天做的事情的描述。
4.数到100,写出你所在房间的详细描述。
正 文
每天早上起床,看着日渐凹陷的床,内心或多或少有些不满。这也是我第一次发现床垫的弹簧弹性会慢慢消失。我简单整理了床铺,规整好床边的书,不时会碰到椅子。原本放背包的椅子,已经堆满新买的书。为了防止闷墩儿人钻进床底,我还特意在床的四周堆满书。
昨天晚上为了好好睡一觉,我将闷墩儿关在厨房,今天早上闹铃响,她不停刨门,喵喵叫。弄好一切,我起身开门,她从门缝钻进屋,径自跑到床边的猫抓板上磨爪子。
我走近洗漱间洗漱,透过水渍浸润的镜子看自己,脑门的抬头纹似乎又深了,心里的忧愁又多了一点,皮肤有许多坑洞,天气干燥,有些细小的皮贴在脸上,和曾经长痘的疤痕相呼应。春节期间我剪短了头发,现在洗头特别省事儿。更重要的是长发不利于跑步,额头如果吊一撮头发,跑动时会扇脑门。刷牙时我异常认真,经历过拔智齿,蛀牙的痛苦之后,右上颌缺了颗牙,牙医说箍牙能完美解决这个问题,我心里盘算要不要花费这笔高昂的医药费。
整理完一切,我将闷墩儿关在厨房,我不在家,她自己就在厨房玩耍,房间里除了一些还未拆封的T 恤,一台洗衣机,灶台,厨具等物品,角落还有一个大碗,以前我用来吃方便面,春节回家,它成了闷墩儿的猫盆,碗里的猫粮现在还没吃尽。
出门时天还未亮,下楼时地上湿一块,干一块,仿佛昨晚下过雨。这几天公司附近没有卖早餐的,每天早上进轻轨站,我会去附近的罗森买个面包,在进公司前吃完。
我一天的工作从一杯咖啡开始。最近我的工作效率不高,春节期间长时间不写文案,脑子不灵光,常常卡顿,一些字词要思考很久才会蹦出来。还好,写多了自然熟悉,再多写几天,码字状态会回来。
今天的天气很怪,上午十点前,乌云笼罩在上空,凉飕飕,天阴沉沉,仿佛随时要下雨。到了中午,阳光从云层里钻出来,温度升高,地面滚烫,阳光普照。我的身体有些发热,下午我已经敞开外衣工作,细密的汗珠慢慢从掌心渗出。
情人节这天我开始新一轮日更,我每天下午会抽点时间写当天的内容,回家修改。昨天下班走在路上,有参加日更的朋友说上班没办法日更,我给他分享了自己日更的方法。其实我很想告诉她,初四开始上班,依旧完成每天的日更。
不仅如此,除了日更,下班回家,我抄经,练字,跑步,注标点,还参加了四十天读完《新约》计划。我忙得像陀螺,将近两点才能睡下。
这是我有史以来最忙碌的日子,没人知道我在掐着分钟数过每一天。
注:本文写于 2021 年 02 月 20 日。
小情人

这是再平常不过的一个周六。早上我睡到自然醒,从床上爬起来吃早饭,吃完坐在电脑桌前敲字,耳边响起闷墩儿走来走去,发出的「叮铃」声。她这几天已经适应了新家,母亲不停在我耳边念叨,说她胆子大了,开始和她玩耍。
我边敲字边想,中午要给她洗个澡,脑海里不停浮现去年给她洗澡「搏斗」时的场面。昨天给她买的大宠爱到了,洗完澡,驱虫是免不了的。
我敲了会儿字,母亲在屋里找闷墩儿。她说闷墩儿不见了,最后一次看见她蹲在厨房的阳台边。我没当回事,心想,肯定是躲在某个不起眼的角落,等我找她,会跑出来抱我的腿。
我敲完字,母亲里里外外找遍,没有身影,她开始做午饭。我在屋里找她,衣柜里、沙发下、窗帘边、书堆上……里里外外找了个遍,没有踪迹。我呼唤她,也没有听到「喵喵」声,更没有「叮铃」声,我心里一紧,不由得走到厨房的阳台。
厨房的阳台有防护栏,防护栏外有跳台。我隔着防护栏拿逗猫棒呼唤,又隔着卧室窗户向外瞅,视线有限,我只能看见一个角落。此时对面住户正在做饭,我到厨房,叫母亲帮忙喊隔壁的住户帮忙看看,是否有只猫躲在角落。她看了看,说没有。我心里叹了口气,看样子还在屋里,于是继续寻找,依旧没有身影。
饭点到了,吃完饭,闷墩儿还没出现。我跑到消防通道,隔着玻璃向外看,又爬楼,依旧没有闷墩儿的身影。母亲说,不如下楼看看,猫是不是在外面。楼下怎么看得见?我将信将疑,乘电梯下楼。
到了楼下,我抬头仰望,楼层太高,别说猫,母亲伸出来的棍子,也是仔细看才能瞧见。一位路过的大爷见我抬头,问我在干嘛。我说,找猫。他说,今天看见一只猫落在草丛里。我心里一紧,有些不信,问他,是什么颜色的?他说,好像是麻灰色。我慌了,说,她落在那里。大爷指了指右角落。我慌忙踩进草丛找,真希望在某个缝隙里找到她。大爷见状,说,那么大一只,怎么可能躲进那些地方。我找完右边,开始拨开草丛找左边,一坨灰色的身影出现在我眼前,一呼一吸。我慌了,跑过去喊「闷墩儿,闷墩儿」,一边喊,一边摸她背,她冲我「喵喵」叫,嘴巴流出口痰。我赶紧打电话叫母亲送猫包下来,又找了就近的宠物医院。我不知道如何是好,只记得医院里救治重病患者,要让人清醒。我不停呼唤,轻轻摸她的背。她的瞳孔放大,呼吸很重,很痛苦。
母亲拿着猫包下来,我轻轻地抱着她,塞进去。这是我第一次感觉到她身体如此柔软,没有一丝挣扎。
我和母亲上了出租车,赶到就近的宠物医院。医生提着猫包,问了情况,将她从手术台上取出来。他掰开闷墩儿的嘴,掏出痰液,看了看舌头,说已经没有血色了,需要照片。他给闷墩儿戴上项圈,抱着她进了照片室。
几分钟后,医生抱着闷墩儿出来,指着片子告诉我,右脚有块断了,需要做手术摘除,几乎没什么影响,胸腔、腹腔也没有任何伤痕,现在需要抽血,看内脏有没有大出血。
说完后,我和他来到手术台。四位医生正在帮忙抽血,输氧,闷墩儿似乎很难受,用后脚蹬。医生叫我控制一下,我握住她的后腿,轻轻摸她的背,她瞪了一下,顺从了。我看着针从左前腿,扎到右前腿,一位医生不行,又换另一位医生。闷墩儿腿上的血管似乎特别小,用了四根针,也没有扎进去。
后来不知道怎么回事,医生忽然用力按她的胸,一位护士跑来,给她打了两针。我不知道过了多久,医生按完,用灯撑开她的眼皮,说了句:「瞳孔散了。」
我付完抢救费,和母亲打的回家。母亲信佛,按规矩,不允许闷墩儿进门,我拗不过她,只能将她放在消防通道,打开房门,回到卧室沉沉地睡去。半梦半醒间,仿佛听见母亲说,「我去给它找个好地方。」又听见「放心,她现在待在一个有花园的地方。」
不知道睡了多久,天黑尽,雨停了。我脑子出现无数的画面。我挣扎着从床上爬起,穿好鞋出门。我沿着公园来回跑,直到累了,坐在椅子边喘气。我看着眼前的湖,再抬头看看天,月亮在云朵的掩映里眨着眼。我打开手机看时间,才知道今天是情人节。这一天,我失去了我的小情人。

我的生活发生了重大变化

今年春天,因为疫情的关系,我在楼道里捡了一只流浪猫,我给她取名叫:闷墩儿。
在她进门前,我的生活稳定,除了上班,就是在家看书、看电影和跑步。她进门后,我每天回家前,会猜想她今天会带给我什么样的「惊喜」。
就拿昨天来说吧,因为一次疏忽,我放在橱柜上的枣子,被她当成了玻璃球,她用爪子和嘴,将塑料口袋扯到地上,枣子掉落在橱柜四处,她不停用脚刨枣子,等我回家,厨房一团乱,有两个枣子还漂浮在马桶的出口。为了惩罚她,我捞起来那两个枣子,放在她喝水的碗里。
闷墩儿是今年春天很冷的天进屋,她瑟瑟发抖,第一夜蜷缩在电脑机箱上睡觉,等我熟睡,会慢慢爬到床上,挨着我睡,生怕惊醒了我。
转眼到了冬天,她长高了不少,熟悉了地盘的她,已经很自然地跳到床上,开始和我抢地盘。我每天在床上用笔记本写日记,她毫无顾忌地趴在铺盖上舔身子,一边舔,一边往我身边蹭,不一会就抢了一大片铺盖,有些豪横。她体重增加不少,现在靠我腿边,没多久就酸痛。我动动腿,她会很不爽地「喵喵」叫,仿佛是我干扰到了她。
我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因为一只猫的到来,生活发生重大变化。
我在这段时间里,要了解她的习性,适应她的脾气,容忍她的情绪,观察她的状态,关心她的成长。
她的到来,还使我的购物车,阅读的书发生了改变。这些未曾想到的变化,使我在前行的路上,多了些温暖的陪伴。
注:本文写于 2020 年 11 月 01 日。
把猫养胖
重庆的天冷起来是从看不见太阳开始,我差不多有十天没有见到太阳了。
天一冷,身体变懒散,像只猫一样不太愿意动。今天早上跑完步,洗漱完毕将近中午,吃完饭,继续睡觉,不觉一下午时间过去。
闷墩儿似乎也来不起精神,趴在我脚边呼呼大睡。天气变冷,她最近不停找温暖的地方睡觉,一会儿跑到我床上,一会儿趴在电脑机箱上,我写笔记,她会时不时爬到我的肚子上,很舒服地取暖,看来是把我当成了暖手宝。
我发现她长高了,长胖了不少,最明显的变化就是食量,以前两碗猫粮足矣,夏天天气热,吃一碗就行,进入冬天,每天能吃三碗猫粮,肚子圆鼓鼓,看样子增肥不少,估计是在为即将到来的冬天囤积脂肪。
要再这么长下去,她再踩我身上,怕是承受不住。
近来她倒是真随意,只要我一换完被单,她就会跳上面踩,接着就趴在被子上睡觉。
今年春天我捉她回家,一眨眼,不觉已到年底,我的生活因她有了不少改变,增加不少烦恼,家务活也日渐变多,还好,她健康成长,无病无灾。
注:本文写于 2020 年 10 月 11 日。
养猫的「智商」税
我给闷墩儿买过很多物品,目前觉得最有用的两样是:猫抓板和逗猫棒。
说起来,给她买这些物品,主要是我希望测试下网上介绍的产品是否真的有用。目前来看,所谓的猫薄荷,只要猫一吸会立刻上瘾,在闷墩儿的身上毫无体现,起初我买的是粉末,买来她毫无反应,后来我换了一个球,买来她闻了闻就走开了。
这之后我买过不倒翁的玩具,看介绍说猫能自己玩儿,我平时太忙,不用逗猫棒,就希望在家里放一个不倒翁,她自己抱着玩儿。买来拆开,我知道自己上当了。头一天刷短视频,里面介绍这个玩具的头很尖利,弄不好会戳伤猫。我安装好,试着摇了摇,发现如同天线的球很容易掉下来,露出针尖,果然不是好产品,没几天我就把不倒翁丢外面了。
为了防止她往外面跑,我买了好多个项圈,起初是能包裹前腿的,这类产品换不下四种,到最后才买到满意的,但现在看来,发现在家里并不实用,只有带出去,配上绳索才好用,不过除了打疫苗,她就没怎么出去过,只要不发情,基本上到门口,听见外面有响动,就会往屋里钻。
考虑到舒适性,面料最好是布,还要有伸缩性,选来选去,买了四五款,选了一款比较中意的项圈。
至于其他我现在叫不出来名字的物品,实在是太多了。反正不管怎么,只有逗猫棒和猫抓板是性价比最高的产品,其他物品差不多都是交智商税。
注:本文写于 2020 年 10 月 10 日。
不觉夜深
不觉夜深,路上已有人穿棉袄,现在我坐在屋里,还能听见楼下蟋蟀声。不觉记得前段时间在江边夜跑,蟋蟀躲在黑暗里鸣叫,不知道它们是否知道凛冬将至。
自从六号喝过酒,身体便有些恍惚,那天晚上回家,隐约记得开门听见闷墩儿站在橱柜上「喵喵」叫,我醉昏昏的,听到她叫,去抱她,谁曾想刚抱到身上,她如同炸毛般在我怀里折腾,硬生生蹬腿,从我怀中溜走,钻进厨房隔层,消失不见。
我看了看手,朦胧中看见一点血红色小眼,似乎破了皮。我没理她,打开卧室的门,拿了两张创可贴,胡乱贴在手背,脱掉鞋,胡乱睡去。
半夜里我时不时醒来,有时想呕吐,起来蹲在厕所,吐不出来;有时想喝水,才发现回家忘了烧水,等烧开又昏沉沉睡去;睡久了头开始痛,起来半躺在椅子上……不管我做什么,闷墩儿像见了煞星般,只要我在,必定跑远,要么站在栏杆观望,要么钻进隔层,要么弓背炸毛。我心里不舒服,没心情理她。
等酒彻醒,已是下午一点过,稍微吃了点饼干,喝牛奶,开始收拾家务,忙来忙去,闷墩儿从疏远到亲近,慢慢回归正常。到现在为止,我还不清楚那晚除了抱她,还发生了什么事。
虽说酒已醒,但身体似乎没有状态,时不时发昏,脑子像灌了铅一样沉重,气力不足,浑身发软,看来六号酒确实喝多了点。
不知道窗外鸣叫的蟋蟀是不是喝多了,或者是我酒还没醒,寒冷的天气里,听见了蟋蟀的悲鸣。
注:本文写于 2020 年 10 月 9 日。
整理书
十月第一天,从做家务开始。
我原计划去电影院看《菊次郎的夏天》,谁知道没有排片,只能在家里看《惊魂记》。中途上厕所,闷墩儿直接钻进了床底。前几天她挨揍,也是钻进了床底。我到现在也没明白她从哪个地方钻进去的。
我花了很大力气弄她出来,为了防止她钻进厨房的隔层,这次我关上了卧室门,她没法逃,只能任由我揉捏。
其实她不是记不住事,我每次揍她,等她再次犯,我稍微一动,她就知道错了。无奈她像个小孩子,要不停犯错,或者说,她的脑子里认为做任何事都对的,并不会挨了揍就不再犯事。
为了把她弄出来,我已经把床垫立了起来,还原时,床边的书倒了不少,只能重新整理。
我床边堆了不少书,为了规整好,要重新摆放。我看了看床下,还有空间,只能往里放。我先把牛皮纸箱包好的作家全集放进去,剩下的书规整到阳台。
阳台原本堆了不少书,今年夏天我主要是看这些书,看了一块地方,没看完,这一堆,又要重头开始,书真是越读越多。
一来二去,规整好,一上午的时间过去。我不喜欢做家务,有一个原因就是一小块地方,会花不少时间,神奇的是,许多地方哪怕是没有动,随着时间推移,会慢慢地出现变化,这实在是难以理解的事。
做完这一切,我吃完午饭,睡个午觉,终于能安心看完《惊魂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