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来没想过,过科目二花了快一年的时间。
去年十月考完科目一,我顺利进入科目二的学习阶段,按照计划,春节前拿证。谁知道我报的驾校有个规定:科目二的训练必须先报名考试,集训一周才教所有的项目,不报名,只能练倒车入库。这对于一个只有每周一天时间休息,住在沙坪坝区(后来搬到渝北),工作在渝北区,跑渝中区练车的人,完全是件不能完成的任务。
我记得最早一次预约考试是春节前,那时临近春招,我求了领导很久,给了一天的假,我兴匆匆跑去学了一天,以为没问题,结果学完整天,倒车入库上了三次车,跑了一整圈场地,有了初步的概念。等教练在群里喊收费,我只能告诉他工作太忙,不得不取消考试。这一忙便到了春节。

春节回家,父亲怕我过不了,请了一位教练教我。我这才知道四川和重庆的科二考法、教法有很大的不同,我尝试两种不同的方法,选择其中简单,适合我的方法。面临的后果是我回到重庆,教练总说我的点位不对,到后来成为「重点关注对象」。
其实科目二的考试重点就一条:不要碰黄线。至于怎么过,用什么方法,每个教练的方法不一样。我看其他的驾校教倒车入库,左右的进出一模一样。我的教练左边和右边是两种方式,这对于一周学一天的人来说,实在是头疼,每次我学完,等下次再来,又要熟悉一阵才能适应。
S 弯道的过法也有区别,四川的教练告诉我,车门沿左边黄线扫,慢慢修方向盘,不用管右边。重庆的教练告诉我,进弯要对准某个方向,第一个弯车颈扫到线方向盘要打正,过弯时看雨刮器突出的点转一圈方向盘,再看门把手过。这谁记得住?我跑圈时试了两种方法,还是觉得四川的教练方法更适合我,也不管挨不挨骂,反正哪个方法好就用哪个。

我学科目二,大多数时间是在倒车入库,学了无数次,几乎每次都会出问题,教练说「倒车入库,千变万化」,确实如此。驾校为了让学员学好这个项目,特意在黄线内画了白色的线,我倒车,要么碰白线,要么碰黄线,如果不碰,车身则会歪七扭八。我不明白为什么,等到考试前一天合场,教练说,他教的每个点有余地,如果方向盘转快了,可以修正,转慢了,倒不进去。这像是做人,凡事不要太满,多留一线,自然有生机。
不过考试时我「作弊」了,考场的等候区有一个屏幕,上面会播放考试学员的全过程。我发现每个项目有白色的痕迹,那是上万辆车碾压过留下的记号,如果忘记点位,直接跟着地面白色痕迹前行。为此,我用教练的方法,再配合白色碾压的线,在考试时贡献了人生最完美的两次倒车入库(有一科没过,补考了一次)。
我没过的那一科是侧方位停车。考试前一天,我看后视镜还有三根手指遮线开始打方向盘,没问题。到了考试,换了车,第一次过,照着点位过,碰线了。我往前开,过直角转弯前想了想,有两个原因:一是方向盘转早了;二是没有侧着头看后视镜,预判后车轮碾压虚线。补考时我修正了这两个错误,顺利考过。

现在回想科目二考试,最煎熬的或许是考试前一周。集训一周,我周末跑了两天整圈(7 次),最后三天的训练忙于工作,没有去。每天晚上临睡前,我在脑子里不停模拟点位,提醒自己不要犯不系安全带、不打灯、不放手刹等细节错误。我和没考过的学员聊天,发现他们不是技术不到位,反而是许多细节没有注意,除此之外则是考试过于紧张。其实我也紧张,毕竟考前没有练够一定的量,「三天不练手生」的道理我还是明白的。
到了考场,当我坐在车里,握紧方向盘,心里还有些谎。我学着电影里的方法,深深地做了几次呼吸,焦躁的心瞬间落了地。我想起合场时教练说的,「没叫下车就一直绕着圈子跑,专心考试,其他的不要管」。
我按照他说的做了,右脚放了刹车,左脚抬高离合器,冲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