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天

这是网络招生的最后一天,我从初四上班至今,整整十六天,明天终于能关掉闹钟,休整一天。

一开始我很抵触学校将我临时调到咨询岗位,初六调岗,上午搬完电脑,下午开始咨询,我更后悔了,才发现原来招生高峰期的咨询信息如同潮水,无穷无尽。

我以前做文案,听竞价同事谈数据,没觉得有多少,到咨询岗位亲身体会,才发现数字换算成通话时长与次数,变成无穷无尽的烦恼。

半天下来,任务没完成,人已累瘫,回家倒头睡。正式开始第一天,依旧没完成,我总结经验教训,外加些技巧,摸到门路,往后的每天按时完成。

哪怕如此,从早到晚,几乎没有休息,不停说话,回到家已精疲力竭,吃过晚饭,上床休憩,才逐渐恢复精力。这真不是件轻松的活,估计是我从乙方换到甲方做过最累的工作。

身体累还在其次,物质也没有得到满足,更重要的是前期我没有找到工作的意义。

庆幸我遇到了王老师,一天深夜和他畅聊,他告诉我,「c.s.路易斯曾经整夜牙疼,所以心烦意乱,后来他明白了,不是牙疼本身,而是意识到牙疼这件事,让他心烦意乱。解决之道,就是不去想它,不能在实体的痛苦之上再加上意识的痛苦。」

我告诉王老师,自己并不知道工作的意义,毕竟我有私心,叫人来学厨师,获取工资。他回我,我做这件事「让孩子和家长远离颠倒梦想,踏踏实实尽可能追求幸福生活。」

我眼前一亮,确实如此,生活中与网络上接触的人,谈的全是些与自己毫不相干,且无力改变的事,虚假与迷惑的信息太多,反而忘了脚踏实地,一步一脚印,靠复利的力量前行的重要性。

我告诉王老师,每天会听到电话那头出现很多生活艰难人的声音,新疆打工的人要不到钱;做清洁工公司扣钱不让走;经济紧张刚毕业的学生……人们的生活很苦,学厨师,希望度过艰难时刻,我能做什么呢?

王老师说,既然命运有所安排,自然有其道理,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布道家,自己还需要织帐蓬为生。耶稣自己也是木匠,亚伯拉罕,以撒雅各,都要劳动。路得还要捡麦穗养活婆婆……我们凭什么不工作。

我想起经文里的报信人:

……有一天,约伯的儿女正在他们长兄的家里吃饭喝酒, 有报信的来见约伯,说:「牛正耕地,驴在旁边吃草, 示巴人忽然闯来,把牲畜掳去,并用刀杀了仆人;惟有我一人逃脱,来报信给你。」 他还说话的时候,又有人来说:「 神从天上降下火来,将群羊和仆人都烧灭了;惟有我一人逃脱,来报信给你。」 他还说话的时候,又有人来说:「迦勒底人分作三队忽然闯来,把骆驼掳去,并用刀杀了仆人;惟有我一人逃脱,来报信给你。」 他还说话的时候,又有人来说:「你的儿女正在他们长兄的家里吃饭喝酒, 不料,有狂风从旷野刮来,击打房屋的四角,房屋倒塌在少年人身上,他们就都死了;惟有我一人逃脱,来报信给你。」……

既然我无法给他们物质上的帮助,那做一个报信人吧,倾听他们的烦恼与忧愁。我想到自己还能写字,不妨将他们的事做个记录,也是好的。

往后的每一天,我靠着这样的信念去工作,忙完一天,夜里选一件事记录,如同王老师所言:「你要祝福许多人,也会因为这些人而得到祝福。」

我打完电话,最后几天回电,听到最多的回复是:「我找到工作,有时间再来学。」手机的另一头,人们的拒绝或委婉,或直接,我的内心却充满喜悦。

注:本文写于 2022 年 02 月 19 日

考 证

前两天接到位新疆人的电话,说是替弟弟咨询考厨师证的问题,仔细了解,得知他弟弟原来开餐馆,近年谋到份儿好差事,在铁道部做大锅饭,工作稳定,待遇尚可,苦于没有厨师证,办不了五险一金。

餐饮行业的人特别不喜欢考证,认为没什么用,只要手艺在,去哪儿都吃香。从一方面来说,这确实没错,没有顾客会在乎厨师拿了多少证,说不定酒店的大厨还不一定有街边小吃店的味道好。

可是人生的变数和机遇没有办法预料,一个人永远不知道下次自己会去什么地方。万一有机会去机关企事业单位,或者去一些知名的酒店工作,进去前还是有一定的门槛。这就像公务员考试,一些岗位必须要研究生、博士生才有资格。

考厨师证分理论和实操两部分,难不成?一般来说,初级、中级、高级不难,高级以上,难度会上升。我们学校的学生,中级完全不是问题。出生社会时间长的人,理论是个坎,需要下点功夫。

按照我们学校老师的标准,出校的学生,拿中高级证书完全没有问题,只是限于年龄限制,少数人能考中级(22岁,6年工作经验),高级没有办法。

很多厨师看不起证书,我个人的观察,那些行业里知名的大师,没有证书的少,尤其是行业协会的人,自然是有证书,用来装点门面,也能唬倒一片人。以前写老师的简历,最怕他们没有荣誉与证书,不好包装,只能从所工作过的名企入手。

多数人不明白的是,这个社会是看证书与资历的世界,有清华北大毕业证的学生去面试,和其他大学是同等起跑线吗?

为什么很多人学校要去挂靠一些名牌大学呢?比如四川大学锦城学院、西南大学育才学院等等,有些家长很吃这套,至少冠有名牌大学的毕业证,也是一种脸上贴金的现象,虽然有些爱慕虚荣,但这是整个社会的风气,况且不是对学校有过了解的人,也不会知道这些事。

开车有驾驶证,读书有毕业证,教书有教师资格证,能考证的厨师,建议还是要去考,万一有机会进些好单位呢?人生的机遇无法预料。考厨师证,如果国内混不下去,还能以技术移民的方式去国外谋出路,要知道,在美国吃中餐是非常奢侈的事,一般是在非常重大的节日和纪念日才能去一次中餐馆。

注:本文写于 2022 年 02 月 22 日

学厨师很简单吗?

打接电话次数多,听到不少人对厨师的技术不屑,比如一般人会觉得学重庆小面是件很简单的事。我会问他,市面上数种辣椒,知道用哪种吗?花椒的品种又该如何选?很多人是不知道的。

人们最大的误区是将一种谋生的手艺理解为家庭菜,通俗来说是赚钱和不赚钱的区别。

最无语的是,不少人受短视频蛊惑,自认为网络上免费的视频会学到技术,动不动拿「你们新东方网上不是有教学视频,我照着学就行」,「某某机构连克数、品种讲得一清二楚,不需要学了。」

这些人不明白,网上视频经过剪辑,省略了许多重要的信息,拍摄中,重要的操作步骤,烹饪老师明确告知此处不能入境。至于某些烹饪大师研发的菜品,保密要求只会更严。

当然,一些家常菜如:麻婆豆腐、回锅肉之类的不存在这些问题。别看菜品简单,要做出好味道是很复杂的。

我记得 20 年疫情刚开始,学校各项教学工作没法开展,学生没办法到校,我和摄影老师去学校直播,老师做了两次麻婆豆腐,一次面向学生,一次是政府部门组织的免费烹饪班。针对学生,多数人已经入门,实际操作比理论详细,针对免费烹饪班,理论要多于实际演示。不同人群,教学方法不一样,网络视频能做到这点吗?更别说有老师亲自在旁指导,效果更不一样。

很多人觉得烹饪简单,或许是多数人没有见过一道菜从原材料到成品的全过程,更不知道一些菜前期要做哪些准备工作,复杂的菜,花十天半月,甚至更长时间也是有可能的。

无论菜多难做,在厨师看来,只要不遇到慈禧太后这种想从豆芽里吃到肉的刁钻食客,都是件幸事。

注:本文写于 2022 年 02 月 14 日

人生三友之律师

今天接到位家长的电话,说是开学不能带孩子来学校报名了。我问为什么,这才知道她是清洁工,在北碚上班,计划过完年领完工资就走。谁知道公司不放人,还克扣了九千多块钱的工资不给。我听到很惊讶,劳动法已经推行多年,怎么还有这种事?

九千多块钱在部分人眼里或许不是个小数目,大多数人还是很在意这笔钱。我给她出主意,说,这种事可以找律师帮忙解决,或者直接去劳动局进行劳动仲裁。她说,自己没什么文化,如果找律师,要钱。我说,如果没记错,国家规定,律师在一年里有两三次帮人免费打官司的义务,今年才二月份,你多去跑跑,指不定有律师会帮忙。最后告诉她,不用担心孩子的学费问题,学校能贷款,分期付,无利息。最后闲聊几句,挂断电话。

西方有句谚语:「一个人这辈子要有三个朋友:牧师、医生和律师。」生活在医疗、教育昂贵,法律法规模糊的土地,更是需要这样的朋友。我一月份得过场大病,去诊所开药打针,前后花了五六百,还没医好。后来回老家,到幺叔那里看病,才有所好转。

至于教育,问题自然也有,其中最严重的是不喜欢读书的孩子如何才能获得更好的发展?我每次下区县,站在校门口,会不自觉想起这事儿。

庆幸的是,现目前唯一没有遇到法律纠纷,出生社会,偶尔吃点亏就算了,也不计较,但越看新闻,越不明白法律到底是站在哪一边。我心中唯有靠着几条经文的律法指引我前行:

第五条:当孝敬父母,使你的日子,在你神所赐你的地上,得以长久。

第六条:不可杀人。

第七条:不可奸淫。

第八条:不可偷盗。

第九条:不可作假见证陷害人。

第十条:不可贪恋人的房屋,也不可贪恋人的妻子、仆婢、牛驴,并他一切所有的。

注:本文写于 2022 年 02 月 13 日

研学之旅

工作进入繁忙季,每周会有小可爱们到校研学。上周临时接到通知,有五名小可爱要来学校,周五到县城,安排车辆,计划七点起,八点出发。我过于兴奋,五点行了,躺在床上,无所事事。

好不容易挨到七点二十,和校车司机前往乡镇,接送学生到校,研学最无趣的部分估计是学校介绍,多数情况是看视频,老师们讲的很少,差不多完了,老师们和学生聊天,一对一答,气氛开始活跃,很多时候我也不喜欢单一的教学方式,坐在教室很困、很无聊,如果能将课堂变成对答式的教学,或许学生的兴趣会好很多。这不由得使我想起《死亡诗社》里的老师,他在课堂永远充满激情,学生们很喜欢他的课。

理论部分结束,小可爱们松了口气,开始跟随我们的老师参观教室。我们的学校和其他学校不一样,以技能为主,教室的设置也不一样,讲台是灶台,教室也不一样,有的是理论教室,有的是实操教室。我第一次进学校,由领导带领参观学校,也很新奇,后来才知道,教室里的烹饪设备,全是定制的,价钱在七位数以上,这单是设备,不包括教室的整体装修。估计许多学生也不了解,他们在教室里每天所用到的设备有多奢侈。

整个研学的环节,我最喜欢的还是做蛋糕,这让我想起前段时间进学校开展劳技课,老师叫学生们做寿司,很简单的一道料理,同学们用自己的手,将米饭做成心目中的样子,这种成就感,用多少金钱也买不到。

这次研学的同学做的是蛋糕,胚已经做好,奶油也打好,他们要做的是抹奶油和裱花。西点老师逐个示范,告诉他们怎么用抹刀才能将奶油抹平,一层胚,一层奶油,像是做夹心饼干,等到最后,奶油全部包裹胚,再开始裱花。

裱花很难学,有很多形状,手要稳,需要经过长时间的练习才能达到很好的水平,有的小可爱老师一教就会,有的有自己的想法,无论怎样,能第一次独立完成,已经是很难得的事。

蛋糕做好,老师早已准备好盒子,将他们制造的蛋糕放进去,等他们带回家,与自己的家人共同享用。

我每次接学生研学,看他们动手制作食物,只觉得无论是谁,在这个时候都是很认真的样子,他们不是去解决一道无法理解的难题,因为手上的活儿,只要长年累月的训练,没有练不成的,这和天赋无关,与自己是否勤奋有莫大的关联。

注:本文写于 2022 年 03 月 15 日

神秘感

前几天,送两位学生回清河镇,早上校车老师送他们到校,咨询完又送回去。

两位同学留爆炸头,一位上车立即睡觉,一位玩儿游戏,异常精神。我问他们在哪里读书,他说中峰职业技术学校。「那不是职校?」我问。他说,不是,是初中。

大竹的中学让人迷惑。小学有初中,叫: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职教中心有初中,还有艺体生。我初到大竹很不习惯。

拿我老家梁平来说,划分完全不一样,职教只做职业技术教育,初中是初一、初二、初三。如果镇太小,小学初中合办,以学校为名,比如:大观学校。不是小学,也不叫中学,取中性的名。界限划清,各司其职。

打游戏的同学疲了,睡不着,又开始找人聊天。他打开微信视频,和曾经是同班的女同学聊天。对方给他展示学校,他呢,直接将睡觉的同学叫醒,问知不知道女生是谁。朦胧中醒来的同学看了看,说不知道。打游戏的同学说,同班同学也不认识,真丢脸。

我发现现今学生特别喜欢视频聊天,从来毫不顾忌的打开摄像头,许多咨询学校的学生,若来不了,会要求老师通过视频的方式为拿手机带他们参观学校。现在就差 VR技术升级,这一功能用上,又会在视频方面有更大的突破。

我个人还是不接受视频,无论家人,还是亲戚朋友,一律采用文字的形式聊天。连语音也不愿意听,太费时间,不如文字快速。视频不接受,主要是过于侵犯隐私。我喜欢互联网是因为有神秘感,随聊随走,没有牵挂。这种界限的消失,成为一种不可逆的存在,尤其是微信能让人随时找到,更是件不爽的事。

我始终觉得,移动互联网的产生,压缩了人与人之间的空间感,独处的时间减少,关心千里之外的时间增多,关注身边人和事的时间减少,这不是正常现象。

或许现今的学生离不开手机,家长能通过它随时找到孩子,这是好事吗?我想起小时候,如果在约定时间没有回家,我妈会去找我,很不方便。如果有手机,她只需要打个电话就能叫我回去。到底是约定时间好,还是手机找人方便,很难说。前者是契约精神,后者是监督行为。只能说各有优劣吧。

打游戏的同学和对面的女同学一路聊,直到下车才停止交流。他或许不会知道,保持神秘感是男女间交往的重要法则。

有了神秘感,才会有期待,学会制造神秘感,创造惊喜与浪漫是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课,这也是我很晚才明白的道理。

注:本文写于 2022 年 03 月 05 日

在新东方工作的第三年

新东方烹饪学校

这是我在新东方工作的第三年,也是迈入新岗位的第一年。

去年四月末,领导找我谈话,希望我到渠道历练,工作性质没变,依旧是招生。不同的是,文案用文字获取信息,渠道是人与人建立关系网。

进入渠道部的第一天,我满脑子想的是:怎么招?以前没做过,手里也没有现成的资源,完全是白手起家。我内心抗拒过很多次,不停问自己,回去做文案不香吗,非要揽这活儿。脑子转过无数念头,还是决定咬牙坚持,挺过去,自然会变好。

从内心来说,到渠道部,我还有一个私心,无数从事广告的前辈曾经做过推销员,我最推崇的《科学的广告》一书作者,大卫·奥格威也有过推销员的工作经历,他曾坦言:

成功的推销员少有能言善辩者。他们的口才也并不出众。这些人为人朴实、诚恳,对客户和产品都很熟悉。因此,撰写的广告文案也是如此。

为验证书里的内容,我踏上实践之路,进入县镇,去学校,开展工作。

从新东方以往的数据看,学生大多来自县、镇、村。出发前,我选了一个距离主城两个小时的县。

起初很艰难,要不停跑学校,去拜访,我没做过,脸皮薄,走到学校门口,一次次遭拒,疫情严控下的学校铁门紧闭,真不好进。碰壁的次数多,脸皮变厚,胆子变大,逐渐摸索到些方法和技巧,最重要的是,我不停提醒自己:被拒是常态,打击很正常。反正不要气馁,大学校进不去,找小学校,一次不行,多来几次,上午进不去,下午再去,晚上还能蹲点,老话不也常讲,方法总比困难多嘛。

经过三个月的适应,渠道工作的第一关过了,接下来是第二关,找生源,我们学校的专业与烹饪相关,找生源是很难的,我不免想起书里提到的重要法则:

推销员经常会在那些永远也不会对你的产品感兴趣的潜在客户身上浪费大量的时间,这是因为推销员无法将这些人挑出来。至于广告,只有那些对它感兴趣的人才会阅读,才会自发地研究其中的内容。

对学生来说,现今的专业选择太多:计算机、汽修、护理、幼教……不过他们是真的喜欢吗?我觉得不是,他们只是迷惘,一个个才十四五岁,要对未来有规划,别说学生,连很多成人也看不清眼前的路。我和许多学生聊过,最大的感受是,他们有种趋同心,身边的好友读什么学校,自己也要去,学校说什么专业好,就学什么,加上爸妈的想法,选择面更广了。

反观我们学校,专业垂直,品牌力强,这是很明显的优势。至于烹饪硬件设备,师资力量,全国也没有第二家能比拟,更别说今年的春晚也到学校来借场地拍视频。校园氛围也不缺,学校每年花的广告费,请明星进入学校与学生互动,优秀学子去冬奥会烹饪,参加电视台的视频录制,加上校内活动,全国也找不出来几家类似的院校。和人聊教学、环境、管理,我从来是最有底气和把握的。

如果是教学方面的问题,要招生,那真是太好解决了。我跑久了才明白,一个学生选择学什么专业,涉及的不是个人问题,而是整个家庭的事。学生喜欢,爸妈未必同意,爸妈同意,学生未必认可。哪怕全家人觉得学烹饪不错,如果有亲戚朋友出谋划策,也会有所考虑。

我在沟通交流的过程中,说过最多的话是:「我接你到学校看看。」哪怕如此微小的请求,许多学生和家长也没有时间。这使我陷入很大的困惑,以前我总觉得家长会为孩子的选择付出一切,接触越多的家长和孩子,发现很多人连自己也无暇顾及,更没有办法照顾好孩子,多数家长要么在沿海地区打工,要么在家门口求生存,至于家庭不和谐等诸多矛盾,比比皆是,问题的复杂性,看似和读书无关,却又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我看见太多家庭在求生存与维稳的生活中苦苦挣扎,脑子里不停冒出《安娜·卡列尼娜》的那句话:「幸福的家庭家家相似,不幸的家庭各各不同。」至于认真读书,那更是件奢侈的事。这也是为什么从古至今,能读书的人是最富有的,它是「留给少数人的专享之权,是拥有真正财富的人才有的起点,求生存的人根本够不着边。社会为了保持现有的金字塔结构,设计了很多奶头乐产品来让穷者恒穷,富者常富,把大部分人的注意力给吞噬,是最好的控制社会结构的手段。读书是最不自然的一件事。所以,中国历代王朝都为这件事设置了极重的奖赏。」

不读书,那么只能找其他出路,去学技术。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说服整个家庭是很高超的技巧,更何况在我国复杂的关系网下,尤其艰难,但能面对面与学生和家长接触,成功的几率便会增大,如同大卫·奥格威所言:

我知道最能让人长见识的事情就是挨家挨户上门推销。很多广告文案撰稿人都会花一半的时间去上门推销。他们亲自与人们接触之后,便了解了什么推销方法让人喜欢,什么推销方法让人讨厌,然后他们会发现自己的心得并运用到广告推销当中。

如果不是有过渠道的经历,我怎么能体会招生的复杂性呢,相比文案,渠道所思考,处理的问题,更为复杂。

将近大半年的工作,我才明白群体的需求,找到问题所在,算是特别的后知后觉。前期犯过的太多错,以致后期特别吃力,压力倍增。这些时日,我也明白,无论文案,还是渠道,这两种工作都是一门不辞辛苦的艺术,不努力的人是不可能获得成功的。

前路漫漫,我还要披星戴月,加倍努力,去做一名朴实、诚恳的渠道从业者。

江津白沙中学蛮横记

江津白沙镇

这是我做渠道招生惊魂动魄的一夜,也是迄今为止遇到最蛮横无理的一次。

重庆江津区白沙镇,距离主城约一小时车程。以前我没去过江津,对它的印象源于一款小吃:米花糖。四月二十七日下午四点过,我和三名同事开车从重庆主城出发,到江津区白沙中学开展招生工作。

最近我们频繁下区县,只为等学生下晚自习,在校门外宣讲,其实这是没有办法的事,白天学生几乎不出校,只有下晚自习学生多。

下午六点过,我们到达江津区白沙中学。天色尚早,学校外有条商业街,我们找了间店吃晚饭,吃完在学校外的停车场做准备工作,计划分两批开展工作,两两一组。

我和领导一组,其他两名同事一组,商议已定,稍事休息,各自提着物料,前往校门口搭展位。当晚风很大,我们竖立的展架不停摔倒,领导费了很大劲儿,最后靠两坨物料吊住,才顶住狂风吹拂。

不觉时间来到八点半,陆续有家长在校门口聚集,我拿着宣传单页,发给家长。突然,不知从哪儿走来一位肥汉,挺着肚皮,对我们大吼:「谁让你们在这里摆摊的!」我浑身一抖,受到惊吓。他嗓门之大,震耳欲聋。吼完,他从兜里掏出手机,先给领导拍照,再拍我,拍完又大吼:「赶紧收了!」嚣张之极,言语间无比傲慢。我们连连答应,正准备收物料,谁曾想猛地走到展位前,直接用他那双手,以迅雷之势将我们摆放宣传物料扒拉在地上,这怎么收?我胸中无名之火冒起。这还不够,他又蛮横地去扯我们搭好的展架,肆意破坏,态度非常野蛮,这还能收?做完这一切,还不够,他用脚踩在物料上,双手绕胸,领导派头十足。我心中无名之火瞬间冲上脑门,气急了。这世上真有如此嚣张跋扈之人。

江津白沙中学

领导上前交涉,问他是谁,他自称是白沙中学的老师。领导问他:「既然是老师,那把你的证件拿出来看看。」他掏裤兜,漏出一小角,我们还没看清,他立马收回,怕暴露自己。直到现在,他一不敢出示相关证明,二摆出盛气凌人的态度暴力「执法」,三对我们大声呵斥,言语嚣张傲慢。我忍不住了,向他回吼:「你是不是要比声音大!难道在学校对学生也是这样的态度!我们已经说收摊了!你动什么粗!现在我问你,怎么收!你来教我,怎么收!」校门口不少家长亲眼目睹事情发生,我对他们说:「各位家长,这人说他是白沙中学的老师,有人认识吗?这所学校的老师,像阶级敌人般对我们,难道他在学校也是这么对待学生的?我们是老师,他自称是老师,请问他的师德何在?」家长们在旁看,熟识地聚在一起窃窃私语。

肥汉听了,不仅不悔改,还威胁我们说:「今晚别走!等我叫人!」他从兜里掏出手机打电话。我也来气:「走!今天不把话说清楚,赔礼道歉,我还真不走了!」领导此时也在打电话报警,请他们过来。

吵闹期间,学生和家长不停从我们身边走过,我看着他们踩过物料,心如刀割。原本一场通过沟通能解决的事,到现在已闹到无法收场。

打完电话,领导提醒我,先拍照取证,等后面再说。肥汉听说拍照,有些怕了,赶紧捡物料往草丛里丢。

江津白沙中学

拍完照,我们三人站在路边,看家长和学生回家。没过多久,不知从哪儿冒出来一位女性,站在树边,她说,做这事是违法。我听了,问她,如果是违法,那请你把那条法律法规背出来。她不说话了。过一会儿,她又说,我们招生没有证明文件。我纠正她,我们是招生,但我们是派发宣传资料,证明文件是进校做宣讲用的,难道大街上发传单,还需要开证明,我跑这么多区县乡镇,还是头次听说。三言两语,她不停转换话题,我从没见过如此避重就轻之人。现在的问题是,肥汉无凭无据,来路不明,以学校的名义,暴力「执法」。

我和前来的女性辩驳间,肥汉站在路边,不停打电话,等到我另外两位同事来了,警察来了,他也没叫来人。

江津白沙中学

两位警察走来,我们上去交涉,他们问明情况,说这是小事,不要计较,现在是招生的关键时期,大家都不容易,要相互理解。等警察协调完,我们去捡丢在草丛里的宣传资料,一辆白车开来,下来三人,我们又是一番争辩,警察在旁打圆场。我去捡物料,一些蒙上灰尘,展架已损坏,不能用了,但我们还是收拾好一切,开车离开。

从肥汉闹事至终,我没看见他出示任何证明,他到底是何目的,为何如此蛮横无理,我不明白。

回主城的路上,领导说,他听见有位女的悄悄对身边人说,如果真允许他们发宣传资料,说不定很多学生要去他们学校读书,坚决不能让他们发。这更奇怪了,如果这人是白沙中学的老师,我们去招生,为什么会如此暴躁。

不过这些事已经不重要了,肥汉今晚所做的一切,有辱「老师」这一称谓。

这是我从事教育工作至今,遇到最蛮横的一次,万万没想到,第一次来江津,会遇到位如此「为人师表」的「老师」。

关于网站域名解析

这几日忙于网站事宜,似乎自从建站,会马不停蹄的向前跑。去年我买了一个 CDN,原本以为将网址挂上即可,谁知道今年去看,才发现需要各种配置,才能达到更好的优化效果。

需要解释一下,什么是 CDN,英文的全称是:Content delivery network,翻译为中文为内容分发器,简单来说互联网上有许多站,为了确保网站以最快的速度打开,会将原站建立在用户打开附近的地方。比如我在重庆建了一个网站,成都的用户要打开,以前的方式是到重庆主站读取信息,再反馈回成都。有了 CDN,会直接将我的站复制一份到成都,成都用户打开,只需要跑到成都读取即可,优化了打开时间。

这是我简单的理解,其中还有更复杂的功能,比如优化 SEO 、页面压缩、页面优化、HTPPS 配置等,互联网上一个网站,外表看起来,无法上内容和板式不一样,继续深入,才会发现许多有趣的地方。

昨天我在飞水的指导下开始配置 CDN,倒腾至半夜,自觉已经完成,今天检查才发现,只完成一半,重新开始配置,网站打不开,期间提交工单,给出的解释是:两个网站同时配置了一个 CDN ,这样是不行的,我重新调整,发现一个网站能打开,另一个却不能。之后各种调试,偶尔输入 www 能打开,不输入又无法打开,偶尔加上 https 能打开,输入 http 又不能。现目前麻烦的地方在于,我的网站后台也无法打开。一切陷入了麻烦之中。

我似乎很喜欢这种遇到麻烦,解决问题,得到反馈,修复问题……如此状态中,有点儿阻碍,慢慢摸索,自行思考,不时找找朋友,和平台客户沟通,一点点弄清楚问题所在。人很累,时间跑得很快,只可惜我明天要上班,为了生活只能私底下找时间做这些事情。最近几天每天晚上花一两个小时做这些事,每次弄到筋疲力尽才休息,真是件很快乐的事。

注:本文写于 2021 年 03 月 18 日。

办公室里最让人烦心的事

心灵奇旅》中有一个片段,用灵魂阐述人如何沉寂于创作,当人在专注一件事时,灵魂会到另外一个地方,近似乎神游。看到这里,我不免觉得和灵魂沟通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写作。用心写的文字,除了能带给别人温暖,自己也能得到治疗。可是我很久没有这种感觉了。

现在,每当我坐在办公室的电脑前写文案,内心有一个声音在提醒我:千万不要有人来打扰我。是的,如果说我在办公室里最心烦的事,写文案不被人打扰,或许是头号重要的事。

工作以来,我很少有能一大段时间沉浸于文案创作,经常会遇到中断工作的情况。文案又是一门很奇怪的工作,不像设计、摄影、SEM 等,能一边聊天,一边工作。如果在进行文字创作,一个人精神必须高度集中,不能被打断。如果有人强行中断,忙完其他的事,再回到座位前,又要花很长时间冷启动。

在创作过程中,会极度消耗精力,等到完成,从神游中回来,内心会有一种轻飘飘的放松状态。我很喜欢这种状态,尤其是看见自己花心思,用尽心力创作的成果,会无比喜悦。

可是我却很难在办公室里享受这沉浸的时刻,哪怕是片刻的沉浸感也是奢侈的。随着时代变迁,人们对文字的感受也在脱敏,节奏太快,创作者无法倾注心力。现在,要快速完成工作,我每天在与焦虑搏斗,毕竟文案是一种近乎销售的职业,当一家企业不停追求数据,那文字会变成附属品。

写到这里,不免发现,我有很长时间没有在沉浸在一种创作的状态中,自己似乎快要和灵魂失去沟通。

注:本文写于 2021 年 01 月 13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