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老师砸冰箱,让我联系几家报纸的记者去现场采访,我找了六家本地几家日报类报纸,有两家间接回复说:西门子是我们的客户,采访也发不了。另外四家媒体来了三家,我没有去搜报纸是否刊登出来,反正有两家说蓝色光标公关公司出面给灭了。
我的记忆回到了2008年,三鹿事件导致奶制品业的多米诺骨牌倒塌,就在三鹿出事之前,伊利的一个做市场的朋友还劝我每天早上喝一袋伊利牛奶,说喝牛奶好处多多。第二天伊利也被曝光牛奶里含三聚氰胺。我问那个朋友,我还喝吗?那时候我在为《你丫真狠》寻赞助,国产牛奶赞助这个片子在合适不过了,小一两岁的孩子都不放过,多狠啊。从那时起,我再也不喝国产牛奶了,酸奶也不喝了,喝咖啡只喝双份特浓……从小家里的教育让我记住一件事儿:记吃,同时也要记打。
所以,后来我看媒体在连篇累牍报道蒙牛和伊利在养牛、牛奶加工方面如何如何天然、原生态、卫生……我就想吐。我忍着把中央电视台的新闻和专题节目看完,参与摆平这类事件的人你们的孩子就不会得肾结石吗?这事做的也太明显了。
公关公司这个机构的出现,恰恰是填补政府权力真空的结果。一个企业出了大事,都找政府出面摆平,不合适,政府已经干不过来坏事了,干嘛替你企业背黑锅啊,除非你给点好处,但有时候为了自己廉洁的形象不能什么事儿都替你铲平,所以就有了公关公司。一些大企业,通过各种营销在公众中塑造了一个良好形象,一旦出点负面新闻,不能像牛根生那样耍无赖,必须用一种优雅的姿态在神不知鬼不觉的状态下把火扑灭——公关公司就是一个特洛伊木马。
你们中国人民吧,是全世界最好的人民,每一个掌权者都该感谢你们,几千年来一直任人宰割,上哪找这么好的人民啊,关键是还生生不息,繁殖能力极强。陈胜吴广不过是极少数异类,没啥大不了的。如果当年有蓝色光标公关公司,秦二世发一道圣旨,给陈胜吴广几条鱼,齐活了。
其实老罗不管怎么折腾,也没什么大不了的,看来西门子也挺害怕,动用了贵国唯一一个上市的公关公司来摆平,感觉像大炮打蚊子。但是平等,不是摆出来的。
看我博客的人当中一定有公关公司的人,我不会诅咒你们得肾结石的,这种公司的性质就是这样,没坏事的时候,可以粉饰点太平,出现坏事的时候可以不用道德来约束自己,因为它的性质就是这样,契约、交易,符合商业社会的最基本规则。只是,如果你们赶上一个没有责任感的企业,也跟着一起干缺德事而已。
我想象着,过段时间西门子会推出一款广告:一台冰箱婀娜地矗立在电视荧幕上,一只优雅的手轻轻把冰箱门关上,此时传来一个来自动物世界般的画外音:你的小门挺紧的。
公关公司是商业行为,那媒体呢?媒体的立场,应该是报道真相,但却为利益,被商家收买,这岂不是更让公众愤慨?
今天蓝标公关还上央视了,新闻频道的《共同关注》,说是培养一大批优秀的人才。啧啧,一大批这样的人呢~
忘说这事了,冰箱压缩机的冷媒是R600a,属于易燃易爆那啥的,别泄露啊,那是在798,如果寄放在大裤衩,我才不劳这神呢。
最后一句经典啊,赵老师又中枪了
我们的国民真的是“记吃不记打”的最善良愚蠢的国民,三聚氰胺事件是非常好的例子。我算是内蒙人,以前总是喝伊利和蒙牛的牛奶,也算支持家乡企业。三聚氰胺后很少喝牛奶,完全不买伊利及蒙牛的任何产品,并建议周围的同事朋友也不要买。我们无奈无法做大的好的改变,但总希望国民脑子能清楚点,能一起抵制无良企业,让伤害到国人最底线——孩子的企业倒闭,但我们还是失败了。
哈哈,说得太形象了。尤其是结尾:赵老师出了那么糗的丑闻都没事,还活跃在各大舞台上呢。
虽然三表说了半天多数人会嗤之以鼻,老罗闹腾了半天也会被认为作秀,但是起码能在读者和观众的心里激起一点点涟漪,或者对强势流氓产生了一点点影响,这就够了。
只准赵老师表演,不让我们秀一下,不公平吧。
谢谢
可怜的赵老师。。。
话说这件事对俺的刺激还不小,昨晚特意搜看了罗老师在保利剧院的演讲,在此之前不管三表兄怎么宣传,咱家都懒得看。10年前听过罗老师在新东方的演讲,自以为对此人已经很了解,不用看。
不管承认与否,事情的发生确实增加了人群对罗老师的关注,起到了炒作的作用,比如说本人,昨晚才知道他这几年自立门户了。
虽然罗老师的做法有点山寨,但确实很强势。既山寨又强势的做法很容易引起当事人的反感,忘记自己所接受的专业培训而进入无理性思维,比如,堵。
可是换一个立场,从罗老师的角度上看,似乎也没有更好的办法。为民请命么,打官司太辛苦,利用媒体简单方便效果好。
任何一种无理性行为都是媒体的兴奋剂,两者都是。虽然两者的无理性行为背后都有各自的理性思考。
难道其它的产品就设计完善加工完美没有问题么,站在企业的角度仔细反省,不能保证。如果罗老师针对的是我供职的公司,会如何?思来想去,很难做到很好。也许某个公司有个别英勇的经理人挺身而出处理好此事,或者有个别十分有名誉感的CEO表示重视,但是大公司的体系不足以保证这个人一定会出现。
手边放着一本《三联生活周刊》,653期。随手翻翻,里面说到王宝洺事件,也说到动车事件。忽然觉得有趣,其实这三者,其实存在某种相似性:个体对现有社会服务体系的挑战。
大机构的臃肿复杂的体系,封闭了矛盾直接对话的窗口,人们避害的本能使得机构的自我掩饰行为更加便利,演化出更大面积的影响和更深一步的矛盾;
罗永浩事件和动车事件都有网络的推力:大型机构对常规体系的依赖和对新媒介运行规律的不适应,从而产生出新情况下危机管理体系的混乱。其实好的危机管理完全可以化负面事件为自我宣传的助力。
这说明社会开始要求更透明直接的对话和更完善的服务,虽然还没有找到更合理的方式,但是有各种方向的尝试,比如微博,比如法律,比如媒体。
进一步总结,2/3发起自有点自我膨胀的名人,2/3有网络的助推。。。这个样本也许还不够,但是足以证明一些什么,也许是一种自下而上的力量对社会的推动力。
还是挑战吧,多挑战几次,企业才能繁衍出提供服务的压力和动力,物竞天择终是正途
赵XX老师躺着也中枪了…………啊哈哈哈哈哈
以后直接念成西门庆公司
嗯哼。
烧南方周末的文化暴力者,你们本应该以德服人,比如可以通过蓝色光标公司公关罗大佑,使之心悦诚服的把那句“玉山白雪飘零”改成“韶山白雪飘零”......
新京报报道砸冰箱一事用了一个整版。
不喜欢老罗,也不觉得砸冰箱是件有意义的事,但西门子这次的做法确实也笨了点。不过,也许人家真认为这就是他们的质量标准呢,说不准。
你的小门挺紧的。
果断喷了。
在中国境内最大的毒公司,可口可乐麦当劳肯德基叔叔基本把全中国的报纸、电视、媒体、政府都收买了,记住,是所有的,所有的,所以你在中国看不见任何负面信息出之他们之口,因为他们知道,中国的屁民是最好对付的了,只要把党搞定,屁民就是傻子呆子,钱就哗哗地来了。
“至于屁民的身体健康嘛,哈哈哈,你说什么呢,关我屁事啊,是不是x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