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硬兼失,何谈大国

马航航班失联这些天,作为中国人,除了每天揪心地等待着新的消息,为机上一百多名中国乘客祈祷之外,别无他法。而这半个多月的时间,围绕着这件事,也让我们看到了中国政府在处理这件事上的无力。不管是官媒还是官方,在整个过程中皆以完败告终。


最近这些年,中国恍惚大国崛起,但在这次令人伤心的事件中,又给中国打回了原形,你不是大国,只是面积比马来西亚大出N倍的国家而已。在硬实力上,中国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和真正的大国还差好远;软实力,文化上你输出了多少?你的价值观普遍受到他国的认同么?一个韩国三流偶像就可以把我们搅得吱哇乱叫,你的哪个代表软实力的明星出去后受到过如此待遇?我们的软实力现在基本没有。软硬兼失,何谈大国?如果说是大国,也是夜郎自大型的。


现在好多人在总结中国政府处理马航事件的失败原因,理由有很多,听起来也有道理。抛开事件本身和人们分析的阴谋论或机组与政府之间的所谓政治交易等等因素,我想从另一个角度来分析一下,甚至分析的内容跟此次事件无直涉,但它间接地影响中国对待此次事件的态度。用一个相对比较含糊的词来说就是“民族性格”。


中国自从被人拿洋枪打开国门那天起,在国际上就一直被动地扮演着一个受欺负的角色,并且这种被欺负的角色慢慢让我们习惯了,除了有时候民族自尊心稍微爆发一下,比如现在流行抵制马来西亚,如果中国人有骨气,抵制的国家一直抵制下去,那早就自绝于人类了。因为随着一些事件的结束,这种民族自尊心也消失得无影无踪。中国人是典型的实用主义,瞎嚷嚷一个赶俩,成为既得利益者的时候坚决忘记过去。所以,抵制就是起哄架秧子。


最近这三十年,中国在各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步,原来瞧不起中国的大国小国也慢慢把中国当回事了,中国人民也觉得比以前腰杆硬多了,没事也喜欢参与到国际大事的讨论中去,形成了中国人在世界上有话语权的假象。


这时,中国很低调地宣布:和平崛起。中国政府在任何可以表白的场合都反复声明,中国和中国人民热爱和平,不会对任何国家动武,任何军备力量的提升,都只有一个目的——保卫国家。而中国周边的国家开始发出了“中国威胁论”的声音。这种声音一方面是政治上的需要,必须用这样的声音表白一下自己的态度,提醒中国不要太过分;另一方面,我认为是邻国不太了解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以为中国真的会武力威胁邻国。如果了解中国历史,会发现,中国真的是和平崛起,没有任何狼子野心。


在中国历史上,只有一个民族扩张过自己的领土,那就是蒙古族,成吉思汗都打到欧洲了。作为一个游牧民族,他们打到任何地方都正常,这是他们的民族性格。但是汉族人从来懒得离开土地当远征军,你看到了明朝,郑和下西洋,却是另一种姿态,大老远跑到非洲就是想告诉非洲人民在遥远的东方还有个天朝存在。


所以我们有必要从民族性格上来分析一下中国。


中国是一个农耕民族(以汉族为首),之所以成为农耕民族,还要感谢地壳运动,印度板块和亚洲板块之间的挤压,抬起了喜马拉雅山,这导致山的南麓雨水丰沛,北麓则越来越干燥,干燥的结果就是形成了大面积的沙漠,西北风一吹,沙土被吹到了东边,形成了厚厚的黄土高原,土壤肥沃,适合种庄稼。所以中国慢慢培育出粟和稻,农耕文明形成了,中国人从此都长在土地上,勤劳耕作,世代繁衍。


农耕民族的特征是什么呢?在适合耕种的地方建立一个群体集合(现在都叫社区),春季把种子撒进地里,秋季把粮食收割回来,一年四季周而复始,慢慢形成了靠天吃饭的意识,久而久之,就变成一种被动生存的动物。从思维意识上,农耕民族看到的永远是眼前的一亩三分地,不会看得更远,更不会走得更远,只有活不下去的时候才会想到迁徙。所以,农耕民族是否对外扩张,取决于土地是否够用,不够用才会想到扩张,够用了,才懒得动呢。中国历史上的战争,在秦以前,多是为了宗族的延续和争夺耕地;秦以后,改朝换代的原因多是因为极权暴政导致民不聊生,而民不聊生的最基本体现就是耕地的丧失。中国为什么没有向更远的地方扩张?很简单,你看看中国四周,就是算上当年属于中国的土地,也基本上都不适合耕种。不能种地我大老远跑过去抢个什么劲呢,还不如踏踏实实地待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里。所以,历朝历代的统治者对蛮夷地区的政策都是很宽松的,因为在皇帝看来,那些地方没什么利用价值,更不会居高临下去强行占领,只要你不来骚扰我,我才懒得搭理你呢。这也是中华民族向来缺乏探索精神和冒险精神的原因。


农耕民族形成后,迅速形成了人与人之间的社交关系,这也是为什么中国先秦时代哲学家思想家辈出的原因,吃饱喝足没事干,思考人生呗。思考明白了为的是在一个社群中便于人与人之间相处。中国哲学的早熟也让中国人过早地形成了生存哲学和处世哲学观。历史上的中华民族,最擅长的是如何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或者是窝里斗,自己欺负自己。


农耕之外的民族可分为游牧民族、狩猎民族,西方人多以这两类生态出现,这让他们对土地的认知和农耕民族完全相反,对边界的概念也很模糊,只要能找到水草,可以跋涉千里。同时,不管是以游牧、狩猎或是打渔为主的民族,心里都有极强的冒险精神、探索精神,不然可能会饿死。这也是古代西方为什么在自然科学领域发展进步很快,而农耕民族在这方面几乎是空白的原因。我们发明了指南针,人家用来航海扩张殖民。


大国是什么概念?就是用大炮定义的概念。从葡萄牙、西班牙、英国、德国、俄国到美国,无一不是这么定义的,这叫硬实力。到了中国崛起,我们没有那么血腥,我们宣扬和平,是因为我们真的喜欢和平,是发自内心的,诚实的,对周边国家没有任何不轨的图谋——这一切都是民族性格决定的。


但是,一个只靠窝里斗的民族大国崛起,没有经受任何残酷的硬实力的碰撞,能叫大国吗?因为硬实力决定了话语权,在国与国之间的对抗中,话语权就是真理。一个向来喜欢投弃权票的国家,是没有话语权的。


我不是一个好战者,我也希望世界和平,特别是,现在很多国与国之间的问题也不是动用枪炮能解决的,硬实力不仅仅是武力,而是力量。这个力量我们可以说成“综合国力”,如果再仔细分析“综合国力”都综合了什么,会发现我们缺少的太多,我们的经济可以左右全球吗?我们的军事敢于和超级大国相抗衡吗?我们的政治影响力可以让任何国家感到忌惮吗?我们的文化软实力可以让他们觉得中国不可或缺吗?也许都有点,但要打个折扣。这样就像国产电影,如果每场戏你都打个折扣,整个电影就没法看了,绝对烂片一个。


如果再看看我们软实力,还不如硬实力。农耕民族形成的文化软实力,我们关起门来说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为世界文明做过多少多少贡献,吹牛逼没问题。但我们都忽视了这个农耕民族的文化体系一向是封闭的,由于几千年的封闭,它形成了一套完整、缜密和强大的价值观体系,换句话说,人类能想到的事儿,我们都想明白了。所以,不管是唐朝,还是今天,外来文明来到中国,都迅速被中华文明吸收。为什么?就是过去我们一直缺少真正的文化交融,中国文化是王水,可以溶解任何文明。几千年下来,它形成了固定封闭的体系,并且越来越坚固。


但历史总是向前发展的,随着时代发展,我们开始意识到,我们这个文明体系有越来越多的局限和致命的短板,甚至落后了。但你非常清楚,中国人一向缺乏反省的,就是因为过去形成的为我所用的东西太坚固太实用,认为没有反省的必要,洋装虽然穿在身,但心依然是中国心。我们常以此为荣。民众意识决定来政府的形态,用几千年前的统治方式来管理一个现代国家绝对够用。问题是,当你站在国与国的层面上对话时,还够用吗?


价值观念是软实力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反映着你的文明程度,我们今天都喜欢反省西方文明的衰落,从来不反省自己。但人家再怎么衰落,还是超前于你的。打一个比方,你作为一个中国人,会找一个乌干达教练学习打乒乓球吗?肯定不会吧。同理,西方人会来学习你的价值观吗?人家只能以一个猎奇者的心态来窥看你几眼,你别把鸡毛当令箭。


我想象在某个村子,村里有个恶霸,无恶不做,村里人都很怕他。但有个人为了保护自己那一亩三分地,手里拿一把刀,随时准备跟恶霸决斗。时间长了,不仅是恶霸,村里任何人都会怕他。刀是硬实力,意识到手里拿一把刀的念头就是软实力。


我的微信ID:wearthreewatches
我的博客:
http://www.wangxiaofeng.me/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只有大众没有文化

guest

0 评论
内联反馈
查看所有评论
0
希望看到您的想法,请您发表评论x
  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