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行动

开始行动

许多与你一起工作的人以前不会在这种情况下写作。从第一章中选择一些“开始”练习。如果有帮助的话,你可以把这些练习改编成适合项目的主题:“健康”和“社区”。

例:51.1 社区

从第一章开始,进行练习3(第1-3部分)。这将有助于为参与者创造一个共享经验/记忆的公平竞争环境,并将工作重点放在他们生活的地区。

例:51.2 健康

写一个20-25个单词的清单,然后选择那些—直接或间接—在某种程度上与”健康”(或其反义词)有关的单词。例如,Nurse、Bed、Air、Confidence、Sky、Smile、Cigarette、Trust等。


正 文

练习一:社区

自从疫情开始,走在路上,横幅不停变化,我记得有段时间,街道上面挂的是和疫情相关的宣传语。几乎无人的街道格外冷清,我每天下班,会路过大大小小的火锅店,有一家火锅店,掩映在大树底下,生意火爆。

火锅店有两间门面,往常下班,大约七点过,店里已经坐满,外面零星有一两波人排队等候。天黑尽,店里吵闹喧哗起伏,外面拥着大群人,似乎不吃到这家店的火锅,今天便不算过去。

店里面的生意好,路过的猫猫狗狗,自然得了福气,不时在门外转悠,又或是等火锅店一天的工作结束,跑进去叼一两块骨头,一溜烟跑进黑暗的树丛里。

疫情来了,生意红火的火锅店紧闭着门,一天又一天,在往年最热闹的春季,它与这座城市一同安静了下来。挂在外面的横幅,仿佛是一群人在抗议,亦或是有人在暗自嘲笑。

三月后,火锅店的门开了半条缝,几条板凳横过门,玻璃墙上贴有价目表。在疫情严重的情况下,不能进店吃火锅,只能通过如此方式进行外卖,来去的人可以自主点餐,再带着锅底回家自己煮着吃。

这样的生意没过多久,店又关了,横幅挂在外面,只要一天没有取掉,店只能以打游击的方式躲避人群的检查。

这样的日子又过了几个月,疫情控制住,慢慢放开经营许可,火锅店终于能开店,只是店开了,要回复往日热闹的气氛,还需要不少时间

店外的横幅在风吹雨淋的击打中,已经日渐脱落。有一天我回家,路过火锅店,它已经被人撕去,重新换了一条,上面写着打疫苗的宣传语。

疫情过去,火锅店的生意回复往日喧闹的场景,七点过有人在外排队等候,夜黑尽,猫和狗跑进店里叼骨头,在店员的吆喝声中躲进草丛。横幅依旧挂在外面,依旧鲜艳。

练习二:健康

开心、快乐、身体好、睡眠、精气神、生病、隐患、疾病、活蹦乱跳、水、饮食、关心等。

注:本文写于 2021 年 04 月 14 日。

情节和对话

参与者:所有小组(15-20分钟)所有小组(15-20分钟)

1、分成四五人一组的小组。

2、每个小组都是一个“家庭”。

3、决定每个人是家庭中的哪个成员。

4、“一家人”在一起做一些普通的事情。你可以选择一些家务事(在家里看电视),但想想所有的。

其他的可能性:在公园里野餐,观看狂欢节游行等。

5、你要创建一个由冻结的“情节时刻”组成的进程,以展示一个故事。这些将采取静止图像的形式—就像一系列的快照。这个故事是关于冲突是如何产生并最终解决的。避免陷入身体上的冲突,而专注于心理上发生的事情。

6其顺序如下:

1)家庭从事其活动。

2)有一个冲突,每个人都被卷入其中。

3)试图解决冲突

4)冲突最终得到解决。

7、与全组分享结果。

8、重放其中一个序列。这一次,当每个凝固的时刻被显示出来时,想象每个角色的头顶上都有一个空白的“语言泡泡”。

9、现在,听众提出语音气泡中的内容。

10、对所有的序列重复这个过程。

11、每个“家庭”小组现在要写出剧本。使用“演说泡泡”练习中的建议,但要允许故事的发展。填补主要情节事件之间的空白。


正 文

1、微信群里,一家人在为新疆棉花的事情讨论。

2、幺舅在新疆工作,支持新疆棉花,要抵制所有棉花

3、我决定这是一种不理智的行为,如果产品不好,说什么也是白搭。

4、我妈在群里发图片,不停干扰对话。

5、二姨爹出来叫我们安静,说一天为这些事争吵不值得。

6、吵来吵去,最后群封了。

对话:

幺舅在群里不停发新疆棉花的事。

我:我只穿皮马棉。

幺舅:你就不能支持国货?

我:我支持,也要找一个理由,毕竟三聚氰胺的事我还没有忘记。

幺舅:那是过去时了,你要看看当下。劝你有机会去新疆走走,看看。

趁此时间,我去查了下事情的经过,知道原来是劳工问题,才会有此事。

我:原来是劳工问题

幺舅:你现在才知道,反应太慢了。

我:不会英语,在等翻译。

二姨爹:你们又开始争吵了,一天没事做了?

我:我的工作有一部分是说服别人,不然别人也不会买我的创意。

幺舅又发大美新疆的视频链接。

我:国人是健忘的,过几天该买还得买。

幺舅:你什么时候去美国?记得戴口罩。

我妈此时在群里发她旅游的图片,干扰对话。

我:正在学英语,努力积累财富,有了五百万就移民。

幺舅:外面的月亮是要圆些?

我:那国内月亮洒的月光,也照不到我身上啊。

幺舅:你就是个咬卵犟。

我:我只是说说我的看法。

这段话发出去,出现一个感叹号,提示群禁言,对话中断。

注:本文写于 2021 年 03 月 29 日

闲话春节祝语

今年是我写祝福语最多的一次,算上给弟弟妹妹红包的祝语,总计十几条是有的。从昨至今,无事刷朋友圈,抛开商业性的短信祝福语,写满二十字的人,少之又少。

我对文字有执念,近来每晚读《红楼梦》,按照书里的诗词联赋的标准,包括我在内,几乎没人能挨大观园的门槛。今年受木心先生的评语:「《红楼梦》中的诗,如水草。取出水,即不好。放在水中,好看。」特意留心,发现古人的文学功底,看似好玩,真要学,非下番苦功夫不可,书中的行酒令、诗词接龙、对联、题词等游玩戏赏,无一不是讲究。

我的古文不好,不过写祝语,能自己动手,不会假借他人。我个人写祝福短语,遵循「我手写我心」,怎么想,怎么写,不矫揉造作,妥帖就行。

从事教育行业,我和老师打交道的时间多,许多老师不能单个祝福,群发难免。从行业属性来说,要文雅妥帖。恰巧前几天看见和菜头的文章,借用两句,稍作编辑,发给老师:

牛犁沃野,虎啸春风。*老师,虎年到来之际,恭祝您的事业:遍地蕙兰思化雨;满园桃李谢春风。祝福您及家人:身体健康,万事如意,虎年大吉。

给个人写祝福短信,我习惯用白话,不用古文,多数人为了对仗,喜欢用成语,牛年用牛,虎年用虎,能用好,自然出彩,不过多数人翻来覆去那些词语,意思相差无几,看来毫无意思。

写个人祝福短语,重要的是平时对一个人有所了解,比如我给王老师写的祝福语:

祝王老师新年快乐。希望虎年继续向你学习,聊文学,看电影,读好书,向好中文的道路前行。最后有个愿望,虎年一定要出书哇!

我在结尾用了一个感叹号,王老师教好中文,要求是:一年只用三个感叹号。

在家族群里,红包是一大杀器,真诚的祝福,少之又少。我抢完红包,给家人们发了条短信:

祝大家虎年所愿,皆能实现,心里有火,眼里有光,平安顺遂。

我弟打趣说:「心里有火可不好。」

我回他:「这火不是欲火和邪火,是指引之火。这光不是贼光和凶光,是佳美之光。」

如果你读过经文,自然明白语句里所包含的寓意。这样的对话,既学知识,又增气氛。

要评选我个人最喜欢的祝福,应该是写的朋友圈祝福:

牛年最后一天,新春祝福开始了。凑个热闹,祝大家虎年多摸鱼,多读书,多看电影,多存钱,少耍游戏、短视频。如果时间还有盈余,跑跑步,游游泳,只要不扰民,跳坝坝舞也行。

写祝福短语,难不难?写好很难,哪怕是我自己写的,只是及格,算不上出彩。好在我不假借他人的手,真心诚意,我手写我心。

我常觉,一个人在赚钱的道路上走太远,无论怎么也嫌不够,其实钱没了,可以再赚,无非多少,但知识与涵养是日积月累的事,会随着人生日渐充盈。惟愿这世上向往大观园的人多一些。

春节随感

今年春节放假早,天数多,有朋友问我,怎么安排。我说,读书、看电影、抄经、敲《史记》、跑步、写作。他说,这和工作有什么区别。我说,没区别,放假是换个地方上班。

计划归计划,要实施,难度不小。春节不比往常,朋友还能在周末加班,一放假,相约的人多。节前去参加了朋友们的团年宴,一年一聚,已成为每年固定的事。

今年聚会,我发现自己变成身外人,去年,我最大的变动是换了新岗位,有了自己的居所。听朋友们有的跳槽,有的生二胎,有的外出打工,总体来说,大家过得并不顺遂,牛年立下的 flag,到了年末,没有完成。减肥的反弹,正商量报健身班的事。计划的书没读,忙着赚钱养家。要账的,收不回来。唯有开公司的朋友比较顺遂,没有遇到多少刁难客户,准备过几天去还愿,还告诉我,「当老板大多数都信这个。」

酒过三巡,听他们一会儿说今年当领导,一会儿聊项目,搞合作,时不时还冒些育儿经,全是我不感兴趣的话题,仿佛大家聚在一起,一年到头,只做了两件事:工作和生活。至于读书、看电影、运动,哪怕是打游戏,已变成他们生命里非常奢侈的事。

聚会中,我唯一觉得开心的是他们说我敏感性降低,还拿我没有坐对轻轨打趣(环线又断路出了事故),问我重庆这么大的事也不知道。如果是以前,我会感到羞愧。现在反而觉得这是件好事。我不做文案,卸载了短视频 app,不关心这些事,清净不少。有时间专注做自己想做的事,不必看些掐头去尾,没有因果的新闻。

今年过年,身边的朋友无论有没有钱,人生的压力日增。以前听他们聊赚钱、结婚、养娃的事,心里还有些嫉妒与焦躁。今年我觉得特没趣,从物质中得到的烦恼,靠物质解决不了问题,如此反复,相伴一生,不是好事。地上的六便士人人在捡,天上的月亮难寻知音。

人生进入奔四的年龄段,大家各自在物质的欲望和精神的时空里穿行,要做对这道选择题,真不容易。生活如逆流,不进则退。我只希望身边的人在新的一年里多读书,多看电影,多存钱,少耍游戏、短视频。如果时间还有盈余,跑跑步,游游泳,只要不扰民,跳坝坝舞也行。

如果你问我这个春节什么时候最快乐,我告诉你,那一定是我做完一天的工,睡前靠在床上读《红楼梦》的半小时。

日常故事

与会者:个人(24小时)

在24小时内随身携带一个笔记本。记下这段时间内你听到(或讲)故事的所有方式,或故事的片段。不要包括电视、广播或报纸上的故事,只要是你在现场听到的,在家里、工作、学校、公交车上、商店里等。


正  文

早上,上班路上

 校门口一段路,遇到姚老师

「早上好,姚老师。」

「早啊」

「今天这一身很可爱嘛,不像平时的着装呢。」

「衣柜里实在是找不到衣服,只能将就这一身穿。」

「是,那句话怎么说来着?『女人的衣柜里永远少一件衣服』。」

「不是,你没看见嘛?两个月了呢。」姚老师说着眼睛向下盯了盯肚子。

「哇哦!你这是响应国家号召呢。」

「嗨,累着呢。」

「不和领导申请一下?这工作量怕是要减一减。」

「说了用处也不大呀,毕竟又不是我一个人,前面有人带路呢。」

「没事儿,等集团等领导走了,你这边要轻松一些。」我说。

走进校门口,我去食堂吃早饭,姚老师上楼去了。

早上,办公室

吃完早饭,进入办公室

今天一进办公室,姚老师对我说:「小山,拼多多厉害哟。」

我说:「那是,已经和你们说了,拼多多不能小看。」心里不免有些得意。

刘老师说:「人家赢了,也没你什么事。你不过是个买东西的。」

我说:「嗨,你们呀,对拼多多的看得太简单了,在我看来,它是一个用游戏思维做电商的公司,严格来说,不是简单的电商公司,而是通过游戏去运营电商。」

刘老师说:「你知道这些对你有什么帮助。」

我说:「你可以做一个思考,观察。我经常说,没事儿去看看人家的财报,分析一下他们到底靠什么盈利,为什么会盈利。」

「那也对你没什么影响。」

我不说话了。往往到了这个时候,沉默是最好的回应。

中午,食堂吃饭

「姚老师,跟你说个事儿,那个 CDN 我终于搞定了。」

「啥子问题,搞这么久?」

我说:「就是解析部分,我弄错了,有一个源站,我开始输入的网址,后面提交工单才知道,那个地方要输入 IP 地址。」

姚老师说:「那就是个很简单的玩意儿,你非要整好几天。」

「你是专业的,肯定简单,我是边做边学呢。」

「那接下来的信息就看你的了。」姚老师说。

「我不行,我只是搞起耍的。」

「谦虚了。」

下午,办公室

陈老师急匆匆地从外面走进办公室。

「赶紧的,给我们刷礼物,原来快手不是比人多,是看谁刷礼物。我为了看个直播,赶紧下快手。」

走到我的位置,拍了我一下,说:「你怎么不看呢?」

我说:「在看呢。」边说边点打开电脑版的快手小程序,才发现画面定格,卡住了。

我拿出手机,打开快手 APP,开始看。

「刘老师,赶紧刷礼物,我们要输哒。」陈老师说。

「在刷呢,我的手就没停过,一直在点赞。」刘老师说。

「那赶紧充点钱送礼物,帮我送,我待会赚钱给你。」

说完不等刘老师回答,她走到小艾同学面前,说:「你赶紧的,刷礼物。」

「在刷呢,在刷呢,刷了六块钱。我们马上要赢了。」

办公室彻底热闹了起来,七嘴八舌,话题不断。

晚上,跑步

几公里后,遇到两个男生。

「我不行了,跑不动了。」

「一千米还没有跑到。」

不说话,沉默,我背后一阵气喘声。

注:本文写于 2021 年 03 月 19 日。

今天我的手

与会者:小学(1-3分钟)

1.在一张纸上画出手的轮廓。

2.想一想你的手今天做了哪些事情:普通的事情,你觉得好的事情,你觉得不好的事情等等。

3.在手的周围写上五个句子,每个句子都以「今天我的手……」开头。

4.讨论一个人的手在一天中所做的各种不同的事情,我们甚至没有想到,但它揭示了我们是谁,我们是什么样子的。


正  文

今天我的手翻了一本书,书的名字是《卡拉马佐夫兄弟》,轻轨摇摇晃晃,我翻到第五十页,似乎已经忘了前面写过什么。只记得译者在前文写陀思妥耶夫斯生平,他的一生充满罪恶,在人生最后的日子,有一位如同天使般的姑娘拯救了他,这才能使我们有幸读到这部巨作。为什么如此罪恶的人会写出好的作品呢?或许罗翔的话语能给我一点启示:陀思妥耶夫斯在文学领域寻求赎罪,他在忏悔,希望自己不是这么可恶的人。

今天我的手敲了键盘,完成一篇采访稿,写作过程很顺,因为前期积累了大量的写作素材,有了很好的材料做支撑,我搭建稿子的速度快很多。好的采访稿有一大半要归功于被采访者,采访者负责提出好问题。我大多数的采访非常失败,尤其是采访学生,很难和他们聊到一块儿,然而那些有过社会经验的人,往往能有非常曲折的故事。今天写的一位人小学没毕业,一开始去学牛腩面,哨子面,之后去宁波做水产亏了钱,现在拿着家里支持的钱在广西做烧烤生意,她是一位女性,值得敬佩。

今天我的手开了于老师的车门,回家途中和于老师闲聊,谈了许多,后来聊到我以前的工作,我给他说了一些自己的工作经历。他有些感慨的说,我呆的这些公司在重庆还挺有名。很想知道为什么我不一直呆下去。我把这话题岔开,继续聊其他的。晚上洗澡时想了很多,究其原因,始终相信自己能追求更好的工作,而不做一些违心的事。兜兜转转数年,慢慢发现,无论做什么,企业都有些肮脏的底色,而推动它们前进的正是这些底色。许多企业正慢慢变成一个大赌场,我无法做出改变,只能尽量压住愤怒,尽力克制,学会妥协。

今天我的手按下了摄像头,和幺叔聊天。从十一点四十开始,至一点零一分结束。依旧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依旧是要我顺着社会去生活,依旧是别人怎样我就怎样……我觉得在他们眼里我就是个傻子,似乎不会坐享父母为我建立的生活,不会享受衣食无忧的生活,不会去好好谈恋爱养孩子建立家庭一直到老……是啊,身边的每个人都这样,为什么我非要和这些人不一样呢?我想到了陀思妥耶夫斯,明明是个道德败坏的家伙,为什么不去做个好人,非要写书呢?这个世界有《卡拉马佐夫兄弟》和没有的区别是什么呢?

谁知道呢,我先去忏悔去吧。

注:本文写于 2021 年 03 月 04 日。

粉色大象

参与者:所有小组、个人(3分钟)

想一想粉红色的大象,写一写你昨天做的事。


 正  文

从初四开始一直上班,昨天我有些累,早上在轻轨站读《只有大众,没有文化》,临到最后两站小憩了一会儿。

下了轻轨,我在走去公司的路上,思考一整天的工作,顺便去食堂吃饭。前天吃午饭,我才知道食堂早餐窗口开了,终于不用再去罗森买冷冰冰的面包。

我早餐买了两个麻园、一个手抓饼和一杯豆浆,吃完上楼泡咖啡,开始一整天的工作

有句俗话叫:「计划赶不上变化。」上班不到半个小时,我的工作发生了偏移,计划全部打乱,临时来了工作。为此这一天我不得不去做企划活动的事。心里极度暴躁,哪怕已经多次出现类似的状态,不论如何,心里依旧很不安逸。

上午十点,阳光照耀大地,气温升高,我站起来走动两步,看看窗外,天空晴朗,又是跑步的好天气,前天没有跑步,昨天身体难受,倒不是偷懒,连续工作,身体有点儿吃不消,毕竟我还没有完全适应工作状态,谁知道休息了一天就极度不舒服。

到了午饭时间,我吃完饭,早早回到工位,没有学编剧课,直接趴在桌子上睡着了。我的睡眠质量极好,每次睡三十分钟到一个小时,仿佛睡了很久。

睡醒后,黄同学突然出现在了工位,按理说加了晚班,下午四点才开始工作,这么早来,估计是开会。我问她为什么这么早来,她说,每天要打很多邀约,提前来加班才能完成。我说,没事儿,待会我帮你打十个。

下午五点,我忙完今天的工作,叫她发了十个电话给我。为什么要打电话?我觉得这是一种和人交流的段落,有机会通过咨询工作提升自己的口才,值得一试。还有就是,我刚读完《乔布斯传》,里面不停提到他的现场扭曲力。说服别人一直是我的弱项,或许通过不停训练,能培养自己的这种能力。

此外,做咨询还是对自己平时业务熟悉程度的考察,和客户的交流,也能收集一些写作素材,他们的背景,身份,工种等等,值得我去花时间。每个人不管来不来,或多或少有他们的思考,种种的一切,促使我要去做这件事儿,更何况如果能说服人,也是一种很有成就感的事。

下班后我坐骆老师的车到了轻轨站,一路换乘不等车,很早到了家。我在床上睡了一觉,八点左右起床,出门跑步。一回到操场我郁闷的心情瞬间释放,跑完五公里,心情大好。

回家洗漱,脑子里开始复盘打电话时的一些错误,准备再换一种话术,看是不是能提高邀约率。

洗完澡,我开始抄经、发微信推文、修改日更初稿……忙完一切,原准备上床读经,谁知道闷墩儿开始调皮,在屋里跑酷,我和她闹起来,谁曾想她过于兴奋,居然在床边撒尿。我气急了,赶她进厨房,用拖把拖地,喷除臭剂,心里很是气愤地关灯上床,读《新约》,最后沉沉地睡去。

注:本文写于 2021 年 02 月 21 日。

数一数,写一写

参与者:所有小组、个人(2分钟)所有小组,个人(2分钟)

1.数到10,写一写你的样子。

2.数到20,写出对今天天气的描述。

3.数到50,写出你昨天做的事情的描述。

4.数到100,写出你所在房间的详细描述。


正  文 

每天早上起床,看着日渐凹陷的床,内心或多或少有些不满。这也是我第一次发现床垫的弹簧弹性会慢慢消失。我简单整理了床铺,规整好床边的书,不时会碰到椅子。原本放背包的椅子,已经堆满新买的书。为了防止闷墩儿人钻进床底,我还特意在床的四周堆满书。

昨天晚上为了好好睡一觉,我将闷墩儿关在厨房,今天早上闹铃响,她不停刨门,喵喵叫。弄好一切,我起身开门,她从门缝钻进屋,径自跑到床边的猫抓板上磨爪子。

我走近洗漱间洗漱,透过水渍浸润的镜子看自己,脑门的抬头纹似乎又深了,心里的忧愁又多了一点,皮肤有许多坑洞,天气干燥,有些细小的皮贴在脸上,和曾经长痘的疤痕相呼应。春节期间我剪短了头发,现在洗头特别省事儿。更重要的是长发不利于跑步,额头如果吊一撮头发,跑动时会扇脑门。刷牙时我异常认真,经历过拔智齿,蛀牙的痛苦之后,右上颌缺了颗牙,牙医说箍牙能完美解决这个问题,我心里盘算要不要花费这笔高昂的医药费。

整理完一切,我将闷墩儿关在厨房,我不在家,她自己就在厨房玩耍,房间里除了一些还未拆封的T 恤,一台洗衣机,灶台,厨具等物品,角落还有一个大碗,以前我用来吃方便面,春节回家,它成了闷墩儿的猫盆,碗里的猫粮现在还没吃尽。

出门时天还未亮,下楼时地上湿一块,干一块,仿佛昨晚下过雨。这几天公司附近没有卖早餐的,每天早上进轻轨站,我会去附近的罗森买个面包,在进公司前吃完。

我一天的工作从一杯咖啡开始。最近我的工作效率不高,春节期间长时间不写文案,脑子不灵光,常常卡顿,一些字词要思考很久才会蹦出来。还好,写多了自然熟悉,再多写几天,码字状态会回来。

今天的天气很怪,上午十点前,乌云笼罩在上空,凉飕飕,天阴沉沉,仿佛随时要下雨。到了中午,阳光从云层里钻出来,温度升高,地面滚烫,阳光普照。我的身体有些发热,下午我已经敞开外衣工作,细密的汗珠慢慢从掌心渗出。

情人节这天我开始新一轮日更,我每天下午会抽点时间写当天的内容,回家修改。昨天下班走在路上,有参加日更的朋友说上班没办法日更,我给他分享了自己日更的方法。其实我很想告诉她,初四开始上班,依旧完成每天的日更。

不仅如此,除了日更,下班回家,我抄经,练字,跑步,注标点,还参加了四十天读完《新约》计划。我忙得像陀螺,将近两点才能睡下。

这是我有史以来最忙碌的日子,没人知道我在掐着分钟数过每一天。

注:本文写于 2021 年 02 月 20 日。

个人记忆和共享记忆

参与者:所有小组(5-10分钟)

你可以将练习3(第一、二、三部分)改编为任何类别的记忆。

比如说,找到这三个记忆。

1.一个非常个人化的记忆,世界上没有人能够拥有。

2.一个地方性的记忆,是你所在的社区、街道、学校等相当多的人共同拥有的东西,但不是更广泛的世界。

3.世界的记忆,是全球很多人共同的东西。


 正 文

在我从小成长的小镇,有一座电影院,我出生时,几近破败。听家里人说,当年电影院很热闹,每天会有许多人看电影,至于它是何时修建的,没有确切的答案,时间大概在文革前后。

电影院在一个名叫「大水巷」的巷子里,巷子的尽头是镇上的中学。我读初中,每天会路过这条巷子读书,至于从电影院门口经过多少次,恐怕数也数不清。

印象里电影院不放电影,门多是紧闭,偶尔会打开。我时不时跑进去「探险」,外墙四四方方,有层层的阶梯,墙面是用黑白相间的碎石砌成,有一块地方挂了一个牌,上书:甲级电影院,下面是一排小字:四川省文化局,四川省物价局。我穿过门,走进电影院,里面漆黑一片,除了门口露出少许亮光,这是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场所。半环形的剧场,有点儿像希腊的露天剧场的布置。正中央是一块灰色的屏幕,墙壁坑坑洼洼,像是由无数个蜂窝组成,手摸上去很粗糙,有点儿刺,六个巨大的音响挂在墙上,一律朝向屏幕。

我之所以对电影院感兴趣,现在想来,还是好奇心驱使。从小到大很少有玩伴,母亲管得严,不允许走太远,去哪里要打报告,电影院和我家很近,实在无聊,趁着门开,我就跑进去转悠。

我记得有一次不小心,撞见了一场幽会。那天我不知怎么回事,在电影院玩太累,躺在黑漆漆的地上,迷迷糊糊睡着了。醒来后,我伸了伸手,正准备起身,听到轻微的响动。我有点儿怕,不敢猛然起身,止不住内心好奇,慢慢将头抬起,向声响处看去。

在微弱的光线下,我看见一男一女坐在椅子上,靠很近,两人抱很紧,嘴对嘴,男人手伸进女人胸里,很是热烈。我不知道他们在做什么,想喊,又觉得不妥,至于为什么,心里却不明白,只希望趁他们不注意溜走。可是要走,只能从他们旁边开着的那扇门出去,没办法,我只能躲在角落,心里不停催促他们离开。我等了很久,发现他们迟迟不走,迷糊中又睡了过去。醒来后,四周回复了安静,我慢慢起来,看见一男一女早已不在,我拍了拍身上的灰尘,起身出门。

印象中电影院只放过一场电影,还是我读中学时,学校组织全校看《太行山上》。那是我人生中第一次走进电影院看电影,也是在那一天,我知道电影院外面的窗口是售票口,进门时有小卖部,人们能买些瓜子花生和零食去吃。我走进去,第一次发现黑漆漆的电影院里有灯,天花板有好几层楼那么高,灯光照得整个场子异常清晰,我们走电影院里闹嚷,直到老师喊安静,我们才慢慢静下来。

没多久,灯开始暗了,四周又传出轻微的声响,不一会儿,屏幕亮起来,剧场后面高高墙壁上,一束光投影到屏幕,在烟尘废物的光线中,四周挂着的音响,发出巨大的声响,屏幕不再孤单。我和身边的同学,随着剧情,心情不免起落。

多年后我才明白,电影是属于电影院的,一群人聚在一起,在一个划成格子的空间里看同一部电影,内心的悲喜,并不相通。

注:本文写于 2021 年 02 月 19 日。

思考人生(三)

参与者:所有小组(每阶段6-8分钟)

1.重复练习3(第二部分),用去年的记忆,和今年的记忆,以及上周的记忆。每一次,听、记、再到最后写出作品的过程应该会更加流畅。

2.读出任务的结果。同一份材料,大家的运用有什么不同?有没有出现过几次的画面?


正  文

如果家里有一堆书,该如何整理?每次做家务,我会对书的摆放异常头疼。没养猫前,我的书是乱,养猫后,书变得杂乱。刚开始看见闷墩儿踩书,会大声呵斥,看着封面印上脏兮兮的梅花印,赶紧擦掉。发生的次数多了,我开始习惯,心想,书不论看不看,放久了,自然会脏。

古人喜欢晒书,我摆放书吸收了他们的经验,划了一半阳台的空间。为了防止书受潮,特意将房东的书桌倒立,四只桌腿朝天,背面一块长方形木块区域为界,往里面堆书。我买的书外形大小不一,画册和教材是大开本,需要放下面垫底,再往上是文学、历史、科技等不同学科的书。

书的尺寸很奇怪,出版社从来没有一个统一的尺寸,这导致很少有书尺寸相同。我做家务的归纳能力不强,再面对如此复杂的尺寸计算,收拾书,会从摆书变成堆书,最后扭七歪八,确保书在整体上看去四四方方,至于内部规划,自然无法细究。

整理书很累,不过也有趣。我时常在书堆里,发现许多快乐。有时找到一本不出版的绝版书喜悦;有时会因为找到上册,找不到下册而焦虑;有时看见一本朋友的赠书心头一暖;有时找到一本作者签名本,如获至宝……我永远不知道自己会在书堆里发现什么秘密,这些一年又一年我从四处购买来的书,随着时间累积,似乎和我有了一种联系,不论我是否读过,它们会承载着我或多或少的记忆,整理书,仿佛是在回忆往事。

看到一本二手书,我会怀念自己曾经在狭窄的地下通道里和老板讨价还价的情形;找到一本书店买的书,我会想知道曾经买书的那家书店,是否还开着;翻到多年前网购的一本书,会让我怀念实实在在打折促销的时光……整理书是寻找回忆的过程,我能从中获得无比美好的体验。

每次我整理完,会拍一张照片发朋友圈。此时会有朋友劝我买书架,我会说,一个好点儿的书架能买好几十本书,不值得花钱。书始终会乱,需要不停整理,何必多花钱买书架呢?摆放整齐的书,或许并不是读书人,反而书房乱糟糟,那或许真是爱读书的人。

我并不是说书房整洁就不对,这就像一个时常居住的家,时间久了,会有居住的杂乱感,只有酒店才会常换常新。

这次我花了两个多小时重新整理阳台的书,丢掉了房东的书桌,换上了一块干净的瑜伽垫,阳台忽然变得宽敞,看起来我又可增加一些关于书的记忆。

注:本文写于 2021 年 02 月 18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