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天

参与者:所有团体、个人

1、你要写的内容将发生在你的所在地或社区。这可能是一个城市、城镇、村庄、学校等。

2、想一想发生在当地或社区的公共事件。该事件将是当地或社区的每个人都会知道的事件,即使他们没有直接参与其中。

3、当地或社区的每一个人都会以任何方式受到该事件的影响或参与该事件:身体上、情感上、经济上、精神上等等。这将是每个人都有某种形式的意见的事情。你要写的叙述都将发生在事件发生的当天。

4、画一个大圆。在里面画九个同心圆。它们会越来越小,像洋葱圈一样。

5、最小的圆圈(C1),在中心,是发生的事件。如果你的故事发生在这里,人物将以某种方式直接参与到事件中。如果你的故事发生在最大的圆圈(C10),即外圈,则人物的生活将会稍微参与到这个事件中。但即使如此,它也会以某种方式对他们产生一些影响

6、其他圈子(C2-C9)都在”直接参与”和”轻微参与”之间。

7、在C1-C10的范围内选择你的故事设定的地点。

8、决定一个在事件发生时在该地点或社区的人。利用目前所做的所有工作,为他们创建一个缩略图背景故事。

9、决定你的主角在事件当天的位置,以及他们在做什么。他们在天平上的位置会提出各种可能性。

10、牢记主角在C1-C10量表上的位置,写出简短的大纲(两三句)或戏剧性叙述的开头。试着在尺度上的不同点。

11、制定其中一个叙述的方案。就故事在天平上的位置而言,这是否开始使事情变得更加复杂?

12、根据你的时间多少,将情景发展成场景或全剧。主人公的生活受到该事件的影响、变化、改变、塑造、阻碍等?

13、创作(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一连串的短篇叙事,放置在”这一天”,广泛介绍整个地区或社区如何受到事件的影响。

正  文

重庆

重庆发生了一场大暴雨,从晚上一直下到早上,不少路被淹没,刚种下没多久,根茎还没扎根在土里的大树倒塌,许多公交车没有办法及时到站,交通瘫痪,原本十分钟能走到的路,今天要两个小时,或者更久。

1、在这一天里,有许多人因为上班迟到。

2、听说有人遭到了雷击,而一个人去营救,谁知道刚进入水,直接触电死亡。

3、有人困在车里,拼命喊救命,有几个好心人跑过去,敲开窗户,帮助逃生。

4、轻轨由于暴雨停运,不少人困在轻轨里,惊慌失措。

C1—C10

一辆车困在雨中,里面有一个女驾驶员和孩子,她开车送孩子去学校。

有人去救其母子,结果一碰到水,直接触电死亡。水越来越高,如何营救他们母子?

有人要上班,急匆匆地走了;有人站在路边,心有余而力不足;有人在打急救电话,然而信号断线;有人在找漏电的地方

一辆救援车从远处疾驰而来,他们原本要去搭救困在轻轨里的人,最后商量决定,留下两名同事营救和群众一起营救车里的母子。

叙述:

外面下着暴雨,母亲在家给孩子穿上雨衣,如同往常一样,牵着他的手,到车库里取车,送他去学校。雨很大,天气预报一直在强调,然而母亲却没有在意,她知道,以前也曾经下过这么大的雨。谁能想到,今天的这场暴雨,会让她在生死之间徘徊……

注:本文写于 2021 年 08 月 09 日。

爱的宣言

参与者:所有团体、个人

1、写下这个场景

2、你要重写这个场景,把它放在一个特定的位置。结果总是一样的。

3、图书馆是一个需要我们小声说话的地方。改写人物遵守这种约束的场景。

4、改写其中一个或两个人物突破地点限制的场景。

5、重写以下任何一个地点的场景:拥挤的地铁、草地、葬礼、悬崖顶、夜总会、海滩、游乐场等。在每一种情况下,探究该地点是如何成为事件中的一个积极参与者。你可能会发现,地点开始决定了不同的结果。如果是这样,允许这种情况发生,并将其贯彻到底。


正  文

图书馆

两位在网上聊天的人,他们决定在这里见面,他们见面的暗号是村上春树的一本书《挪威的森林》。

到时间了,他们来到相约的图书馆,他们见面,相视一笑,在图书馆里聊天,忽然管理员提醒他们,要小声点。他们相互看了看对方,决定走出去,找个不被打扰的地方继续将约会进行下去。

葬礼

男生和女生决定约会的那一天,女生的父亲于当天发生了意外。

男生在得知情况之后,到了约会的场所,由于参加葬礼的人多,并没有人注意到男生的存在。他想走去安慰女生,但不知道以何种方式见面。他知道此时女生需要陪伴,他却无法证实自己的存在。

他灵机一动,找了一个笔记本,撕掉封面,露出白色的扉页,他在上面用笔写上《挪威的森林》,然后抱着笔记本,站在女生能发现的地方。

女生不经意看见了,抬头看了看男生,眼神露出一丝微笑,一闪即逝。这微笑被男生捕捉到了,他站在那里,一直陪着女生直到葬礼结束

思考:

我写了两个场景,不同的场景哪怕是相同的内容,也会有不同的变化,以前没有注意场景的使用,做这个练习才发现,把很多事完全按照一个场景搬运不对,更多还是要根据情况适应场景,不同场景,人物使用的方式方法不一样,所表现的情绪也不一样,无论如何,根据场景搭建人物,推理这样的关系是否合理很重要。

故事里的人物最后只会一无所获。

注:本文写于 2021 年 08 月 08 日

故事模型和人物第四部

参与者:所有团体、个人

在第二章中,我们研究了"主题":一个故事涉及到人类普遍关注的大问题,通常以抽象的方式表达:忠诚、权力、正义、复仇等。这个故事所探讨的主题可能是什么?


正  文

这个故事所探讨的主题可能是人生的抉择和社会的关系。

最近经常看见一句话:一个人的命运,当然要靠自我奋斗,但也要考虑到历史的行程。我觉得每个人在这个社会中,受到的政治影响太大,从而失去了自己。许多人在无形力量中,迫于无奈,不得不改变自身的生活。没有安全感和寻求安全感的生活,是我所希望探讨的永恒的话题。

多数人终其一生不会遇到故事里的事,故事是浓缩的生活,然而遇到了,自然会比故事里的事过得更悲惨。

历史的进程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我只希望通过故事,看看一个大时代下的小人物,能否活得像个人,能否活出自己的样子。

当然,故事的结局是悲观的,人生改变是艰难的。从现目前来看,故事里的人物最后只会一无所获。

注:本文写于 2021 年 08 月 07 日

故事模型和人物第三部

参与者:所有团体、个人

在第三章中,我们研究了「问题」:一个故事中处理特定社会/政治/经济问题的方面。这个故事所探讨的问题可能是什么?建议进行哪些研究?


正  文

特定的方面:

故事的构思,自然是划时代的,从社会环境来说,历经我国改革开放初起,中期和当下,政治环境是一个由宽到紧的过程。初起摸着石头过河,有许多的漏洞和空子可以钻,到了中后期,口子慢慢收窄,机会也就失去了。

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的幸福指数成反比,经济状态好,人们的幸福指数低,这是由于廉价的劳动力所造成的问题。

男人是一个求稳定,不思进取的人,在这样的社会状态中,只要一纸命令即可改变他的现状。

在温吞的环境中,这一天终于来了。

探讨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政治这种无形的手,为什么会出现?有没有办法规避这类无形的手存在。

第二个问题是在告诉发展的社会,有没有能做一辈子的工作,如果有那又是什么。

第三个问题是在社会和家庭的关系中,到底是谁更重要一点。

研究方向:

我这边想进行如下研究

1、改革初期、中期和现在所经历的变化;

2、经济发展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的是什么;

3、人在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中,会经历哪些心理活动;

4、一个原本有社会地位的人,等到了环境出现变化,为什么会经不住击打,从而生活一落千丈;

5、在什么情况下人会放弃自我的底线,从而突破变化,成为迫不得已的社会人。

注:本文写于 2021 年 08 月 06 日

故事模型和人物第二部

参与者:所有团体、个人

现在,你要通过发展人物来增加骨架上的肉体。利用以前的练习为人物创造历史,赋予他们欲望和动力,并为他们注入矛盾和冲突。


正 文

历史

男人住在一个破旧的小楼内,他有家人和儿子。他原本是一家国营单位的员工,过着舒适且安逸的生活,然而有一天,进行了改革,要求工人下岗,很不幸,他在名单中。下岗后男人从事了开车、卖小吃、开服装店等多种生意,均告失败。生活的窘迫,加上经济压力不断增加,将它逼近了这么一个小楼里,必须一家人住在逼仄的房间内,忍受着和一群人共用一个厕所的局面。

矛盾和冲突

妻子嫁给男人,最主要的原因是他的工作稳定,毕竟年轻时她也有很多的追随者。妻子是看重物质和生活品质的人,跟着男人也是觉得特别有面子。可是等到男人下岗,一切美好的生活开始下降,迫于有了孩子,妻子心里还是不希望和男人离婚,甚至心存侥幸,认为男人只是现在的境况不如意,迟早会好起来的。

注:本文写于 2021 年 08 月 05 日

故事模型第一部

参与者:所有团体、个人

我们已经探讨了创造一个完整故事的各种方法。下面是另一个模型练习,通过这个练习,你可以应用本章和上一章所做的工作。

练习的第一步是回答问题。尽量坚持外延,从外在描述。要相当简短,但要具体。不要深入到人物的内心生活和心理。采用新闻报道的方式。


正  文

1、想想一个家庭及其成员。有三四个人住在那里。保持相当普通。回答下列关于该家庭的问题。

●它位于哪里,是什么类型的住宅?

答:位于县城的边缘,正是这一原因,进出极其不方便,需要花很长时间在通勤过程中。

●它是什么样的状况?

答:有些老旧,是八九十年代的老房,没有电梯,生活条件也不好,一楼的人共用一间厕所。

●谁是其成员?

答:父亲、母亲、女儿

2、家中没有食物。

●那里通常有什么样的食物?

答:一些简单的食物,大多是超市、水果店关门前打折的食物。

●为什么今天没有食物?

答:疫情来了,很多地方关门,不允许开业。

3、有人离开去寻找食物。

●他/她是谁?

答:父亲,因为他是家里的顶梁柱。

●这个特殊的人为什么要走?

答:疫情迟迟没有缓解,他担心家里的人,自己在这里住久了也不方便。

●他/她在寻找什么样的食物?

答:起初希望能找到米、面、面包、蛋糕之类的食物,找了很久,最后希望能有点儿充饥的就行了。

●他/她要去哪里?

答:准备到疫情最严重的地方去找食物。

4、经过一些困难,他/她设法获得一些食物。

●他/她如何获得食物,通过什么途径获得?

答:到疫情最严重的地方,他看见许多人在偷东西,于是自己也开始下手了。

●他/她从哪里获得食物?

答:从便利店、超市等地方。

●他/她获得的是什么食物?

答:面包、蛋糕、烤鸡等。

5、在回来的路上,他/她被耽搁了。

●他/她是怎么耽误的?

答:有警察跑出来拦住他,在隔离期不能逃出去。

●被谁或被什么耽搁了?

答:偷食物的过程中,玻璃扎伤了腿,没办法跑太快。

●他/她在哪里被耽误了?

答:从他逃出防疫区,一路上遇到了很多的艰难险阻。

6、当他/她终于回来的时候,这里已经荒废了。

●为什么会荒废?

答:他住的这片区域变成了疫情高发地段。

●家里的其他成员都去哪了?

答:家里人被隔离了。

7、故事的结果是使人物的生活变好,还是变坏?

答:生活变坏,因为他不知道该去哪里才是安全的,家也没了,自己没疫苗也不清楚。

注:本文写于 2021 年 08 月 04 日

变化的时刻

参与者:所有团体、个人

回到自己的主角和你从第四章开始发展的故事

1、再想想主角的意识/无意识的动力或目标是什么。

2、拿一叠明信片/索引卡。

3、写下主角的"变化时刻"可能是什么。记住,"变化"我们可以指任何层面的变化--情感、社会等。但它的发生是通过施加在人物身上的某种压力,以及他们做出的选择。

4、按照故事中的顺序,将卡片排成一行。标记那些表示主要变化时刻的卡片,在那里,亲和派受到的压力最大(MPM)。

5、作为一般原则,"主要压力"时刻(MPM)会沿线均匀分布。如果它们都发生在开头,或者都集中在中间,那么可能是作品的结构节奏出了问题。戏剧性在于主角遇到的困难越来越多,以及如何处理这些困难。试着把牌移动一下,看看MPM(d)是否应该在MPM(b)之前,等等。

6、让所有的人物都感到困难。将同样的测试应用到他们的旅程中。


正  文

U:女孩要找到自己喜欢一个人,然而因为种种原因,无法在一起。

A:她的内心可谓爱情,希望得到安全感,有人关心有人疼。

变化:

1、到底是该接受这份爱,还是拒绝。

2、接受的过程中,会遇到重重的阻隔,包括自己家人和男孩家里面的阻隔。

3、由于社会关系的极不平等,他们在处理这份爱时,伴随着物质生活的挣扎。

主要压力:

首先是家庭的压力,之后是生活的压力,最后是社会竞争的压力。

处理压力:

1、家庭压力,双方要么向家庭低头,要么做出反抗,从故事来看,向家庭低头意味着故事乏味无趣,反抗却能让人看下去。

2、反抗之后的生活压力,要么两人想办法创造幸福的生活,要么有一方后悔,决定退回温暖的房间,当然,故事肯定是要有悲剧,两人创造幸福肯定困难重重,自然是沿着这个故事走下去。

3、创造幸福生活,会遇到许多现实的困难,比如金钱的问题,租房问题,同学或同事聚会的问题等等,这些小的问题和矛盾,积累下去,到最后会有一个引爆点。这样才有让人看下去的欲望。

总结:

这个故事看起来有些俗套,如果扩展成剧本,肯定是很老套的言情剧,我个人在创作过程中已经明显感受到问题,只是如何让寻常的生活和工作变得不寻常,从而引发巨大的矛盾和冲突,这是现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注:本文写于 2021 年 08 月 03 日

发展战役

参与者:所有团体、个人

从上面的列表中抽取几个例子。记下以下问题的可能答案。让它们帮助你想象主人公正在进行的旅程。

1、无意识的目标将如何显现?

2、主人公会不会接受和接受这个无意识的目标?

3、主人公将采取什么措施来避免无意识的目标?

4、一路上设置了哪些障碍,阻止主人公实现无意识的目标?

5、主人公是否实现/未能实现无意识的目标?

6、主人公为实现/未能实现无意识的目标付出了什么代价?

7、从一开始的现状到最后结果的解决,主人公的性格有什么大的变化?


正  文

1、女儿希望找到母亲为什么不和相爱的人在一起,其实女儿最根本的目的是自己爱上了一个人。

2、女儿遇见了一个男生,从小学到高中,他们一直很要好,他们曾经相爱过,但是基于家庭、性格、社会等因素,他们很难融合。

3、女儿在大学遇到了追他的另一位男生,他在这两位男生中很难抉择。

4、后来因为一连串的错误,导致女儿误会了他曾经深爱过的男生。

5、等她醒悟过后,发现原来大学时的男生是个渣男,他一直在和其他女生交往,然而男生却在苦苦等他。

6、考虑到女儿的家庭问题,男生的家里人不喜欢他,而男生又是唯命是从,只能听家里人摆布。

7、在男生家里人的摆布下,他们在一起很困难,何去何从,女儿很难做抉择。

8、为了解决自身的问题,她的母亲告诉她,去找曾经喜欢过的叔叔,母亲此时也想揭开内心的秘密,因为她和女儿一样,都曾深爱过一个人。

……

总之,这是一个母亲和女儿两人的悲剧,他们在不同的时代,遇到了同样的问题,所探讨的问题,并不仅仅是爱情,而是在物质、世俗中,深爱的人到底能不能在一起。这是言情剧里不停追问的答案。到底什么是爱?

注:本文写于 2021 年 08 月 02 日

继续冲突

参与者:所有团体、个人

我们发现,主人公的「性格」是通过他们的行动选择,他们有意识地做什么,或者没有做什么—来揭示的。而这些行动是在他们受到某种压力时显现出来的。这种压力可以是小红想要取悦自己,挑选漂亮的流莺,所以离开了母亲指示她要坚持的指路;也可以是麦克白夫人的嘲讽,说她的丈夫不如她能胜任这个任务。

所以,一出戏的结构可以看成是冲突的进展,其中主角要处理意识和无意识之间越来越大的压力。你可以称之为「故事的弧线」:事件的进展,使主角从现状到最后的结果。

在完全不讲发达故事的情况下,拟定一个主角可能有的有意识(C)和无意识(U)的动力或目标清单。让它们尽可能相反,这样才能为冲突埋下导火索。


正  文

(C):女儿受了情商

(U):女儿心里很伤心

(C):男人爱女儿的母亲

(U):男人给不了幸福的生活

(C):女儿决定跳楼

(U):女儿渴望被爱

(C):男人希望能见到女儿的母亲

(U):男人懦弱,害怕

(C):女儿想知道为什么深爱的人不能走一起

(U):女儿很挣扎彷徨

思考:

故事有正反两面,第一面是观众能看见的,第二面是隐藏式的信息。好导演善于隐藏这一无意识的信息。我在重看一些电影时,才发现这些道理,举个例子,上个月看《倩女幽魂》,第一部的主线很明显,就是一个爱而不得的故事。到了第二部,开始发展了许多的画外音,许多画外音一听便知。两部电影相比,单从有意识和无意识比较,那么第一部比第二部要藏得更深。

注:本文写于 2021 年 08 月 01 日。

意识与无意识的冲突

参与者:所有团体、个人

1、 回到你在第四章练习中培养的人物。想想他们在故事开始时有意识的想要的东西(需求、欲望等)是什么。

2、 现在想想他们的潜意识里想要的可能是什么。

3、 现在想想这两个人之间的冲突可能是什么。


正  文

1、我在写第一个故事的开头,首先想的是这是一对父女,她们之间的冲突在于母亲死了。在改编第二故事时,侧重于父亲对女儿的劝诫,因为女儿爱上了一位男生,但陷入了无法出来的境地。到最近的一次改编,反而从一位女儿寻找母亲年轻时爱人的角度去解释这个故事,从而找到了母亲曾经深爱过的男人。这三个故事的欲望一直是:爱。只是爱的方式方法与人物关系有所不同。

2、第一个故事的潜意识是男人作为父亲,没有起到保护妻子而自责;第二个故事男人因为没有保护好女儿而自责;第三个故事是男人因为放弃了最爱他的女人而自责。故事的主旨始终是爱而不得。

3、第一个故事的冲突是父亲和女儿之间的冲突。第二个故事父亲作为旁观者,女儿和她爱的人之间产生冲突,而这种冲突转嫁到了父亲身上。第三个冲突是女儿对男人的不理解,不知道为什么深爱的人无法在一起。

总结:

同样的练习,同样的故事,因身份的不同和角色的变化,故事也变得不一样。这或许是故事的魅力。才发现我随意编的故事,通过深度思考,会有意无意地产生冲突。事实上这些对话,我全是无意识写出来的,然而这个练习让我明白了通过不停的思考,一个看似无意识的故事,却会变得有意思起来。

注:本文写于 2021 年 07 月 31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