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星期一二是我最忙碌的日子,一般来说,不出意外,忙完后也就十二点过。这时时间变得尤为重要,想看书,又惦记着睡觉时间,想看电影或视频,又心不在焉。无奈之下,不得不以写日记的方式度过。因为日记写的随行,想写多少写多少,时间长就多写写,实在没时间,草草数字结束也成。
今天我要说说陈年,陈年最近出大事儿了,中枪了,挨国骂了,只因他在一档不公正、没态度、没节操的访谈里,透露出自己鄙视周杰伦,瞧不起郭敬明,喜欢穆旦、张爱玲、马尔克斯等人。得,这下激起民愤了,网友在众多热点消退后,被get到G点,加上夏日高温加持,血脉膨胀,不断在网上骂娘。
出于我这好奇宝宝的心态,视频出来的第二天跑去看了这档节目。整个节目看下来,给我的感觉是,陈年说的没错,周杰伦和穆旦有得比吗?陈年能亏19亿,周杰伦能吗?陈年能在亏损后,不跑路,还把钱换完了,周杰伦有得比吗?陈年说郭敬明和怎么和他相提并论,有错吗?为这事儿我还跟一自称人民网海外小编撕逼,撕过去撕开来,发现最后被他的中庸拳打懵了。最后我反问一句,你的立场和观点在哪里,你表达此时的意见和建议有没有,你的逻辑思维在哪里。他只能以呵呵回应。
许多人,喜欢发表中庸的看法,以前我觉得这种说过话和没说话的人,高明得不得了,甚至还会暗自窃喜,这就是说话的艺术啊。现在看来,我觉得不应该这样,尤其是工作,这种人基本上是废物一类,我们去看这种人,会发现他们基本上是中层,也就是领导以上的人。他们指指点点,唧唧歪歪说一堆话,到头来要做事的,还是员工,可员工听得云里雾里,就像有人跟文案说,你这个词用得不“高大上”,又跟美术说,我要的感觉是:大气、磅礴、牛逼,这意思你懂噻?抱歉,老子不懂,真心不懂,去尼玛的。
反观陈年,我倒不是同情他,毕竟我在凡客上面两次购物体验都不美丽,第一次买帆布鞋,没穿一天就不敢再穿了,质量不过硬,又硬又咯脚,难穿死了。第二次买衬衫,牛逼哄哄的吹用的什么材料,请的什么日本国宝级大师做的,我买了两件,只穿了一件,想问下,那件没拆封的还能退吗?
我始终觉得陈年最大的问题,不是广告不好,也不是渠道不好,而是产品糟糕至极,估摸着跟火车上卖回头客没啥两样。现在落得如此下场,也怨不得谁,自作孽不可活,后来在某杂志的访问中,他也总结到这点,说确实产品没把好关。
经过这些年起起伏伏,陈年的凡客偶尔还会出现,记得上次出现,还是雷军帮他站台,我顺便关注了下,他想学小米,到现在还是不行。这个道理也教会我,别人成功了,自己去做不一定成功,人家买手机,打造IT界的伪无印良品。我们就踏踏实实夯实自己的产品就好,跟风死得快。陈年跟雷军那么近还学不会,我们这些人,多拍拍脑袋想想这些问题,不会错。
在陈年还没被轰击时,我在网上看了他一段视频,讲马尔克斯T恤的,我看他讲,有一瞬间觉得他真不是商业,完全是文艺青年的样子。之后看了某访谈,发现陈年骨子里还是文艺青年,至于那什么主持人的访谈,和陈年完全不在一个频道上。从个人角度来说,主持人是带有诱导性质的访谈,陈年活脱脱除去商业外表,一愤青般的文艺青年。怪只怪陈年说话太过于实诚,得罪了周杰伦。要知道周杰伦的粉丝可谓遍布70、80、90后的,连我们亲爱的于丹老师都曾公开表示喜欢他。陈年不被攻击,还逃得掉?
穆旦和周杰伦有可比性没?如果说唱歌,自然没得比,如果说写词、写诗,搞文学,那自然有得比,很多人中庸的以为没有可比性。可按照陈年的语境,他是在谈论文学,谈论艺术,不是在谈论谁嗓子大,谁吐字不清等问题。中庸者故作老态以为中肯的意见没有什么问题,抱歉,我觉得这就是傻逼的观点,而且是大傻逼。
至于有人说陈年因拓宽眼界,拥抱未来之类的话,我为什么觉得喜欢某些曾经的小美好,比其他什么都要重要得多呢?想来总有人觉得前面好东西很多,从而忽略了曾经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