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电影院重温《指环王3:王者无敌》

今天去电影院看完最后一部《指环王》,历经将近一月的漫长旅程,终于结束。坐在银幕前,看着山姆(西恩·奥斯汀 饰)关上门,大屏幕出现 The End 的字样,心里有种淡淡的伤怀。

看整部电影我没有很激动,哪怕是宏大的战争场面也没有惊起内心多少的波澜,反而是那些很小的事,令我有种难以言说的感动,我知道,胜利的天秤终归会抵达正义之岸,我只需要再次见证这既定的事实。

再重温最后的王者之战,我发现自己的记忆出现了混乱,尤其是「白城」米那斯提里斯,印象中那是雪白圣洁的城,银幕前的它居然有些斑驳。整场战争不是守卫王城,反而是一边倒的局面,如果没有阿拉贡(奥兰多·布鲁姆 饰)、莱戈拉斯(奥兰多·布鲁姆 饰)和金利(约翰·里斯·戴维斯)饰)带着亡灵前来,这场战争的结局不会偏向正义之师。我完全没有想到,多年后,自己的记忆会出现许多错误,这不禁使我怀疑曾经有没有看过《指环王》。我只能在时间的记忆里去拼凑一些点滴的回忆。

经历过第二部的战争,最后一部,我反而喜欢听皮平(比利·博伊德饰)在「白城」唱歌,歌声空灵,仿佛在安抚一位失心疯的父亲;我喜欢烽火狼烟燃起的雪山,镜头一座一座的拍过去,看着山川湖海,谁能不赞叹造物主的鬼斧神工;我喜欢霍比特人勇敢、聪明、执着的执着,他们不如精灵高贵,不如人类聪慧,只因为他们喜欢自己家乡。看着他们,会觉得这个世界如此美好,怎么能让邪恶的一方赢得胜利?

每当佛罗多(伊利亚·伍德 饰)和山姆在前往末日山的途中,回忆他们共同的夏尔,不停提起春天的草莓,夏天的香果,夜晚的歌舞声,还有世界上最好的大麦酒……那片曾经他们迷恋的青草地,有属于他们快乐的时光,我由衷地祝福他们能回到家乡,重归平静的生活。

指环王》最后的结局有些伤怀,世界进入人类统治时代,阿拉贡成为刚铎的王,霍比特人在夏尔过上田园般的生活,佛罗多带着巴金斯乘精灵的船去治病……生活一切如常,仿佛这一切从来没发生过,仿佛这一切只存在于每个人的记忆里。

看了张艺谋的《一秒钟》

「那是你女儿啊?不过就出现一秒钟的时间。」放映员范电影(范围饰)说完这句话,张九声(张译饰)用恶狠狠的语气让他不停放 22 号电影。看到这里,仿佛那位拍《活着》的导演又回来了,只是碍于现阶段的审片制度,这部电影有很多内容受到限制,没有办法展开。

一秒钟到底能讲出什么故事?电影里就一个画面,这么一个画面,让一位父亲从劳改营里逃出来,追着跑了很长的路去看女儿出现在镜头的画面。在追逐的过程中,张九声遇到一位偷电影片子的刘闺女(刘浩存饰),故事如此来回,反复,造成冲突,随着情节的展开,谜团慢慢拨开。

我喜欢这个故事的表达方式,电影里的每个人都有不得已而为之的事。张九声看那一秒钟的电影是为了看女儿一眼;刘闺女偷电影片子是为了做一盏灯罩赔给人家;范电影为了保住他的位置不停放电影,最后举报了张九声……简单的几个小人物,在漫天黄沙的世界里,活成了一粒粒尘埃。

我喜欢这个故事,哪怕知道它在审片过程中,将很多批判与讽刺的地方删除,它依旧不失为一部好电影。电影里面很多地方欲言又止,留下很大的空白,还有些地方让人看不明白,有点儿不清不楚。整个故事里最让人无法理解的一个问题是:为什么张九声结束了劳改,不急匆匆地赶回家和女儿团聚,反而要去寻找那张一秒钟的底片。稍微思考,按照故事的走向,他的女儿只有一个可能,那就是不在了。前后关系相连,自然能明白一位父亲动不动歇斯底里咆哮的原因,只有在电影里,才能看见女儿。这是很悲惨的故事,女儿为了争「先进」死去,也就明白了为什么张九生会说:「争什么争,没事儿和大人争什么。」

如果说,《活着》里的葛优演活了一位悲苦的父亲,那张译演活了一位悲痛的父亲。

张艺谋拍活了父亲,每个父亲有不得已的苦衷,哪怕看似有官威的范电影,不停在影片中强调「这位置只有我能干」,处处打压他的竞争对手,背后说出了一位父亲的苦衷。他告诉张译,儿子小时候将洗影液当成水喝了,自己一时疏忽,造成了他成脑袋出了问题,没办法接班。

漫天狂风吹过,沙砾处处飘散,谁都是没有根的人。他们全部是时代的一粒沙,失去了人生中最挚爱的人。

走进电影院重温《指环王2:双塔奇兵》

经过一周的等待,我走进电影院重温了《指环王2:双塔奇兵》(以下简称《魔戒2)。我看第一部包场,第二部依旧如此,不知道第三部是否会如此幸运。

我很喜欢一个人坐在大银幕前的感觉,整个影院空荡荡,除了我,再没有任何人。我不必忍受手机铃声,银幕亮灯,窃窃私语,孩子哭闹以及有人在后面踹我的靠背,电影是造梦的艺术,有多少人会喜欢自己做梦时被人打扰呢?更何况这是一场能承上启下,有关结局走向的梦。

经过第一部漫长的交代,进入第二部,剧情变得紧凑,故事分成三条线进行:佛罗多(伊利亚·伍德 饰)和山姆(西恩·奥斯汀 饰)在咕噜的带领下去毁坏魔戒;皮平(比利·博伊德饰)和梅利(杰德·布罗菲 饰)被绑架,阴差阳错带领树人进行反击;甘道夫(伊恩·麦克莱恩 饰)、阿拉贡(奥兰多·布鲁姆 饰)、莱戈拉斯(奥兰多·布鲁姆 饰)和金利(约翰·里斯·戴维斯)饰)和索隆进行正面对抗。三条主线清晰走完,相比第一部各种族之间单一的交代,战争的天平慢慢倾斜。

现在回看第二部,我印象里最深的画面依旧是甘道夫举着魔杖,带着一众奇兵越过山头,如同救世主般给峡谷围困的人们带来光芒。经过近乎绝望的战斗,这一幕有种震撼的力量,无论看多少遍,内心依旧会觉得激动。

如果说重看《指环王》系列会有什么不同,或许更令我有感触的是,它是一个巨大的隐喻。有人认为一群人为了一枚戒指并不值得跑这么远。然而生活中所有一切糟糕的事,又何尝不是那枚小小的戒指?如果不去想办法处理,随着戒指的邪恶力量释放,到最后自然会酝酿出无穷的恶果。

我坐在银幕前,再次看《魔戒2》才有些明白,如果将戒指比喻作一个病毒,火山口是源头,此时一干人发现了这种病毒的可怕,要合力消灭它。有人要去当报信的人,有人要踏上寻找病原体之路,有人要去当说客……现在谁也说服不了谁,只能商议好计划,分头行动。

在这段路上,每个人有各自的心思和算盘,也会遇到各种阻碍,甚至有人不愿意出力。唯有那些不怕困难,勇于牺牲与挑战的人一直在前行,他们每经过一个地方,会遭到嘲笑、奚落、辱骂、诋毁……人们认为这种做法是非常愚蠢的,甚至不少人觉得凭借现在的医疗技术,没有什么是杀不死的,更何况一个小小的病毒。

慢慢地,病毒开始传染,人们知道病毒的危险性,开始商量如何应对,可听谁的,又能相信谁,出现了不同的声音,他们开始出现分歧,谁也不想自己的人牺牲,谁也不愿意去帮忙,直到有人研制出一种疫苗,能用来对抗病毒,才又开始合作起来进行战斗。

分分合合总相似,分开的要想再合拢,需要一种莫名的信任,能否找到最后的归宿,依旧要靠人类所具有的勇气、信念与爱。

如果说第一部漫长的剧情是人类品尝咖啡时的苦,那第二部或许会在舌尖保留一丝酸涩,等到第三部我们才能领略那独有的香气。这个世界能让人上瘾的所有事物,一开始的体验并不美好,看《魔戒》系列也是如此。我们之所以要去看,去忍受第一部故事的剧情的铺垫,那是因为我们正带着些许期待,精心酝酿一个美好的结局,去感受经过漫长等待后最勇敢的结局。

这个世界已经发生太多糟糕的事,我们为何不稍微放下心,停下一时片刻的脚步,带着些许美好的期许,踏上这场惊心动魄的《魔戒》之旅。

「……发生这么多可怕的事情,这世界怎么可能回到从前?但是最后可怕的阴影,终究会消失。就连黑暗也会消失。」

随思录(42) - 2016-03-13

今日读完泰戈尔的《园丁集》,看完一部电影《箭士柳白猿》,写完观后感,时间就这么悄无声息地过去。

我原本是不想这么快讲写好的观后感发出去的,可写得太激动,稍不注意就点了发送,好吧,我觉得这次写得还不错才发送的。发送完后我傻了,忽然想到电影的题目中有一个士字,这是不是在意味着士为知己者死呢?不然为什么不叫箭侠,可能是也可能不是吧。

这部电影让我认识了徐皓峰,以前在《锵锵三人行》看他吹牛逼,觉得他还不错,之后《师父》拍出来,据说非常不错,可惜没时间去看,今天正好看他拍的电影,觉得真心不错。我是觉得他适合把金庸的武侠小说翻出来拍,到现在在武功打斗上,没见过有谁能拍出金庸笔下描写的武功,都是花架子,搞几个特效就行,狗屁不通。

一觉睡醒后,又要去面试,今天观察了下大多数的地域性公众号,看了下内容,感觉都挺差的,最主要的是,广告真是多得无法忍受,不知道这些人是怎么圈的一批人。原以为梁平那小县城也就算了,可看了下上海,青岛,重庆,武汉这些地域性公众号,真做得一塌糊涂。完全是照抄模式,后来我仔细看了下,估计最大的亮点是在实用性。每一个破万的地域性公众号,想必也做过一番调查,比如上海的需要知道公交车,天气情况等,武汉的需要校园介绍,重庆的要知道这些地方究竟是哪儿……而地域性公众号最主要的,还是解决当地人最需要,最想解决的问题。这也是昨天我看那老总没做起来的原因。

事实上这个问题我去年四月份左右就已经说了,只是迫于没有数据分析,不敢确定,只能写到摘要上。今天跟一做地域性的朋友说了,她说他们已在做这件事,已有几个地方开始,将有几个地方准备推广。真是门神发大财啊。我算了下,如果照梁平万事通那种做法,前期投资应该在100W左右,就投几个广告,基本上在20W上下,还不说其他的。

当然这是笨人的方法,可要做起来还是不难,如果是顾爷,深夜发媸他们,则需要点儿技巧和头脑。

算了,不想这些,我自己的稀饭还未吹凉,别人的关我屁事。

今日看仓鼠,一个个都活蹦乱跳的,我发现每周至少要清理一次,不然家里会臭气熏天,这事儿得明天做,那换到笼子的灰色仓鼠,没了松鼠的窝,只能趴着,护着它的崽。其他两只丢令外笼子的,安然无恙得躺着。事实上仓鼠是可以同笼的,为什么总有人说不能,还有就是在野外,仓鼠如果不在一起,有抵抗力吗?它们到底是群居还是独居,我还真不清楚。

走进电影院重温《指环王1:护戒使者》

指环王剧照

看完《指环王1:护戒使者》(以下简称《魔戒),从电影院走出来,翻看影片信息,我才知道距离它第一次上映,过去了二十年。我好像刚刚经历了一场梦,生命里有些永恒的物质在慢慢溢出,脑海里那些永远年轻的面孔,熟悉的风景以及困难重重的跋涉,清晰浮现。

事实上我整个三月得知电影重映的消息,不停盼望四月赶紧来,然而它来得比我所知道的晚了很久。我最初得到的重映消息是四月初,从第一周开始放第一部,之后每周放一部,月底前全部放完整个系列。眼看着四月来临,影院突然换了档期,等到一个月过去快一半,才最终定档前两部的放映时间。

在大屏幕前重温《魔戒》,仿佛重访一位老友,这片陌生的大陆早已成为一代人心中的记忆,要用很字眼片语来评价它,已经完全不可能。或许很多人小时候曾相信,我们这片大陆曾经和一个世界相连,在那里有过矮人、树人、精灵、霍比特人……直到长大后,我们发现无论如何也无法走进那片世界,只能一次次通过影片看那白皑皑的雪山,梦幻的森林,雄伟的石像,壮丽的山河……《魔戒》的重映,透过银幕,我们能走得更近,去再次回忆那无数惊奇的历险。

如果说,《星球大战》开启了人类畅想外太空的能力,《阿凡达》用技术展开了一个新的 3D 世界,那么《魔戒》则演绎了一个更为古老遥远的时代。我在电影院看霍比特人的村庄,精灵的居所,矮人的王国,人类的城市……有一刻真的相信人类曾经有过这么一段历史,我们信奉誓言,是忠诚的战士,和远古的种族并肩作战,保护了这片大陆。我们能说精灵语,有魔法,和精灵族结婚,与他们彼此结盟,友好相处。

重温《魔戒》,我很想弄明白,霍比特人究竟有什么奇特的力量不受魔戒的侵蚀。电影里,比尔博·巴金斯(伊恩·霍尔姆饰〉活到 111 岁,逐渐控制不住魔戒,不得不将它传给自己的侄子佛罗多(伊利亚‧伍德 饰),希望他去完成这段使命。

往后的故事伴随着追杀、守护与内讧,而从小居住在田园般梦幻的佛罗多,却在失去甘道夫(伊恩·麦克莱恩饰)时后悔不已。只是命运不会因个人意志改变,有些事一旦开始便不能停下脚步,哪怕电影前的人已经知道魔戒最终的结局,但依旧不妨碍我们认定这趟冒险之旅艰难重重,相信这趟旅程在没有选择的时候,最好的选择只能是拼尽全力去完成。

《魔戒》第一部在悲壮中结束,甘道夫掉进了深渊,人类波罗莫(肖恩·宾饰)中箭身亡。护戒联盟分成了两个队,佛罗多和山姆开始护送戒指。精灵莱戈拉斯、人类博罗米尔和矮人金利去集结同盟战斗。困难来临,各自开始自己未完成的使命,如同甘道夫所言:「……我们无法决定自己的命运,我们所能决定的就是,在面对难关时做出的选择。」

《魔戒》是一部关于勇气、守护与爱的电影,哪怕再等二十年,四十年,六十年,我们老去,死去,依旧会有愿意人走进电影院,相信人类大陆曾经和霍比特人、精灵、矮人他们连接在一起。而我寻找霍比特人不受魔戒影响的旅程,才刚刚开始。

电影《第三人》观后感:影史上最伟大的一个镜头

上个月,我重新看了《第三人》,为什么会在一年里看两遍这部电影?理由很简单:为了再重新看一眼片中最后一个镜头。
 
这部电影改编自格雷厄姆·格林的小说,我第一次注意这位小说家,还是看了一本书的腰封,上面介绍他是提名诺贝尔奖比村上春树多的作家,怀着一丝好奇,陆续读了他一两本小说。
 
《第三人》和其他小说一样,是部侦探片,故事讲述一位名叫马丁(约瑟夫•科顿 Joseph Cotten 饰)的作家受邀,前去维也纳拜访他的朋友哈里(奥逊•威尔斯 Orson Welles 饰),谁知他到达目的地,朋友却在前一天死去。作为一名侦探小说作者的马丁发现事有蹊跷,开始进行调查。
 
我第一次看这部电影,发现这部电影拍的很优雅,片子没什么暴力情节,打斗也只是简单的一招两式,整部影片主角们的动作举止,透露出英国人的绅士风度。如果你注意观看细节,会发现电影里的警察在对待一位作假签证的女人——斯科姆特(阿莉达•瓦莉 Alida Valli 饰),邀请她到警察局前,会递给她一直口红,这种对人权的尊重,是许多电影情节里看不见的。
 
电影讲述第三人,第一次看,沿着破案的情节,会以为哈林是第三人,等我看第二次时,忽然发现,按照恋人的情节去分析,哈林和斯科姆特是一对情侣,而马丁是闯入他们的第三人。当我们在不停寻找第三人时,或许第三人就在我们的眼前晃悠,再一思考整个故事,或许故事的内核并不是侦探,而是一部苦追无果的爱情片。
 
马丁苦苦追求斯科姆特,到最后随着哈里的二次死亡结束,他俩去参加哈里的葬礼,结束后,各自离去。最后马丁下车,靠在路边一辆破车边,片片枯叶缓慢飘下,他看着斯科姆特从镜头前头也不回的离去。
 
我喜欢这部电影的最后一个镜头,它是一种无法用言语描绘的美。再次看完这部电影,我的脑子里冒出另一部电影——《卡萨布兰卡》。这两部电影,一悲一喜,看完之后带给我不一样的感受,但片中关于绅士、关于美、关于内心一些忠贞的品质,哪怕隔着一个时代,也永不凋谢。
 
我喜欢《第三人》,因为在这部电影的结局,有影史上最伟大的一个镜头。

蓝色骨头:你是那被枪打飞的蛋 2014-10-23

我原本以为,在事隔三天后,会将影片的情节忘记,可没想到,记忆如同电影的回闪,一遍遍地在脑海中挥之不去。

《蓝色骨头》是崔健的电影,关于他的传说,我总是从比我大的年龄中听来,关于他的摇滚和他的个性,我却觉得像极了影片中的施堰萍和钟华。这一母一儿,有着强烈而又鲜明的个性,但生长在不同的时代,散发出不一样的人生轨迹。

回过头想想,电影拍的是崔健对音乐的理解,对个性的述说以及对制度的抨击,“你是春天里的一朵花,长在秋天里。”说的是山谷里面的事情,“我是春天里的一朵花,长在春天里”却说的是山谷外面的事情。施堰萍进入山谷,表示着那时代的结束,表示着她、孙洪和陈东之间那种隐秘的关系,被掐断。那段关于爱恨纠结、缠绵悱恻的舞蹈,是无奈、纠结、悔恨……似乎一切的种种,只有每一位观影者,从中阅读。

枪和摇滚,是除了那遒劲的舞蹈外,最令人捉摸不透的,老钟自己造的枪,却一枪打碎了自己的蛋,“真正玩儿枪的人是不碰枪的,他们玩儿是玩儿枪的人”。枪打掉的是一个人的自由,是那种被束缚与捆绑着的自由。很多人一生都不会明白自由的价值。或许也只有到死的时候,他们才会发现,其实自己一辈子,追寻的就是一种自由。

崔健在采访的时候说,自己原本想拍一部音乐剧,到后来拍出来才发现是这个样子。电影里想说的话太多,不敢说的也太多,于是只能模模糊糊地说,身为摇滚教父的他,或许就是那春天里的花,长在秋天里。好在他的蛋,没有被枪打飞。

这是我的故事 可惜没人记得了 2013-10-30

我总是在寻找着些什么,从小时候开始,我似乎梦到了一个蓝绿色的怪物,有人告诉我说那是蓝精灵,我说不是的,蓝精灵没那么高大,也没有那么尖利的牙齿。朋友们笑我,说我是不是做梦了。

我承认我是在梦里见到它的,如果可以,我真希望那个梦不会醒来。那场梦总在我的记忆最深处,我无法忘记。那里有五颜六色的怪物,有大有小,他们长相很可怕,可他们性格却很可爱。

我把这个故事讲给了我身边的每一个人,可没有一个人肯相信这个故事的真假,没人理解我,说我说梦话。我问他们,你们难道在小的时候没有遇见过这种怪物吗。

他们不解地看着我,觉得很奇怪。我也很奇怪,为什么就没有人能理解我所说的话。后来我才发现,原来我跟他们看见的世界不一样,他们看世界是方的,我看世界是圆的。他们会从来都是老师教什么,就学什么,做什么。我却不一样,我总是在课堂上最捣蛋的一个。老师总说我连最基本的字都写不好。

爸妈们为这件事很苦恼,他们总是怕我长大后没有生存能力,可我告诉他们,我看见过怪物,那种很可怕,但我很喜欢的怪物。然而每当我说这件事的时候,他们都会觉得我脑子有问题,无论我跟他们说得多么形象,有一只绿色的怪物只有一个眼睛,那个蓝毛怪抱着我到处跑,长得像螃蟹的怪物总是在后面追我,想把我丢到冰天雪地……

这个故事这么生动形象,我爸妈听着直摇头,对我总是唉声叹气的。

我将这个秘密深藏在我心里很多年,直到有一年,我看见一部叫《怪兽电力公司》的电影,这部电影唤起了我童年时的梦想,原来我在童年时所经历的一切,都被电影完整得还原了。

这部电影我看了很多遍,很多遍,可当我再次告诉我的父母和身边的朋友时,他们都记不清我曾经说过这么一件事。我不断回忆自己曾在何时告诉过他们我遇到过这件事情,可他们总说记不清了。

我不知道他们为什么会这样。这本是我的故事,却没人相信,无奈之下,我写了这么一句话:“或许有那么一天,当小女孩告诉她的爸妈,我曾经到过一个满世界怪兽的地方,曾经它们都喜欢吓人,但是现在它们却喜欢逗人们开心。我想她的父母会笑她。无论我们相不相信孩子说的是真的还是假的,我们要怀着一颗宽容的心去对待她所说的每一件事。想象源于鼓励,赞美是世界上最好的教育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