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科目一

昨晚睡觉前,我的同事刘老师发微信,叫我多做几次题,这话我没听进去。等我第一次理论没过,脑子里不由想起他的话,真恨不得不睡觉也要多做几次题。

科目一的考场在一个满是汽车零件的楼层里,有些破败,我按照箭头指示,沿着一个小门进去,上三楼。楼道里有不少人,我放好包,手机调至静音,走进考场。

外面暖洋洋,考场有些凉。里面有三间房,刚进来考试的在外面坐着,最里间的人考完,再进入第二间房等待,依次进入。

我第一次考试运气好,外面没什么人,直接进到最里面,坐在椅子上,隔着监控器看考场内的情形,耳边是监考官的说的考试注意事项,诸如:进考场要套上黄色褂子,身份证放在提示器前读考场数字,没交费的要先交费等等。他一边说,一边叫人进考场。

大概过了十几分钟,轮到我过安检,进去后我按照提示操作,显示屏出现一个三位数的座位号,我记住号,进考场答题。踏进考场,这感觉仿佛穿越时空,到了高考现场,和高考不同的是,我的考桌摆放了一台很有年代感的电脑。

监考官说,答题前要先确认是否本人。我确认完,开始答题。

这是我第一次考,没有经验,不知道做的题对不对。做了几道,错了一个,才知道和手机提示一样,只要错了,立马会有提示。谁知道这一错,立马开启错题模式,好多题没有见过,不免慌了神,直到判断题完,进入选择题才好些。做完交卷,一看分数,差五分及格。我脑子嗡嗡响,心一紧,只能默默走出考场,按照指示,走不合格一边,开始第二次考试。

第二次考试人多起来,我坐在外面,等了十几分钟,进入第二间房间。我看身边人或聊天,或背题,或沉思……我的心里五味杂陈,脑子像煮开了的水,不停冒泡。一会儿觉得考不过可就丢人了,毕竟身边人一考就过;一会儿觉得下载的 app 是不是坑人,很多题完全没见过;一会儿又觉得应该听刘老师的话,多做几次题……思前想后,还是觉得自己太赶了,应该多审题,就像吴军在书里写的,看两遍题目再答题。我脑子做着激烈的斗争,身体跟着众人走。又一次过安检,看座位数,进考场,确认信息,开始考试。

和第一次考试不同,这次每做一道题,我会先看两遍题目,确认无误再点「下一题」,做了大概三十道题,没有错,不觉信心大增,开始加快速度。谁知道这一快,就出错,我调整心态,仔细审题。做到大约第五十题,进入选择题,一直对,气势大增,仿佛胜券在握,再次加快速度,结果又开始出错。我又慢下来,直到最后十题,按照估算,怎么也能过了,不免得意忘形,谁知道最后会连错两题。还好,交卷时屏幕显示我考了 92 分。我叫监考官检查了屏幕,顺利提交分数,终于走进了合格教室,签上名字,飘然地走出考场。

外面阳光正好,准备了这么久的考试过了,考场内紧绷的神经,纷杂的思绪,渐渐散去,心情如同冬日暖阳,浑身舒畅。

注:本文写于 2020 年 10 月 24 日。

我不假思索就能做出反应的时候

在我从小到大接受的教育中,有一条很重要:凡事说真话。小时候我不明白为什么这一条这么重要,长大后开始明白,要做到并非易事。

和真话相反的是假话。说假话的人,会经过周密思考,经过层层的逻辑推演,才能隐瞒不可告人的事。换句话说,说假话的人,要先认为自己说的是真话,才能达到以假乱真的目的。

由于年龄关系,到了逼婚的年纪,每次回家,父母会问起另一半的事,我很难为情,实在是不知道如何回答,要么不说话,要么找个话题搪塞过去。偶尔逼急了,或者有亲戚朋友在场,只能说几句违心的话,搪塞过去。

书上说,一个人说谎,要用很坚定的眼神盯着别人。我说谎的技巧不高,时常低着头,或者支吾不言,内心告诉我,不应该骗人。

随着年龄渐长,长时间没有动静,父母紧逼,他们已知道我没有找另一半的打算,我和他们的关系变得日渐紧张。我也受够了遮掩,谈及此事,不知为何,总会发怒,最后不欢而散。我无法理解他们急迫的心情,他们无法明白我为何选择过单身生活。观念不同,以至我已经不太愿意说假话,时常冲昏头脑,会用愤怒的言语回击。

说真话需要勇气,尤其是面对身边不理解,不明白,甚至连我自己也无法解释的缘由,只能大方承认单身没什么不好。

生活中,自己和家人的事还是小事。工作中,一些相关的问题,若不说真话,或者隐瞒问题,不及时制止,也会造成无法挽回的结果,而我今年正在承受这一恶果,究其原因,还是觉得不是自己的责任,不太愿意反馈问题。

在《圣经》里,提到上天堂的人,耶稣就曾说,「你们若不回转,变成小孩子的样式,断不得进天国。」小孩子是单纯的,所做的事是不假思索的,他们是敢说真话的人。

不知何时,我才能不假思索地说真话。

注:本文写于 2020 年 10 月 23 日。

我最大的恐惧

这两日身体抱恙,前天晚上吃完一顿烧烤,胃不舒服。从昨天开始不停拉肚子,下班回家,整个人有点儿虚,浑身发冷,怕就此倒地。

自从我开始跑步,就很少出现身体不好的迹象,这些年除了偶尔间歇性头痛,几乎不会生病。

我在以前的文章里写过,自己为什么要跑步,有个原因我一直没说,那就是对生病的恐惧。

人生有很多事不公平,唯有生病和死亡谁也逃不掉。活的终点是死亡,每个人都会死,在这之前,病也是无法避免的问题。

我很害怕生病,一旦生病,除了身体变得虚弱,精神会萎靡不振,胡思乱想。当然,更重要的是,我独自一人居住,若生病,凡事只能靠自己,小病还好,若是大病,就是非常糟糕的一件事。

为了不生病,我或多或少会看一些医学科普方面的书,再加上曾经在医疗行业工作,医生会提到,适当的运动,能避免一些疾病的产生,比如:感冒、肩周炎、颈椎病、痔疮、抑郁症等等。

人的身体真的很奇妙,必须要进行适当保养,才能走更远。我观察过身边大多数人,无论是我的同龄人还是高龄人,他们或多或少会出现一些身体上的症状,最明显的反应就是冬季,由于我常换工作,所以在不同的办公室里,发现身边人到这个季节,只要有一人感冒,整个办公室的人会接二连三倒下。我处在他们之中,反而能免疫。我看似很轻松地告诉他们自己的身体好,其实内心的恐惧比谁都大。

还好,我靠着运动,尽量避免生病,让恐惧尽量绕道而行,这是我唯一的护身符。

注:本文写于 2020 年 10 月 22 日。

搜索的一点思考

今天和同事聊天,谈及搜索引擎的使用场景,忽然发现手机搜索的频率在降低。

我觉得除了某度不努力外,还有就是使用场景消失,人在电脑前搜索,会打开浏览器,输入网址(有的是默认),之后输入关键词,开始搜索所要找的内容。

其实在手机上,这个步骤可以简化为打开搜索引擎app,用语音输入,从而找到内容。我不觉得打字搜索是件简单的事,尤其要在手机屏幕输入文字,更费劲儿了,最好的方法还是引导人们用语音,不过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哪家搜索引擎弄明白这个道理。

其实微信明白这个道理,我们在用微信和人聊天时,默认的就是语音输入,不多语音到现在还有一部分人不习惯,所以场景建立很难。还好,随着语音转文字的技术越来越好,这场景迟早会来到的。

我个人对搜索引擎的建议是,如果要往移动互联网发力,最好的方式不要让人输入文字,尽量提示用语音输入,简化人们的操作成本。

这是我的一点思考,不一定对。

注:本文写于 2020 年 10 月 12 日。

把猫养胖

重庆的天冷起来是从看不见太阳开始,我差不多有十天没有见到太阳了。

天一冷,身体变懒散,像只猫一样不太愿意动。今天早上跑完步,洗漱完毕将近中午,吃完饭,继续睡觉,不觉一下午时间过去。

闷墩儿似乎也来不起精神,趴在我脚边呼呼大睡。天气变冷,她最近不停找温暖的地方睡觉,一会儿跑到我床上,一会儿趴在电脑机箱上,我写笔记,她会时不时爬到我的肚子上,很舒服地取暖,看来是把我当成了暖手宝。

我发现她长高了,长胖了不少,最明显的变化就是食量,以前两碗猫粮足矣,夏天天气热,吃一碗就行,进入冬天,每天能吃三碗猫粮,肚子圆鼓鼓,看样子增肥不少,估计是在为即将到来的冬天囤积脂肪。

要再这么长下去,她再踩我身上,怕是承受不住。

近来她倒是真随意,只要我一换完被单,她就会跳上面踩,接着就趴在被子上睡觉。

今年春天我捉她回家,一眨眼,不觉已到年底,我的生活因她有了不少改变,增加不少烦恼,家务活也日渐变多,还好,她健康成长,无病无灾。

注:本文写于 2020 年 10 月 11 日。

如何过好一个假日

国庆八天,上班三天,原计划看完四本书,七部电影,跑八十公里,每天抄一节《圣经》,每天发布一节,有时间就学学 DW,打扫家务。

八天结束,看完两本书,四部电影,跑了三十八公里,每天抄一节《圣经》,每天发一节,打扫家务。算下来,还没有完成计划的一半。

按照原定计划,不算上班时间,应该能完成百分之九十以上。其实我还可以完成更多,比如跑步,今天勤快一点,再跑十公里不是问题。减去考驾校做题的时间,读完三本书不是问题。零零散散的时间一凑,还是能完成时间。

每到假期,我的自律性会大打折扣,上班时间,再怎么熬夜,也要在两点前睡,因为六点要起床上班,再熬下去身体会受不了。

上班的唯一好处是,如果不加班,作息会非常规律,只要身体掌握好节奏,基本上不会有太大的问题,就怕突然一阵猛攻,忽然拼命加班,忙完又立马松懈,人会在反复颠倒的过程中,疲惫不堪。

对我来说,上班有一个好处是能培养自己的自律性,放假人会变懒散,这并不是很好的状态。

现在回想,国庆八天能做什么呢,其实能做的事很少。还好,我有了足够的休息时间,可以走接下来的路。

不写了,闷墩儿一直在捣乱,打乱我好几次思路,实在扫兴。这家伙最近食量惊人,今天吃了两碗猫粮,还不够吃,恐怖如斯。

注:本文写于 2020 年 10 月 8 日。

有感于微信公众号500篇原创文

不经意看微信公众号,发现已经有了 500 篇原创,严格来说不止这个数,我的号是在原创功能开始前运营,以前有很多没有加原创标签。

写到 500 篇原创,我的生活并没有变多好,也没有太糟,反而每天夜里,有个时间能写自己喜欢的文字,会是件高兴的事。我开心就多写点,不开心就少写点;心里有话要说就多写点,没有要说的就写流水账。我不靠写微信公众号赚钱(其实也赚不到钱),反而写起来更随心,毕竟不是为了讨好别人,更能展示出我的个性。

500 篇原创文章有多少价值呢?我现在每天整理博客,发现以往写过的内容,并没有让这个社会有多少变化。朋友圈里广告并没有减少,美好与销售力并存的广告并没有增多,人际关系的交往并没有变单纯……可见写字并不会改变多少人对这个世界看法,因为每个人自有看法。

我每天整理博客也在思考,以前是有多大的胆子,敢写这些文字,自己干啥啥不行,反而对他人指指点点,这并不是一种很好的写作方式,就像王老师在第五期好中文里说的,我们经常去关心诗歌和远方,其实更应该关注切近之事。

身边之事何其美妙,只要有心,依旧能找到美好之物。

愿希望之花永不凋零,美好之物与世长存。

随思录(75)- 2016-05-26

撩完妹,忙完工作,洗澡,待到坐下想随意写点东西,已是夜里一点四十。

我很少,或者说在网上不喜欢见妹纸,不知道以前说过没有,原因很简单,因为在网上,我喜欢做自己,网下,回归生活又是另一种本能。我从初中混迹网络多年,参加各种面基的不超过10次。以前读书,不知春光短,不知时日短,稍受刺激便会面基,但这也是在强烈克制范围内。现在工作,忙得像条狗,更没时间面基。今日若不是妹子直接打到家门口,说实话我还真不想出去。

出于较为理性的原则,面基成本太高,时间成本不划算,还会打乱我的工作、生活。拿今天来说,见一面得到些什么呢?都是同行,聊的无非是工作上的事情,没有太大帮助,我还在撩妹的过程中,顺便把工作日志写了,我都佩服自己。人生太短,想做的事,想看的书,想写的字,我是一样未完成,有这些时间,我宁愿出去走走,看看风景,亦或是做些这辈子不留遗憾的事儿,如蹦极、跳山、潜水等等。撩妹是一种适合在网络上工作无聊玩儿的事,不适合发展到线下,当然,如果有企图者,另当别论。

出于对工作的热忱,我会随时关注着微信内的热点动态,今日无意间抓住一条热点,这种有些令人唏嘘的热点,我还是第一次碰见,说起来是件丑事,甚至是无耻下流,无法原谅之事。

以前读书时,有句话说道: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我们国家的古文,很有意思,读来不觉有多道理,但凡深刻经历后,方知此话真理。

一直以来对这句话是表面理解,当然有些不理解,后来碰见的人多了,发现但凡稍微脾气火爆者,都是那些深处社会底层、读书少之人。他们热血,做事不思量,干了就干了,没什么大不了的。那一刻我明白了前一句话的道理:仗义每多屠狗辈。看似在夸奖,不过我倒觉得有些劝慰、反讽的意思在里面。至于读书人负心,多数电视电影中也有演绎。可影视剧总归不立体,不现实。我所经历的,或许更为现实一些。这件事要从上周说起。

上周传出来一条信息,说杨绛先生病危,出于近年来对杨绛耳濡目染,我知道她是钱钟书的夫人,也知晓一二本书,不过从未读过。由于对她本人感兴趣,无意间点进去,事后发现一篇文章,草草读来,遂决定作为下周内容推送。

后来没多久,有人出来辟谣,说杨绛先生不过是身体不适,在住院疗养,我心中也不以为意,只觉这年头谣言太多,真是不可信。星期天便把她写的那篇文章,作为本周推送,加入进去,等到星期二确认,于今日推送。

恰巧事情有如此凑巧,我们推送的时间是上午十一点过,那是整个团队正在为秒杀活动推广,等到忙完,吃完饭后,下午我两三点钟左右,我刷微博,发现新闻上说杨绛先生去世,点进去看页面,是环球网发的,在确认整个事情的真实性之后,我整个人浑身热血沸腾,如同打了鸡血般的疯狂转发,把消息推送到各个群里,顺便也让同事们一起推。看着那些阅读数不断翻翻的网上涨,我的内心激动无比,完全没想到,没意识到这是在作恶。

等到推广完成,随便看了看群聊,发现有人在讨论此事,我无意间加入,说了些不中听的话,心中自鸣得意,觉得这件事兼职比老罗预测乔布斯能开发出什么样的产品一样得意。我是完全没发现这是在幸灾乐祸,倒是群里有人指出,也是在聊天的过程中,我才发现自己心中潜藏着一种不知名的恶魔,也就是为了某些利益,会凸出自豪、沾沾自喜,无比畅快的感觉,可人死,不应该是默哀的一件事吗?我的内心如同被人浇了一盆冷水,瞬间冷却下来,那刻我才明白这事有多可怕,心里关于善良、正义、纯洁的东西,无形的驱散掉。我不知是太过于理性,还是已接近麻木边缘。我只晓得,看着微信里不断跳出的关于杨绛的各种内容,方明白,这里面有多少人如同我一样,盼望着来这么次轰轰烈烈的热点。

我国著名说学逗唱、三观不正的主持人窦文涛曾说过一句话,媒体行业的人,有种可怕的心里,巴不得某位名人去世,有时候有些年纪稍大的名人住院,就会有不少媒体在那儿蹲坑。现在来看,这不仅包括媒体,凡是追过热点的,都会有如此心态。这种病态心理,别人是否发觉,我不清楚,至少这件事对我的触动很大,而我自己,也应征了:负心多是读书人。这负心的含义,我想是除了爱情之外的同情心。

随思录(74)- 2016-05-25

每周星期一二是我最忙碌的日子,一般来说,不出意外,忙完后也就十二点过。这时时间变得尤为重要,想看书,又惦记着睡觉时间,想看电影或视频,又心不在焉。无奈之下,不得不以写日记的方式度过。因为日记写的随行,想写多少写多少,时间长就多写写,实在没时间,草草数字结束也成。

今天我要说说陈年,陈年最近出大事儿了,中枪了,挨国骂了,只因他在一档不公正、没态度、没节操的访谈里,透露出自己鄙视周杰伦,瞧不起郭敬明,喜欢穆旦、张爱玲、马尔克斯等人。得,这下激起民愤了,网友在众多热点消退后,被get到G点,加上夏日高温加持,血脉膨胀,不断在网上骂娘。

出于我这好奇宝宝的心态,视频出来的第二天跑去看了这档节目。整个节目看下来,给我的感觉是,陈年说的没错,周杰伦和穆旦有得比吗?陈年能亏19亿,周杰伦能吗?陈年能在亏损后,不跑路,还把钱换完了,周杰伦有得比吗?陈年说郭敬明和怎么和他相提并论,有错吗?为这事儿我还跟一自称人民网海外小编撕逼,撕过去撕开来,发现最后被他的中庸拳打懵了。最后我反问一句,你的立场和观点在哪里,你表达此时的意见和建议有没有,你的逻辑思维在哪里。他只能以呵呵回应。

许多人,喜欢发表中庸的看法,以前我觉得这种说过话和没说话的人,高明得不得了,甚至还会暗自窃喜,这就是说话的艺术啊。现在看来,我觉得不应该这样,尤其是工作,这种人基本上是废物一类,我们去看这种人,会发现他们基本上是中层,也就是领导以上的人。他们指指点点,唧唧歪歪说一堆话,到头来要做事的,还是员工,可员工听得云里雾里,就像有人跟文案说,你这个词用得不“高大上”,又跟美术说,我要的感觉是:大气、磅礴、牛逼,这意思你懂噻?抱歉,老子不懂,真心不懂,去尼玛的。

反观陈年,我倒不是同情他,毕竟我在凡客上面两次购物体验都不美丽,第一次买帆布鞋,没穿一天就不敢再穿了,质量不过硬,又硬又咯脚,难穿死了。第二次买衬衫,牛逼哄哄的吹用的什么材料,请的什么日本国宝级大师做的,我买了两件,只穿了一件,想问下,那件没拆封的还能退吗?

我始终觉得陈年最大的问题,不是广告不好,也不是渠道不好,而是产品糟糕至极,估摸着跟火车上卖回头客没啥两样。现在落得如此下场,也怨不得谁,自作孽不可活,后来在某杂志的访问中,他也总结到这点,说确实产品没把好关。

经过这些年起起伏伏,陈年的凡客偶尔还会出现,记得上次出现,还是雷军帮他站台,我顺便关注了下,他想学小米,到现在还是不行。这个道理也教会我,别人成功了,自己去做不一定成功,人家买手机,打造IT界的伪无印良品。我们就踏踏实实夯实自己的产品就好,跟风死得快。陈年跟雷军那么近还学不会,我们这些人,多拍拍脑袋想想这些问题,不会错。

在陈年还没被轰击时,我在网上看了他一段视频,讲马尔克斯T恤的,我看他讲,有一瞬间觉得他真不是商业,完全是文艺青年的样子。之后看了某访谈,发现陈年骨子里还是文艺青年,至于那什么主持人的访谈,和陈年完全不在一个频道上。从个人角度来说,主持人是带有诱导性质的访谈,陈年活脱脱除去商业外表,一愤青般的文艺青年。怪只怪陈年说话太过于实诚,得罪了周杰伦。要知道周杰伦的粉丝可谓遍布70、80、90后的,连我们亲爱的于丹老师都曾公开表示喜欢他。陈年不被攻击,还逃得掉?

穆旦和周杰伦有可比性没?如果说唱歌,自然没得比,如果说写词、写诗,搞文学,那自然有得比,很多人中庸的以为没有可比性。可按照陈年的语境,他是在谈论文学,谈论艺术,不是在谈论谁嗓子大,谁吐字不清等问题。中庸者故作老态以为中肯的意见没有什么问题,抱歉,我觉得这就是傻逼的观点,而且是大傻逼。

至于有人说陈年因拓宽眼界,拥抱未来之类的话,我为什么觉得喜欢某些曾经的小美好,比其他什么都要重要得多呢?想来总有人觉得前面好东西很多,从而忽略了曾经的自己。

随思录(73)- 2016-05-24

今天本打算继续写《中国人》这本书的几点感悟,倒是今天发生不少事情,值得一说。想想还是暂且不表此书,等有时间再写。

星期一,原本今天不上班,因为公司停电,没法工作,谁知领导突发奇想,把会议安排在南坪庆联中学,这是领导投资的另一家公司,如他会上所说,可能以后这里会是根据地。得,要是天天开会跑南坪,那有得玩儿了。

会上来了两位新同事,一男一女,比例协调,搭配干活,不累。就目前第一印象来看,我个人对男同事印象不太好,女同事阴差阳错没有私下接触,不表。为什么对男同事印象不好,简单来说,在会议中场,老大去处理些事情的过程中,有同事叫他俩发表下意见和建议,男同事这时起劲儿了,不断的说这说那,对微信公众号评头论足,有的观念我同意,接受,有的抱歉,不同意,出于运营思维不同以及他不了解情况的同时,下午友好的归家途中,我友好的跟他说了说公司为什么会这样,不知他能领悟多少。

现在想想,是否我有容人之量来做这件事,尤其是有人反对我,或者说在不了解公司情况下对我所做之事指指点点。我不认为新员工来之后,这是种非常好的表现,至少目前来看,我的运营思维在大体上没有太多差别,唯有一些细节方面,需要调整。

我深知公司现状如何,也深知领导在这块的能力如何,简单来说,在能力不对等的情况下,我所能做到的,是尽可能在任务完成前提下,做到最好。目前来看,我对自己的表现还算满意,只是要达到我的所期望的,类似于天花板的要求,还需要不断努力。

今天是认识两位新同事的第一天,接下来会发生怎样的事情,团队是否能再不断磨合中成长,目前来看,还不得而知。我希望抱着种悲观的态度去做快乐的事,更希望不要有人能对我所做的一切指手画脚,因为在现有条件下,还没有人比我更会玩儿微信。我就是这样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