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电影院看《天堂电影院》

一个人离开故乡,才能成就自己。《天堂电影院》里的托托(雅克·贝汉饰)在时隔三十年后,回到自己的故乡,看见电影院残破不堪,内心不剩唏嘘。他问儿时小镇的人,电影院为什么会变成这样,身边的人告诉他,「经济衰退、电视、录影带等行业的兴起,让这个小镇的电影院没了生意。」

电影院能被取代的吗?疫情之前,我觉得可以,疫情之后,我认为不能。当我坐在电影院里看《天堂电影院》,不时听见身边的男女窃窃私语,他们之间的相互交流,成为了电影外的一部分。反观电影,一群人挤在拥挤的教堂里看电影,吵杂喧哗的气氛与银幕上的故事成为一种无法代替的存在。

在娱乐不发达的年代,电影成为人们共同的话题,让人们在茶余饭后有了谈资。我喜欢这部电影,它勾起了我儿时看电影的回忆,我在观看时,重温了曾经那些美好的时光。

一个人有多喜欢一部电影?《天堂电影院》里有两个小细节:银幕上播放一部电影,演员的台词还没说出来,有人在台下能一字不错说出电影里的对白。还有一个故事是一群执勤的人走进来拖一位正在看电影的人离开,理由是有人举报他重复看了十遍所喜欢的电影。

相对于故事的主线,我反而更喜欢这些看起来毫不起眼,却令人开心的小事。电影院里能发生各种各样的事,然而最让人无法忍受的是对片子的胡乱剪辑,相信深处在这个时代的人深有体会。

阿尔弗雷多(菲利浦·诺瓦雷 饰)是放映师,每次在播放片子前,会在教父的指导下将许多吻戏减掉,躲在一旁的小托托(萨瓦特利·卡西欧 饰)偷偷发笑,似乎没有什么比这更荒诞的事。正式放映过程中,许多人为了看不见吻戏抱怨连连。这些毫无理由的审查制度,再对照我国的审查制度,不禁有些讽刺的意味。阿尔弗雷多对小托托说,生活比电影难多了。这句话除了暗示生活,或许更能说明生活并不像电影那般,总能让人随心所欲地删减掉片段。生活也不能像电影那般具有跳跃性,能让小托托眨眼间从儿童跳到青年。生活始终要一天天的过。

托托的成长历经儿童、青年和盛年。因为喜欢电影,在阿尔弗雷多的教导下,他成为了放映员,度过了愉快的童年。青年时期,他坠入爱河,爱上了银行家的女儿艾莲娜(阿格妮丝·那诺 饰),无奈他的爱情被爱莲娜的父亲所阻断。阿尔弗雷多建议他离开故乡,不要回来,他离开小镇,最终成为了知名的导演。

整部影片并没有告知观众,为什么阿尔弗雷多要叫托托「出去闯荡吧,永远不要回来」,他似乎知道托托只有离开所在的小镇,才能成就一番伟大的事业,仿佛一个人不念故乡,不停往前,毫无牵挂,才能获得巨大的成功。

成功又如何?托托并没有过上幸福的生活,反而在工作中成为一个空心人,床边的人换了一位又一位,「始终找不到自己所爱的人」。

离开家乡三十年的托托,在阿尔弗雷多死去后回到了故乡,此时许多的人与事已经变换了模样,天堂电影院在爆炸声中变成了停车场,他依旧爱电影,只是再也找不到童年使用放映机时的快乐。

走进电影院看《情书》

看完《情书》,从电影院里走出来,气温骤降,仿佛下一秒天空将飘下淡淡的雪花。《情书》出现的第一个画面是雪景,渡边博子(中山美穗饰)躺在雪地里,似乎在做梦,没多久,她从睡梦中醒来,站起身,拍了拍身上的雪花,眯眼抬头,仰望天空,快步向大雪皑皑的山下走去,参加未婚夫藤井树的祭日。

死亡是许多电影里不可或缺的主题,这是终点还是起点?参加完祭日的渡边博子载着藤井树的母亲回家,在他的房间找到一本毕业纪念册,尾页有一个他家的旧址,渡边博子写了一封信寄出去。这封寄往「天国」的信,意外收到了回信。

看《情书》的整个过程,使我想起读书那些年写信交笔友的时光,网络不发达的年代,通过信件往来是件很温暖的事,写信的人通过邮筒寄出,一天天数日子,盼着收到回信。那些思考良久写下的字,真心实意,成为一种相互倾述的方式。

电影里,渡边博子收到回信,她并不清楚写信的人是谁,事后才明白,未婚夫中学时曾和一个同名异性的同学在同一个班读书,渡边博子通过「藤井树」的讲述,得知未婚夫的中学时光。

一个多小时的电影,有将近一个小时在交代故事,导演岩井俊二很有耐心,慢慢地完善渡边博子为何会收到「天国」的回信。通过信件,能看见两个生活环境完全不同的家庭,因为信件与思念,联系在了一起。时隔多年,现在看来这个故事还有些不可思议,毕竟同名异性的人在同一个班是件极低的概率性事件。

有两封信我的印象很深,一封是渡边博子问「藤井树」,自己的未婚夫初恋是谁。一封信里她似乎在自言自语,很想知道自己是否和初恋有同样的容貌。「藤井树」也无法给出具体的答案,反而讲了许多未婚夫的往事,直到电影最后,那本《追忆似水年华》的借书卡背面,出现的铅笔画,她才知道事情的真相。

或许初恋的美好也在于此,含蓄的表达,毫无察觉的关注,细小的关怀……成为今后的怀念。多年后,谁也不知道谁喜欢过谁,谁也没能踏出表白这一步,直到各自走向不同的人生,直到有一天走进电影院,看了一部关于初恋的电影,才知道自己曾经给喜欢的女孩写过情书。

走进电影院重温《指环王3:王者无敌》

今天去电影院看完最后一部《指环王》,历经将近一月的漫长旅程,终于结束。坐在银幕前,看着山姆(西恩·奥斯汀 饰)关上门,大屏幕出现 The End 的字样,心里有种淡淡的伤怀。

看整部电影我没有很激动,哪怕是宏大的战争场面也没有惊起内心多少的波澜,反而是那些很小的事,令我有种难以言说的感动,我知道,胜利的天秤终归会抵达正义之岸,我只需要再次见证这既定的事实。

再重温最后的王者之战,我发现自己的记忆出现了混乱,尤其是「白城」米那斯提里斯,印象中那是雪白圣洁的城,银幕前的它居然有些斑驳。整场战争不是守卫王城,反而是一边倒的局面,如果没有阿拉贡(奥兰多·布鲁姆 饰)、莱戈拉斯(奥兰多·布鲁姆 饰)和金利(约翰·里斯·戴维斯)饰)带着亡灵前来,这场战争的结局不会偏向正义之师。我完全没有想到,多年后,自己的记忆会出现许多错误,这不禁使我怀疑曾经有没有看过《指环王》。我只能在时间的记忆里去拼凑一些点滴的回忆。

经历过第二部的战争,最后一部,我反而喜欢听皮平(比利·博伊德饰)在「白城」唱歌,歌声空灵,仿佛在安抚一位失心疯的父亲;我喜欢烽火狼烟燃起的雪山,镜头一座一座的拍过去,看着山川湖海,谁能不赞叹造物主的鬼斧神工;我喜欢霍比特人勇敢、聪明、执着的执着,他们不如精灵高贵,不如人类聪慧,只因为他们喜欢自己家乡。看着他们,会觉得这个世界如此美好,怎么能让邪恶的一方赢得胜利?

每当佛罗多(伊利亚·伍德 饰)和山姆在前往末日山的途中,回忆他们共同的夏尔,不停提起春天的草莓,夏天的香果,夜晚的歌舞声,还有世界上最好的大麦酒……那片曾经他们迷恋的青草地,有属于他们快乐的时光,我由衷地祝福他们能回到家乡,重归平静的生活。

指环王》最后的结局有些伤怀,世界进入人类统治时代,阿拉贡成为刚铎的王,霍比特人在夏尔过上田园般的生活,佛罗多带着巴金斯乘精灵的船去治病……生活一切如常,仿佛这一切从来没发生过,仿佛这一切只存在于每个人的记忆里。

由《盗梦空间》引发的释梦|每日抄经:申命记4(一)

看电影其实是走进另外一个世界,一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电影却能延长我们生命。除此之外,还有一种延长生命的方法:做梦。

大多数人做梦,只是梦了,诺兰却拍了一部《盗梦空间》。从营销角度来看,这是很好的创意,一个人在做梦,就是走进了潜意识,自己并不知道会发生什么。

佛洛依德的《梦的解析》里,有一个很有意思的观点:人所梦到的事物,一定是现实生活中的写照。当然,也有可能是现实生活中所拼凑起来的人或事。

我有用过佛洛依德的方法解梦,以前还进行自我剖析。所以我不相信周公解梦那一套,梦到什么会有什么后果,那只是毫无逻辑的瞎扯,更何况周公解梦无法解释我梦到钢铁侠、超人之类的超级英雄该如何解。

佛洛依德的解释之所以能立住脚,其实就是梦是现实世界的投影,从深层次的解释就是,梦是一个人的性意识觉醒。我反而觉得性意识或许是动物的本能。

诺兰有没有看过佛洛依德的书,我并不清楚,从电影来说,他的故事逻辑在于梦的层次,也就是一个人可以潜到梦的第几层,进入之后能不能植入一个想法在人的脑子里。

故事的设定很有趣,为了产生戏剧冲突,他还在里面加入了类似于人体白细胞的元素,一旦受过梦境训练的人,梦中出现的人物还会开启攻模式。这真是开脑洞的创意。

当然,故事的设定远非如此,因为梦境过于真实,就需要一样物品判断一个人是否真实回到现实生活中。

小李子扮演的角色到最后有没有回到现实生活中,如果按照以往诺兰的电影结尾,我相信他回到了现实世界。毕竟一个导演在镜头前几乎不用很残忍的死亡方式,内心一定是柔软的。

诺兰对超级英雄世界的贡献|每日抄经:申命记3(二)

我看诺兰的电影很早,第一部叫《记忆碎片》。看完第一反应是:太神奇了,电影还能这么拍。那一刻,我仿佛打开了一扇奇特的大门。

其实看完电影,我并不知道这位叫诺兰的导演有多牛,甚至不知道这部电影是他拍的,但这部电影用倒叙的方法讲故事,确实是一种前所未有的体验。

开始注意诺兰的电影,还是我对科幻电影的痴迷。记得有一年,我忽然想看蝙蝠侠系列,去网上找片源,发现有很多部蝙蝠侠,我一部部下载,慢慢看。那时我也是有时间,那么多部蝙蝠侠电影,能一直看,他们的情节太雷同了,塑造的英雄永远高高在上,立于不败之地,直到我看了诺兰拍的蝙蝠侠三部曲。

我觉得诺兰对超级英雄电影是一种颠覆性的创造,在他的镜头中,蝙蝠侠变成了一个活生生的人,诺兰走进他的内心世界,探寻蝙蝠侠所存在的意义。他一点点拨开蝙蝠侠的伪装,从蝙蝠侠童年的故事开始,到他如何练成好身手,经过怎样的磨砺,一点点成长起来。他会失败,会迷惘,有痛苦,内心也会挣扎,他所要面对的敌人除了小丑,还有自己的内心。

诺兰成功开创了超级英雄的另一个世界。正是因为诺兰的挖掘,打开了超级英雄世界的大门,才有了以后超级英雄的新纪元,说现在的超级英雄系列电影,是在拓宽诺兰蝙蝠侠系列的河流,一点儿不为过。

但真正让我认识到诺兰厉害之处的电影还是《盗梦空间》。

看了张艺谋的《一秒钟》

「那是你女儿啊?不过就出现一秒钟的时间。」放映员范电影(范围饰)说完这句话,张九声(张译饰)用恶狠狠的语气让他不停放 22 号电影。看到这里,仿佛那位拍《活着》的导演又回来了,只是碍于现阶段的审片制度,这部电影有很多内容受到限制,没有办法展开。

一秒钟到底能讲出什么故事?电影里就一个画面,这么一个画面,让一位父亲从劳改营里逃出来,追着跑了很长的路去看女儿出现在镜头的画面。在追逐的过程中,张九声遇到一位偷电影片子的刘闺女(刘浩存饰),故事如此来回,反复,造成冲突,随着情节的展开,谜团慢慢拨开。

我喜欢这个故事的表达方式,电影里的每个人都有不得已而为之的事。张九声看那一秒钟的电影是为了看女儿一眼;刘闺女偷电影片子是为了做一盏灯罩赔给人家;范电影为了保住他的位置不停放电影,最后举报了张九声……简单的几个小人物,在漫天黄沙的世界里,活成了一粒粒尘埃。

我喜欢这个故事,哪怕知道它在审片过程中,将很多批判与讽刺的地方删除,它依旧不失为一部好电影。电影里面很多地方欲言又止,留下很大的空白,还有些地方让人看不明白,有点儿不清不楚。整个故事里最让人无法理解的一个问题是:为什么张九声结束了劳改,不急匆匆地赶回家和女儿团聚,反而要去寻找那张一秒钟的底片。稍微思考,按照故事的走向,他的女儿只有一个可能,那就是不在了。前后关系相连,自然能明白一位父亲动不动歇斯底里咆哮的原因,只有在电影里,才能看见女儿。这是很悲惨的故事,女儿为了争「先进」死去,也就明白了为什么张九生会说:「争什么争,没事儿和大人争什么。」

如果说,《活着》里的葛优演活了一位悲苦的父亲,那张译演活了一位悲痛的父亲。

张艺谋拍活了父亲,每个父亲有不得已的苦衷,哪怕看似有官威的范电影,不停在影片中强调「这位置只有我能干」,处处打压他的竞争对手,背后说出了一位父亲的苦衷。他告诉张译,儿子小时候将洗影液当成水喝了,自己一时疏忽,造成了他成脑袋出了问题,没办法接班。

漫天狂风吹过,沙砾处处飘散,谁都是没有根的人。他们全部是时代的一粒沙,失去了人生中最挚爱的人。

走进电影院看诺兰的《信条》|每日抄经:申命记3(一)

诺兰的新片《信条》上映,今天看完。

从以前的电影来看,诺兰的电影较为慢热,这部电影一反常态,一开始几分钟,激烈的打斗开始,接着就是一系列的追逐戏。

电影的速度很快,如果不全程紧盯屏幕,真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主要是电影并不是按照正常的叙事方式,而是同一条时间线上,采用两个故事并行的方式讲故事,看正向故事,不禁要去注意反向故事,原本互不关联的平行线相互交错,时不时还会影响未来结局的走向,自然令人看起来很懵。

许多人陷入一些科学知识的怪圈,其实完全不用考虑过于专业的术语,这些知识只是为了让故事看起来更有逻辑,只需要看故事就行。

在电影里有一句很经典的话:开头出现一把枪,那最后一定要扣动扳机。《信条》自然要遵循这一原则,从女主最后跳水,解释了她前面看见有女人跳水的事,名画收藏仓库里自己和自己的打斗,解释了为什么戴着面具不说话等等,所有前面出现不明白的地方,故事后面都有交代。科学知识使得整个故事变得更能自圆其说,不至于使人看起来不符合逻辑。

诺兰的电影有一种神奇的力量,会让人误以为无法解释的科学现象是可以发生的,要把复杂的科学知识解释给看电影的人,让他们明白,就真的很考验导演的功力。

不过这么多人说看不懂这部电影,却是我无法理解的事,或许有的电影也是要踮踮脚尖才能明白的吧。

走进电影院重温《指环王2:双塔奇兵》

经过一周的等待,我走进电影院重温了《指环王2:双塔奇兵》(以下简称《魔戒2)。我看第一部包场,第二部依旧如此,不知道第三部是否会如此幸运。

我很喜欢一个人坐在大银幕前的感觉,整个影院空荡荡,除了我,再没有任何人。我不必忍受手机铃声,银幕亮灯,窃窃私语,孩子哭闹以及有人在后面踹我的靠背,电影是造梦的艺术,有多少人会喜欢自己做梦时被人打扰呢?更何况这是一场能承上启下,有关结局走向的梦。

经过第一部漫长的交代,进入第二部,剧情变得紧凑,故事分成三条线进行:佛罗多(伊利亚·伍德 饰)和山姆(西恩·奥斯汀 饰)在咕噜的带领下去毁坏魔戒;皮平(比利·博伊德饰)和梅利(杰德·布罗菲 饰)被绑架,阴差阳错带领树人进行反击;甘道夫(伊恩·麦克莱恩 饰)、阿拉贡(奥兰多·布鲁姆 饰)、莱戈拉斯(奥兰多·布鲁姆 饰)和金利(约翰·里斯·戴维斯)饰)和索隆进行正面对抗。三条主线清晰走完,相比第一部各种族之间单一的交代,战争的天平慢慢倾斜。

现在回看第二部,我印象里最深的画面依旧是甘道夫举着魔杖,带着一众奇兵越过山头,如同救世主般给峡谷围困的人们带来光芒。经过近乎绝望的战斗,这一幕有种震撼的力量,无论看多少遍,内心依旧会觉得激动。

如果说重看《指环王》系列会有什么不同,或许更令我有感触的是,它是一个巨大的隐喻。有人认为一群人为了一枚戒指并不值得跑这么远。然而生活中所有一切糟糕的事,又何尝不是那枚小小的戒指?如果不去想办法处理,随着戒指的邪恶力量释放,到最后自然会酝酿出无穷的恶果。

我坐在银幕前,再次看《魔戒2》才有些明白,如果将戒指比喻作一个病毒,火山口是源头,此时一干人发现了这种病毒的可怕,要合力消灭它。有人要去当报信的人,有人要踏上寻找病原体之路,有人要去当说客……现在谁也说服不了谁,只能商议好计划,分头行动。

在这段路上,每个人有各自的心思和算盘,也会遇到各种阻碍,甚至有人不愿意出力。唯有那些不怕困难,勇于牺牲与挑战的人一直在前行,他们每经过一个地方,会遭到嘲笑、奚落、辱骂、诋毁……人们认为这种做法是非常愚蠢的,甚至不少人觉得凭借现在的医疗技术,没有什么是杀不死的,更何况一个小小的病毒。

慢慢地,病毒开始传染,人们知道病毒的危险性,开始商量如何应对,可听谁的,又能相信谁,出现了不同的声音,他们开始出现分歧,谁也不想自己的人牺牲,谁也不愿意去帮忙,直到有人研制出一种疫苗,能用来对抗病毒,才又开始合作起来进行战斗。

分分合合总相似,分开的要想再合拢,需要一种莫名的信任,能否找到最后的归宿,依旧要靠人类所具有的勇气、信念与爱。

如果说第一部漫长的剧情是人类品尝咖啡时的苦,那第二部或许会在舌尖保留一丝酸涩,等到第三部我们才能领略那独有的香气。这个世界能让人上瘾的所有事物,一开始的体验并不美好,看《魔戒》系列也是如此。我们之所以要去看,去忍受第一部故事的剧情的铺垫,那是因为我们正带着些许期待,精心酝酿一个美好的结局,去感受经过漫长等待后最勇敢的结局。

这个世界已经发生太多糟糕的事,我们为何不稍微放下心,停下一时片刻的脚步,带着些许美好的期许,踏上这场惊心动魄的《魔戒》之旅。

「……发生这么多可怕的事情,这世界怎么可能回到从前?但是最后可怕的阴影,终究会消失。就连黑暗也会消失。」

随思录(39) - 2016-03-06

今日去看《叶问3》,一般般,大多数时候我是冲着武侠去的,这二字在我心中的地位还是很重的。想想这世间太少江湖情义的东西,太多尔虞我诈,我只能在电影中寻找这些。

这部电影不是一部好电影,较之前两部差很多,我已写成观后感在文章中,这里就不表。

关于写作我一贯奉行自我思考,形成自我的写作风格。大多数时候不想走别人一样的路,现在想想,是否我资质上有很大欠缺。今日有些不好意思的找十二老师,想请他收我为徒,教教我写作,可他一口否决,罢了。只能相信天道酬勤这四个字。

最近刷朋友圈太过频繁,微信占了我大部分时间,游戏有占了我不少时间,这两样太过沉迷,还是不行,得自我调整回来。趁着这段空档期,还是要想办法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为避免沉迷,我把游戏CF删了,微信一定要克制。

我发现一个奇怪的地方,就是每逢放假,家里的东西都会坏掉,春节放假时,家里莲蓬头坏掉。现在音响又坏,我不得不花66块钱在淘宝上买一个。这钱花的真快,估摸着还没找到工作,这饭碗就有些危险。下周可以多投几份简历试试,争取这个月第三周能把工作解决。

看完电影后是中午,今日早上朋友圈梁辰将她松鼠死后不要的粮食,浴沙等一并给我,我中午便回医院拿东西,进去简直是物是人非,除了梁辰,其他人一个不认识。期间问了梁辰什么时候结婚,她没说,不知是否会请我,请的话一定去,不请只能拉倒。

她问我是否还想回医院,说现在佳和、东大、奥林和贵州那边的网络部全部在一起,需要直接跟她打招呼。我拒绝了,一是好马不吃回头草;二是不想再呆在医疗行业,太黑,不想赚那种钱。

吃完午饭回家,午睡,起来继续看书,把《天下没有怀才不遇这回事看完》。

说来奇怪,等到晚上我再看仓鼠时,那灰色的,被单独放在箱子里的灰色母仓鼠把箱子掏了个洞,我赶紧用左左给我的那块铁板给封上,防止它继续作恶,顺便把它的窝拿起来看看,发现那几只仓鼠还活着,看来在我的精细饲养下,还是不错,至少确保了母仓鼠奶源充足。

可最令我惊奇的,不是这只灰色的母仓鼠,而是一只才生了两只仓鼠不到半个月时间的白色仓鼠,不知怎么回事,它又生了一窝仓鼠,在完全没有公仓鼠的帮助下,怎么能出现这种情况,那两只仓鼠也不过才长半个月左右的时间,思前想后不得解。

有趣的是,生了崽的母仓鼠,完全不顾母子之情,直接翻脸不认子,在一个笼子里相处,直接把前面生的儿子赶到转轮上呆着,一下地就咬它们。不得已,我只能将那两只放在大笼子里,那笼子里全是一群怂包,分散而居,互不干扰。现在来看,那两只小仓鼠还活得可以,就是有些怯懦的呆在笼子一脚,也没有谁去咬它们。

至于那只无非解释,在没有公仓鼠帮助下直接怀孕下崽的母仓鼠,终于有了一个没有戒心的笼子,而她究竟怎样受孕,成为我心中的疑惑。难道它能在体内储存精子?这也太神奇了。

走进电影院重温《指环王1:护戒使者》

指环王剧照

看完《指环王1:护戒使者》(以下简称《魔戒),从电影院走出来,翻看影片信息,我才知道距离它第一次上映,过去了二十年。我好像刚刚经历了一场梦,生命里有些永恒的物质在慢慢溢出,脑海里那些永远年轻的面孔,熟悉的风景以及困难重重的跋涉,清晰浮现。

事实上我整个三月得知电影重映的消息,不停盼望四月赶紧来,然而它来得比我所知道的晚了很久。我最初得到的重映消息是四月初,从第一周开始放第一部,之后每周放一部,月底前全部放完整个系列。眼看着四月来临,影院突然换了档期,等到一个月过去快一半,才最终定档前两部的放映时间。

在大屏幕前重温《魔戒》,仿佛重访一位老友,这片陌生的大陆早已成为一代人心中的记忆,要用很字眼片语来评价它,已经完全不可能。或许很多人小时候曾相信,我们这片大陆曾经和一个世界相连,在那里有过矮人、树人、精灵、霍比特人……直到长大后,我们发现无论如何也无法走进那片世界,只能一次次通过影片看那白皑皑的雪山,梦幻的森林,雄伟的石像,壮丽的山河……《魔戒》的重映,透过银幕,我们能走得更近,去再次回忆那无数惊奇的历险。

如果说,《星球大战》开启了人类畅想外太空的能力,《阿凡达》用技术展开了一个新的 3D 世界,那么《魔戒》则演绎了一个更为古老遥远的时代。我在电影院看霍比特人的村庄,精灵的居所,矮人的王国,人类的城市……有一刻真的相信人类曾经有过这么一段历史,我们信奉誓言,是忠诚的战士,和远古的种族并肩作战,保护了这片大陆。我们能说精灵语,有魔法,和精灵族结婚,与他们彼此结盟,友好相处。

重温《魔戒》,我很想弄明白,霍比特人究竟有什么奇特的力量不受魔戒的侵蚀。电影里,比尔博·巴金斯(伊恩·霍尔姆饰〉活到 111 岁,逐渐控制不住魔戒,不得不将它传给自己的侄子佛罗多(伊利亚‧伍德 饰),希望他去完成这段使命。

往后的故事伴随着追杀、守护与内讧,而从小居住在田园般梦幻的佛罗多,却在失去甘道夫(伊恩·麦克莱恩饰)时后悔不已。只是命运不会因个人意志改变,有些事一旦开始便不能停下脚步,哪怕电影前的人已经知道魔戒最终的结局,但依旧不妨碍我们认定这趟冒险之旅艰难重重,相信这趟旅程在没有选择的时候,最好的选择只能是拼尽全力去完成。

《魔戒》第一部在悲壮中结束,甘道夫掉进了深渊,人类波罗莫(肖恩·宾饰)中箭身亡。护戒联盟分成了两个队,佛罗多和山姆开始护送戒指。精灵莱戈拉斯、人类博罗米尔和矮人金利去集结同盟战斗。困难来临,各自开始自己未完成的使命,如同甘道夫所言:「……我们无法决定自己的命运,我们所能决定的就是,在面对难关时做出的选择。」

《魔戒》是一部关于勇气、守护与爱的电影,哪怕再等二十年,四十年,六十年,我们老去,死去,依旧会有愿意人走进电影院,相信人类大陆曾经和霍比特人、精灵、矮人他们连接在一起。而我寻找霍比特人不受魔戒影响的旅程,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