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东方做文案已经两年了

昨天夜里睡不着,看时间,才知道我已在新东方烹饪学校(简称:新东方)工作了整整两年。这是我有史以来第一次在一家公司呆这么久。

我不是安分的人,很喜欢新鲜感,常年保持着一年换一份或几份工作的频率。往常到了年底,我会开始思考离职的事。细数之下,我曾经从事过医疗、房地产、艺术教育等多种行业的文案,去过乙方,呆过甲方,见过传统广告公司的落寞,互联网兴起,新媒体发展,到现在短视频横行。似乎每隔一个阶段,会有一种新理论出来宣告广告行业的衰亡,文案的消失。

现在回忆我刚出来工作那些年,一直以为文案是做好事,后来发现,文案是做好人,直到最近,我发现文案只是一份工作。和其他所有的职业一样,这份工作值得付出。

我从事这份工作,常在焦虑与不安中惊醒,生怕某一天自己坐在电脑前,面对空荡的文档,写不出来一个字。我不是天赋型选手,甚至在思考创意方面,也不是脑子灵光的人,许多事总比别人慢一拍,常要思考良久,才会找到解决的办法。

文案好不好做,因人而异,如果纯粹将它当作一份工作,得过且过,那自然是再舒服不过。如果有更高的理想,去做更有挑战的事,自然是难上加难。越往前,阻力越大,受到的压力也越大。

如此兜兜转转,数年过去,我恍然明白,自己走到了一个胡同,于是决定在新东方先停留些时日。

这一停就是两年。说不想走,自然是骗人的话,但思前想后,能去哪儿呢?房地产行业我不喜欢,医疗行业不会选择,重回乙方也没什么意思。互联网公司呢?重庆似乎也没什么拿得出手的企业。

不走,那留着吧,去尝试做些改变。

我记得刚进新东方,不管做什么,总要去做些改变,觉得这不好,那不好,后来慢慢明白,我才来几天呢?对一个行业还没有过多的了解,谈什么改变呢?碰了几次壁,我决定先从自身做起,做好手上的工作,慢慢寻求改变。

每天上班,我会在路上思考今天的工作,提前半小时到达岗位,开始一整天的工作,以至于同事们很惊讶,为什么我总能在下班前完成工作。他们到现在或许还不明白,很多工作,并不是在上班时才开始,而是在上班前,脑子里已经有了一个大概的框架,我只是利用工作时间去完成它。

如果要说这份工作最大的敌人是谁,我觉得是拖延。在新东方工作并不轻松,它有一个很体系化的考核,需要依靠自驱去完成。多年的从业经验告诉我,在合理的工作安排下,今日事,今日毕很重要,一件事如果放在明天,到月底赶工,和完不成没有任何分别。

庆幸的是,新东方是甲方成立的营销宣传部门,有更多的自主权。事情理顺了,能找到相对应的思路。如果说我这些年不断换工作对我有什么好处,或许是在工作中有一些应对的方法和技巧。

我做事喜欢井井有条,按照先后顺序,可待过这么多公司,常常会陷入一个怪圈,总会有许多临时的事情穿插其中。旧的工作思路和方法不会每次奏效,常常要去思考一些新的方法。以至于我常常陷入焦虑的怪圈,不过今年我的心态平和很多,有问题自然会有办法解决,内心的焦虑并不会解决麻烦,倒不如全身心投入工作,去解决已经遇到的麻烦。

在新东方的工作和我以前呆的公司有什么不同?我觉得最大的不同是:一个人的能力越大,所承担的责任也越重,越往上,接受的挑战也更重。在高位的人,所处理的并不单单是本职工作,更多的是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我以前总觉得写好文案是件重要的事,在新东方,这只是一部分,许多人之所以能往上走,还在于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有能力和勇气去承担责任。

我在工作中自然也有许多不满意的地方,转念一想,广告这项工作,不正是因为不满意,才要去追求满意的状态?如果事事满意,做到最好,那我努力和前进的动力又是什么?或许在有限的能力范围内,一点点提升自己才是最好的方式。

以前我总觉得自己能不顾一切向前跑,慢慢发现,有人跟着一起走也不错;以前我总觉得自己能伸手摘星,慢慢发现,我不知不觉站在了日光之下;以前我总觉得自己是一只无脚鸟,会一直向前飞呀飞,慢慢发现,我只是一头拉磨的驴,只会围在槽边转呀转。

我开始变得不那么激进,变得更加随和,开始和身边的人开些无厘头的玩笑。我在这里所学的不是文案,而是怎么做一个更好的人。

不觉时间已过两年,我已经不知道这些日子如何走过,仿佛一切才刚刚开始,仿佛一切都是崭新的样子,仿佛剧场里的帷幕才缓缓拉开,而我正置身于梦里。

随思录(50) - 2016-04-14

到现在才正是忙完。只能简单说说今日行程。

去了一趟古路驿站,跑了三个分校,之后回来做微信,弄到现在。我发现到这家公司来的两周都是星期三在加班,不知道为什么非要星期三发,如果星期六要做活动,可以星期四发,如果没有,可以星期五发。这个时间点才是正确的,这个事我现在又不好说,刚进公司,资历浅,只能一步步来。

还好,今天吴总问我,标题里面加上公司名称是不是不妥,我说是不妥,因为广告性质太严重,可以稍微软一点。这个建议和意见得到采纳,遂去掉。

等到微信发完,已十二点半,书没看,自己的微信没写。得,明天还要开会,现在想想都怕啊,我天……前天开了半天的会,我头疼了大半夜。关键是明天的会是上午,那我下午不死翘翘了?妈蛋!

随思录(10) - 2015-11-15

看完《攻壳机动队》,已然睡不着,爬上来随意写几个字儿,愿脑子快些迷糊。

十二点一过,等到睡醒,我已在准备前往贵州的路上,出于工作的原因,原本计划过年时去贵州一趟,这次倒成了探路之旅,实在是有些不愿意。我生性不喜流动性工作,尤其是跟一大帮子人出去,更是不习惯。同事倒觉得我出去是玩耍,可谁知我有多不想出去呢?在外面混乱的作息时间,不能码字。原本就答应帮我哥写微信,在经过四天的酝酿,交了两篇稿子后,今天忽然想照着某个微信号的文风走。奈何,我只能说辛苦的内容,只能搬运到我的微信上去。

我原本就不该答应他做这件事,虽然我知道每一篇会有300块钱的报酬,但我更深知,要拿这300块钱,必要花3000,甚至更多的经历去做这件事。果不其然,两天时间,把我原本五个半小时的睡眠时间,直接压缩到五个小时。这自然还是小时,脑中总有一种欠人事情没做完的不舒服的感觉,总想着把这件事做完,好好做完就行了。没想到这是一场长久性的消耗战,实在是累人之极。

可说来累人,也有好处,原本我无法驾驭的一些文体,在经过这几日的不断琢磨、思考,之后写出的文字,倒变得越发纯熟,如果再有机会多写几篇,相信会有更大的提升。可惜我哥要的是那种很文,很小资的内容。可在我看来,这种文章很难在前期快速聚集人,只能慢慢地去增粉,如果想要达到量级的增加,自是非常困难。我内心虽这样思考,不过却没说出口,不知他知道否。

想想,这是我第三次接外单,前两次帮小莫和西瓜做的文案、策划,到最后都付诸东流。这一次虽有报酬,可能否成功,真没个准头,趁去跪着这几日,可以思考下这个问题,顺便想想接下来应该内容应该怎样写。我稍微看了下他甩过来的微信号,除了前期的内容和之类难找外,其他的都好说。

贵州自行据上面说有3天,第四天回,也就是下周有一半时间在那边。说实在的,我过去真是打个酱油,无非是跟媒体碰个头,跑个腿,发个奖之类,实在是无趣之极,无奈工作如此,身不由己。可话又说回来,到这里工作一年,有什么是有趣又有意义的呢?每次活动方案写得牛逼哄哄,到最后都不被采纳,这并不是写得不好,关键是领导的要求是:能不能不花钱?我实在不明白,如果不花钱,搞什么活动?明明非常好的方案,到最后都会变得寡淡无味。这已不是一次两次发生此类事情,这一年中,我时常回想,自觉没做出多大成就,就算是重新找份工作,我宁愿把自己在微信上写的文章拿去应聘,也不愿拿工作上的狗屁东西去丢丑。

相比之下,我更适合创意类的事情,可我入行到现在,有创意可言吗?只需要按部就班的做下去,甚至有的事情,傻逼都会,非要浪费人力物力,如果花点钱,包出去给乙方做,说不定现在什么事情都已搞定,最高领导人若不懂这个道理,为何身为中层领导,曾经身经百战的领导也不懂。

罢了,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家瓦上霜。做好本分之事,顺便把副业做好,希望某天能把副业变为正业。

艰难上班路|每日抄经:民数记⑤(二)

经历了人生最艰难的一次上班路。

早上起床,手机弹出好几条降雨消息,现在记得一条是提醒我三小时内降雨量在 50 毫米。我看看窗外,一片乌黑,往常这个时间,天已发白。今天雨雾弥漫,雨声和树叶、地面、楼房撞击,发出敲击声。

我洗漱完出门,走到楼下,外面风和雨交织成片,一女生在大厅徘徊,雨在风的裹挟下,飘进大厅,已浸湿一大片地方。我犹豫了一会儿,还是决定打伞,冒雨前行。

出门不到半分钟,裤子已湿透,更别说脚,鞋子里的已经能喂金鱼,起初我还避免踩水,到后面已管不得深浅,直往前走。

我走的是一段上坡路,雨像逃命般往下跑,沿途开过的汽车带起阵阵水花,划出一道道弧线,落在人行道上。我撑着伞往前走,身子早已湿透,房檐下掉落的雨水砸在伞面,水变成水汽穿透伞面,落在我的脸上。我不敢停留,如果多站一会儿,雨伞估计承受不住水的冲击。

我小心往前走,看人来人往,无论出门如何打扮,现在没有不狼狈逃窜的人,又想起这些天看新闻,报道今年的雨水超过 98 年那一次的特大洪水,据说已经有千万人受灾。

前些天看界面新闻《綦江破记录洪峰监测站站长:洪峰持续30-40分钟,槽钢被拧成麻花》一些采访报道,关于洪水的凶险,现在终于有了些许体会。

我走到轻轨站,看了看背包,已湿透,在轻轨上打开包,最里层的书角部分,也有些水渍。

我就穿着能装金鱼的鞋,一路换乘,来到学校,进校门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小卖部买了双拖鞋。

这也是我人生中第一次穿拖鞋上班。

朝六晚八 2015-02-03

我开始过上朝六晚八的生活。这一刻,我注定了要花四个小时在路上。

我居住的地方原本离公司很近很近,每天早上可以吃碗小面,然后悠哉悠哉地穿过校园,走过街边的林荫大道,闲庭漫步地来到公司。一切都很美好,每天都能迎着阳光,向着温暖的地方出发。到晚上,我慢悠悠地回来,打开电视,悠闲地看《新闻联播》。这种日子在经过短暂的半年后,于上周四破碎了。

都说人生无常,我倒想说工作无常。出来几年,零星地换过几次工作,但从未像现在一样,老总一挥手,立马把我调到了远离我家的位置。美曰其名工作提拔,事实上谁不知道公司的亏损已经开始分崩离析。杀驴卸磨,或许才是真的自保之法。

从那一刻起,我就不得不爬山涉水地从沙坪坝来到渝北新牌坊上班。这很离奇,因为我毕业时的第一份工作就在新牌坊,那如噩梦般的地方,四周空旷,几无人烟,亦无美食。兜兜转转了几年,到最后还是回到了原地,做着和毕业时无差的工作。

第一天上班,我已于晚上查好线路,先坐车建材市场,之后转801或865到新牌坊北。可等我七点钟出门上车,迎接我的是堵车。一路上堵堵停停,那汽车里塞得满满的人让我喘不过气来,等到了建材市场,我一看时间,八点二十,心想,肯定是迟到了。801到的时候,我又沿着红旗河沟转了一圈,到达公司时,整整迟到半个小时。心里那个悔恨,我多年来从不迟到的上班记录,在这一刻被彻底打破了。没办法,心里只好暗暗发誓,明天一定要早一点儿。

我重新计划线路,一条是到汉渝路去转245或166,另外一条是到陈家湾去转208到星光大道,然后步行过去。等把线路拟定好,便开始我的实验。

第二天我六点五十出门,直接坐车到汉渝路,当天是星期一,那天下着小雨,地面湿滑,等到166来时,那车之恐怖,已让我无法形容。好不容易找到个能塞进我的位置,只能单脚站立,这还不说,车过石门大桥时,还抛锚了。等了约五分钟,司机才把车修好。让我无语的是,赶到公司,还是迟到了6分钟。现在回想起当天的情形,我现在都心有余悸,那是我第一次认识到重庆的交通与乘车人数,其实不输给北京的。

到了第三天,我开始实施第三个方案,从沙坪坝的另一边走,坐208过南桥寺,到星光大道下车。依旧是六点五十出门,天未亮,我在家喝了杯蜂糖水,出门时拿了个苹果在路上啃。这就是我的早餐,想想曾经那热腾腾的小面,让我有种从天堂到地狱之感。

208依旧是满满当当的人,只是走着走着人开始少了,我还能找到位置坐下。我坐下后看了看身边站着的人。那一张张疲惫的神情,男男女女,为了生活,为了各自的目的,忍受着这种挤压的折磨。像极了王家卫那《堕落天使》里的黎明和李嘉欣。城市的疏离感和孤独感,就算一车的人挨得再近,也没有办法变得亲密。

我转过头,看那窗外缓缓而过的树木,觉得人世间的悲凉不过如此。想到《三国演义》里说世事如棋局,黑白子任人握在手里,乾坤并不是自己的。那些少年的壮志,不知是在何时丢失了。或许我本庶人,唯有任人指挥。当年那豪情壮志的年少,已被这社会的棱角磨平。

好在我偶尔会想起自己的年少,好在我这一次没有迟到。

我的时间去哪儿了 2014-03-19

写下这标题感觉自己是在为自己梳理一天的工作行程,我不能保证自己能清楚地记得每一天的时间安排,但周而复始的生活让我不断加深记忆,就像我每天来回走过的那几段路,穿过的学校一样。除了来来往往的人和车有变化外,那些被风雨淋湿过的痕迹,不会存在太久。

从去年开始,我保持着每天六个多小时的睡眠。起床的第一件事是喝水,之后点开一个约二十多分钟的小视频(一般是《锵锵三人行》,如果没更新就会看一些娱乐节目)。看完后出门吃早饭,一般是小面(特殊情况会是蛋糕牛奶)。之后上班,路上会花费约摸半小时左右的时间,因为步行上班,时间的快慢可以由自己把控。所以我上班两年来,从未有过迟到等不良记录发生。我觉得这个作息跟我读书有关,因为读高中,无论怎样,就算是要睡觉,我也会跑到教室去睡,这样才觉得安稳,或许是态度问题吧。反正高中班主任到最后那几个月也不会管。只是未曾想这种喜欢让我一直保持到现在。不过不一样的是上班时间我还未像高中一样睡觉。毕竟工作和读书是有很大的差别。

我的上班时间是早上八点半到下午五点。上班期间的时间比较自由,上网、聊天什么的都可以,只要我在电脑旁没事,就做这些。除了特殊情况会出去查看广告投放外,基本上都呆在电脑旁。不过今天就做了两件事,上午写稿子,下午改稿子。对我来说写比改容易得多,写是创造,改是突破。好在经过一番折磨,在领导那里总算是过关了。很多和我聊天的人总以为我在不停的聊天,殊不知我的有双重模式。写作虽是一种必须全情投入的时候,但如果你能立马投入,这些问题就迎刃而解。很多时候人都是被折磨出来的,只有硬逼自己,才会爆发出潜能。

可以说我一天的时间基本上花在了工作上面。因为当我晚上回到家时,约七点钟左右。我回来之后会泡一杯茶,在自己的影片里面点一部电影看起来。最近不喜欢很沉重的电影,倒是科幻片、动作片和搞笑片深得我心。电影播放的时间不能超过2小时,因为九点钟后我要码字、看书。我今天看的是《惊天魔盗团》,关于魔术大盗的故事,推荐观看。

看完后已九点过。其实时间过得很快的,比如我现在在这里码字,时间便在不知不觉间跳到了十点半。虽然很多人问我为什么不出去玩儿,因为我没有时间;为什么不出去转转,因为我上下班有一个多小时的步行时间。这些不是去不去的问题,而是我没有时间。

我想趁青春年华把少年时未曾学过的知识好好学习一遍,我想在工作了一天后找一个清净的时间好好呆一呆。我不喜欢繁华、不喜欢热闹、不喜欢嘈杂,我甚至觉得扯着喉咙大声吼都是一种烦躁。

我不知道这是不是一种病,但我的时间,确实是这么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