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电影院看《1917》的一镜到底|每日抄经:民数记㉗(二)

今天去电影院一口气看完三部电影,除了《1917》,其他两部是以前看过的。如果没有疫情,或许这两部电影我无法在电影院观看。

电影院看电影,那些人物镜头特写,画面的色彩,真不是电脑能感受到的。许多细节放大,导演的功力就开始显现,稍微有一丁点没有处理好的地方,在银幕前会被无限放大。

我看《1917》,主要是去看一镜到底。从电影开始到结尾,这种镜头围绕人物不断旋转的拍摄手法实在厉害。我以前看一镜到底,多是一个镜头在前面拍,人物一直往前走。这部电影颠覆了我的想象。其实一镜到底的镜头,可以围绕人物去拍,只要以人物为中心,不断旋转就行。刚开始出现的人物在战壕里行走,镜头在前方,之后两人进入帐篷接任务,镜头转到背面,这时人物的安排就很重要,转到背面的镜头,如果只拍主角画面会不好看,导演特意安排了长官站在他他俩前面,镜头再伸过去,拍长官的特写,接完任务,出来,镜头再跟随他俩走。到了旷野,镜头就能从侧面拍。这种手法还挺厉害。

如果不是看前有过透露,还真不一定能发现这么多调度,可见每一个地方,导演做了特意的设计,否则绝对拍不到这么完美的一镜到底。

看完电影,我在朋友圈里写道:

士兵没有落水前,这是一部战争片,当他在湍急的河流里挣扎,坠下瀑布,流经一片平静的河水,花瓣漂浮在他身上,那一刻,这部电影有了别样的动人之处,这动人之处还没完结。他从水上爬起来,隐隐听到飘渺的歌声,他向前走,到了一群士兵身后坐下,整个过程没有人发现他的存在,直到歌声结束。

很难想象残酷战争下,导演排除了另一种汹涌状态下的平静。人在经历死亡的过程中,有如何的心情,看见的是什么,或许并不一样。死亡是终点,战争加快了生命完结的速度。我们终其一生其实是在想办法,怎么样安全着陆,平安回家。

我觉得要学拍电影、短视频,其实最重要的就是要多看,看大导演是怎么拍的,一个人看什么电影,决定了他的思维上限,比如我就很少看国产,毕竟现在大多数的电影过审是非常艰难的事,还不如多花些时间看看分级制度下的电影。

稍微坚持一下,困难就是「纸老虎」|每日抄经:民数记㉗(二)

抄完经,看看时间,夜已深。我原打算睡觉,心里却惦记着昨天没有删掉的那段代码,不得打开网页,重新研究。

今天百度 site:了一下,发现新建的网站首页已经收录,接下来就是子页面。我的博客没有注意首页的描述和关键词,到现在还没有排到第一的位置上。新建网站特别注意了这个问题,在文章中也时不时用关键词指向首页。

我昨天看网站,发现评论这个功能可以删除,在搜索引擎中找方法,给了三个解决办法,第一个是找到文件去删,第二个是加入一段代码,第三个是找到页面的代码去删。

我没有试第一个方法,过于麻烦。第二个加代码试了,失败了。第三个我按照顺序去找,发现没有文章里说的代码,试着删了一段,结果文章内容完全消失,不得不恢复过来。

小莫说,用 Wordpress 主题搭建的页面,很多代码可以删。删容易,要删什么就难了。

今天睡前不甘心,重新打开浏览器研究,我找了半天,也没有找到所谓的那串代码在哪里。正当我准备放弃,眼睛不觉瞄到评论那一栏。我点进去,发现正是我要找的代码,我试着删了文章中所说的那段,刷新,没有反应。我一狠心,连同评论里的代码全部删除,再刷新,终于没有了。

我一时好奇,还原,打开文章页面,找到 html 代码,再对比看,发现后台用 PHP 写的代码显示到前段是 html 样式,删除后台的 PHP ,前面样式的 html 也消失了。

不得不说,每个程序员写代码的方法不同,连放置的位置也不一定相同。不知是我不够机灵,还是程序员过于狡猾。

跑步上瘾的感觉|每日抄经:民数记㉗(一)

最近这几天跑步上了头,身体每天会呼唤我,叫我出去跑几公里。

我一般的跑步频率是跑一休一,有时候是休二跑一,每周保持至少三次的运动量。

这几天身体异常兴奋,我开头两天还有些怕,毕竟我睡眠时间不长,这么跑下去身体会不会出问题,跑时还会悠着点。我悠着,身体不允许,非叫我加加速。

一天跑完,两天,今天是第三天,跑下来状态异常好,我有些不敢相信,好像上头了一般。

这几天的天气也好,到了夜里,气温虽高,江边有风,十足舒服。只是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反应,我是不明白。难道这是传说中的上瘾?反正我的身体像是中了魔,仿佛只有跑步能舒缓我的心情。

不知道这种状态会维持多久,如果能持续下去,那肯定是件无比快乐的事。

有时候我想,如果我小时候就热爱跑步,指不定现在还真是位专业跑者,然而所有的兴趣爱好到了工作才逐渐显露,起步太晚,现在只能做个业余爱跑者。

跑步确实改变了我很多,无论是身体状态还是心理承受能力,在不停向前跑的过程中,我的精气神已远远超过身边绝大多数人。

热爱跑步,坚持下去,积累到一定程度,终会上瘾。

随思录(30) - 2016-01-25

这两日在读老罗的《生命不息 奋斗不止》这本书,书很好,老罗想站着把钱挣了,我很支持。他在书里所说的医疗行业和教育行业的现状,是实话,我在这两个行业都呆过,很清楚他们在做什么。老罗说的很对。

看书过程中,也收了不少商业上的书,顺便学到一些营销方面的技巧。只是我很想弄明白的是,老罗为什么不做英语培训教育,转而做手机。或许是做教育行业太多潜规则受不了?还是行业不盈利,投资方跟不上?我看网上的帖子说他似乎只有一年盈利过,后面基本上都在亏损,不知是否。可想想一个营销天才,把自己打造成明星一般的人物,为什么不坚持把一件事做下去呢?不清楚。

或许我也有理想主义的一面,一直以来工作,都希望能站着把钱挣了,可惜我身不由己,在医疗行业时,按照上面写软文,每天想怎样让病人来看病,只要来了,就高兴得不得了。后来实在是受不了内心的煎熬与折磨,离开那个鬼地方,当然我这里还有一个原因是,人往高处走。如果现在医疗行业给我的工资能达到我的预期,我或许还会回去,可仍然会熬不过内心的煎熬离职。说真的,受不了那种坑蒙拐骗的行当,到处瞎吹牛,什么技术,治愈率,机构名称都可以瞎搞,医生也昧着良心做事,骗财害人,这些都是非常无耻的行为。可国家要包庇这些行为,比如乱发传单,上面错误一大堆,但是只要交钱,工商局就不会管。我能容忍骗钱,但不能容忍骗钱害人的行为出现。所以我一直都觉得我是有原罪的。

而教育行业我也不待见,这是很奇怪的问题,因为最近我越发觉得教育培训行业,像一个传销组织,把孩子哄骗进学校,承诺学艺术能考大学,然后就不断给你洗脑,动不动就开大会,考试喊什么誓师口号云云,真是可怕之极。至于在营销宣传上,也是混乱得一塌糊涂,就像老罗说的,什么乱七八糟的信息都往上放,换个学校的名字,照样能用。我一直觉得教育行业,其实是服务行业的一种,应该想办法把家长和孩子哄好。让他们在学习之余,能变得有趣一些,快乐一点。可事实上现在做的事情,完全是本末倒置,瞎搞一通,基本上都是在服务上级,有没有效果,反正没有数据追踪,只要会吹牛逼就行。我和朋友聊时,他就对我们SEO这一块嗤之以鼻,直斥当局者领导傻逼。我也跟着骂。现在发展到在办公室也骂,同事听到也无所谓。

或许,一年前我曾觉得自己真心能干一番大事业,在这里站稳脚跟。可事实上我错了,这里根本就没有适合我生长的土壤。

今天电暖炉也坏了,冻得我缩手缩脚的,这个电暖炉是我第一份工作在年会上领到的奖品。现在它坏掉了,我在网上重新淘了一个。想想明年也要重新去淘工作,但愿如意。

随思录(29) - 2016-01-24

下雪

这是我生平第二次见到雪。但在我妈记忆里,这是她生下我后,第三次见到雪,因为她生我的那一年,也下过雪,只是当时我还是个奶娃,就算看见,也毫无印象。

第一次对雪有印象,是在一张老张片上,我们大家人,七八个男的女的站成一排,照片里有我姐姐、哥哥、弟弟,大家都穿着厚厚的冬衣,站在雪地里,变成回忆。时隔二十年,雪又来,可我们这些兄弟姐妹,很难再聚在一起拍一张照,大家都天各一方,甚至各自为家。

早上起床刷朋友圈,看见重庆的朋友都在晒雪景,这是我唯一一次没有感到厌烦,甚至觉得很高兴的情景,因为我太盼望重庆下雪,毕竟这辈子见到雪的次数是个位数,若论雪堆积,也就区区两次,生命中看见大多数的雪在天上还是好好的,可一旦落地,则化为水。

我生命中第一次看见雪堆积,是7岁那年,那年雪下得特大,我在自家楼上堆雪人,很冷,手通红,但是高兴,后来雪人堆成,很丑,歪歪扭扭的身子,红色萝卜鼻,两颗黑黑弹珠眼。左手为扫帚,右手是铲子。我看着它在阳台上站着,手虽然被冻地红通通,冷冰冰,可心里高兴得不得了。只是不知道为什么高兴,总之是高兴。现在看看,似乎很多小孩天生就喜欢雪,或许学的白,将孩子内心的洁白反衬出来。

第二次雪堆积是今早。我推开窗子,外面的房上堆积成厚厚的一片白,内心瞬间明白「寒天大雪,推窗一望,屋瓦皆白。」的意思,这是我前段时间桌面壁纸上的一句话。相比朋友圈满屏「下雪了」、「好白的雪」的不知所云,这一刻让我明白读书的妙处。这浅浅的几个字,就这样把我动作,看白茫茫雪时那种惊喜的心情,很简单的表现出来。

这一整天,我在上班路上,走在雪中,也分外高兴,同事关切的问我,为何不打闪。我笑说,没伞。内心却是另一种想法,好难得看见雪,打伞岂不是浪费大好时光。就这样,上班时我冒雪前行,下班时冒雪回归。走着走着,我就看那路灯照着的雪,簌簌落下。脑海中浮现的是小时候学过的一篇课文: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小时候学课文,我一直在想,雪到底是像盐巴一样落下,还是像柳絮一样飘下。等到我今日看见雪花飘飘然落下,发现它是「未若柳絮因风起。」可一阵狂风刮过,雪又忽而急坠,这时的它是「撒盐空中差可拟。」这一比较,才知此文真意。

很多时候,人恼火中都有许多潜意识,只有在一件事触动它时,才会发生。读书的过程,就是去通过文字感受生活。

做文案可以不加班吗?|每日抄经:民数记㉖(三)

这一节 65 段,分四天抄完,全是人名,抄起来昏昏欲睡,有点儿不想进行,就像新来的同事忍受不了加班,来了一天就走了。

我司最近招人,差不多一个月招一人,上个月来的同事呆了两天,这位倒好,呆一天就撤了。昨天下班还问我,怎么大家都没有走。敢情潜台词是公司要加班。

现在经济情况不好,不断有离职的人,许多人还挑三拣四,实在不是件好事。

我工作以来,做得都是些苦活累活,加班自不必说,不是自己分内的事,也做过不少。现在看来,这些事倒使我成长不少,至少比单一的技能要好很多。

现在还有多少文案岗位是不加班的,我不清楚。那些下班就撤的人,能把工作做好吗?我表示怀疑。

其实文案就是一直在工作的岗位,哪怕是下班,脑子也不能停。如果只希望在办公司里那几个小时做好,这是不现实的。

趁年轻,没事儿多加会班,挺好。尤其是单身,又不愿意结婚的人。不加班能做什么呢?

减肥是不是件难事呢?|每日抄经:民数记㉖(二)

抄完经,肚子饿,用牛奶泡了麦片,吃完时间滑到一点。

前天称重,体重不觉到了 140 斤,那之后赶紧停止吃晚饭,坚持每天出去跑几公里。

看知识星球的回答,才知道减肥是件很难的事,有男生因为女友很胖,在考虑分手的问题。我从 160 到 135 ,T恤的尺寸从 XL 到 M,似乎并没有费多少力气。不过我今年准备减到 125 ,这计划到现在也没完成,但肉紧实了不少,体重没变,也不知是好是坏。

减肥是不是件难事呢?如果按照我个人的标准,不难。看朋友圈,能减下来的人就屈指可数了。我观察下来,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多数人减肥没有毅力,喜欢把减肥当做一种短期目标,其实这是一直要做的事。毕竟身体的重量不是今天掉下来,明天就不会长上去。这是一种很玄乎的曲线,忽高忽低,由不得自己。

还有一个原因是,减肥是件很枯燥的事,有句古话叫:「千招会不如一招绝」。我的减肥方法就很简单,坚持跑步就行。我之所以不吃晚饭,有一个原因是每天的运动量不足,别看我动不动就跑个七八公里,但到后期,身体慢慢适应这种节奏,就需要更大的运动量去支撑。不吃晚饭只是为了弥补我运动量的不足。

我看朋友圈里减肥的人,一个月能换七八种减肥方法,还不如坚持把一样活儿给学会。抽脂我就坚持抽,吃中药我就坚持吃,扎针我就坚持扎,不喝水我就坚持不喝……直到瘦下来为止。

说来说去,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减肥不是聪明人干的事儿,就像我抄经,聪明人会抄吗?有这功夫,做什么事儿不好,毕竟苦活累活谁都不想做,吃饱了再减肥不香吗?

随思录(28) -2016-01-22

小玥玥告诉我,她要离职是在下班回家的路上。那时的我刚和杨瑞在网上隔空吵了一架,心情超级不爽,其原因不外乎我明天要休假,她不准休,之后我告诉她那后天呢?她说也不许,当时我就差点爆发,强忍着怒气问她,星期一呢,得到的回答是,不许。原因是她要休假。我火气立马就上来了,说那我31号休假。她问我,年会不参加了吗?我当时心里就呵呵了。说得我好像很想参加年会似的,邹伟明天的婚礼我都不会去,难不成年会的耍猴抽奖游戏我会参加?

这是我工作以来,第一次内心极其不爽这里的人和事。今天做微信也是,因为这件事,我跟小伍说,做这些事就是在浪费时间,微信号已发展一年多,到现在阅读量还是个鸟样,这已经不是什么错别字,设计不好,内容应该怎么改的问题,而是整个大方向都错了。我相信学校从上到下都知道这个原因。只是大家不愿意把这个问题戳破,反馈上去,其原因不外乎:没办法说服领导。当然说得更简单一点,一群傻逼,没有任何规划,也不知该如何下手去运营一个微信号,只会纸上谈兵指指点点。我负责的微信号找个人授权转载都能破十万加,这些傻逼在这里废了九牛二虎之力,连破万都达不到。我只能呵呵哒!

而我之所以不喜欢参加年会,是因为这件事浪费太多时间,无论是设计还是文案上,都要力求完美。我不否认把一件事做到极致,做到完美的效果。但这个完美的前提首先要评估一下现在自身发展状况如何,这件事该不该投入这么大的经历去做,得到的回报和收益是什么?请几个外来嘉宾,喝喝酒,吹吹牛逼。然后学生就会屁颠屁颠的跑过来?与其这样,还不如想办法去做些有意义的事。

想想我也是傻,在这里混了一年多,还想有所期待,希望有所改变。事实上大多数人都在画大饼,都是门外汉,懂策划的没有,懂文案的没有,懂数据的没有,懂品牌的没有……所有的一切都只是服从上面颁布的任务,认为把领导伺候好就行,顺便有些看似漂亮的数据。抱歉,这在我看来只是敷衍领导,算不得把事情做好。而对于错别字的锱铢必较,只会劳心劳力,得不偿失。

我常跟杨瑞说,如果工作流程不走对,想什么做什么,别人都什么过来做什么,那整个部门迟早被搞死。现在好了,大家都抱有情绪在工作,不是快乐、轻松、愉悦的在写文案,只是想把这件事快点完成。我只能竖中指对其嗤之以鼻。

现在看来,整个文案组已从根上被这群混账搞死,明年,他们又会继续去坑其他的人了。

随思录(27) -2016-01-21

老罗今天放了个炸弹,邀请人写软文。从未文案从业人员,不免心动。看了下要求,想想还是可以参加的,只是这件事还需低调行事,毕竟现在对我来说这只是个想法,还未成形。

我不知道有多少从业人员会参加,在网上看了下,大多数文案从业人员都没有兴致参加,无外乎做广告这一行比谁都机灵,会认为老罗这次是在骗创意,有人甚至对他发出来的那三篇范例软文嗤之以鼻,我当时看范例时,也觉得写得不好,可反过来想,就是因为写的不好,才会有人觉得自己写得好,于是跑去写。

我跑去网上看了下,大多数都是抱着玩儿或无心的状态在写,并没有出彩的软文。或许都是一时热闹,并未对锤子做深度的了解。这几天先想想怎么写,做个大概的思路,了解下锤子的风格和手机,毕竟我手里有一台锤子。

我想这对我来说是一次挑战吧,尝试和挑战,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

随思录(26) -2016-01-19

锅里煮着从上周从广汉带回来的兔头,这包兔头在未开封时还能保存许久,现在开封,里面窜进去不少空气,现在只能保存一个星期了吧。

近来琐事居多,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都有或多或少的烦心事,一遇到这些事,我内心都惶恐不安。现细细想来,是因为在我人生道路中,没有人能给我指点一二。如果是换手机,是换锤子还是一加,最后在征求小莫的意见后,还能做出选择。但生活和工作,只能自己去思考。

每天倒数放假的滋味并不好受,毕竟这是一种类似于懈怠工作的表现,脑海中反复思考着明年的规划,重新找一份工作,存钱,买单反,学学摄影,多读几本书,看还能不能认识一些有趣的朋友,当然最好是在网上,因为线下若太熟络,必定会浪费我个人太多时间,这并非我愿。

一月份领到工资,毫不犹豫买了几本书,有一本《海子全集》,虽然在KINDLE里有这本书,想来还是要买纸质的,因为诗歌的书,可以一直看一直看,我愿意读诗的时候感受纸的温度,这点KINDLE无法代替。

想想,现在买的最多的书,都是一些没有电子版,或做得非常棒的书,还有就是一些不再发行的二手书。也正是因为在孔夫子买的多了,就这样加了一位做二手书书商的微信。曾经发过一个朋友圈,他在我底下留言,说他生平领导的第一个月的工资,全买了书。我很敬佩他,只是因为这个世界像如此之人越发稀少,他敢于去追求,就像现在他所从事的行业,也与书有关。

我多想像他一样,可现在无法做到。希望在人生的道路上,我能有那么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