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是生活的戏子


前段时间,林丹和赵雅淇闹绯闻,在各种评论他们的言论中,我常看到一个词:“戏子”。显然这个词是用在赵雅琪身上的。


“戏子”这个词大家都熟悉,不用我多解释,尤其是那句“婊子无情,戏子无义”更是深入人心。这个词从出现那一刻起,就含有贬义。人类在有了语言交流之后,为表达内心情绪,发明了很多侮辱性词汇,“戏子”是众多侮辱性词汇中的一种。


在古代,中国艺能界不太发达,从事演艺工作的人都是为了糊口饭吃,他们身份卑微,基本上是供权贵玩耍用的。艺人慑于权贵,必须学会见风使舵,讨人欢心,这才能讨到赏钱。在艺能界飞入寻常百姓家之前,底层百姓对艺人的印象是不好的,因为他们看上去没有什么人格尊严——实际上任何底层人面对权贵都没有人格尊严,因为底层人大都没机会跟权势阶层接触,也就失去了没有人格尊严的机会,五十步笑百步,艺人也就被贬义了。


欧洲从古希腊就有了戏剧表演,有关戏剧表演的理论在当时就出现了。中国在戏剧表演方面出现的比较晚,史料上说从汉代开始,到元代才真正繁荣。这从一个侧面说明,古代中国人(不管是权贵还是普通民众)不喜欢娱乐,顶多是在元宵节去看看灯会,艺能界一直处于社会最底层或边缘位置。


古代有“三教九流”一说,九流还分上中下九流,上九流从神仙皇帝到男耕女织,你看,种田属于上九流,因为我们是农耕国家,种地可以解决温饱问题,在过去是天大的事,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因为属于上九流,即便日子过得那么苦,也是甜的,就像现在的朝鲜人民。可见,在万恶的旧社会,能解决温饱问题的人有多重要。艺人不事耕种,靠表演挣钱,是让人瞧不起的。于是艺人同娼盗更夫跳大神之类的人一起列入下九流。


从元代开始,戏剧表演慢慢繁荣,普通人也可以看到戏剧表演,可是不管艺人们给老百姓带来多少消遣娱乐,都无法改变社会对艺人的印象,那就是,他们是戏子。


如果是两个演员之间闹绯闻,大概使用“戏子”的频率会低一些,但这次是绯闻跨界,另一个主角林丹是个运动员,就不一样了。以我的观察,凡是艺能界人士跨界与其他行业人士闹出绯闻,倒霉的一定是艺人。记得1996年,高峰跟那英恋爱的事情闹得挺大,我绕着工人体育场走了一圈,看到所有墙壁和铁门上涂满了不堪入目的脏话,绝大多数都冲着那英去的。我一直认为,球迷文化最能反映一个国家的真实国民素质,无论你怎么用动人的方式包装球迷文化,它的馅儿永远是那坨馅儿。


如果我说林丹是个手艺人,或者说他也是娱乐界的,相信大家是不能接受的,理由也很简单,他是运动员,是竞技体育行业的,还经常为国争光,拿金牌,让很多常被城管工商税务老板同事快递卖家恶霸官僚欺负的屌丝找到扬眉吐气的机会,你怎么能说他是手艺人?


现代竞技体育项目,有一部分源于农业社会,比如铁饼、举重、标枪,最初是为了强身健体或狩猎生存,后来才演变成竞技项目。工业社会出现的很多竞技体育项目,最初都是人们闲得蛋疼,为了打发无聊时间找乐子,一一发明出来的,后来才一步步演变成竞技体育。如果按照古代三教九流的分类,很多体育项目都该属于中下九流。


我们之所以不承认竞技体育属于下九流,是因为我们都变成了文明人,认识到体育可以挑战人类极限,创造奇迹,且具有欣赏性,运动员是值得尊敬的。但是艺能界并没有因为我们成为文明人而把它带入文明世界——虽然在当下,离开娱乐你的生活如同地狱,你喜欢一个明星可以到发狂的地步,但你仍然不会用尊重的方式看待艺能界。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只有贵国的大部分人民认为艺人要比其他职业低一等。这种意识常态下都是隐性的,一旦发生什么轰动的公共事件,神经一受到刺激,立刻激活变成显性。这些人骨子里跟古代人没啥区别。


如果你到搜索引擎上搜“戏子”,会发现一些很奇怪的标题:“戏子有什么资格当人大代表”“为什么中国现在戏子当道,一个明星一个电影赚几千万”“明星都是戏子,没一个是好东西”“中国科学家的地位为什么不如戏子”……这些调调都是在五毛和弦上弹奏出来的,像刚从树上下来,不知道市场经济是怎么回事。可你让这些傻逼们回到树上,肯定没一个愿意。


在我看来,运动员和艺人没有本质上的区别:这个职业都拥有悠久的历史传统;都是靠一技之长吃饭;都有某些方面的天赋;去现场看他们表演都要买票;他们有一部分人会吸毒有一部分人会吃兴奋剂;他们都靠娱乐大众挣钱;都有大量粉丝;都是大品牌形象代言人的首选……都属于艺能界。只是体育运动科目太多,慢慢从艺能界划分出来单立门户。在某些国家,体育又被人为赋予了一种民族精神,一旦变成民族精神的一部分,你就不能去把它当成娱乐,否则有人民族精神病会发作。


前面写了这么长,是想说明一个点——幸好黑人当年没有贩卖到中国,否则种族歧视就没美国什么事了。这些年我写文章,都是变着法批判某些中国人身上的坏毛病。看清楚,是“批判……毛病”,宾语不是中国人。如果您怀有强烈的民族主义精神,先别发病,因为很多事实告诉我,中国人是最有歧视心理的,别看中国人活得不咋地,歧视心理绝对是高段位的,是不分年龄地域受教育程度的,在生活中,不经意间就露出马脚。为什么中国人歧视心理这么强?我觉得,一个族群有歧视倾向,无非是过于自信或过于自卑,你活得好,谁都瞧不起,倒也能理解;你活得卑微,又一时无法改变命运,唯一能阿Q一把的就是瞧不起别人,把别人看扁了,自己就圆满了。


2006年之后,视频网站繁荣了,一下冒出来七八个。其中有个叫土豆的视频网站,他们有一句广告语:“每个人都是生活的导演。”嗯,那时候还是导演中心制。等后来有了微博、微信朋友圈、有了直播,我感觉,每个人都是生活中的演员,现在网络上都是演员中心制。


不管你怎么称呼艺人为戏子,艺人也是精英话语时代的产物,因为不是任何人都可以成为艺人、艺术家的。互联网时代,给了人们平等话语的机会,只是声大声小的差别而已,草根们终于有机会像精英一样在各行各业的领域里照葫芦画瓢了。


BBS或博客时代,人们的演艺技能便崭露头角,当一个人自发地把内心戏述诸文字,多少都带点表演成分。等到了微博微信时代,演技要求更加具体化,你的每一句话都是台词,你的每一张图都是内心的表情,遮都遮不住的。这几年又流行语音互动,视频直播,网上声形并茂,好不热闹。忽如一夜,好像每个人都是表演系毕业的。


绝大多数人都有这样的心理:给点亮就闪光;都梦寐以求被人关注,这样可以在更多人面前表演,成为一个红人。


过去资讯不发达,人们知道的少,现在发达了,你会发现,现在不仅仅是艺能界,任何行业,从商人到政客,从知识分子到草根,都在表演,按照我们的偏见,大家都是戏子,你也分不清谁有情有义,谁无情无义。谁敢说自己出污泥而不染?那你一定是还没从树上下来。


我的微信公号ID:wearthreewatches

我的博客:www.wangxiaofeng.me

我的微博:@王小峰_带三个表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只有大众没有文化

Leave a Comment

  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