傻瓜@傻瓜,越@越傻瓜

如果你稍微有一点网龄,一定知道芙蓉姐姐。2005年左右,她一夜爆红,红得让人莫名其妙。如果按当下网红的标准,你都找不出她走红的理由。也是在那段时间,美国出来一个网红帕丽斯·希尔顿,接着,她的朋友兼助理金·卡戴珊也成了网红。

玩着微信长大的人,对这些名字陌生得就像初次看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里面出现的人名一样。那时候,人们通过博客或论坛纷纷谈论这个地球上的新生物种。还老有一些无聊的媒体问我,你对这类网红怎么看。我说我不看,也没啥想说的。我知道这种现象背后一定是有什么缘由的,但究竟是什么,当时真看不清楚。作为一个对大众文化感兴趣的人,我也在想,为什么会突然蹦出这么一类神头鬼脸的人,不光是中国,只要互联网发达的国家,或多或少都会出现这类人。我那时只有一个想法,老天有眼,以后可千万别让这些人进入公共视线,哪怕多出来几个唱歌跑调的人都行啊。

我想错了。现在回想起来,这只是互联网各种恶心大餐中端上来的前菜,先让你开开胃。大餐在社交媒体逐步统治人们注意力之后才陆陆续续端上来。

这类人是怎么红的?他们为什么会红?我总觉得一种现象的出现,都是由各种合适的条件催生出来的,就像有了适合的空气、水和温度,种子就要发芽一样。

能跟这种网红现象联系在一起的事儿,我首先想到的是,好早以前坐飞机,飞机上总放一些“家庭幽默录像集锦”,各种人面对这镜头搞怪,做出一些夸张愚蠢的行为,博人一笑;其次想到的是电视真人秀节目,通过唱歌表演等比赛方式选出优胜者,在这个比赛过程中,很多人都会出丑,最后出丑少的那个人获得冠军。

喜欢看这两种前互联网时代的娱乐节目的人都有几个共同特点:一个是喜欢看人出丑,这种出丑带着一些比较低级的喜剧效果,无需你知道戏剧常识,连三岁小孩都能看懂;一个是喜欢看简单直接的故事,如果再有点起伏转折,再加点感人的作料,效果会更好;还有一点,人们喜欢看比自己LOW的人表演,这样能提升自己在现实中活下去的勇气,摆正自己的定位。现在不是说人分两类,喜欢茅台的和喜欢拼多多的。说的直接一点就是喜欢爱马仕和爱马屎的。LOSER爱马屎,这能矫正很多人人生的坐标点。

在前互联网时代,任何节目都是要经过专业人士策划制作出来的,即使那些无聊的“家庭幽默录像集锦”,也是经过筛选才呈现在人们面前的。互联网时代就不同了,一切都由眼球做主,所以爱马屎的春天来了。

为什么在2005年左右出现第一批奇葩网红呢?那时候互联网刚好进入web 2.0时代,人们可以自己发布任何信息。当奇葩们试着把自己的言行展示在这个新的舞台上时,发现很受欢迎,不管是善意的还是恶意的,至少,能把任何一个胆大、脸皮厚的人念叨红。那时候,我看到很多人评论这种现象,大都是从道德角度评判。比如芙蓉姐姐,她没做任何挑战道德或伤风败俗的事,你犯得着上纲上线吗。或者希尔顿、卡戴珊走红的尺度有点大,把性爱视频公布出来。但她们都是成年人,有什么后果自己承担就行了(事实上她们为后来的白痴成名树立了榜样)。

当时人们都很困惑,包括我自己。为啥丢人现眼的事儿反而受欢迎了,能让人成了明星?现在看来,没什么可困惑的,每个人对生活的理解,对趣味的理解,对品位的理解,对幽默的理解……都不一样。但总有一个差不多的比例,无聊的人肯定是大多数(这跟他受过多少教育、是不是看过詹姆斯·乔伊斯的《尤利西斯》没任何关系)。我见过太多有知识有文化有品位有教养事业有成甚至将来可能被历史写上一笔的人,骨子里都脱不了那个“俗”字,而且以恶俗者居多。这也没啥可奇怪的,往上倒推一两代,我们的长辈都是受什么教育、在什么环境下长大的,他们对下一代的影响会是什么样?外国也一样,不同的是出现这类奇葩的数量和豢养这些奇葩的用户多少而已。当一个平台被很平等地拉平,失去门槛和筛选,各种妖魔鬼怪都会现原形。

我不懂互联网专家们说的那些道道,但从一个简单经济学原理就能得出一个结论,市场决定产品。有什么品位的消费者,就会出现什么样的产品。

LOSER们总会持有这样的观点:你这是精英思维。如果按照LOSER的逻辑,那就该承认傻逼爱傻逼,越爱越傻逼。但这跟你心里希望生活在一个美好的世界上是矛盾的吧。

这里要说明一下,互联网时代造就的白痴网红,指的是他们仅仅是通过人们的关注成名,自己并无特殊才华、技艺,并没有为社会提供良好的内容,仅仅是通过吸引眼球、发疯卖傻博得人们的关注。他们甚至没有违法犯罪,他们本身没错,错的是每一个“支持”这些白痴的人。

你可以不同意我的观点。但我要说的是,我见过中国所有做父母的人,为了让自己的孩子将来有出息,都不惜血本,希望他们能学会弹钢琴、画画、写作、学外语……给他们报各种课外班,买学区房,希望他们出类拔萃,身怀绝技,做父母的在孩子身上花多少钱,担多少心,自己都有数吧。但是当你的孩子想了解这个世界时,发现进入他们世界的都是这群白痴——成年人一手挥霍大笔钱想让给孩子创造一个美好世界,一手打造一个扭曲的世界留给孩子。引用袁腾飞老师的一句话:“这些做父母的都是什么鸟变的?”孩子们在这类网红的影响下,什么钢琴十级、什么透视画法、什么写作技巧,统统不堪一击。当你的孩子在这种环境下成长,你之前投入的成本大概有一部分要打水漂了。当然了,如果您从一开始就打算把孩子培养成一个白痴网红,或者欣赏这种扭曲的价值观,那是另一回事。

你可能会说,他们确实创造了价值,比如他们挣很多钱,甚至还给一些品牌代言带货,有什么不好的。那么,当你把钱投入到他们身上,你得到了什么?难道每个人都希望看到一个不择手段的结果而忽略自己“投资”的过程吗?那你也真够蠢的。至于那些找白痴网红代言的品牌,你大概也能判断出这些品牌也不是什么好货。

不幸的是,愚蠢正在变成一种热门职业,未来,还有更多白痴傻瓜在你的屏幕上走红。

有个叫迪伦·穆尔(Dylan Moore)的美国学生在一篇文章中写道:“我问自己为什么我们如此痴迷那些毫无价值的人,我能想出的唯一答案是:我们放弃了那些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有趣的事情。”

 

所以我们做了一款

“别再让傻瓜成名”

另有其他新款印花T恤上架

 

通过二维码进入微店购买

或者

在某宝上搜“不许联想T恤”购买

或通过链接

www.teeer.cn

进店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只有大众没有文化

Leave a Comment

  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