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刘翔被谁害了?下一个会是余秀华还是宁泽涛?

最后一次在网络上看见莫言的消息是今年年初,当时他接受一家媒体采访,太多的话我已记不得,唯独有两句话我现在都历历在目,第一句话是,自从获得诺贝尔奖后,到处参加活动和典礼,去年一本书都没看。第二句话是,我现在坐在书桌前,没办法写字,很难再回到没得奖时的状态,很乱很乱。

看过这则报道,我仿佛感到那曾在桌前嬉笑写字儿人的大师气儿正一点一点流逝。那种能从贫穷中体会快乐,能从生活中悟出悲喜,能用精细的笔法描绘乡村妇女的观察力,正被蚕食。这对一个作家来说,是件很痛苦的事。至少在没得奖之前他是快乐的,三个月能写出一本《蛙》,把童年吃煤渣写得有滋有味,怪力乱神的故事说来就来。得将之后,各种吹捧、献媚,以及众人的民族自豪蜂拥而至,稀释着他的文气儿。

回头想想,这种流里流气的民族自豪感,已不是第一次了。莫言之前的刘翔,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意气风发,就在那十几秒的奔跑下,他的体育生涯到了巅峰。4年后,因伤强忍着上场比赛的他成了民族的罪人和耻辱,直到退役,人们对他的评价,也是贬大过褒。多数人喜欢把他当成茶余饭后的笑谈。

古时有句话,叫「谁人背后无人说,谁人背后不说人。」这年头太多人喜欢对别人评头论足,无论对错,欢喜,正确与否,都喜欢指指点点。评价一个人,若站在中立、客观的角度这无可厚非,可若一个人意气风发时崇拜,甚至跪舔,到他伤心失意后强烈谴责,甚而用上民族耻辱这种字眼,那是丧失理智的表现。我并不认为一个人崇拜别人有何错,可大多数人的崇拜都是盲目、畸形的。每天念叨或暂时性喜欢算不得崇拜。崇拜应该是一种力量,催人奋进。拿来吹捧和比较的崇拜,是一种极其无聊的内心表现形式,这可以称之为「炫耀式心理膨胀」——通过别人的成功来证明自己的强大。

莫言和刘翔是悲哀的,原本获奖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可在这被民族荣辱感的裹挟下,成为一种象征,是不应该的,获奖是对自我的肯定,以输赢成败论英雄的人,是在用一种扭曲的夸耀方式达到自我心理的满足,这种扭曲的夸耀上升到一个量级,只会对获奖者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害。

幸甚的是,在吹捧和自我麻痹的民族自豪感面前,前段时间被捧起来的余秀华倒把自身放得很低。我看她的采访,听她讲话和读诗,能感受到她把这世间的欲望与幻影看得很透,很是难得。当她用一种很吃力的声音读她的诗时,我泪流满面。这是我第一次知道写「一颗稗子提心吊胆的春天」的人的身体里有极强的精神力。

现在看来,无论是莫言、刘翔、余秀华,甚至李娜,他们都各有悲喜。真正能把自己的心放平,去时刻警醒自己,做自己想要成为,不被世俗的民族自豪感所裹挟的人,才能成为人生中最大的赢家。

所幸的是他们正在退去,人们终会将他们淡忘。不幸的是,退去后的他们,又会有新人出现。就目前来看,宁泽涛正被众人高高捧在手心,或许,他会是下一个被人们准备抨击的对象。

可想见,一个人在一夜之间瞬间变成民族的脊梁,是太多人病态的意淫。而被全名意淫的人,能否功成身退,却只能靠自己。

众人擅造神,也善于把神拉下神坛,痛打一顿。

不要拿落后的道德观念去看出柜 2015-06-24

我一直觉得蔡康永出柜是件很正常的事,可未曾想他在节目上说这件事时,会引起轩然大波。这不禁让我想到多年前我们还在对外国人指指点点,对姐弟恋无法接受时的情形。

我们这个社会,从未给过一些人正常的眼光,这又岂止是在出柜上。

前一段时间,看大象公会上面一则关于残疾人的文章,文章给出一个很醒目的标题——中国的残疾人去哪儿了?我们很少在街上看见残疾人,他们就这样在我们生活中隐形了。就算是偶有出现,也会快速消失在茫茫人海中。

看过这篇文章后,我有一段时间在走路、坐车或乘坐电梯时,都会去仔细观察,看看大部分的公共设施是否合理。我甚至想象着像残疾人(大多数时间是盲人)一样走路,比如在轻轨站时,你会发现每个扶手的两端会有盲文,下楼梯时,会有一段很便捷的适合盲人行走的地方。

可惜除了轻轨站,当你在大街上行走或是乘坐电梯,你便会发现诸多不便。尤其是我所在的小区,政府正在为创建全国卫生区而奋斗,他们不断挖坑,填坑,到最后连为盲人专门铺设的地砖,都会被无情毁坏。

这些事我都无能为力,只能暗自叹息,这个社会从未给过他们公平的对待。

如果你常看《康熙来了》,或者关注台湾综艺圈方面的消息,我想你并不会对蔡康永出柜表示惊讶。他私底下怎样我不知道,但他在《康熙来了》上的主持风格,很不错。说话文雅,带有书生气般的感觉会从内向外散发出来。他似乎有一种收放自如的控制力。小S在搞怪时不过分干涉,陈汉典的搞笑太过时会及时制止,他总是那么游刃有余地让整个气氛时紧时松。

出于对艺人私生活不感兴趣,我也很少探听一二,以至于每次朋友跟我说某某某怎么了,某某某又怎么时,我都一愣一愣的。现在微信、微博的流行,当一个明显私生活有丑闻时,我不想关注都不行。我常常想,为什么这些人这么闲,自己家的事儿都做好了吗。

其实我忘了一件事,明星之所以是明星,就是为了让人看,让人议论的,若不看他们怎么火。相比之下,看稀奇看古怪的人多,议论者有之,身价就能倍增。明星这样炒作自己,既给人们闲适的生活增添一丝乐趣,自己又赚得盆满钵盈,何乐不为。

可出柜这件事并不等同于明星丑闻,如果你去看过一些医学、自然学和生物学之类的书,会发现这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我们不应该用一种落后的道德观念对别人指指点点,也不应该像苍蝇逐臭般去抨击和议论这件事。

或许,当这个社会开始承认明星秀恩爱、秀儿子时,更应该对一些生理上正常,你觉得不正常的他们表示一种支持。他们有自己的生活方式,他们并未对这社会造成任何危害,是你用有色的眼光和刺耳的言语对他们造成了伤害。

“我们”在一起,你还是单身狗 2015-05-29

关于明星在一起的话题总能让人浮想联翩。我记得很早以前,在没有商家进入以前,要么是祝福,要么便是谩骂,话题像现在这么火热还真不是人家秀恩爱的错。

可自从商家把它那跪舔的腿伸进来后,关于祝福的话题倒越来越热,炒作的乐趣多了,真心少了。认真想一想,范冰冰和李晨在一起,我们除了看范冰冰的电视剧和李晨的综艺节目外,其他事和我们并没有太大关系。

我是从小看范冰冰演的电视长大的。小时候就看那丫头片子演个金锁跟在林心如屁股后面屁颠儿屁颠儿的跑。那时候没有网络,湖南卫视每个暑假都播一次,我倒是连着看了好几个夏天。

谁曾想时间过得真么快,就短短十几年的时间,她便从刚开始的小丫头片子成了“范爷”,今天和李晨成了“我们”。

如果你经常看娱乐新闻,会发现范冰冰的话题很多,似乎她无论到哪里,都会引起话题。记得去年看一本杂志,上面采访狗仔队,记者问他们,哪位明星最聪明。狗仔队的人说,范冰冰,因为当你偷拍她的时候,她并不会像其他明星那样反感,反而会在适当的时机给你一个暗示,既让你完成了任务,也让她上了头条。文章的最后说道,范冰冰是一个情商很高的人,她懂得给予偷拍者一些方便,让他们知道欠自己一个人情,于是在写文章的过程中,自然会笔下留情。

这篇报道看完后,我脑子里情不自禁地蹦出一句话,怪不得情商高的女人都难找到男朋友。

这是一闪而过的念头,当时也没注意。后来看她上《最强大脑》、《奔跑吧,兄弟》等综艺节目时,发现她确实有许多可圈可点之处。尤其是第二档户外节目,玩儿得开,是那种收放自如的人。

关于她和李晨之间的关系从年初就开始发酵,由于一直没有得到确认,变得扑所迷离,加之她这半年时间无论是电视、综艺节目还是走秀,身上的话题就一直没断过。想来这一次公布恋情要么是早有预谋,要么便是计划好的一次营销事件。

我一直挺反感追逐明星私生活的人,毕竟私生活的好与坏,和作品完全没太大关系。你私生活在不违法乱纪的前提下,再混乱都成,只要你能拍出好的影视剧作品,我还是承认你是个伟大的演员。可这世上总有人连自己的单身问题都还没解决,却热衷于八卦别人。他们每天像是猎奇般趴在网上,通过插入电脑屁眼的网线去寻找别人的隐私。想想,这并没有什么卵用。

如果说商家为了追逐利益而怀着“善意”的心祝福别人,那么我们跑去做什么呢。单身狗依然是单身狗,除了眼巴巴地看着人家秀恩爱外,也没什么可做的。当然,你若是心里腹黑一点儿,可以这样祝福他们:秀恩爱,死得快。

洗洗睡吧,明天这些都将成为过去时,我们依然会在人来人往的潮涌中被生活这个婊子所嫌弃。

背后的故事 2015-03-02

我读中学那阵,喜欢看一档名叫《背后的故事》的节目。这档节目大多请来的都是娱乐明星、商业名人来讲故事。讲他们是怎样一步一步爬起来的。

这节目什么都好,就是播出时间太晚。我每次看这档节目时,都被老妈催着睡觉。当时边看,心里边想,这节目为什么不调到黄金档来播。后来想想,估摸着这节目太小众,没气场,就一张桌子,两把椅子,十几个观众,加上主持人和嘉宾,连背景都是简单的布置,看上去就不够高大上。

可这节目真的很好,但就是不火。很多成功人士去分享他们的心路历程,去讲述,和主持人唠嗑。我当时看的时候,感觉自己像在找寻他们成功的方法,想从他们身上学到些什么。

不幸的是,我虽然看了很多年,却没发现谁的人生经历是一模一样的。这时我发现,原来有的人成功是侥幸,有的人成功是拼搏,有的人成功是机遇……但是最重要的一点,他们都没说,那就是坚持。很多人模糊地说过这个问题,比如遇到生不如死,穷得叮当响的时候,会说,咬咬牙,就会过去的;遇到人生巨大的失败,就会说,重头再来想必也不会太晚,于是又重头开始;遇到无奈的事情,痛苦到没法解决,心里会提醒自己,不要再犯这样的错误……

当然这里面有那种撞大运,稀里糊涂就成功的人。可这看似稀里糊涂的成功,在主持人的引导下,倒也能看出一些坚持的影子。

这节目我看到高中后就没看了,后来去读大学,买了电脑,也就不再关心其他人背后的故事。想来是与我无关的,毕竟我看得太多,觉得自己吃不了那些苦,做个平凡的人就好。

大学安稳地过了几年,出来工作。我发现人们都在谈论成功,分析成功和解密成功。乔布斯的苹果出来后,人们就去疯狂的追逐和模仿;小米出来后,人们又去不断地分析和评论。我也开始被这些人带动,去看苹果的成功,去看小米的成功,去看各种各样的成功。

我看他们的演讲和书,可越看越不对劲,发现许多人都避重就轻地忽略掉创业的艰辛、困苦与坚持,说话的时候八分忽悠,两分真实,就像郭靖写给欧阳锋的《九阴真经》一样。他们说的不全对,但也不全错。就看你能不能看得清楚明白。很多人都看不明白,他们成了欧阳锋,拿到了“真的”《九阴真经》,等到上当受骗,还浑然不觉。

我看得多了,便又想起了曾经读中学时看的《背后的故事》。这一刻我才发现,许多人渴望成功与害怕失败其实是一样的。人们看见这个世界掀起的一波波浪潮,却忘了这浪潮后面一望无际,深不见底的大海。现在成功了的人都是从海的最深处,没人看得见的地方爬上来的。

今年过年回家,我原本想重新看看这《背后的故事》,看它又邀请的是哪位名人。可等了很久才发现,这档节目早已被砍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