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到底是做什么的?|每日抄经:利未记⑯(上)

200524

文案作为一种职业存在,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地位有些模糊。

在乙方还好些,能作为一种工种存在。在甲方就很难说,我所呆过的甲方,从一定程度来说,会认为文案什么都能写。

什么是文案呢?我觉得《科学的广告》里给出了很清晰的定义:

广告就是推销,它的基本原则其实就是推销的基本原则。

这里说的是广告,也就是说,但凡和广告相关,就必须和销售挂钩。

很多乙方和甲方没有弄明白广告是做什么的,所以会觉得文案什么都能写。

我工作之所以会觉得没意思,有一部分就是会做许多和销售无关的事。这些事不断累积,最后厌烦,不得不逃离。

做文案,还要明白广告和行业属性的关系。简单来说,越贵的产品,人们理性大于感性,广告的力量弱。越便宜的产品,感性大于理性,人们的感性大于理性,广告就很重要。

比如买房子,绝大多数人并不会看完广告就下单,他们会思考很久,各方面综合考虑,最后才成交。而在路边买一瓶可乐,几乎是瞬间就能决定的事,只需要看哪个品牌会更受人青睐。

我知道,这里许多人会拿反例来说事,或许会有人遇到过,看完广告就来咨询买房事宜的情况。我承认有这种人存在,不过有一个前提是:咨询买房的人,是因为广告文案写得好,优惠力度大?又或是原本就是学区房?这些问题或许应该交给用户来回答。反正到现在为止,我能记住的房地产广告也就揽胜的多些。

在一线城市以外做文案是件很困难的事,前些年我还不觉得,工作年限渐长,逐渐力不从心。如果要待在一线城市之外,我的建议是:最好不要只会做文案,要去做额外的事,花时间学其他的技术,学设计,学管理,学 SEO 等等。最重要的是看一家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在哪里,慢慢往另外一个方向发展。

请千万记住:公司需要的是解决问题的人,如果不能解决,那就优化掉。

夜晚的街道
抄经笔记
手抄经

为什么有的视频广告可以随意关掉 2015-08-03

一个好的文案,除了能写出漂亮的文案。我觉得更多的,是能看出一则广告它背后的策略,比如有的品牌投放的广告地段不好,却偏偏要投放在那儿。原本是卖炸鸡的,忽然有一天跑去投音乐类软件……除了这些,现在又有一种新玩儿法——有的视频广告可以随意关掉。

虽身在广告行业,可我却讨厌视频广告,最主要的原因是每次看动漫或综艺节目,广告变得越来越长,以前30秒,60秒的广告越来越少。现在大多数的广告都是0秒。也有那种奇葩的,2分钟。当然,这些还是良心广告,若是视频网站的心狠一点,还会在中途插入30秒左右的广告。想想再这样玩儿下去,这和看电视没太大差别,还不如直接下载观看来得实在。

按道理来说,视频网站收费,人们不愿意付费成为VIP,忍受着广告无可厚非,网站要盈利,现阶段就只能靠广告。可视频网站把广告时间变得越来越长,只会增加用户的反感,想来想去,都没有折中的办法。眼看这场原本是看电视上才会上演的拉锯战,快到一发不可收拾的地步。有一些商家另辟蹊径,愿意为那些不愿意付费的用户打开方便之门,让它们关闭广告。

想想这是不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明明制作了一条精美的广告,却又让用户随意关闭,那制作广告的用意何在。在我看来,事情并非这样简单,如果你仔细去观察那些可随意关闭的广告,会发现在十秒之内,必定会出现一次或多次品牌名字和LOGO。人们不可能一看见广告就选择关闭,脑子要去处理这几秒钟,毕竟不是每条广告都可以关闭。就在这处理的时间内,人的反应已足够接受这一条广告的信息,商家只需要植入品牌名就行。

另外一点,关闭广告这一个动作,会增加一个用户对产品的好感度。试想一下,成百上千万的商家都在想办法植入广告,让你忍受着广告的折磨。可偏偏有那么一家或几家,让你能随心所欲关闭广告,你是否能从中感到自己和VIP用户平起平坐?是否感到这个品牌的人性化和体贴?是否觉得它是在为你着想?

当然,有的人会说,这些都是名牌,太贵,我买不起,没有用。那反过来想想,一个人现在买不起,买不起,那以后也买不起吗?品牌植入一个良好的印象,用户以后在选择同一类产品时,大脑会自动跳出那种给过他美好感觉的产品。追逐一切与幸福相关,让自己过上快乐的生活,是品牌所要传递的最重要一点理念。

可在此过程中我有一点不能肯定:商家在投放这广告后,能否统计出大多数用户会在多少秒之内关掉广告,如果可以,那这一次尝试,则能为下一次投放做更准确的时间上的评估。如果能,我想这确实是一种很好的用户体验及收集意见反馈的方法。

说到底,敢于做出让用户随意关闭广告的品牌,是一次大胆的尝试,至少在我看来,一开始尝试的品牌,会有很好的效果。如果每个商家都开始让用户关闭广告,那这种投放效果则会随之递减。「物极必反」的道理,无论在哪儿都试用。这也是为什么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总能成功的道理。

我为什么要干广告 2015-07-10

章九龄发微信问我为什么要干广告,我那时正忙,刚跑完一整栋教学楼,坐在还未热乎的椅子上码字。我草草的回复,因为做广告狗能够看书和写字儿,除了这个,我啥也不会。

很多时候我都对自己的工作表示诧异,严格的说我并不算是一个合格的广告狗,我更愿意把自己称作打杂的,我一直很想明白自己和广告狗之间差点儿什么,直到我开始看《广告狂人》,看Don是如何优雅的坐在椅子上想创意,然后经过一阵剧烈的脑力劳动后把甲方分分钟搞定,看他只需要动动脑子,什么都不干就把一切客户摆平(也有摆不平的时候)。

大多数时候,我看他干广告是种很爽的体验,比高潮还爽。因为你可以看见他是如何花时间去想一个创意,把他们精心打磨成形。当然我在看电视的过程中也会获得一种自我催眠的享受,会觉得自己的生活就应该是这样。

可现实生活天差地远,大多数时候是在打杂,很多时候我对自己的工作定位很模糊,甚至看不清楚。太多人把广告这一行定位错误,认为靠脑子吃饭的人就不用靠体力,认为脑子就转两圈,一个点子就出来了。哪儿有这么简单。

可当你跟他说,“这么简单有种你来一个创意”时,他只会跟你说,“我要是能想出来,要你乙方做什么”。这一切事被看成“顺理成章”时,你会发现这个世界上不可理喻的人太多。

我喜欢干广告,并不是喜欢被虐,而是喜欢并想要过上一种牛逼的生活。我觉得生活应该是有一些艺术的味道在里面,这种味道可以从设计和文字上面得到。可惜的是现在广告所追求的感觉就如同大部分国产电影一样白痴。有时候想想,广告人原本是想办法忽悠别人的,可到最后却被人忽悠,还被大多数人看成是一条狗。好在我们有自娱自乐的天赋,我们也习惯这么自居。其实我们岂止是一条狗。狗被虐后只会灰溜溜的跑走,怎么会去学着跪舔呢?

生活不应该这么乏味,广告应该变得有趣。我一直觉得不做有趣和喜欢的事是一种折磨。能让我感到喜爱的工作也并不多。

我喜欢写字和想创意,这是一种很有乐趣的事情,比大多数机械的工作都有乐趣,大多数人最大的困惑是,我不喜欢写字,但是没办法才做广告狗。可我不是,当章九龄问我时,我想也没想的告诉他,因为做广告狗能看书和写字儿,除此之外,我什么都不会。

想想,我确实什么都不会。

分解一篇文案 2015-06-15

文案

建议在观看下面内容时,好好读读上面的文案。


今天在朋友圈转发了一条微信,说的是:一直很想去这家餐厅看看,文案写的真棒。有人在下面评论:没看出来哪里棒。对此,我觉得很有必要把文案拆开来讲讲。

标题:端午福利:老妈灰枣蜜粽特卖

吸引我点击的并不是标题,我觉得这篇文案的败笔就在标题上,太绕口。好在说明部分吸引了我,我点了进来。

第一段:自从吃过家里做的粽子后,基本就不吃外面的粽子了。因为品牌粽子大多提前几个月做好。为了保质加入各种添加剂,任何声称不加添加剂的更别吃,你懂的。

这段话三句,分别有三个意思:

1、粽子是家里的,不是在外面买的;

2、你在外面买的品牌粽子,很早就包好了(点到即止,不说别人的差,你自己去琢磨);

3、幽默,其实是在说自家店的粽子没有防腐剂,有些自嘲的意思在里面,分寸拿捏恰到好处。

第二句话和第三句话分开解是一个意思,连起来是有承上启下的关系在里面。

第二段:本周我们就让五味的老客户尝尝新鲜的粽子是啥味道,老妈的粽子是啥味道。

这句话中说了“老客户”,难道真是老客户可以吃?

请注意“新鲜的粽子”和“老妈的粽子”,前一个词是在说粽子新鲜,第二个词有打亲情牌的意思在里面,其实是在问你有多久没有吃过老妈包的粽子了?你怀旧了,就有了下单的欲望。

第三段:1、黑龙江五常地区的江米,味醇粒大

说粽子的米是哪儿来的,味道怎样,颗粒如何。

五常大米:中国7个大米名牌之一,也是中国名牌大米产品(来源百度)。

第四段:2、新疆若羌灰枣,核小味甜皮薄(一颗枣就超别人一个粽子的成本了吧)

看到这里我笑了,我觉得这篇文案最有意思的地方就是这一句话,前一句话我不解释了,跟上面一样。我主要说括号里面的内容,不知道有多少人看出来这句话的意思。我看括号里面这句话时,便想到了下面这个文案。

葡萄酒广告海报

左边这里是颗完美的葡萄。要4000颗一模一样的这种葡萄才能制成一瓶金牌马爹利。

换个说法:法国每年采收的的上百亿颗葡萄中,只有极小一部分能用来制造干邑;然而其中60棵葡萄中又只有1颗才能酿造马爹利。

(你大概开始能够欣赏某种对品质近乎着魔的关切了吧)”

这是金牌马爹利的文案,太长,我只抄录了前面一段。现在你知道为什么要去描绘一个毫不起眼的枣子了吧?

第五段:过滤后的纯净水,无异味(嘿嘿)

“嘿嘿”用得极好,试想想去掉这个拟声词,是不是有一种硬邦邦的干瘪味在里面,像在写产品说明书?

第六段:五味老板娘的妈妈亲手制作(真正的民间高手)

翻译过来就是,我妈做粽子手艺好,老品牌,值得信赖,你在吃,我自己也在吃。

最后:本周全天限量供应,6元一个,仅供五味顶级吃货,点击菜单后回复A快速购买。

说明下是限量的,多少钱,如何购买。

五味,放心吃

1、本单不接受差评,老妈脾气大,否则明年肯定不给包了

2、不接受外卖的,非五味老客户别买

打出品牌的slogon,再顺便调笑一下,让你开心购买。

说说那些又黄又暴力的广告 2015-06-13

作为一枚广告狗,有很长时间我都会听到这么一句话:你写的不够“粗暴”和“直接”。很多时候我都不清楚到底什么是“粗暴”、“直接”,直到看见下面这两张图。

报刊广告
展架广告

看完后我就震惊了,对这两个广告拍案叫绝,心想,太牛逼了,果然是又黄又暴力,直接阐明观点。

可事后我想了想,这样打广告的意义何在。难道真有人看见这种广告去买房?如果我是用户,我肯定不会去买房,比如第一张图,真正的意思是:芳草萋萋,就这碧波荡漾。可经过设计,我先入为主的视觉效果是:“草,就这碧漾。”这广告的意思是抬高房子的身价,还是说这房子买了不值得?

再说第二张图:妇儿医院旁,尽享百万人流。第一句是说房子在妇儿医院旁,你把家安在这里,如果媳妇突然生产,可以很快得到最正规的救助。这明明是很好的广告,可下面却接一句:尽享百万人流。“尽享”字体是变细了的,突出的是“百万人流”。那么问题来了,如果是目标客户,会怎么想,会不会有人想:“我才不要跟小三住在一起”、“这房子是那些包养小三的人买的”等等。

这之后,每当我看见这类型的广告,我都会想,这则广告是在全国出名了,知道有这么个地方在卖房子。可有多少人会愿意去买?

我觉得很多累人的广告都缺乏清晰的定位,毕竟到最后你投放出去的广告有没有用,还是要看有没有人买。没人买,就算是全国的人都知道,又能怎样。

那怎样才能引起人购买?或许从我刚看完的《Neil French》这本书里面会可找到一些答案。这里面有一系列皇家芝华士的广告(这是酒类广告,但我觉得异曲同工):

英文广告
这是皇家芝华士的广告
假如你还需要看瓶子
那你显然不在恰当的社交圈里活动
假如你还需要品尝它的味道
那你就没有经验去鉴赏它
假如你还需要知道它的价格
翻过这页吧,年轻人
酒广告
这一页献给我们当中那些学会了
不看一眼商标就能辨别品质的人
据说皇家芝华士的广告似乎高人一等:
像“少数”排斥“多数”,“有”对抗“没有”。
确实如此

我很喜欢这系列广告,因为它的定位很直接,广告传递出来的是一种自信的调调:有钱人才能喝。看看这不可一世的语气,想想那些成功人身上的品质:自信、果断、坚毅……Neil French用这种调调的口吻告诉那些人,只有成功的人才配喝皇家芝华士。至于其他人,就看看吧。这类广告是不是提升了品牌形象,是不是提升了喝皇家芝华士人的品位,是不是精准定位了购买人群。

我想这会比又黄又暴力更为猛烈,也是Neil French的广告会被称为经典的原因之一。

努力的烦恼 2015-02-01

我昨天又被一群管理员踢了。想来是我做推广宣传太厉害,管理员实在是看不下去了。这意味着我又要再去找一个群加入,继续宣传推广之旅。

踢我的是个设计群,里面都是些弄设计的人,很多奇奇怪怪的物品,不活跃,但发出来的照片,却很精美。看着也很舒服,有时候是古典装饰,有时候是现代家具,我总是穿越在现代与古代之间。我每天在里面发推广,发了很久。

被踢出群的时候我完全没有想到有人来加我,他跑来问我,为什么退群了,我告诉他,是群主踢的我。他说群主是不会踢人的,之后还发了个邀请,让我重新进群,那个入群的链接我没有点,这毕竟已经碰触到群主的极限,做人,还是要有分寸,懂尺度。

我微信上有很多个微信群,从我加的群到现在为止,活跃的几乎就那么一两个,全群百多号人,除了做广告的,基本上都在潜水,偶尔说几句话的,却毫无热情。好像微信群最大的作用是用来发红包,只要有红包,大家都钻出来,拼命地抢。抢完之后,便又归于沉寂,实在是无趣之极,没有QQ群的热情和活跃度高。

想来人们是不喜欢用手机群聊的,喜欢用语音的,很多话都说不清楚,打字,用手机又觉得很累。毕竟电脑上面双手操作,手机上面一个指头(最多两个)操作,还是有很大的局限性。群的作用,想必是没有开发完全的。

我近来有推广方式,除了加群外,就是微博和豆瓣。微博我做得比较久,但粉丝数不够多,传播的力度也不行。其实我更多的是倾向于博客,可无奈的是,新浪博客现在已经成了一个垃圾得不得了的产品,完全成了广告贩子的阵营,很难达到优质的传播。

关于豆瓣,我这个月才开始启动,这是个收录很快,但见效很慢的地方。基于我微信的特性,想必大多数在微博和豆瓣上观看文章后,也不会转移到我的微信上关注,其实这是个难点,我也一直没有找到更有效的数据统计方式。

或许我近来有些急躁,太过于追求一些数量上的得失,却忘记了。我的努力,其实本就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如同读书,积跬步致千里,积小流,成江海。

想来,我总觉得我的努力,会换来别人的关注,其实更多的,或许只是一种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