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许联想 | 你为啥要一定亲手剪掉脖子后面的领标?

前几天看大家在微博上讨论“领标”,人们对这东西的印象是一致的:深恶痛绝。我在贵刊工作的时候,曾经写过一篇“生活圆桌”,名字想不起来了,好像叫《该死的领标》或《剪掉领标》。时间太久远,这篇文字找不到了。


文章说的是一个朋友喜欢穿万宝路牌子的衣服。有个朋友使坏,跟他说,你一个老板,怎么能穿万宝路这个牌子的衣服呢,在美国,买两条万宝路烟,送一件万宝路T恤。这朋友一听,回家赶紧跟老婆说,你把衣服上的万宝路商标都剪掉。后来这朋友去美国出差,专门到卖烟的地方打听,是不是买两条烟就送一件万宝路衣服,结果发现不是那么回事,回国又赶紧跟老婆说:“你上次剪掉的商标呢?再缝上。”


大家不喜欢领标,主要是它对皮肤的刮擦让人很不舒服。我在网上查了一下,好多人就这事发牢骚,我相信大多数人都有过自己动手剪领标的经历,它就像人肚子里的盲肠,显得多余,偶尔还捣乱。但你见过哪个厂家把它去掉吗?


因为这是法律规定,没有领标(洗水标)的衣服你不能拿出来卖。


对何不食肉糜思维方式的人来说,可能在远古时期人们就穿晴纶、涤纶、氨纶面料的衣服了。实际上,洗水标的出现是跟化学工艺的进步、家用电器的发明以及法律的完善有关——因为人类发明了化纤面料、电熨斗、洗衣机……才把领标法律化。


一百多年前,人们穿的衣服材质都是天然的:以棉、麻、毛为主。拿毛来说,有羊毛、牛毛、马毛、兔毛……每种毛织成的衣物质感、成本都不一样。为了防止以次充好,早在20世纪初,美国就有服装企业在衣服上标注面料材质说明。后来慢慢演变成把品牌名称、商标和尺码也印在上面。



直到1963年,国际纺织品集团成立,把服装上的领标(洗水标)标准化,在这个小布片上必须标注相应的图形和文字信息,让无知的消费者明白是怎么回事。不过,99%的消费者只关心是什么牌子。


为保护消费者的知情权,在任何国家,都是法律强制性要求服装必须有明确的领标、洗水标说明。服装厂家想出了用“外挂”的方式应对法律,把信息印在小布片上,可是,缝在哪里呢?想来想去,最容易让人看到的位置就是领口,后来又移到侧缝。


但不管缝在什么地方,这个异物对皮肤都不友好。如果你仔细看,这些领标、洗水标的材质大都是化纤成分,没有纯棉的。有些边缘还很硬、很尖,你那弹可破的皮肤哪受得了这种东西的蹂躏。你会问,为什么不用棉布片?


领标、洗水标之所以用化纤材质,一定有它的道理。因为当它被切成很小块,纯棉布片会卷边,缝起来麻烦,化纤的没这个问题,而且比棉花便宜。服装品牌不会在这种细节上考虑消费者的感受——知道你觉得不舒服不会退货而是动手把领标剪掉。


从洗水标诞生以来,人们一直忍受服装厂家的懒惰带来的不好体验,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2004年。这一年,美国有家叫Hanes的内衣公司发起了一场“无标签”(Go Tagless)运动,就是把领标(洗水标)的信息直接印在布料上,让你的脖子和肋叉子不再被洗水标折磨。如果你不知道Hanes这个品牌,那么,你一定知道Champion吧?就是现在在中国烂大街的牌子,Hanes是它的母公司。


但是现在有很多服装品牌仍然缝领标,继续在折磨你的脖子的道路上一意孤行。说实话,这个细节没有任何一家服装公司当回事儿,直接印领标也不会增加成本,但就是不改。因为他们深深地知道,你们骂归骂,没有谁因为领标缝在脖领子上而放弃购买。万一缝的是爱马仕、LV、巴布瑞、纪梵希……你还不舍得剪呢,因为你随时要向周围的人抱怨(炫耀)这个领标在你脖子后面多么讨厌(牛逼),是吧?


我过去饱受领标骚扰之苦,终于,在我有机会做T恤的时候,第一件事就是我不能在T恤上缝任何刺激皮肤的东西,必须是印上去的,这样你的体感才会舒服。


贴身的事儿,不管啥事儿,都得让你更舒服一点才有享受。对不对?



今年“双12”,

你想人生初体验一下无领标的T恤吗?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只有大众没有文化

guest
0 Comments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
0
Would love your thoughts, please comment.x
()
x
  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