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许联想 | 先人指路,非谬即误


除了蛆,正常人都知道,我们获得的各种知识都来自前人不断总结的经验,人类祖先从树上下来时就知道这些。

历史的发展从来不是消灭正确,传播谬误的过程。不过,我们从来没有意识到,一直以来接受的知识是前人整理好的,不必让你从零开始去分辨对错正误,就像不需要每个人都要验证一遍地球绕着太阳转一样。因此你很少被谬误干扰,除非有人有意让你接受一些错误、荒诞的信息,比如妇女生孩子要坐月子,期间不能见风不能洗澡;比如吃某种食物可以长寿;比如门上贴个符可以辟邪;比如人的权利不是天生就有的……

当谬误被淘汰之后,史学家们研究历史时便不再把谬误当成他们研究的重点,当谬误被提及,一般都是被当作常识的背景板。我们翻看史书,“散见”的谬误都是这样出现的,你读到这里脑子里会瞬间闪念出“可笑”、“荒唐”,原来古人这么愚蠢。

只是古人吗?我想你在中文社交媒体上见到的愚货一定比你见过的米粒还多。

伊丽莎白·阿奇博尔德(Elizabeth Archibald)是一位历史学家,她主要研究中世纪欧洲历史,出版过《阿波罗尼奥斯: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主题和变奏》和《乱伦和中世纪的想象力》等学术著作。但真正让阿奇博尔德出名的却是她的博客:Ask For Past。我把它翻译成“先人指路”。


伊丽莎白·阿奇博尔德


作为一个历史学家,阿奇博尔德的博客肯定跟历史相关。你也知道,没有谁会对博客上的学术研究论文感兴趣,阿奇博尔德也深知这一点。作为一个学者,她在博览群书、研究历史的过程中“意外”找到了博客的素材,她发现,那些不太有史学研究价值的古代生活指南类的书籍特别多,几百年前,甚至一千年前,一些读书人为了给人指点迷津,写过不少指导人们衣食住行的小册子,甚至包括亚里士多德这样的思想家。现在看来,那时的人们对生活常识的理解十分可笑,若不是拜印刷术所赐,这些指南可能早已散佚。

阿奇博尔德觉得在她研究严肃历史的同时,有必要把这些在今天会当成笑料、段子的“古代生活指南”整理出来,变成博客上的内容,让今天的读者能有机会去了解几百年前人们的衣食住行、所思所想。

她用“如何……”(How to…)的句式来写博客,每篇博客的文字都不长,因为这些史料中的答案就那么多。这些标题都很吸引人,比如:

“如何捉苍蝇”

“如何清除污渍”

“如何保护牙齿”

“如何测量脉搏”

“如何预防瘟疫”

“如何在水中修剪脚趾甲”

“如何将头发染成绿色”

“如何治疗青春痘”

“如何生孩子”

“如何生出漂亮小孩”

“如何预防老鼠吃乳酪”

“如何放屁”

“如何讲笑话”

“如何婉拒主子的老婆”

“如何增进性欲”

“如何魅惑男人”

“如何让人笑到死”

“如何逃狱”

“如何使烤鸡发出鸡啼声”

……

我印象中,一些智商欠费的人总是集中在知乎网站提出各种类似这样的问题。

当然,最精彩的是古人给出的答案。从阿奇博尔德整理出来的这些内容来看,古人关注的问题跟当下国人关注的问题几乎一模一样,无外乎是情感、生活常识、鸡汤、健康(养生)、社交,最终归于岁月静好。这些问题从1500年前(甚至更早)一直到十九世纪,以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最多。

这里试举几例:

1、如何杀死臭虫?(1777年)

在床架缝隙之间撒上火药粉末,用火柴点燃,让烟一直熏着,持续大约一个小时以上,并保持房间关闭数小时。

2、如何判定一个人是死是活?(1380年)

如果不确定一个人是死是活时,不妨将微烤过的洋葱凑近他的鼻子,要是他活着,肯定马上搔鼻子。

3、如何解酒?(1612年)

只要喝断食用的蓍草汁,喝什么酒都不会醉,就算醉了,它也会帮助你解酒。要不然吃一些猪骨髓,你就不会喝醉了。如果你喝醉了,在私处抹上醋,就会渐渐清醒。

4、如何在水面上行走?(1581年)

将两个小鼓绑在你的脚底下,并在拐杖底端绑上另一只小鼓,如此一来,你就应该可以安全行走在水面上,让大家共赏奇观。

5、如何避孕?(十二世纪)

如果女人不想怀孕的话,就在她赤裸的上身挂着从未生育过的山羊子宫……另一种方法是,捉一只公黄鼠狼,将其去势后放生。让女人将山羊睾丸戴在自己胸前,然后把它绑在鹅皮或其他动物皮上,如此一来,她就不会怀孕了。

6、如何像绅士一般游泳?(1860年)

每一位游泳者都应该穿着短内裤,或者在特定地点要穿帆布拖鞋。更重要的是,要能够穿着西装外套和长裤游泳。

7、如何治疗秃头?(十三世纪)

用磨碎的洋葱不断地按摩你的秃头之处,就能够恢复你头顶的魅力。

8、如何吸引情人?(1699年)

取一只中空的戒指,将山羊的胡子浸泡在龙葵植物、或延龄草药汁液中,将它穿过戒指,任何戴上这只戒指的人,都会爱上你。

9、如何治牙疼?(1779年)

最好的根治方法是:把牙齿拔掉。

10、如何让自己隐身?(1560年)

找一块欧帕宝石,其多彩缤纷,任何旁观者看了之后,都会不由得眼眩目盲。

11、如何赞美女士?(1663年)

“她如鸽般的眼睛。”

“他的双颊抹上香料和鲜花。”

“她的乳房有如爱的柔枕。”

“她的乳房有如鹈鹕般柔软滑嫩。”

“她的双腿有如大理石柱般高贵坚定。”

“先人指路”很快在网络上走红,也引起了出版商的注意,最后,《先人指路:过往靠谱或不靠谱的建议》出版。后来台湾出了繁体中文版,叫《餐桌上的中世纪冷笑话》。这个版本后来又出成简体中文版,书名改成了《耶鲁古典欧洲怪诞生活志》,你有兴趣可以找来看看。



我发现,不管是英文版还是中文版(简体或繁体),他们把营销重点都放在“笑话”上,这也没什么不妥,毕竟这样可以吸引更多读者。甚至阿奇博尔德在整理这些内容的动力也是因为它在今人看来是笑话。

可能像我这样除了看到笑话还看到一种“场景再现”的读者很少,我每看完一个笑话,都会把我从书里拉到社交媒体上,想到社交媒体上发生的种种怪事,越看这种感觉越强烈,好像几百年前的欧洲人是看着我们的社交媒体提出的问题。如果一千多年前人们是因为对世界缺乏科学认知,想出很多解决问题的馊主意,倒情有可原,毕竟这是一个无法逾越的过程。但是在今天,人们还这么愚蠢,我想那一定是哪里出了状况。

史学家认为,公元五世纪到十五世纪叫“中世纪”,从公元十四世纪开始了欧洲文艺复兴,公元十五世纪开始了大航海时代,十八世纪开始工业革命,到十九世纪初,人类算是一只脚迈进现代社会。含糊一点说,工业革命之前都叫古代社会。

如果把这本书放在欧洲的历史背景下去看,会发现,文艺复兴解放了头脑,大航海时代解放了视野,但解放头脑和视野并没有让欧洲真正摆脱愚昧,进入工业革命后,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才慢慢摆脱愚昧。

《先人指路》里面的列举的种种谬误横跨了一千多年,包括工业革命时期,从这个角度看,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人类才真正进入现代文明社会。

如果你有兴趣,不妨观察一下你周围的人,会发现一些奇妙的现象,好多人都活了好几百岁了。

不许联想2020年印花T恤


复制

¥VlgE1A5lGtO¥

这段代码

打开手淘,进入不许联想网店

或通过链接

www.teeer.cn

进店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只有大众没有文化

guest
0 Comments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
0
Would love your thoughts, please comment.x
()
x
  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