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事与做爱


好多年前看过一篇文章,分析中西方对性事的的理解和态度,文中说,中国人一般用“房事”来形容夫妻之间的性事,西方人用“做爱”来形容夫妻之间的性事。最后文章得出一个结论:中国人比较含蓄,西方人比较直接。现在想想,未必是这么回事。

中国人在性方面的含蓄多是来自伦理上的压抑,翻开中国历史,会发现中国的性文化十分发达,这一点毋庸置疑,只要有人类生活的地方,性永远是最活跃的文化组成部分。但是我们的三纲五常的伦理更发达,它和性事之间的冲突最终没有让这么一件美好的事儿飞入寻常百姓家,而被隐藏在深宫之内。翻开中国历史,还真见不到描述性事美好的文字,明清小说都把性事钉在“淫”的道德耻辱柱上。

现在中国比较开放了,大概没有人再用“房事”这个词了,相比之下,人们发现“做爱”还带着创造和浪漫色彩,爱是在做的过程中体验和完成的。

如果再深入去探讨性事这个话题,你会发现,西方人对待这件事是有自己态度的,而中国人没有,西方人把它当成爱的一部分,带着一些美好;中国人把它当成事儿的一部分,带着一些猥琐。如果再再深入去探讨,会发现,这事儿跟灵魂和价值观有关系。具体是咋回事而,读者自己去思考吧。

但我想到了另一件事,一个朋友跟我说,她要做一个中国的Whisky酒的品牌。她认为,中国的白酒纯粹是为了在社交时做润滑剂用的,喝了之后除了让人可以更肆无忌惮,没有世界观和价值观。你听谁说过一个人没事在家倒上二两白酒慢慢去品味的?

我觉得她说的有道理,中国白酒除了社交和刺激神经之外,还真没有什么价值观。再想想中国的酒文化历史,源远流长,故事确实很多,还真没有什么世界观和价值观方面的内容,顶多是古代士大夫(竹林七贤、李白)醉生梦死、怀疑人生用的。现在的酒厂都挖空心思想把自己的酒窖历史推回得越远越好,以证明自己历史的厚度,不是有两家杜康酒厂为到底谁是正宗争过吗。靠一些历史传说来证明自己品牌的价值,倒退五十年还有点用,在今天只能证明历史学者收好处费了。

今天中国的酒厂在宣传自己的品牌时,除了吹嘘自己的历史,再有就是想把产品引向高端消费,以此证明自己的价值。实际上他们做到了,白酒成了腐败和庸俗消费观的代言,而一个企业真正的价值,它的灵魂和价值观却是片空白。

中国有很多历史悠久的品牌,现在统称为“中华老字号”,我在一些标有此标识的店面消费过,他们的服务态度让人觉得是“中华老子号”,他们不仅缺乏现代企业管理意识,连最基本的服务还停留在“老子号”层面上。很显然,他们缺少一种企业经营哲学,也就是价值观。

日本芬理希梦创始人矢崎胜彦谈到他的公司之所以壮大发展,是因为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出于感恩之心,他决定回报中国人,他们多年来一直资助中国贫困落后地区的教育事业。说来也奇怪,一个外国人能从中国文化中学习到很多现在企业经营之道,中国人自己经营企业却掌握了很多庸俗之道。现在我明白了,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没有形成一个像样的价值观,尤其是面对现代社会,过去自成体系的封闭价值观显得十分低级和可笑,高端大气上档次都是建立在暴发户和屌丝相看两不厌的美学观和价值观基础上的。

也许正是因为我们传统价值观念过早地完善和它致命的缺陷,以及它在内部循环时的畅通无阻,让我们都忽略了中国真正缺少什么。当它以企业经营方式出现,除了靠点小聪明和投机取巧(这是中国传统价值观的精髓)之外,再无更高追求。

我去厦门,发现有一条街全是福建省的品牌专卖店,从服装到生活用品,可谓丰富。我仔细看过他们做出的产品,说实话,做的都不错,不比外国同类产品差。但这些牌子为什么只能在中国二三线城市有市场?我相信他们绝对不是为二三线城市市场定位的,而是缺少一种吸引人的东西,那就是价值观。这些品牌的出现,都是乡镇企业突然成为暴发户的结果,这些暴发户有什么现代企业的经营理念吗?没有,他们除了必须要按照市场规则去经营,没有任何赋予产品灵魂和生活方式的意识,有些企业有点头脑,跟着国外同类品牌屁股后头模仿所谓的经营理念,但也徒有其表,没有内在的灵魂。这就是消费者宁可多花上一倍到几倍的钱去买一个外国品牌,也不会去买同类民族品牌产品的原因。因为吸引消费者的不仅仅是产品本身,还有产品背后的文化附加值,那么这个附加值是什么?它是与价值观相连的。

中国企业只会在广告上吹牛逼,一张嘴都是“领导品牌”,问题是,这个所谓“领导品牌”不是你说出来的,是消费者多年来消费在心中形成的。这类广告能吸引的还是些没有价值观没有消费判断的群体,对品牌自身含金量的提升只有往下拉的作用。要么就是暗示你富有才消费得起,可今天中国的富有阶层又没什么正面形象,多是暴发户嘴脸。这两种广告手法大行其道是不是也证明了整个中国价值观的扭曲和缺失呢?

我从几十年前美国咖啡品牌的广告中发现,他们的广告语大都跟价值观有关系,几家竞争的企业反复向消费者灌输生活态度,甚至不惜贬损对手,超出竞争本身。我想别的品牌在竞争中都差不多是这样吧。所以,星巴克这么难喝的咖啡在全世界能打开市场,跟它在残酷的消费价值观竞争环境中崛起有很大关系——他们知道你在消费一杯咖啡的时候想什么。

我们总是感叹中国没有史蒂夫·乔布斯,过去总是说没有乔布斯生活的环境和条件,甚至说没有一个很好的教育环境让中国人发挥出创造性,才没有天才出现。其实这些说的还都是表面问题,根源问题是,我们从来没有价值观,至少没有一个正确的价值观(枪打出头鸟、出头的椽子先烂这些格言都是我们创造的,谁还敢出位呢?),从来不知道消费者在想什么,也不知道引导消费者做什么。

前几天亚冠比赛,韩国球队因为成绩不佳,开始抨击中国的俱乐部。韩国媒体讽刺中国的足球俱乐部都是暴发户,而不是贵族:“拥有巨额资产,并且能够守护自身哲学和价值观的富翁,才称得上贵族。”韩国媒体说的有道理,直接点中了中国企业的命门。你看现在以恒大为首的中超俱乐部,用钱摆平了很多事,我感觉这和当年福建的一些生产破鞋的乡镇企业爆发十分相似,你请刘德华做代言,我就请周杰伦代言,斗富是中国人最擅长的事儿。足球这边也是,你请孔卡,我就请库卡;你请里皮来执教,我就请一个长得像里皮的来执教……也许将来我们的足球什么都有了,连梅西都在中超当替补了,但我们可能还是缺少“自身哲学”和“价值观”。中国足球不会因为俱乐部乱烧钱而有实质性进步,因为我们的国家队在关键性比赛时总会用实际行动证明中国足球乃至中国缺少这两样东西。

前几天,苏格兰格拉斯哥流浪者获得苏格兰乙级联赛冠军,这支老牌苏超球队,由于财政问题被苏超俱乐部集体投票打回到苏格兰最低级联赛中去比赛,但是他们的球迷不离不弃,始终跟随球队,直到他们一步步打回来。你不能用球迷很痴情一句话来解释这种现象,更多的是这支球队的历史积淀出的生活观和价值观在起作用,让他们与球迷之间的价值观融为一体。

中国职业足球刚刚有20来年的历史,还谈不上底蕴,更谈不上价值观,都是投机分子,球迷永远是被忽悠被伤害的对象。这些中超暴发户在烧钱的时候大概想不到建立一种真正的价值观,因为他们的脑袋里从来就没有过这样的意识。

还有一件事,2012年欧洲杯,爱尔兰输给西班牙那场比赛,爱尔兰队在大比分落后时,爱尔兰球迷在干什么,他们一直在唱歌,这一举动感动了全世界。这不是简单可以用国家、民族尊严来解释清楚的,它更多是这些东西背后的精神力量,这个精神力量又是什么,那是他们民族的价值观体现。你啥时候见过中国足球队输球的时候中国观众这样过?

扯了半天,回到开头,中西方关于性事这件事儿上的差异,也恰恰是中国企业和西方企业在经营理念上的差异。操逼这事儿谁都会干,但你总不能停留在操逼这个低级层面上啊,来自黑猩猩的你也会干这事儿啊。

guest
3 Comments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
进化中的黑猩猩
Member
2014年3月21日 20:16

有聊有趣,说话很逗。总之,好看。

adgpp
Guest
2014年3月24日 10:01

SOMEXING

黑猩猩脑残粉
黑猩猩脑残粉
Guest
2014年3月24日 11:14

文化@私生活

3
0
Would love your thoughts, please comment.x
()
x
  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