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听说过有一种音乐载体叫唱片,你还可能见过这东西,甚至有幸听过唱片。
现在谈论唱片跟谈论青花瓷一样,透着一股远古气息。如果问你一张唱片的尺寸有多少,即使听唱片的人,也未必一下能说出来,除非你有过DIY封面的经历——CD的尺寸是12×12厘米。在CD之前是密纹唱片,一张标准专辑密纹唱片的尺寸是31.43×31.43厘米。这些数字对很多人来说已毫无意义。
我相信,有听唱片经历的人对唱片封面最感兴趣的时刻就是在掏钱买下之前,你凝视着封面,心里有点小激动,我喜欢的歌手又出专辑了。或者看着一个你并不熟悉的歌手(乐队)的唱片,浮想联翩,试图通过封面解读出它是一种什么类型的音乐,是否符合自己的口味,值不值得冒险花钱买下来。你对唱片封面设计师的尊重在这一刻体现得淋漓尽致。
你打开唱片,可以通过它了解有关这张唱片的全部信息。你可能想过,封面为什么这么设计,你查阅资料,发现它背后还有点故事,例如,90年代美国有一支乐队叫“简之瘾”(Jane’s Addiction),他们在1990年发行了一张专辑《习惯仪式》(Ritual de lo habitual),它的封面没什么设计,乐队名和专辑名下面有一段文字,是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的内容。第一修正案是——网上你可以查到。
(修改后的唱片封面)
“简之瘾”之所以用宪法第一修正案条文,是因为第一版专辑的封面遭到唱片连锁店的抵制,抵制的原因是封面设计太露骨,他们不得不修改封面。
(修改前的唱片封面)
即使是个资深歌迷,你对一张唱片封面背后的故事也只能了解到这一步。工业标准的限制,设计师才华的极限,想象力的局限,让我们看到每一张唱片的封面就是那样。
但是,有一个24岁的俄罗斯青年说:不,不是这样。他用一种奇特的方式拓展了设计师和我们想象力的局限,向我们展示了一张张唱片封面旁边而不是背后的故事。
这名俄罗斯青年叫伊戈尔·利普尚斯基(Igor Lipchanskiy),来自伏尔加格勒,他有三个爱好:拆卸AK-47,养狗熊和玩Photoshop。当然,他也是一个十足的摇滚歌迷。
在他眼里,每一张唱片封面由于空间的限制,很多信息被“切掉了”,他要想办法把它补回来,把一个更完整的封面呈现在你面前。他说:“当我凝视专辑的封面时,我在上面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位置。”
他像一个淘气的孩子,在那些神圣的唱片封面上做出各种“冒犯”,他想尽一切办法,让自己参与其中并且与画面完美合成一体,幽默、搞笑,甚至有些猥琐,让那些自从成为印刷物以来一成不变的封面“活”起来,他的恶作剧把封面变成二维空间蒙太奇。
利普尚斯基说:“我不是设计师,我只有Photoshop的基本知识,这就是为什么我为自己的设计罪过道歉。我的目的不是让设计师震惊,我只想在封面上创造一个有趣的故事。”
他的Instagram上的介绍是:“所有这一切都是真的”(All this is true)。
是真的吗?我们来看看。(图片较多,慢慢看,每一张都精彩。)
都看到最后了,再多看一眼呗。
扫码进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