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许联想

珍爱生命,远离博客

2011年2月18日的日志

带三个表 @ 2011-02-18 15:13:28 分类: 杂谈

反正年过完了,可以说点难听的话了。

这几天我在研究“旭日阳刚”。当初他们的视频在网上火起来的时候,我感觉是,在这个年代,灰姑娘随时可以成为白天鹅,丑小鸭随时可以变成白雪公主,旭日阳刚也不例外。我的印象是,他们粗糙的质感恰恰弥补了当今光鲜文化里缺失的东西。总吃海鲜人们早晚会吃腻的,更何况那些海鲜本来就是拿皮革做出来的牛奶呢。所以,当旭日阳刚出现,让人感觉特别不同——粗糙、真实、质朴、理想、底层……一切当今流行文化中不具备的东西几乎一下在他们身上都体现出来了。他们感动很多人的秘诀也在于此,比起那些靠炒作绯闻、索取掌声、编造人生来引起人们关注喜爱的明星们,旭日阳刚显得不合时宜地感动了感动在傻逼们明星圈套里的那些人了。

显然,旭日阳刚是关注经济学的典型案例,他们被关注到上了春晚,甚至一些老艺术家都愤愤不平,我们艺术家一辈子都上不了春晚,两个民工凭什么。关于这种心理不平衡,或者关于旭日阳刚怎么被国家媒体利用,不是我想在这里讨论的,换你的话你也一定这样乐于被利用。这种成不了赵忠祥的绕颖心态很不好。

我想说的是,旭日阳刚成名之后怎么办?其实也不是我该操心的事儿,人家爱匝地就匝地,与我无关。但我还是忍不住想说说,因为这个案例对于虚假的文化娱乐现象来说太典型了。

记得2005年采访超女的时候,我向9个采访对象问了一个问题:“你想成为明星吗?”没有一个人干净利索对回答我,都是顾左右言他,支支吾吾。于是我反复问这个问题:“你想成为明星吗?”连问了三遍之后,她们统统都招供了,并且很坚定地说:“想!”就是,不想成为明星的该去参加水库工地劳动竞赛,而不是参加电视选秀比赛。任何人,但凡做的事情可以能让他看到一个模模糊糊的未来的街头上有星光闪耀的可能,他一定会有点小梦想的。旭日阳刚也不例外,至少,从现在的影响上来看,他们已经成为明星了。

这年头成为明星很容易,被公众熟知且能将知名度转化成商业利益就是明星。但成名跟成功是两回事,旭日阳刚如果想成功,前面的道路是很艰难的。

第一、靠翻唱一首歌成名,这一步的门槛很低,谁都能做出来。但接下来怎么走,门槛就高了。你看那些选秀歌手,现在还活跃的有几个人?一种是本来就有点本事的,不靠选秀将来可能也会靠别的出来;一种是压根就没戏,但是选秀把他给推到这个位置上了,就像执勤一样,到点下班。第二、你千万不要相信,在我的祖国是有娱乐产业的,如果你不明白我的这句话可以类比一下:在我的祖国是没有民主的。你就豁然开朗了。如果你还不明白,请去第六号屠宰场报到。目前的中国,任何所谓的产业,都是一个皮囊,支撑这个皮囊最重要的基础是没有的,为什么没有,我以前在博客上说过一万遍了,我们是拿人家资本主义的结果来操作,走捷径,超英赶美。要知道,所有结果都是有原因的,机制也一样,您不能像上帝有光于是有了光那样简单,会遭报应的,结果肯定是上帝说有光于是走了光。这种报应的直接牺牲品就是从事这个行业里的最前排的人,想想在过去的那么多年,有多少人死在这个走光机制下。

也就是说,娱乐这个行业从来是不会给想成名的人一种安全感的,它的淘汰机制很残酷,不行你就滚蛋,没人再记得你。西方就是这样,纯市场说话。我们还不如西方,因为我们连市场都没有。西方让你死的时候还告诉你死因,我们这边让你死的时候一律是死因不详。当然,每天都有很多不怕死的人往里跳。悲观地说,再过一百年吧,你爷爷的爷爷的爷爷当年弄了一缸榨菜,却没挣到钱,但是你挣到钱了。所以你孙子的孙子的孙子会有一个好结果的。

我觉得旭日阳刚这对组合好好弄一弄,一定能成功。我国的文艺战线上已经有多少年没出来这么爷们的男人了。但是,如果按照音乐娱乐行业从业人员的智商,他们从来没见过把一个草根弄成功的。他们就会把一个傻逼弄成大傻逼。

我能想象得出,旭日阳刚很快就会出专辑,他们身上的质朴会因为知名度的不断提高而慢慢消失,但是他们还会向公众传达那种草根的标签,而且仅仅剩下标签。你会发现,他们已经跟过去彻底不一样了,他们真的就会像《春天里》歌词描述的那样,一语成谶。

他们的言行举止很快会跟你见到市面上任何一个明星一样,如出一辙。也会有小报记者报道他们的绯闻,他们的经纪公司也会不失时机地进行炒作。总之,一切拙劣的娱乐圈伎俩都会出现在他们身上。甚至我更邪恶地想像,这哥俩有一天会因为分赃不均各奔东西,他们的婚姻家庭也会因为成名后遇到危机。如果有一天这个环境再对他们釜底抽薪,那就会更加悲剧。当然,即便他们遭遇各种问题,他们的物质生活质量会比现在好得多。

善良的人们会问:你干嘛这么乌鸦嘴?人家好好的你盼人家不好?我说:不,不是我乌鸦嘴,是这个环境到处都是乌鸦嘴。比如嫌贫爱富、虚荣心、享受成名、过河拆桥、见利忘义、此一时彼一时……这些老祖宗总结出的成语不是随便说出来的,都是乌鸦嘴文化的精髓。我倒真的想看到他们在成名之后的与众不同,那时候他们不仅是外形上的爷们儿,更是心理上的爷们儿,这才叫纯爷们儿。前提是,他们明白,他们能判断,他们能抵御住诱惑。这事儿不是随便一个人能做到的。

是旭日阳刚自己决定自己的命运还是命运受别人摆布,这是个问题。他们来自社会最底层,想再到上层混,好多东西两眼一抹黑,相当长时间他会受别人摆布,而且是两厢情愿。当他们的商业价值被榨干之后,就被抛弃,搞不好还会变成笑谈。

如果他们自己决定自己的命运,还要看得更长远一些,对两位农民工兄弟太难了。这需要境界的。你看那些受过正规教育成名的人都不知道哪边是北,旭日阳刚也不是神仙,他们的命运从现在开始就是被裹挟着走。在我看来,这哥俩与那些教出来的明星最大不同是内心免疫力差。

如果他们有创作能力,并且借助这个机会好好施展自己,坚实地站在蓝领阶层,或许还有救。但是他们可能没有独立这个概念,初衷想的都很简单,现在是走一步算一步,走到哪儿还不知道。反正一切就靠悟性了。

Suede乐队的Brett Anderson老师说过一句话:“那些被盛誉冲昏了头脑的人,也许当初并没有把成名看得很重,也许他们并没有准备好成名,再也许他们从未预料到成名之后的结果。”

Bob Dylan老师也说过:“被关注是一个负担。耶稣把自己钉在十字架上是因为他发现自己被关注了。所以我经常失踪。”

有很多很多老师都说过类似的话,都是警句。什么叫名言警句呢?就是在你每次读到的时候都拍案叫绝启迪人生但从不当回事的那些话。

一切都是事先设计好的陷阱,陷阱里有诱人珠宝,跳不跳的权利都在自己手里。

希望我说的这些话纯属个人臆想,都不会变成现实。

带三个表 @ 2011-02-18 0:24:03 分类: 闲扯

美国之音说,以后削减中文广播预算,这个信号告诉我们,美国之音,一直扮演和平演变的幕后黑手,终于唱不下去了,中国某些人的一块心病,总算好了。

想起了那首歌,改了几个词,就是当年听美国之音的感觉。“年轻的时候我喜欢听收音机,等待我的至爱节目。新闻播放时,我会仔细听,总会让我开心的笑,那是如此快乐的时光,这并不是很久以前的事情,常常在想,以前那些新闻都到哪里去了?后来他们又回来了,就像又见到久违的老朋友一样,我是多么熟悉这些事情!每个‘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每个‘中央电视台’都在闪耀。”,哦,这就像以前一样,昨日重现。

我小时候听美国之音的次数不算多,只是在信号好的时候,把耳朵贴在半导体上,像现在接听iPhone4一样时断时续听着敌人感化我们的声音(这也是我怀疑是不是美国所有的通讯设备都跟要断气一样哽咽)。我那时候是带着批判的态度收听美国之音的,老师和课本告诉我,凡是美国之音说的都是错的。这一点我坚信不疑,以至于我长大之后落下一个病根儿——凡是广播电视里说的都是错的,现在看电视还改不掉这毛病,后来发现,我是对的。那到底谁错了?

我觉得美国之音敦刻尔克撤退,一定是他们看到了,中国这个地区已经不用发射信号了,因为中国自己已经做到了美国之音能做的事情,只要中国人把新闻反过来理解一下就是美国之音。可见美国之音的存在的确有些多余。中国人从看美剧和好莱坞大片中感受到了另一个频率——美国之淫。当你拼命想传播美国价值观,正义的中国人民不会接受。但是你把美国价值观编成一个段子,中国人民就笑纳了。谢谢啊,都在一个地球上,差别咋就那么大涅。

有个同学说得好:“在鲜活的‘事实’面前,谣言显得如此苍白无力。”这句话也太嗯哼了。

插播一条寻找即将成为钻石张老六的广告:
某公司是一家提供网络服务的公司,占国内市场份额很大,现在正在良性发展阶段。现需要Chief Technology Office一头,这个CTO需要负责公司的技术方向和战略规划,所以需要有很强的技术背景又非常熟悉国内的网络市场,善于沟通、表达,要求有10年以上工作经验,可以讲流利英语,最好有海外留学的背景和外资网络公司的工作经验。年薪大约在人民币一百至一百二十万之间,另有奖金和股票……如果有人有相关背景、经验,您就发邮件吧,别客气:
merelee333@yahoo.com

  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