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许联想

珍爱生命,远离博客

2009年8月的日志

带三个表 @ 2009-08-31 15:41:11 分类: 闲扯

海法位于以色列北部,是以色列第三大城市,站在山上俯瞰海法,感觉它比特拉维夫和耶路撒冷还大,海天一色。远处的山后面就是经常发射炮弹的黎巴嫩。海法的英文名就叫“Haifa”,相当于汉语拼音,这是我出国后唯一认识的英文名,老狼说这是海灯法师的简称。

在海法,有个叫杨子的朋友,她在那里做导游,我第一天到特拉维夫,她跟老公一起开车过来见我,给了我2000谢克尔,还有两个转换插头,以及一饭盒她自己做的包子。说实话,后来我非常想念她做的包子,当天早餐,我就拿着包子进了餐厅。后来导游告诉我,以色列在吃方面是有很多禁忌的,我当时不知道,在餐厅跟大家一起把一饭盒的包子干掉了。后来她还帮我买一些化妆品。

最后一站我们去海法,站在山上,我感慨,如果能在这里生活,哪怕天天头顶上飞炮弹我也认了。杨子来看我们,带了一桶以色列啤酒,还有一个大包,因为我买的东西实在装不下了。还有一饭盒新鲜的无花果。之前我在以色列的农贸市场上见过这东西,当时还以为是洋葱头。还有,她给陈晓卿老师带了两包可以褪黑色素的烟,我问她为什么不给我烟,她说我还不够黑。

我们在一家1872年开业的饭馆吃饭,这家饭馆位于的街道两边都是餐厅酒吧,感觉像一座座小洋楼。每个建筑都有自己的特点。导游告诉我们,你们下一顿饭要在晚上11点以后,现在是下午两点,要多吃点。老狼点了一个500克的牛排,居然全都吃掉了,看来他叫老狼是有原因的。

在去机场的路上,导游张老师问我们:“你们觉得海法漂亮吗?”我们异口同声说:“漂亮。”“你们觉得海法的空气好吗?”我们再次异口同声:“好!”张老师说:“海法是全以色列污染最严重的城市,因为这里有很多工厂。”下面这张图片就是海法的半全景,你能看出它有污染吗?

带三个表 @ 2009-08-31 1:15:01 分类: 闲扯

在以色列上网不太方便,经常打开一个页面需要10分钟,有时候还要刷新几次才能进去。刘洋老师有一台古董笔记本电脑,开机速度也需要10分钟。进酒店之前,老狼跟刘洋说:“一会儿我去你房间上网看看邮件。”

刘洋说:“那你先去洗个澡,然后来我这里正好。”
老狼:“我就想看看邮件,还让我先洗澡,你想干嘛呀?”

后来,这句“你先洗个澡”就成了我们以色列之行的口头语,不管干什么,必然会有人说:“你先去洗个澡。”这有点类似百搭句“一枝红杏出墙来”,不信你试试。

于是老狼就洗了个澡(摄于死海)

带三个表 @ 2009-08-29 6:41:14 分类: 闲扯


在埃拉特海滩,有很多水上运动,比如这个叫水上飞毯的运动。瞧,他们已经准备出发了。


快艇拖着他们在海面上奔驰,有一种飞的感觉。


有时候,两条飞毯会分开,有时候又会撞到一起,这都是开快艇的小伙子不断改变方向的结果。


当然,有时候也会出现飞毯骑人的情况。


他们不得不重新爬上飞毯。有人在此过程中泳裤被水冲到了海里。


最后,他们终于胜利到达彼岸。


不幸的是,叶蓓老师在翻船过程中被划伤,血都流出来了。


胸前划出了一道30多厘米的绚丽血痕。知道的是玩水上飞毯划伤的,不知道的还以为SM过程中留下的历史遗迹。

带三个表 @ 2009-08-28 21:50:50 分类: 闲扯

自从刘洋老师拍照片不是不摘镜头盖就是找不到镜头盖之后,他含恨不再用他的尼康D80单反相机,改用他的卡片相机。正好陈楚生老师要学习单反,刘洋干脆把单反相机给了陈楚生玩。每次把相机交给陈老师的时候,都会叮嘱一句:“千万别把镜头盖弄丢了。”

陈老师学习摄影很认真,现在已经学会用P档拍照了。偶尔,刘洋会叮嘱一句陈楚生:“千万别把镜头盖弄丢了。”今天大家玩了半天,中午吃饭的时候,刘洋问陈楚生:“镜头盖没丢吧?”陈楚生从口袋里掏出镜头盖,说:“没有。”刘洋说:“把相机给我,我拍几张照片。”

陈楚生把镜头盖给了刘洋。
“相机呢?”刘洋问。
“找不见了。”陈楚生说。
“你搞丢啦?”
“你说不让我把镜头盖弄丢了,我就一直抓住镜头盖,不知道你还要相机,所以不知道丢到哪里了。”

带三个表 @ 2009-08-28 5:03:48 分类: 未分类


昨天从死海到耶路撒冷老城,地上地下转了一大圈,晚上看声光秀、摇滚演出,实在太困了,先贴一张图。摄于耶路撒冷老城的街道。关于以色列的好玩的故事,刚刚写了一个开头,明天会有更劲爆的照片。

带三个表 @ 2009-08-27 6:33:49 分类: 闲扯


看来今天死海酒店的网速还不错,再贴一张图。这是在埃拉特的小摊上经常看到的手工艺品,不知道为什么他们喜欢卖这种黑猩猩,这要在西安,一定会换成兵马俑。看来一定有什么典故,明天问问导游。在我看来,就是一群傻黑猩猩在我博客的留言的场面。

带三个表 @ 2009-08-27 6:28:32 分类: 杂谈

出国前,有无数人叮嘱我这个第一次进大观园的刘姥姥,你拍照片一定要注意哦,不能乱拍,人家会不高兴的。的确是这样,在国内,我随便给人拍照片,确实遇到不高兴的,还逼着我删掉,或者跟我要钱。

所以,到了以色列,我拍照片的时候都特别谨慎,尤其是给小孩拍照片,都先征得家长的同意。但是在去埃拉特的路上经过一家乳制品商店的时候,改变了我的看法。我当时正往店里走,两个男子从对面过来,他们看我的样子知道不是本地人,一定是从东方来的,先是打招呼:“哪来的呀?”“从贵国来的。”于是他们很吃惊,这么老远跑过来,干嘛来了?当你告诉以色列人是从贵国来的,他们立刻变得非常高兴。我跟着两个男子打了招呼后便往商店里走,没想到被他们叫住,然后指着我的相机说:“给我们拍张照片。”于是我给他们拍了一张。然后,两个人开心地走了。

这样的事情后来经常发生。在音乐节现场,人们都坐在一起喝啤酒,我尽可能找到一些好玩的花絮,每当我打算拍一个人,都会问他们:“可以来一张吗?”对方闻听后立刻高兴起来,然后做出一个让他和你感觉很舒服的姿势,表情顷刻间变得丰富起来,等着你按下快门。在这里,不管男女老少,只要你给他们拍照片,他们都像个孩子一样把最天真的表情展现在镜头前。

在一个类似北京秀水的商业街,我随便闲逛,只要进入一家店铺,主人都会很热情地跟我打招呼,没有任何人向我推销他们的商品,上来都是先问我从哪里来的。以色列人一般都能说三四种语言:希伯来语、英语、阿拉伯语基本上都会说。我的英语最基本的对话还能对付一点。当他们得知我是从贵国来的,都是先惊讶一下。在一家店铺,一个小伙子指着墙上的一些符号问我:“你是从这里来的?”我走近一看,是一排汉字,我说:“是。”然后他指着一个汉字问:“这是什么意思?”“龙。”“这个呢?”“虎。”“这两个放在一起什么意思?”“周正dragon与华南tiger。”实际上,他们把很多汉字当成文身或者装饰图案,然后印在什么地方。比如“爱”“囍”之类的汉字,正好“龙虎”两个字挨着。还有一个伙计,见到我就打招呼,我听半天没听明白他在讲什么,我估计他说的不是英语,于是问他:“可以说英语么?”他用英语问我:“你是从日本来的吗?”这时我才恍然大悟,他刚才用希伯来语口音的日语问我是不是从日本来的。我很礼貌地说:“不好意思,我来自贵国。”

在海滩上,到处都是度假的人,穿行其中,就会有人打招呼:“Hi,给我拍一张。”这一路上,基本是在给人拍照片。一个小伙子先是叫来一个同伴过来拍照片,拍完了又叫来两个,再拍。

说到这里我要批评一下小强老师,你瞧瞧人家以色列人民,再瞧瞧你,明明喜欢被人拍照,偏偏装出一副“呀嘛带”的样子。

在海滩上,一个女孩过来要拍照,我给他们拍了一张,然后我点点头转身走了。没想到女孩追了过来,问我:“你怎么把照片给我呢?”我说:“你有电子邮件吗?”于是女孩跑到很远的地方找到笔和纸,写了一个邮件地址。我告诉她,有机会上网,把照片传给她。

沿着海滩往前走,我发现,没有人带相机,在他们看来,度假就是享受阳光与海风,而且这样的风景对他们来说几乎没有什么新鲜的,但是当有人带着照相机跟这里瞎拍的时候,他们就会想到给自己留一张。我拍了很多人,只有那个女孩跟我要照片,其他人可能只是很喜欢享受被拍照那一瞬间的过程而已,至于是否要看到照片里的自己,那不重要。他们都很友善,也很直接。因此我也从未遇到过一个不让我拍照的以色列人。

昨天,终于在路上遇到一个预备役军人,他背着枪,我问:“能拍张照片么?”他非常高兴,我拍完后,一帮人先后涌上来把这个小伙子当成了固定道具,挨个合影。

实际上,你不说是来自贵国,他们是分不清你是日本人还是韩国人还是新加坡人。就像你看到一个阿拉伯人,不知道他来自阿联酋还是沙特还是巴林,但是他们对长成这样的东方人都很礼貌。以色列人受教育程度比较高,比如,我不管到哪里,都没有看到又吵架的,更别说打架的。在路上,我们总能看到路边有一个标牌,上面是一个手掌,最开始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后来导游告诉我们,这个牌子的意思是,所有车辆行驶到这个牌子跟前都要停一下,然后再走,这是出于安全的考虑。这类提示牌附近既没有警察也没有摄像头,甚至也没有什么车。我一直在观察,给我们开车的司机,只要遇到这样的牌子,哪怕方圆一英里之内都没有车,他都会自觉地停下,然后再启动。因此这里的媒体不会造出一个“70码”的词汇。

嗯哼!

带三个表 @ 2009-08-27 5:07:18 分类: 挨个祸害

这次来以色列,十个人,每个人都带了一台照相机。我出发之前就做好了上车就睡觉,下车就拍照的心理准备,十个人当中,有七个人用单反相机,三个人用卡片相机。甚至我和刘洋老师把卡片和单反都带来了。

在埃拉特这样的地方,我很少看到有人用照相机,所以我们这帮人走在街上,显得与众不同,人家只要看胸前的照相机不用看脸长得什么样就知道是游客。老狼说:“现在中国人跟20年前的日本人一样,出门都带单反。”老狼跟叶蓓用佳能,其余用单反的都是尼康。

陈楚生老师没有用单反,而是用一个卡片相机,第一天,他借刘洋老师的单反玩,结果一下就上瘾了。一路上就惦记回北京后买个单反玩。所以说,照相机跟毒品差不多,一碰就上瘾,一路上我们就给陈老师推荐各种型号的单反相机。这时,即将著名的女唱作人查查老师突然发问:“什么叫单反?”用通俗的语言给她解释,她听不懂;用专业术语给她解释,她还听不懂。后来刘洋老师说:“镜头能卸下来的是单反,要拿钳子掰下来的是卡片机。”这时胡赳赳老师说:“我的相机镜头就可以卸下来,但不是单反。”后来人们告诉查查老师:“长成你这样的是卡片机,长成刘洋那样的是单反机。”反正记住都是机就行了。于是,查查老师打算回北京后也买一个单反相机。你看,已经有俩人被拖下水了。

叶蓓老师用的是佳能450D,我告诉她这是一款玩具相机,于是,叶老师一路上给自己自拍。其实用手机就够了,干吗用一个单反相机呢?大概花上几千块钱,买一台单反相机,只用来自拍,也就叶老师能干的出来。不过我看过叶老师拍的照片,其实还是蛮不错的。人家就用P档,什么都敢拍。

刘洋老师很奇怪,一路上听到他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的镜头盖哪去了?”而其他人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刘洋,你没摘镜头盖。”反正他不是没摘镜头盖,就是摘了之后不知道放到什么地方,一路上他总在找镜头盖。

陈楚生老师逃出天娱后的主要工作是练习单反。


刘洋老师的体位和表情把握得很好。


老狼说:“既然是单反,就要单手玩才酷。”


叶蓓老师不分昼夜地在玩自拍。

带三个表 @ 2009-08-27 3:56:19 分类: 杂谈


婴儿车里抹着防晒霜的孩子。


这样可爱的孩子满大街都是。

在以色列,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小孩。

不管是走在街上,还是在海边沙滩,或者是在酒店宾馆,到处都能看到小孩,一般场景是,夫妻双方带着四五个孩子,母亲怀里抱着一个,父亲脖子上还骑着一个,手上推着一个婴儿车,车里还坐着一个,再看母亲的肚子,还怀着一个。这就是以色列的家庭。现在正好是度假季节,经常是一家人一起出来度假,酒店里到处都是孩子的叫声或哭声。在去以色列的航班上,就听见了孩子在哭,在我们去听一个来自古巴的鼓手授课的课堂上,孩子的哭声与鼓点的切分音配合得恰到好处。不过,以色列人早就见怪不怪。这种情景我倒是在小时候见过,那时候贵国还没有实行计划生育,所以在农村倒是可以看到一家人,夫妻两个带着一大帮孩子,但是像在以色列这样到处都是的场景,还真少见。

以色列是一个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多种宗教融为一体的国家,在犹太人人看来,生孩子是上帝赋予他们的一种责任,因此,他们把生孩子当成一件很光荣的事情。政府也鼓励人民生孩子,每个家庭只要生一个孩子,政府就每个月会给补贴150美元,所以,一个家庭有三四五六个七八个孩子是非常正常的事情。以色列现在有七百多万人口,有30%的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在以色列,人均月收入低于1500美元就算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其实他们的收入还可以,尤其是中高收入的中产阶级挺多的,但是按人头以平均,就被拉到贫困线以下了。

在街上,我观察了一下,以色列人有个特点,就是女孩在未出嫁之前,身材好的能让你想死,双腿修长,消瘦高挑,随便拉过来一个,都是模特的坯子。可是一旦女孩长大嫁人后,开始生孩子,体型完全就变样了,变得非常胖。我又观察了一下,在以色列,女性C杯都算小的,也就相当于你在中国看到A杯的女孩。我问当地人,为什么女性身材前后变化如此之大,我得到了一个貌似有说服力的答案:一旦女孩嫁出去了,就不介意自己什么样了,爱怎么长就怎么长,她们不会担心自己因为体型变化或者容颜衰老而担心丈夫对其不忠,或者变成一个秦香莲。这一点跟贵国完全不一样,贵国的男人不管多大岁数,都惦记年轻的小姑娘。其实,宗教在稳定婚姻的过程中起到很大作用。而以色列人选择结婚,基本上都是想明白之后再结婚的。一般婚后不会出什么问题,另外,在以色列,离婚的成本很高。这样一来,妇女不用担心家庭稳定问题,不管自己长成什么样,丈夫都会不离不弃。而且,犹太家庭都以女性为主导,她们永远不会表演整天对着镜子为自己身材发愁这个节目。而在贵国,我听到最多的女性话题就是减肥。

带三个表 @ 2009-08-26 5:10:34 分类: 杂谈

先记一些豆腐帐,以免将来自己也忘了。

8月23日,我乘坐以色列航空公司的班机前往特拉维夫,中途飞行了十个小时,以前我坐飞机时间最长的记录是去乌鲁木齐,三个多小时,想象不出十个小时怎么度过,反正在飞机上,不管怎么坐着,都不舒服,不过最后还是睡着了,下飞机是第二天凌晨三点多,本来办理完入关手续之后,坐车就可以到酒店入住,但是中间发生了一些意外事件。

与我们同行的网易的王磊老师,在办理入关手续的时候,被扣住了,估计丫长得比较像某一个恐怖分子,直接被警察带走,半个小时后,他才被放出来。一问才知道,王磊老师曾经去过泰国,所以被带走盘问一下。后来接我们的司机因为要吃饭,所以也来晚了。导游介绍说,这位司机师傅是一个穆斯林,现在正好是斋月,太阳出来后不能吃喝,所以他必须在凌晨两点多钟吃饭,直到太阳落山才能吃饭喝水,中间是不能吃东西的,渴了也不能喝水,所以耽误了一点时间。

被释放出来的王磊老师,脸上有一种开心的微笑。

可能有很多人会问,怎么在以色列还有穆斯林?我也看了前一篇博客的留言,好多人提醒我注意安全,我非常理解,事实上,我们在贵国根本不了解以色列,一直把以色列当成一个战场。从1973年开始,以色列就没有在本土打过仗,至少,在以色列没有跨省追捕,因为以色列只有中央政府,没有省级行政单位。我在埃拉特,在大街上没有见过一个警察,以色列是按人口比例算警察最少的国家,比广州市的警察还少,但是这里比你想象的不知道安全多少倍。那么,为什么以色列给贵国人民一种不安全的印象呢?这就是一直以来贵国媒体一直妖魔化以色列的结果。以色列有很多穆斯林,他们相处的很好,没听过有什么矛盾。

以色列一直对贵国很友好,它从来没有承认过台湾,至少这一点不是很多国家能做到的。但是贵国跟以色列直到1992年才正式建立外交关系。贵国的媒体一直把以色列与阿拉伯国家的冲突当成国际新闻的一个重点来报道,这主要是告诉贵国人民,在这个世界上,还有比贵国更糟糕的地方。而主要的原因其实还是石油,以色列没有石油,阿拉伯国家有石油,所以为了能源,也要尽量讨好阿拉伯国家,权衡之下,只好拿以色列当反面教材了。我从能看到电视那天开始,新闻就负面报道以色列,如果来了以色列,你会发现,完全不是那么回事。以色列很安全,飞机上的餐具都是铁制的,比如刀叉,世界上还有哪个航空公司在飞机上提供铁制餐具呢,至少我在和谐的贵国飞机上没有看到。

反正我没有看到这里有什么不安全的,人民安居乐业,我们到的第二个城市埃拉特,在红海边上,对岸就是约旦、沙特阿拉伯,我们住的酒店往南几百米就是埃及,可以说埃拉特是被阿拉伯国家包围着,但是这里你看不到军队,甚至边境上也没有军队。目前,以色列跟着几个阿拉伯国家的关系都很好,不然你不能想象,在埃拉特的“蓝滩”上,到处都是休闲度假的人们,他们拉家带口,在海里游泳,在沙滩上晒太阳,享受着美好的生活,这里感觉简直是世外桃源。如果这里随时都会有战争的危险,他们还会这样吗?

我们从特拉维夫到埃拉特,几乎穿行整个以色列国土的三分之二,即便是最危险的地段加沙地带,也看不出有什么不安全的,我们最近的时候距离加沙只有20公里左右。导游告诉我们,敌方的武器不会造成多大威胁,他们制造的武器,还没有点燃大裤衩的礼花弹威胁大呢。

以色列是一个高科技产业比较发达的地方,尤其是IT产业。但我没想到的是,在以色列上网非常麻烦,不像在国内,你入住任何一个酒店,只要有上网的条件,网线插上就能用。今天能上网,还是导游张老师在前台花了半个小时的时间跟店方交涉,才让我能顺利上网,而同行的十个人,不是谁都能上网的。而且上网费也很高,每小时27谢克尔(一谢克尔相当于1.7元人民币),但是在张老师的坚持下,我可以免费上网。后来张老师告诉我,以色列酒店以前都是可以免费上网,后来一家私营企业把酒店上网业务包下来了,就开始收费了。酒店房间没有网线,一律无线上网,但是速度有些慢。

我们一行十人,在特拉维夫停留了五六个小时,便乘车前往埃拉特,来看国际爵士音乐节,然后顺便看看以色列其他地方。这次是应以色列国家旅游部的邀请,由深圳广播电视局承办,同行的还有老狼、叶蓓、陈楚生、《新周刊》的胡赳赳老师以及深圳广播电台的刘洋老师等人。

关于在以色列发生的好玩的事情,以后慢慢写出来,由于网速太慢,照片上传有点问题,以后方便的时候再贴上来。

带三个表 @ 2009-08-23 3:20:31 分类: 闲扯

从明天开始,我将回到10年前的作息状态,早上七点来钟起床,晚上十一点来钟睡觉,面朝大海,夏日炎炎。这样的日子,真是久违了。这样的日子,将维持一周。因为我要去以色列。

我一直没有出过国,以前也有过出国的机会,但阴差阳错都错过了,我一直想去这样的一个国家,第一,从来没去过;第二,有好玩好看的东西;第三,不是谁都去过的地方;第四,不用倒时差。所以以色列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因为它在东二区,跟北京相差六个小时,看来我这么多年一直熬夜过着神魂颠倒的生活,就是等着去以色列。

这次将去特拉维夫、埃拉特、死海、耶路撒冷、凯撒利亚、海法,相当于绕以色列一圈。

  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