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许联想

珍爱生命,远离博客

2007年9月的日志

带三个表 @ 2007-09-30 3:09:14 分类: 挨个祸害

今天,北朝鲜人泪如全勇先老师打电话,说吃饭,因为他编剧的电视剧《雪狼》最近在一些类似高邮、淄博之类的地方台收视率非常高,这部抄自《西西里美丽传说》的电视剧,正以掩耳盗铃之势走红。

饭局上,还来了一位原出版界大鳄鱼杨葵杨老颓,其余的人,我就不介绍了,都没这二位有名。全老师把电视剧的宣传资料拿出来,我看上面有全老师的生平简介,全老师是中国作家协会的会员,对,老颓也是中国作家协会的会员,现在跟郭敬明是一个组织的。

非非每次参加饭局永远是迟到的,一般到了桌上剩下残羹冷炙的时候,非非就出现了。但是今天,非非来得特别早,饭馆还没开门,她就等在那里。今天北京大温降风,非非穿得很少,露肩露腿的,冻得直哆嗦,一个厨子上厕所出来,看到了非非,便把她放进去了。

饭局开始,全老师端起酒杯:“首先我欢迎各位今天光临,今天饭局主要有两个猪蹄,一个猪蹄是我这个电视剧开播了,希望大家回家都看看。”我打断全老师:“我们家收不到淄博台,咋看?”全老师一皱眉:“你国庆期间就不能去一趟淄博度假吗?我干吗把饭局安排在这时候,就是给你一个提前量。不要打断我说话,我接着说第二个猪蹄,今天我要在这里宣布,在我和老颓大力推荐下,非非最近加入了中国作家协会,成为一名职业作家。”

哦,天哪!晴天霹雳娇娃。

我看着坐在旁边的非非:“非非,你加入中国作协有什么科学依据?”非非的脸上漏出小心脏得志便猖狂的神情:“我有作品。”我说:“我就记得你给潘石屹写博客,然后让他出本书。而且属于职务创作,连署名权都没有。”非非说:“你为什么不想想那是我的笔名呢?”

你说也奇怪了,挺好看的一个女孩,怎么就那么想不开给自己起了个“潘石屹”的笔名呢?将来嫁不出去可咋整。

我又说:“加入中国作协,至少要有两本有影响的作品才行。”这时全老师说:“你这个人干吗老是这么较真?你没本事加入作协,不能就证明别人不能。我们在给作协写推荐信的时候,让非非连夜赶制了一部小说。”

这是赶鸭子上架,这是现上轿现扎肚脐眼儿。哪有这么加入作协的。我好奇地问非非:“你是怎样连夜赶制出一部作品的?”

非非说:“我把《梦里花落知多少》改成了《圈里圈外》,拿到作协就通过了。”

带三个表 @ 2007-09-29 22:07:34 分类: 杂谈

三联生活周刊2007037期封面及目录(图)

最近这期《三联生活周刊》是明年改刊的试刊号,
杂志一上市,我就收到飞猪的短信:
“哇靠,这期三联封面太难看了。”
我也同意飞猪的观点。
是难看了点。
不过,我觉得人的审美都有疲劳期,
疲劳了就不敏感了,难看的也看着顺眼了。
不信你回家看看你媳妇,
就是这个道理。
但是我相信,怎么也比福娃好看吧。
福娃我到现在看着也不顺眼。

还有人总跑到我这里投诉:
“你们三联广告太多了。”
嫌多你别买啊,又没人拿枪逼着你买,
你矫情什么?
《江泽民选集》里面一个广告都没有,
你去看《江选》啊。
一本杂志要养活百十来号人,
多几个广告你就受不了,
想饿死我们?

带三个表 @ 2007-09-29 21:31:49 分类: 杂谈

“土摩托是当年高考八个数学满分中唯一满分的人”这句话有谁没看懂?
请报名。

带三个表 @ 2007-09-29 2:58:38 分类: 杂谈

土摩托在博客上说,
新三联地址比原三联地址离他们家更近。
妈的,我为了求证这个当年高考八个数学满分中唯一满分的人说的是否有科学依据,
昨天白天我打车从老三联和新三联分别到他们家一趟,
发现距离一样。
是个等腰三角形。
娘的,有时候科学家的话也不能轻信。

带三个表 @ 2007-09-28 4:47:09 分类: 杂谈

名称: 李四表 | Email: xas@s.com | IP 地址: 58.37.102.144
真TM受不了你!
你在这说姜文的新片不好,可是你自己拍的《十面埋妇》是个什么烂B东西啊?!
我最恨自己做不好还到处说别人的人
你自己连电影怎么拍的都还在学习当中,居然在这评论姜文!靠!你说你不拍电影还好,你自己拍个什么《十面埋妇》的烂片,啥玩意儿啊!你配得上骂别人姜文么?!

这类留言最近在我博客很常见,似乎我是个电影人啦。谢谢抬举,不过在我看来,这是对我的侮辱。因为这个留言比较典型,所以我唠叨几句废话,你们也别说“跟这种傻逼一般见识干吗”之类的话,修理傻逼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自从罗永浩老师闭关写《罗老师谈减肥》之后。

我又看了一遍《您太客气了》,发现,我并没有谈到《太阳照样升起》这部电影本身的好坏,我只是谈论一下姜文最近的行为,我觉得他不正常,因此我推断出他对这部电影的票房不自信。电影我没看,所以我也没有去评论他好坏,这个叫李四表的傻逼,大概不懂中文,早前也有不少人这么说“我没资格谈论姜文电影的好坏,因为我拍了一个不如《阳光灿烂的日子》的《十面埋妇》”,所以我在这里提醒一下傻逼们,请你把这篇文章看完再作评论。一个西方记者看到克里姆林宫的灯光大半夜还亮着,可以推断出安德罗波夫去世,我为什么不能从姜文对待媒体态度的大变,推断出他对电影票房担心呢。而且你们要记住,以前姜文的电影投资都是国内的暴发户,不懂市场,只知道姜文有名气,所以给姜文投资,但是被姜文祸害够呛。这次姜文为什么乖了?因为给他投资的有一部分是香港黑道大哥杨受成。杨老师的钱是随便祸害的吗?

姜文的电影我没看,至今也没看,不过我的一个朋友的SMN上的签名说明了一切:“《太阳照常升起》是根据《我的千岁寒》改编的。”大家自己去琢磨吧。

我有没有资格评论姜文的电影呢?我有。这是宪法赋予我的权利,目前还没有法院剥夺我这个权利,所以我照常行使这个言论自由的权利,谁也管不着。那么,我拍摄了一两个DV之后还有没有权利,不,还有没有资格去评论别人的电影呢?显然我是有的,为什么呢?因为我有这个资格,任何人都有这个资格。不过按照这个李四表的思维方式,只有写出比《红楼梦》更好的人才有资格去评论小说;只有写出比《命运交响曲》更伟大的人才有资格去评论古典音乐;只有拍出比《公民凯恩》更牛逼的电影的人才有资格去评论电影……但是这个傻逼没有否认,没有写过小说、交响乐、拍过电影的人是有资格的去评论的。所以就出现这么一个矛盾,一个人一旦做了什么,就没资格去评论这个领域的事情,这种傻逼逻辑是跟谁学的?我想说的是,我做的再不好,总比你这个李四表做得好。这里有李四表的IP地址,哪个电脑高手帮我查查,这傻逼是哪个单位的?如果你是王朔,我服你,如果你就是个傻逼,那你现在好好学学逻辑学再出来混。

按照李傻逼的逻辑,一个人的资格或权利是因为他做了更多的事情而逐步丧失的。很遗憾,我是个记者,也是个评论人,还是个写博客的人,而且我对拍DV感兴趣,我到底是什么?习惯了一个人一种角色的人,来判断我确实有点难,因为这不符合他的常规判断。我还可以告诉你,我还学过画画、书法、篆刻、摄影,是不是我对这些都没资格评论,照你这个傻逼逻辑,我该失业在家,因为我写新闻也写不过普利策。

如果我愿意,以后我还可以去当话剧导演,还会写小说,写诗歌,还可以去写音乐剧,还可以去当电视节目制作人,我想做什么就去做,只要我不违法乱纪,你、妈、逼、你管得着吗!

其实这类傻逼式的留言经常出现在我博客上,有时候我只是一笑了之,反驳这类弱智的人都不用我动脑子。我为什么把留言的人命名为黑猩猩,不是对喜欢看我博客的人侮辱,而是总有少数傻逼,不以人的方式说话,所以这么设置也是提醒留言的人用弱智脑子思考一下,如果想不明白,建议你慎重一点。逼急了以后我就把现在的“已经有**个黑猩猩留言”改成“已经有**个大傻逼留言”。我豁出去把无辜的人都得罪也了不能容忍傻逼式留言。

带三个表 @ 2007-09-28 0:36:29 分类: 闲扯

今天去了一趟三联新址,之前同事在SMN上告诉我地址怎么走,我就有点晕,似乎很复杂,想象着其实不难,怎么也是CBD啊,不就是写字楼吗,又不是没去过。

上车后开始计时,大约20分钟,到了三联新址(去原址需要7分钟),出租车计费23元。到了南银大厦,我就有点懵,跟司机说,司机说没听说过这么一个地方,我观察了一下地形,说,您就往里面开,走着走着感觉进了家属区,不是CBD吗,怎么居民楼了?而且,路走到里面就要进一个工厂了,难道三联搬到一个工厂里办公了?我们厂长朱伟打算生产什么产品呢?带着满腹狐疑,我又给同事打了电话,同事说,你就进那家工厂,穿过车间和一堆机器,再出来,单位就在工厂的后面。

这让我想起了罗大佑的一首歌:“穿过你的工厂的我的手,穿过你的高楼的我的眼,如此这般的难走若飘逝转眼成云烟,搞不懂为什么三联会出现眼前。”又让我想起了贾岛老师傅的一首诗:“车上问同事,三联何处去,只在三元桥,云深不知处。”原来三联生活周刊掩映在无这么一个秘密的地方,相信以后来三联办事的人,都会让三联人费不少口舌,而且这地方用目前的汉语描述不清楚。我按照同事所说,面对我前面的工厂,我得穿过而且潇洒,虽然这看上去很假。果然,传过工厂,后面出现一砣写字楼一样的建筑,这大概就是三联的新根据地。走到楼下,问保安,B座四层怎么走?保安笑着说,你是三联的吧?我一听心里凉了半截,估计这个写字楼就只有一家单位租用,平时三联之外的人都记不住中国有个单位叫“三联”,人家只知道联想或三个代表。后来我一打听,事实上有两家。

这个办公地点看上去很奇怪,四周并不像我想象的那样是富有商业气息的CBD,倒像是80年代末期北京新起来的家属区,楼都挺高,但是都不知道是什么性质的,地上没什么人,而且周边没有一家饭馆。后来我回家的时候,特地从另一个方向走,先是走过一段很破烂的小路,这段路有点像我去年跟崔永远长征时在贵州贫困老区走的那段路,看上去很落后的样子,期间发现了一个足底按摩的,四家装潢比较破陋的小饭馆,分别是重庆小吃、兰州拉面、朝鲜冷面和不知道做什么的饭馆,但是门口有一个人在烙大饼,看上去很生活化。再往右拐,发现有两个人在一个大垃圾站拾垃圾,再往前走,出现一个比较豪华的建筑,从外观上看,不用脑子想,就知道是政府机关。走近一看,是工商局。又走了一段,再往右拐,人多起来了,车多起来了,路宽起来了,哦,是亲爱的霄云路,我有种从原始文明进入现代文明的恍惚感,这15分钟的反差太大了。不过,这就是北京,一个即将开奥运会的北京,她外表上变得越来越光鲜美丽,但是在她的私处,还是老样子。

很奇怪的是,新三联的地址在一个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地方,介乎传统文明和信息文明的交界处,但又不是工业文明,不知道这东西叫什么。

在办公室向外望去,也没什么好看的,一边被楼挡住了,一边就是,一眼就能望断天涯路的灰雾蒙蒙的北京城。不过,办公室比以前宽大敞亮多了,原来三联的办公室是个仓库改装的,只有一边有窗户,不通风,现在好了,四壁透风。而且办公桌都是新购置的,原来能装40人,现在能装将近70人。知道了吧,编辑部办公室弄这么大,说明三联马上就想搞大,虚位以待。

主编和发行部门都搬到了楼上,这样可以大幅度避免了在办公室见到朱伟的机率。要知道,我们三联的同事都很怕朱伟,每次他见到我们都会严肃地说:“你稿子什么时候交?”“你这周是什么选题?”弄得大家都很紧张。你说如果他每次见到我们都说:“我中午请你们吃饭啊”之类的话该多好。现在我们主编搬到楼上的一间宽敞明亮的办公室,里面有很多书和古典音乐唱片。如果我每天去他办公室偷一张唱片出来,需要3年。

编辑部办公室设计得比较奇怪,好像是六棱子形状,但我站在中央数了半天没有数出到底是几边形,这个问题回头让土摩托来解决,他数学比较好,他当年高考是北京8个数学满分中的唯一一个考了满分的人。但我相信,他看到这个多边形办公室肯定会说:还是这么设计有科学依据。

苗师傅、李鸿谷大人和舒可文的办公桌分别设在三处,互成犄角之势,有点当年三国鼎立的意思。今天本来想拍些照片给大家看看,但是屋子很乱,还没收拾好,收拾好了之后会很好看。

带三个表 @ 2007-09-26 9:20:47 分类: 杂谈

平时谁写个错别字啥的,都挺正常,因为汉字太复杂了,有些字不仅笔画多,而且还很相似,手稍微一抖,就写成另一个字了。比如铁凝老师,给大作家贾平凹的《美文》杂志题词的时候,手一抖,就把一个字写成另一个字典里查不到的字了。但是因为她是作协主席,作协主席是干什么的?就是管理一些写字的人的机构,比如,你写小说或者抄小说的水平比较高,就可以进入这个机构了,就归铁老师管了。所以,铁老师写字一定要写得很棒,才有这个资格。

但是,铁老师一不留神写出了一个连《乾隆字典》都查不到的一个字,这可难坏了大作家贾平凹,你如果说这个“茂”字里面多一“点”错了,那你也太不给铁老师面子了,你去质疑一个作协主席犯小学生式的错误,怎么可以?贾老师只是个地方作协主席,怎么能质疑全国作协主席呢?如果你说这个“茂”字里面多一“点”正确,那全国人民都不干了,你们这些写字的,以为比我们多写过几本小说就敢胡说八道?那叫字吗?是不是以后这么写字的人都可以进入作协?

我琢磨着,贾老师可能好几天没睡好觉,就这么一“点”事,真能把人难住。贾老师在进行了无数次哥德巴赫猜想和高速运算,最后得出一个结论,书法艺术和汉字本身还是有差别的,比方说草书,就是手腕一抖,不管笔画多少,立刻跃然纸上,何止少一划,少个七八十划都可以忽略,再比方说“流”字,在书法里面,右边上面的那一点就可以不写,为什么呢?我觉得可能是书法家认为,这个字太常见了,我这么有学问的人,少写一“点”你不会怀疑我文盲,而且,有时候书法中少个无关紧要的笔画,也是为了好看。恕我孤陋寡闻,我好像还没有见过书法中多一划的字,比如有人在书法最后的落款中写上“戊戌年二月”,您要是多一划,写成“戍戌年二月”,这不就把我们祖传的天干地支篡改了吗。

但是写了一辈子美文的贾老师,竟然能认可火星文,这需要付出多大的勇气和毅力啊,古有赵高指鹿为马,今有贾老登陆火星,真是相得益彰啊。有人时候往往就会栽在那么一点破事上,结果这“点”事,越抹越黑,你说你编个什么理由不成,楞往书法艺术上扯,难道用毛笔写出来的字都是书法?难道我用毛笔字把“美文”写成“姜文”“美女”也可以?反正都看上去差不多嘛,贾老师当年不也写过这么一个有关不懂书法的段子吗,怎么到了铁老师这里就又变了呢?大概是为官者讳吧。

其实这点破事在我看来很简单,铁老师不是写了一个火星字吗,您又不好意思让她再来一遍,更不想捅破铁老师书法或汉字基础的缺陷,但是这个字还要让人知道,您就随便编一个理由,就说铁老师当时题字的时候很激动,手一抖,一滴墨汁落了下来,不偏不倚,恰好落在了那个正确的位置,当时谁都没注意。但恰恰是这样的“神来之笔”,让这幅题字变得更加珍贵。剩下的事情,就是你们媒体爱说什么就说什么吧。

带三个表 @ 2007-09-25 20:53:48 分类: 杂谈

《三联生活周刊》从下周起就搬到新的办公地点了,从当年的净土胡同到安贞大厦再到三联书店,《三联生活周刊》转战北京各处,如今终于可以搬到写字楼办公了,终于可以很体面的邀请朋友到办公室做客了,但是不好的是,以后上班远了,不能很方便的买书了。另外,谁在那附近办公,有没有好吃的饭馆和健身房什么的。

先把通讯地址告知一下各位,有给我寄东西和稿费的同学请留意。
地址是:北京市朝阳区霞光里9号中电发展大厦B座4-5层《三联生活周刊》
邮编:100016
王晓峰 收

这地方我还没去过,还不知道怎么走,等收拾好了拍些照片放上来。不过这个地址念着比较奇怪,“大厦B座”……不许联想啊。

带三个表 @ 2007-09-25 5:25:41 分类: 杂谈

最近人口普查部门统计结果表明,中国人姓王的最多,我记得20年前好像姓王的排在第二三位,随着改革开放,物质生活水平提高,我们姓王的繁衍的相当迅速,一跃成为中国的最大姓氏。我担心有一天“中华人民共和国”会改成中华人民联合“王”国。

但是我经常郁闷,因为我觉得首先“王”姓起名字不好起,不管后面用什么字,叫起来都特别不好听,不信你试试。但是其他姓氏就不同。同样是大姓,姓李的就好起名字,比如“李外里”“李斯本”“李貌”“李约热内卢”……姓刘的也好起名字,比如“刘茫”“刘通”“刘水长”“刘不住”,姓周的可以叫“周围”,姓柯的可以叫“柯达”“柯尼卡”,姓吴的可以叫“吴间道”,我们同事苗炜打算生个双胞胎,一个叫苗准,一个叫苗不准,多好啊。唯独我们这个姓王的,叫什么好呢?“王国奴”“王党”,这也太不像话了。

我小时候父母给我起的名字比现在这个名字还恶俗,甚至低俗庸俗,总之三俗,那时候我的名字叫“红军”,我弟弟叫“红卫”,看见了吗?根红苗正,祖国河山一片红,多有时代色彩。上小学的时候,我妈觉得我们哥俩的名字太稀松平常,又给改了,我叫“晓君”,我弟弟叫“小平”。但我非常不喜欢这个名字。转学到北京,我就天天嚷嚷名字不好听,我妈后来送给派出所户籍科的一个警察叔叔一条烟,我的名字就改成了“晓峰”,我弟弟的名字改成了“晓伟”。但这也不是我决定的,要按我妈当年的计划是,生四个孩子,分别叫“晓峰”“晓平”“晓浪”“晓静”,风平浪静的,多好。但是我妈连我都管不过来,所以放弃了四人帮的计划。

我还是不喜欢我的名字。到后来我才明白,主要是我这个姓后面不好起,叫什么都感觉一般。为此我曾一度想随我妈妈的姓,这样我就名正言顺叫“李斯特”,而且我在热爱古典音乐的主编朱伟手下工作,能把他烦死。

姓王的人口越来越多,倒是能说明一个问题:我们姓王的男人繁殖能力都特别强,这种“不成功,则成人”的精神值得其他姓氏的男人学习,而且生下男孩的可能性比较高,如果谁想要男孩,就嫁给姓王的。除此之外,我再找不出任何对王氏家族有什么好处的事情了。但是姓王的不适合当官,你别看“王侯将相”这四个姓氏我们姓王的排在第一个,可历朝历代的皇帝,没有姓王的,好不容易出来的王莽吧,还是篡政。但是姓王的人占中国最大的人口是不争的事实,要不怎么说“无冕之王”呢,你什么时候听说过“无冕之胡”或“无冕之毛”这种说法。

我觉得,公安部门应该给我们姓王的人“王”开一面,允许我们起四个字的名字,这样可以减少名字的重复率,到时候公安局抓人都方便。如果允许,我就去派出所改名字,叫“王张江姚”。

带三个表 @ 2007-09-24 23:36:08 分类: 挨个祸害

 上周我发出了“哦,天哪”老六的粉丝局通知。几天内,报名者便超过66人,后来仔细统计,多达72人,想买《读库》的有52人,想看老六一眼的有2人,不想看老六的有3人。想象着这个饭局的场景,会相当热闹,老六坐在其中,双手抚摸着双乳,娇滴滴的看着粉丝们,然后伸出兰花指:讨厌,来了这么多人。

当老六得知有这么人要参加饭局,一通感慨:很久没有这样的饭局了,遥想当年的“饭局通知”,车水马龙,人声鼎你个沸,经常动辄几十人,赴饭局的人们从四面八方向老六聚拢过来,然后老六挨个介绍饭局来宾。后来,老六就学会做主持人了,所以说,国家设立个什么传媒大学有什么用啊,培养出的主持人连提词器上的句子都念不顺溜,还不如天天搞饭局呢。当他学会做主持人之后,就开始往婚礼和电视领域发展,不再搞这样的饭局了,然后整天跟一群老男人在一起厮混,并且把2008年的档期排得满满的,将来你会看到到处都是老六的主持身影。当他听说有这样的一个饭局,而且是粉丝局,勾起了陈年往事,掉下了六滴眼泪,岁月啊,就像一条河。

老六在为他的书发愁,因为手里的书已经不多,怕到时候不够卖的。我安慰老六,最后真正来的人,肯定比这个要少很多,因为有些人看到通知后,会像在博客上留言坐沙发一样,必须表示一下,并不一定有实际行动。有些人可能因为时间问题,无法前往。上次我给土摩托搞饭局,报名者多达80余人,但是最后来了30人左右。

事实也确实如此,最后大约有40人回信确认,一定来参加饭局。然后我给老六回短信:参加饭局的人有40个,男女比例约等于6:1。事实上,当我到了饭局上,发现男女比例大约1:1。

饭局上都是清一色的80后,只有我们两个老男人,这些80后们问:能不能让罗永浩老师也出席一下?还有陈晓卿,或者小强也行。我说,罗老师没上过几天学,你们都是大学毕业,还有博士生,他见到你们会自卑的,上次在上海,他跟韩寒吃饭,席间问韩寒,你是高中几年级退学的?韩寒说高一,当时罗老师就哭了,站起来用他硕大的身躯一把就抱住了瘦弱的韩寒,一把鼻涕一把泪地说:“我他妈可找到一个比我学历低的人啦。”其实,罗老师不想参加这样的饭局,不是因为学历问题,你们都知道,罗老师想从影,现在在制造神秘感,到时准备一脱惊人。而且,前段时间,罗老师参加一个饭局,冯唐特别坏,专门找来一个罗老师的粉丝,负责骚扰罗老师,让罗老师恍惚种感觉自己成了见过杨丽娟的刘德华。大家不要着急,等我们用各种方式折磨罗老师到一定程度,他的抵抗力就强了,他就会开始曝光了,将来你们随时都可以看见他在镜头前说:“粉丝们,我爱你们,我想死你们啦。”

至于陈晓卿老师,我想我会安排一个时间的,不过今天他不行,最近他回到老家非洲探亲去了。等他回来,我一定要搞一个“眼前一黑——爱卿饭局”。

还有人问能不能搞一个韩寒的饭局,这个难度比较大,我得跟天安门广场管理处联系一下,普通饭馆似乎都承受不了韩粉的践踏。

还有人说什么时候再搞土摩托饭局,说见一次外星人不容易。还有人想念小强,这个好办,他说不定现在正在某个报刊亭买杂志。我给小强老师打电话,说有几个冒充老六的粉丝的人其实很喜欢你,特想见你。小强说:我在天津,你让他们等着,我这就过去……几分钟后,小强空降到饭桌上。这就叫敬业。

很多人都向我求证,你说老六总伸兰花指,总爱撒娇,真的假的?他今天没有啊。我可以负责任地说,我在博客上写的都是事实,只不过我是用我的方式写出来,就看你的理解能力了。老六总说他有男人缘,其实这是天大的谎言。我告诉他们,有一次有四个老六的女粉丝强烈要求见老六一次,我安排了一次微型饭局,饭局上,老六不苟言笑,说话语速缓慢,举止得体大方。一位女粉丝实在看不下去了,偷偷给我发短信:“你骗人,老六根本不是你说的那样。”我回:“今天可能他的生理周期有点问题吧,不在状态。”但是过了60分钟后,老六开始喝酒,三瓶啤酒下肚,老六方显老六本色,开始撒娇,发嗲。于是女粉丝又给我发短信:“今天真没白来啊。”

所以说,眼见为实。我跟老六的粉丝们说:“其实你们跟他不熟悉,所以他有点放不开,他还要酝酿端庄一会儿。平时跟我们吃饭,连前戏都没有,直接就进入高潮。你们再等一会儿。”

酒过六巡,老六渐渐进入状态,他轮回到每张桌上敬酒,开始频频伸兰花指,嘴里念念有词:“讨厌~~!”又过一会儿,老六坐在位子上,做“抚乳动物”状。大家都很开心,你说我们见老六一次,为的啥啊?不就是想看看他的风采吗。

我很喜欢张罗这样的活动,其实我们平时走在大街上都不认识,我们生活的圈子都是很窄的,只不过是找一个借口让大家认识一下,多认识一个人,世界就比过去大一些。

此次饭局我意外收到一本书:《社会心理学》(戴维·迈尔斯著,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这本书是我看到的最通俗但是又最有趣味的心理学专业著作,很不好意思的是,送我书的那个美女,你叫什么名字来着?

带三个表 @ 2007-09-23 12:23:41 分类: 杂谈


的确是八百年前的东西.
看不懂继续问你的爸妈。

  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