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许联想

珍爱生命,远离博客

2009年10月21日的日志

带三个表 @ 2009-10-21 17:10:01 分类: 闲扯


摄影:哑铃。

带三个表 @ 2009-10-21 14:01:20 分类: 未分类

在饭否没有回来之前,可以这样写。我主动克制把每一段文字控制在146个字以内。

一、鉴于文强老师的丰功伟绩,张小强老师决定更名为张文强,许巍老师更名为许文强。
二、56根擎天柱放在广场,实际上是为《变形金刚》做宣传。
三、臧天朔老师可能会被判刑6年。
四、国安今年是第三名。
五、全中国只有重庆有黑社会。

带三个表 @ 2009-10-21 13:48:50 分类: 杂谈

很多时候,我们喜欢把问题明星当成一个刺激无聊生活的看点,喜欢看他们出丑,因为,在公众眼中,明星丢人现眼也是他们表演的一部分,甚至很多智商残缺的明星喜欢用这种方式提高自己知名度(问题在于,没有人告诉他们这种方式很愚蠢,周围的人都是等着他带来商业利益或是看笑话的混蛋)。同时,媒体可以有大量的新闻可以追踪报道。然后形成一个怪圈,当他们成为明星之后,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都会为公众制造一些花边噱头,时间长了,人们也就习惯了。这年头,丑闻、负面消息就是人们的心灵伟哥。甚至,自从有了明星制造业以来,公众已经默认了一个事实:他们必须出现各种异常言行,他们是天才和疯子的结合体,这也是为什么他而不是我成为明星的原因。似乎这些都是从娘胎里带出来的。

但是很少有人从心理学层面去观察分析这个群体,而多是泛泛从一个公共人物该去面对的一切去分析,这样,当他们出现任何问题,似乎都变得正常了。

明星,尤其是当他们成名之后,心理上会出现很大反差。这种状态可以描述成:当一个藉藉无名的人因为某种行为带来的结果导致他的生活状态发生巨大变化,尤其是经济条件和生活方式的变化,这种变化还包含着他们享有的权利,以及这种权利给他们带来的结果——膨胀、空虚、失衡——与其自身才华进入瓶颈期形成的矛盾——带来的困惑和迷茫。几乎每个明星都会面对这些。但是公众只会从道德或幸灾乐祸的心态去判断这些事情,认为他们想有别人无法得到的一切,就该去承担因此带来的后果。从法律角度来讲,也是成立的。但从一个个体人的角度来看,这简直是他们的灾难。

能成为明星的人,大都具备所谓的艺术气质或艺术细胞,这种定位暗含着另一个层面的东西——他们有几近疯狂的潜质,这也是他们日后能成名的重要因素。英国《卫报》上有一篇文章:Music industry calls for more power to help troubled stars(这里看中文版),从米高·集训的死反思音乐行业应该建立一种机制,当这些明星出现问题的时候,应该去帮助他们而不是仅仅想到用他继续赚钱,这种马后炮的谈论其实没什么用,它真应该变成一条规则来执行。但愿这条新闻的背后不是像贵国音乐行业没事聚在一起煞有介事地谈论一些不着边际的问题,而是确实可以落到实处的一次务实会议。

回顾并不算太长的明星历史,可以数一数,没有几个明星的死亡是以正常方式——我们常见的因衰老和疾病死亡,他们在获得法律、道德上更严厉的“照顾”的同时,也需要精神上的照顾。问题是,唱片业或者娱乐产业只是看到了明星作为摇钱树的价值,而没有看到这些明星作为一个自然人心理所无法承受的压力和困境,这是一个无法摘清楚的问题——商业利益、对名声的享受、压力、无限膨胀的权利,这些往往会和明星的心理问题勾结在一起,然后毁灭他们。有几个人可以把这些东西清晰的摆平呢?就别说外国的明星了,看看咱们眼皮底下的明星,三天两头就出事,我们比西方更习惯用一种道德或法律惩戒方式来告诉这些明星要好好做人。但是这些有效果吗?没有,因为他们跟你一样愚蠢和糊涂。如果仅仅用现在老师教育小学生的方式,或者用过去私塾先生大骂小孩的方式,对这些明星来说,毫无效果。

以前,我曾经想在三联上开一个系列访谈,就叫“音乐病人”,第一批计划中有何勇、窦唯、张楚、朴树、许巍,你看看他们,都无法像一个人一样正常生活。除了这些人,多数名人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只是还没有走向疯狂的一面。我在看《此地无人生还》《活埋在蓝调里》两本歌星传记,还真没有觉得这种自虐式明星生活有什么精彩的,大概从一个艺术欣赏或是猎奇心态去看它真的很精彩,我也看到,在他们一步步走向毁灭的时候,没有人告诉他们这么做是错误的,相反,人们都是用一种赞赏、欣赏的心态去看他们的活人死表演。然后我们能从中感受到的是震撼啊,丫真牛逼啊诸如此类的感叹。

我并不是同情这些心理扭曲的艺人,该同情的人多了去了,只是因为英国唱片也开了这么一个小会,探讨明星救助问题,的确,这些明星他再明星,他也是人。你看看米高·集训死后我们了解到他的生活的方方面面,才发现他远比我们想象的要普通得多,但是他承受的一切却不是一个人所能承受的。

当然,贵国还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不管是社会舆论环境还是慈善机构,都没有想过要救助这些傻瓜,甚至当你有这种想法的时候,一定会有人站出来,说还有很多吃不饱饭、上不起学的人需要救助,他们那么有钱,干嘛去救助这些人。你之所有这种想法,是因为你从来没有在一个平等社会生活过。

带三个表 @ 2009-10-21 4:34:30 分类: T恤

前些天发了招聘街拍模特和客服人员的广告,有很多人陆陆续续发来邮件,在此对诸位对我本人的信任三表感谢。关于街拍模特,在淡季的时候,我会每两个月左右推出一批新品,都会用到街拍模特,旺季的时候,可能一个月左右会推出一批新品。淡季做街拍模特可能比较辛苦,大冷天的,让你背心裤衩站在寒风中……当然不会出现这样的场景。冬天有冬天的拍法,夏天有夏天的拍法。除非让你们做猪流感形象代言人。这样,可能我就需要大量的街拍模特,一年四季都会选择几个人出镜。就像三联周刊常年招聘记者一样,我这里也常年招街拍模特。之前应聘的同学,我会找时间面试一下,最近事情太多,到时候会通知诸位。现在报名仍然不晚。

关于客服,收到不少邮件,符合基本条件的不多,我真的要找一个在北京的人,而且最好离望京近一点,不用你天天来上班,兼职最好,有经验最好。我说能禁得住我百般羞辱,那只是一句夸张的玩笑话,如果你真的被我这样羞辱,一定是你压根就不合格。另外,我奉劝应届毕业的同学一句,您就别有枣没枣打一竿子了,这样你永远打不到枣。我并不歧视应届毕业生,但是会操作电脑以及各种软件已经不算特长了,相当于认识几个字。因为我没时间去培养一个没经验的人,客服做不好,网上的刁民会天天投诉的,你就是百般呵护这帮孙子他们都不满意,我真不想冒这个险。客服面试刘苏老师会跟你们联系。以后凡是跟设计无关的事情——比如客服、合作、物流诸如此类我不擅长的事情,都由刘苏老师负责。这个分工会很细,这一切都是为了能让产品和服务质量做得更好。我没有做网店的经验,所以从一开始,我只能做我相对擅长的事情。刘苏老师脾气好,说话语重心长。我脾气不好,说话没轻没重,我这脾气会把所有顾客吓跑的。于是刘苏老师剥夺了我发表言论的权利。

狼总会来吃小孩的,T恤衫终究会出来的。

带三个表 @ 2009-10-21 2:51:04 分类: 闲扯

我听来的。
60后的人就想立牌坊不想当婊子。
70后的人又想当婊子又想立牌坊。
80后的人只想当婊子不想立牌坊。
90后:哥哥姐姐叔叔阿姨,啥叫婊子啥叫牌坊?

带三个表 @ 2009-10-21 1:59:16 分类: 杂谈

佳能(我的尼康相机赞助公司)今天发布了最新的相机1D Mark IV(中文名我翻译成了“一地马克思”),之前我还想,如果这次佳能推出的相机价格、像素、画幅合适的话,去他妈的,我换佳能玩了。结果呢,某些方面确实很诱人,但是增加了一个我讨厌的摄像功能。之前尼康推出D3s就让我彻底失望了一番。我一直觉得,尼康和佳能都他娘的是一个公司的,就是贴的商标不同而已,每次都商量好一起出新产品。我估计在未来的岁月里,不管什么135相机,都会增加一个摄录功能,然后价格再高的离谱一点,我要是换炮绝对是太亏了。摄影我还没搞明白,就逼我学摄像,太坏了。再说了,我如果想摄像,我干嘛不买一台摄像机呢。

当手机上出现拍照功能我就觉得是对相机的侮辱,当相机上出现摄像功能我就觉得是对摄像机的侮辱,所以,摄像机上必须出现电话功能,才能侮辱一下电话,这样石头剪子布就和谐平衡了。最好,在摄像机旁边再加上一个烟灰缸的功能就更完美了。

有多少人用手机拍照?一定会很多,拍完了之后呢?除了喜欢得色的人自拍完传到网上显摆一番之外,它真没什么特别的功能。有人会说,你看很多新闻真相就是用手机拍下来的,要是没有手机你就不知道。对,可是这样的几率有多少呢?这些真相又怎么了?再或者,这些手机里大都保存着一些艳照,然后泄露出去变成一条社会新闻?让人满足以下偷窥欲望?事实上,自从有了互联网,人们的隐私观念就发生变化了,据说在20年后人们不存在隐私了。会出现一个网站,专门共享每个人交配的视频,当人们的承受心理达到一定程度——隐私、羞耻感、道德感都没有了,会形成新一层面的伦理道德价值观。这不是危言耸听,而且不是我说的,是一个美国人说的,丫还出了本书(回头我会介绍这本书的)。你现在24岁的话,你记住,你的下一代像你这么大的时候就会这么去做,你觉得很丢人,他们会觉得很享受。你想想,当人类把自己创造的文明都共享完了,可不就开始共享隐私和身体了吗。希望大家都活到这一天,经受他们的洗礼。

蛋扯得远了一点,有点不切实际。但是从一个科技进步角度来看,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当人的底线越来越低,一定会把世界颠倒过来。从手机、相机、摄像机这类产品的进步就能看出来,它除了完善其本身特有的功能之外,一定要开发一些附加功能,主要是为了市场竞争,当摄录变成家常便饭,它就一定会变成家常便饭。然后美其名曰:科技以人为本,科技改变生活。

问题是,一定会有很多人像我这样out的人不喜欢手机上有拍照、摄像功能,相机上不喜欢有摄像功能,这些都单方面给我增加成本但我却不喜欢用(本人仍希望摄像机上有烟灰缸功能,方便陈晓卿老师边工作边吸烟,我这人就是够哥们)。一般,厂家在推出一件产品的时候,一定要强调它的新功能,比如现在流行的照相机摄像功能,会找一些对此有兴趣的摄影师培训一番,然后现身说法来创作一些作品,你我作为一群旁观的傻逼就会发现:我操,这功能不错啊,买!买完了你会发现,并不是所有新功能都能让你很快掌握并专精,甚至这个烂功能你也不常用。但这笔钱你的的确确是花出去了。马克思只有一个,不会有一地马克思,如果有一地马克思,那就都不是马克思,数字时代就是想创造一地马克思,但世界上只有一个马克思,所有人幻觉成马克思……这话听着像绕口令,道理就是这样。这就像我每次走在南锣鼓巷的时候,会发现有一胡同的亨利·布勒松。

当然,按照一种站在巨人肩上的定律,第一代人看到电视机的时候一定要掌握这台机器的部分技术,今天没有人会琢磨电视机该怎么使用。同理,手机上有相机功能,相机上有摄像机功能,也不会觉得是件操作上的难题,看看说明书都会操作,甚至对很多年轻人来说,不看说明书一样会操作。

但是但是但是但是,我真的觉得手机照相完全多余,相机录像完全多余,因为我用手机照相的机会并不多,并且就算是800万像素,那又怎么样了?不就是一时的新鲜劲儿吗。手机还是不能替代相机,相机还是不能代替摄像机。如果让我列举21世纪人类最愚蠢的发明,排名第一的是GFW,第二的是手机照相,第三的相机摄像……

事实上,我就从来没见过几千块钱的摄像机流行过。除了那些专业的摄像师和编导之外,你会从头到尾重新看一遍你拍过的几十甚至上百小时的视频吗?我的意思是,这些相机生产厂家已经掌握了很多提升相机拍照功能的技术,但是他们不想这方面的技术进步太快,要慢腾腾地提升急匆匆地挣钱,所以很可恶。

  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