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许联想

珍爱生命,远离博客

2007年11月的日志

带三个表 @ 2007-11-30 10:31:42 分类: 杂谈

不是我想更新博客,
也不是我不想睡觉。
更不是我神经衰弱,
而是,我家楼上在拍摄《电锯惊魂》续集。

大概是演员表演不过关
还是技术环节出了什么问题,
他们在一遍一遍重拍。
NG了一个早上,
还是不能Pass。

我决定周末不在北京呆着了,
去一个没有电锯的地方,
比如罗永浩的老家北朝鲜。

带三个表 @ 2007-11-30 5:59:29 分类: 杂谈

最近休息不太好,因为楼上装修,每天一大早就把我从梦中闹醒。楼上是小两口,看上去比我年纪小一点。我住的这个房子比较另类,很多设计匪夷所思。比如进门后,你根本找不到电灯开关,得抹黑往前走半天才能在墙上找到开关,如果地上有什么能把你绊个跟头。另外,厕所跟浴室是分开的,照理说这样很高级了,可用起来非常不方便,因为厕所只能侧身进去一个人的宽度已经让人很不舒服了。浴室也是这样,为什么不把两个合二为一呢,岂不更宽敞。我想可能是设计者会想到,万一有人洗澡的时候有人想上厕所,肯定很麻烦,浴室就隔开了,这是多么富有人性的设计啊。更要命的是,厨房和浴室的地面不是平的,四周半块砖的地方是斜的,这就意味着,当你想把一个柜子贴墙靠住是不可能的,它肯定会出溜下来。这样,有很大空间被浪费了。当初是一个什么样智商的设计师才能设计出这样奇特的地面呢?

所以,当楼上装修折腾得地动山摇的情景,一定是想改天换地,把这些不合理的东西全部改掉。前几天,我正在客厅写博客,就听见外面哗啦哗啦下雨,我低着头还想,这都几月份了,还下雨,该下雪了。不过北京干燥,下点雨也好。隐约能感觉到一点点的湿意,我这人就怕干燥,湿润一点多好。帘外雨潺潺,冬意阑珊,暖气能耐五更寒,生活如此美好。

就在我无意中一抬头时,哦,买蛋糕的!怎么我的客厅下雨了?我说怎么这么湿润呢。抬头望去,在两块天花板的缝隙间,形成了一道雨帘,配上我四周的唱片架,多么富有诗意啊。再看地上,湖泊已经星罗棋布了。我赶紧跑到水房,拿出拖布和脸盆,收拾了半天,沙发是不能坐了,桌子上的几本书,已经被水泡了,还好,有一本书的塑封没有拆开。

我气冲冲跑到楼上,质问为什么把我家改成了水帘洞。主人很礼貌很客气,一副很内疚的样子,不停地向我道歉。于是我也消气了。算了,人家又不是故意的,自己收拾一下吧,同时告诫楼上的主人,下次注意点,顺便提醒他们最好不要在上午10点钟以前凿墙,因为我早上6点钟才睡觉,你要是凿墙我白天肯定挠墙。

客厅再也没有漏水。

有一天,楼上地动山摇的声音把我闹醒,我翻了个身,腿一伸,立刻像触了电一样哆嗦了一样。我靠,什么东西这么凉啊?我一骨碌爬起来,发现床上湿了一大片。难道昨晚上我遗精了?就是遗精也不会有这么大一片啊。我找到眼镜,戴上后仔细一看,发现床上、被子上都是水。我慢慢抬起头,哦,买,蛋,糕,的!在卧室天花板接缝处,又出现一排水帘,看来你们不把我家变成花果山你们是不罢休对不对?我二话没说,爬起来就向楼上冲去。走到一半我又回来了,边走边说,你等我把衣服穿上再找你们算帐。

楼上的主人又很内疚,到我房间看了看,说,要不给您买床被子?我一想算了,人家又不是故意的。只能说这破楼当年是个豆腐渣工程,便嘱咐几句,可千万别这么折腾我了。我这几天根本睡不着觉,还让我家里帘外雨潺潺这么诗情画意,大冬天的,也不挑个季节。

我把被子床单褥子洗了一遍,我边收拾边想,这个破楼不仅不结实,也不隔音,但愿你们以后嘿咻的时候别吵到我。不然我会以为二郎神带着天兵天将杀下来了呢。

过了几天,有人敲门,我推门一看,是楼上的小两口,两个人满脸微笑地对我说,前几天真是不好意思,给您添麻烦了。我赶紧说,没事没事。然后他们把一篮子水果递了过来,说很抱歉,送您个果篮,以后有什么要帮忙的随时说。这一下弄得我不好意思了。看来他们是铁定想把我家变成花果山了,光有水还不行,还要有水果。再弄几只黑猩猩过来,我们家就可以拍新版《西游记》了。

我不好意思把果篮接了下来,跟男主人交换了名片,多好的邻居啊。

我平时不大爱吃水果,一年吃不了几次水果,但是这篮子水果我一定要吃的,这毕竟是邻居的一点心意。于是我打开果篮,里面什么都有,有苹果(3种)、杨桃、猕猴桃、提子、橘子、小西瓜、李子……五颜六色的,真好看。

于是,我每天都从里面拿出一种水果,这样可以吃一个星期。先拿出一把提子,吃了几个,怎么觉得酸酸的,看来还没熟;第二天拿出橘子,掰开一个,吃了几口,哦,已经快变成橘子干了。又拿出猕猴桃,撕开一看,已经烂了。又拿出一个苹果,上面怎么还涂着蜡?大概是怕运输的时候弄脏?洗干净咬一口,也坏了。于是我只好吃小西瓜,拿刀切开,还是黄颜色的,咬一口在嘴里一嚼,怎么跟生冬瓜一样,于是晚上做饭的时候把西瓜扔锅里跟排骨一起煮汤喝了。味道还可以,就是西瓜给煮没了。那几个李子,摸着硬硬的,一看就没熟。那几个杨桃,我以为是酸的,连酸味儿都没有了,好像是去年从树上摘下来的。

望着果篮里的苹果,我思绪万千的,这小两口大概也没想到,他们被卖水果的骗了,不过反正是他们的一点心意,心意到了就行了,能不能吃都是次要的。我不明白的是,这些卖水果的心里想的是什么。于是我又想到,这篮子外表光纤的水果,正是我们和谐社会的缩影啊。看上去都那么美好,但是你不能去体验。

带三个表 @ 2007-11-30 3:56:53 分类: 杂谈

一个朋友问我,你知道广州警察枪杀教授的事情吗?

这怎么可能呢?广州是我国最安全的城市,好像是个领导这么说的。怎么会出现枪杀教授的事情,你是在造谣。朋友迫不及待,打电话跟我讲这个教授被枪杀的全部过程。我说,你当时在现场吗?朋友说不在现场。

对,你不在现场,怎么能说得那么详细,那不是编故事吗?朋友很不服气,你们《三联》就不能做一个报道吗?我说,我们做这个报道,首先要采访到那个现场目击者,还要采访到那个警察,还要采访到那个医院的医生。这样的采访,才叫完整。但是我们做不了。

朋友说,为什么?我说,一看你就没做过新闻。我说说你听听,为什么不能做。
第一、广州当地媒体都没有报道这件事,好像个别媒体报道这个时间都是语焉不详,这说明什么?说明警察除暴安良,做好人好事,不希望声张出去,做好事不留名,像雷锋叔叔那样。
第二,死者的朋友是唯一的见证人,他为什么没有通过媒体说出那天的事实真相呢?可见,他这个朋友也没有看到发生什么,尤其是当他被警方带走出来后,更加没看到发生什么。
第三,对于教授被杀的细节,新闻报道漏洞百出,一看就是被修理过的新闻。
第四,医院的医生如果抢救过死者,他们也可以站出来说说,但是他们为什么没有站出来对媒体说?因为他们什么都没看见嘛。
第五,如果真有此事,网上肯定遍地都是,可是网上为什么没有呢?还来确实没有发生。一般情况,凡是被网络屏蔽掉的事件都属于没有发生的事件。
第六,我认为这是教授不小心碰到了警察的扳机,误杀自己。
第七,综上所述,广州是最安全的城市,不可能发生这样的事情。这个新闻做起来容易变成一顺边,不具备冲突性,写到最后就变成了歌颂广州警方的报道了,而且人家又不希望报道这件事,人家很低调嘛。所以这个新闻做起来没什么价值。

我这个朋友不是从事新闻工作的,所以从正义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但是新闻报道不能从正义角度来报道,要用事实说话,能把话说出来就算成功。但是从上述几个因素来看,能说出来的就是广州是我国最安全的城市。我们为什么不能这么去想:警察连好人都不放过,更何况坏人!这样的城市,我们生活的能不踏实吗。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这就是和谐社会的典范嘛。

所以,我也很强硬地驳斥了朋友的控诉,不要传谣、造谣,要相信政府,相信人民警察,他们追杀逃犯之前都是冲天上鸣枪三下,人家只开了一枪,怎么能证明是杀人呢?还有,子弹从左肋上部射进去的,这也不能证明他是坐在驾驶室里面被枪杀的。还有,如果被杀者是想开车撞死警察,警察才开枪的,也不符合逻辑,警察是可以躲开的,怎么能开枪呢?对于朋友编造出得漏洞百出的“事实真相”,我有理有利有节地驳斥了回去。

孙志刚事件让广州警方一时间很被动,他们通过“孙志刚事件”终于吸取了教训——不是学会如何尊重人权,而是学会了如何控制媒体,利用媒体。从这一点来说,广州警方还是有进步的,值得各个地区的警方学习。这次枪杀教授的事件,处理的就是很好嘛。广州警方像电熨斗一样,可以抚平一切褶皱。

带三个表 @ 2007-11-30 1:56:43 分类: 杂谈

身为北京市民,我想我该按照奥运标准来规范自己的行为,现在连猪都给奥运了,我们做人的总不能比猪还落后吧,所以想借着奥运的东风把自己变得成猪一样。这样,人家外国人吃奥运猪肉放心,看着咱北京人也开心。

昨天过马路,时间是晚上,没什么车。站在人行横道边上,正好是红灯,我就站在那里等。这个红灯也够长的,大约1分半钟。这期间,有车驶过,大部分时间路上没有车,要是以前,我肯定就坦然地走过去了。但这次我想体验一下跟奥运猪一个层次的感觉是什么样,便很严格按照红绿灯的只是在那里等待。

没车的时候,有人穿过去了,有车通行的时候,他们和我一样,也在原地等候。1分半钟的时间,我数了一下,横穿过去的人一共有9个,六男三女,对面过来4个人,没记住性别。反正从20岁左右到60岁左右年纪不等。我观察这些人,突然觉得挺好玩的。

有人横穿过去的时候,回头看我,用一种诧异、疑惑的表情看我,还有人先看我,看半天见我不动,边抬腿就走,边走边回头看我。从马路对面过来的人,走到我跟前也用怪异的眼神看着我。反正我戳在那里,感觉自己特不自在,像犯了什么错误一样。其实如果大家都很无所谓地在人行横道上穿行,也没什么,可是干吗你们都看我呢?我怎么了?感觉我跟个傻逼一样。

前些天,我在高峰期的时候坐地铁,地铁进站之前,大家都很有秩序地排队,我排在其中,觉得首都一下变得特文明了,以前哪里享受过排队上车的待遇啊。后来地铁进站,我还傻逼呵呵地站在那里准备依次上车,结果书包带差点给挤断了。当时那一霎那,有点像攻克巴士底狱,我没反应过来,后面哗地一下就把我给挤到一边去了。没办法,只好等下一趟。我想,我现在排的比较靠前了,下一趟地铁过来,我怎么也能上去了。等地铁进站,又上演了一次攻克冬宫,我又被挤到了外面。不过我已经排到了很前面了,我前面只有三个人,下一班地铁进站,我肯定能上去。第三班地铁进站了,我尽可能往前使劲,但我还想体验一下奥运北京的文明,便顺着大家推搡的方向,看能不能把自己给推进地铁,结果,你大概也知道了。我还得等下一班地铁。第四班地铁来了,我排在第一个,我要上不去,别人谁也别想上去。

后来我是上去了,但是车厢里还有好几个人没下来,都在嚷嚷。我在车厢里回想刚才的情景,在我准备让出一条缝隙让车上的人下来时,就觉得背后像是被谁推了一把,咣当一下就给推进车厢了。还好,后面的人没有把我叭啦到一边去。

以前我们老说中国人多,所以才会出现不文明的情况,这次我人少人多都赶上了,怎么我不管在什么地方都觉得自己跟个傻逼一样?

带三个表 @ 2007-11-29 18:51:23 分类: 杂谈

今年给我的DV做剪辑的是一个女孩,做事很认真,而且还是很主动跟我联系:“王老师,我给您做剪辑吧,之前我在浙江村做了五年多的裁缝。”我一想人家都有五年工龄了,肯定做起来特麻利,便答应她了。

跟她联系,询问了半天的专业上的事情之后,我说,把你电话给我,她报上自己的电话,我问,你叫什么名字?她说,你就叫我阿福吧。于是我就把“阿福”存进了手机。

从DV剪辑到现在已经过了四个多月,偶尔能跟阿福见上一面,在大家饭局的时候。最近一段时间,没有阿福的消息。有一天,阿福跟我说,最近哪个老师过生日啊?你还买蛋糕?

哦,买蛋糕的(Oh, my damn God!)!我买蛋糕的事情她都知道了。难道那天你也在那个超市?阿福说,没有没有,我在家。我问,你最近忙什么?阿福说,我不做剪辑了,太累了。我问,那你做什么去了?阿福说,我做狗仔队去了。

哦,买蛋糕的,放着好好的剪辑工作不做,怎么去做狗仔队?阿福说,没办法,我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不做这个太可惜了。每天都有各种不同的八卦消息飞到我的耳朵里,我就源源不断给媒体提供,不用起早贪黑。

我有点不解,为什么啊?阿福说,那天你买蛋糕的时候,旁边有个女孩跟你说,我过生日你都没给我买蛋糕。你说,你几号过生日?她说,10月1号。你说,大过节的谁在北京呆着,当然没人给你买蛋糕啦。

哦,买蛋糕的,连对话你都听得一清二楚。

阿福的意地说,你知道我为什么一定叫“阿福”了吧?我的名字经常排在别人手机通讯录的第一个。

带三个表 @ 2007-11-28 5:32:26 分类: 挨个祸害

这篇博客是一个软广告,不想看的同学请点击关闭窗口,以免引起您的不快。

我贴了一张图片,上面有好几个人的签名,你仔细看大概能看出来,有罗永浩、陈晓卿、土摩托、老六、张晓强、徐星、杨葵、王小山……一干人等。这是在某一次饭局上,我让当局者每个人把名字写在一个笔记本的扉页上,因为并不是每次饭局来的人都一样,我也相信,这个组合的饭局将是绝无仅有的一次,因此这个签名也将是绝版。

接下来,我要把这个笔记本送给一个人,免费送给一个人,是谁我不知道。为什么要送给人呢,也很简单,为老六的《读库》做宣传,因为到了明年征订的时间了。作为《读库》的一名不太忠实的读者,我每次都能享受到免费阅读的权利,这对我来说心存愧疚,老六一个人每60天就要出一本书,挺不容易,希望能帮帮他的忙,宣传一下,让更多的人订阅《读库》。

老六是一个憨厚、朴实的中国农民,能进城办一本《读库》也不容易,而且,我感觉《读库》也办得越来越好,值得向大家推荐。但是总得想一个法子吸引大家的注意,这年头酒好也怕巷子深,更何况像老六这种只顾低头拉车,不顾抬抬头看路的人,对于这样认真的人,我除了说他贱,只能敬佩了。

正好,他在年底出版新一期《读库》的时候,随书印制了两个精美的笔记本,送给《读库》的全年订户。我在领到《读库》的时候,也得到了两个笔记本,一个是灰色的,一个是绛紫色的,但是其中一本灰色的被我旁边长影厂的美女换走了,还给我一个绛紫色的。老六说,绛紫色是专门送给女读者的,灰色是送给男读者的。所以,饭局的时候,我灵机一动,让在座的每个人在绛紫色的笔记本上签名,然后把这个笔记本送给一个《读库》的读者。关于这个笔记本,可以到这里看看介绍。关于如何订阅《读库》,可以到这里看看。

别看老六长得跟包工头一样,但是却有一颗小资般的心,他给笔记本起了一个类似“普罗旺斯的卤煮火烧”的矫情名字“比亚兹莱的异色世界”。

那么,什么样的人会得到这个签名的笔记本呢?
第一、你是女孩。
第二、你订阅了明年全年的《读库》(我可以从老六的名单中核实)。
第三、您写一篇《读库》读后感写到您的博客上(字数不限),然后把链接直接以留言的方式贴在这篇博客的后面。我会当一回语文老师,去评判作文。择优送出这本笔记本。
第四、截止日期:12月8日。

其实这个笔记本未必就那么值钱(否则我就拍卖了),甚至不值得你浪费脑细胞去写一篇文字来获取它(并且概率很低),但对于一个《读库》的忠实读者来说,多少还有点纪念意义,而且也就这么点纪念意义而已。前面我说了,是为了宣传《读库》。

带三个表 @ 2007-11-27 4:37:38 分类: 杂谈

今天做车,听广播里说,陈晓卿老师拍的《森林之歌》即将在12月1日播出,据说这部没有真人版的《太阳照常升起》填补了一项什么空白(没听清楚),大家到时候关注一下,里面有真实的华南虎,陈老师比周正龙老师拍到的要早两年。

另外再介绍两部纪录片。


一个是《金日成会晤外国元首》,这套DVD是我去南京的时候一个朋友送给我的,回家看了两张(一共四张),讲述的是我们的邻居朝鲜国家主席金日成老师从他当权以来接见任何一个国家领导人的资料集成,解说词是中文,基本上是“国家主席金日成于某年某月某日接见了某国领导人某某某”。你想想,四张光盘,从头到尾解说词都是这个格式,能把你看崩溃了。我咬牙看了两张。如果有人能看完四张,绝对是特种部队的心理素质。这个记录片反正你看到的就是一个胖子在镜头前不停地动来动去,从他年轻的时候一直到他年老……


另一个是《中国,革命的世纪》,对于无法了解到中国当代历史的年轻人来说,不妨去看看这套记录片,一共三张,从辛亥革命一直讲到走进新时代,很多珍贵的史料是我从来没看到的,而且,它基本上用事实讲述了一个一百年来中国的故事,你不会相信,中国曾经是这样的一个国家。在这部纪录片中,好莱坞的文艺片、动作、喜剧片、爱情片、科幻片、战争片、恐怖片、灾难片、伦理片、魔幻片、悬疑片、暴力片、荒诞片、悲剧片等手法皆有不同程度的展示。我是哭着看完的。在里看到了崔健,那时的崔健还很年轻,大约是在1994年的时候他接受的采访,看上去还很摇滚,放了他两首歌《一无所有》《一块红布》。我很纳闷,居然在北京的音像店里买到了这套光盘。

这两个记录片我看完之后得出一个结论:一个人的个人魅力大小取决于另一批无知者数量的多少。

带三个表 @ 2007-11-26 8:26:10 分类: 杂谈

妈的,写稿子写的我睡不着觉了。

因为白天我睡了13个小时,大概睡多了,后来又喝了两杯咖啡,大概喝多了。怎么办呢?四处转转,发现马德兴老师也没睡,马老师肯定彻夜难眠,刚刚更新了博客,我给马老师留了一句话,因为之前看他写中国队不能分在死亡之组的乐观姿态,有点觉得他恶搞,事实一次次告诉我们,对中国足球队而言,已经不存在死亡与生存之组一说了,中国足球是“死亡之祖”。于是我给马老师留言:“你还把中国足球死马当活马医。”其实马老师对中国足球分组的预测也是自己押宝的失误,自己写了一些打圆场的话,也算是死“马”当活“马”医。

我有点李大眼的阴暗心理,巴不得中国队分在最强的死亡之组,结果真的就分在死亡之组了。我不会像马德兴老师那样,对中国足球爱得那么深,我长大后对体育做出的最大观念上的改变就是认为竞技运动是一项残忍的人类行为,我不再会为任何一场比赛而激动紧张,尤其是中国人的比赛,赢了输了都与我无关,少他妈说什么振奋民族精神这类屁话,竞技体育是扼杀人性的行为,他让更多的人扮演最专业的看客,来满足人们像古罗马皇帝一样的变态心理。所以,我看体育比赛大都抱着幸灾乐祸的心理,谁赢谁输其实都不如抢鸡蛋那么重要。

假如,这个世界上没有竞技体育,只有游戏,会是什么样?应该很好玩吧。但是这不可能,竞技体育是工业社会的产物。当年顾拜旦先生写下的优美诗篇《体育颂》,很感人啊,对着《体育颂》,你再看看现在的竞技体育,充满着龌龊,顾拜旦没有想到,商业把竞技体育变成了扭曲人类的钳子,人就像一根软弱的铁丝,被扭的弯来弯去。什么他妈的更高更快更强,没那么单纯了。实际上它又回到了古罗马竞技场上的残杀,只不过它穿上了一层文明的外衣。顾拜旦活着也会感到无奈,相信他会写出一篇更优美的《体育祭》。

竞技体育如今变成了生物科学的竞技,因为你要是拿一块奥运会金牌,就意味你的命运从此改变,尤其是对发展中国家的运动员来说,由于科技不发达,比起发达国家,在科学训练上比较落后,所以就不择手段,不磕点药,能拿到名次吗?

可是倒霉就倒霉在足球上,这个项目太吸引人,但是又不能靠磕药取得成绩,足球是需要柔韧性、耐力和力量完美结合的运动,黑人和白人比较擅长,唯独黄种人不行。英国人搞出这种运动,就是因为他们人种的优势。你现在看看奥运会比赛项目,如果它发源于欧美,亚洲人都不灵。所以我们也就下下围棋打打太极拳什么的。你别说日本韩国也是黄种人踢得比我们好,他们在世界杯上取得的成绩还不如欧洲的一支三流球队的成绩。韩国队进入世界杯四强,你看他们付出的体力有多大,有一半精神力量,有一半游戏规则帮助,缺一不可。但不是每次世界杯韩国人都做东道主。

中国足球踢了这么多年,越踢越差劲,除了自己不努力之外,客观条件告诉我们,咱中国人不适合玩这个。可是我们已经骑虎难下了,球还是要继续踢下去,死亡还是要面对的,这可真难为了足协。

谢亚龙现在心里肯定很懊糟,偏偏在自己任职期间赶上了死亡之组,老天不长眼。以前中国队比赛前身么动员手段都作过,但收效甚微,你就是说赢了比赛把好莱坞女明星发给他们睡,他们都不知道往哪里射。能力就摆在那里,还能怎么样呢?

不过,谢主席肯定会有好办法的,对国旗宣誓不灵了,军训不灵了,看《一球成名》也不灵,咋办呢?要我看,谢主席召集中国队看《士兵突击》吧,学学许三多的韧性,如何从一个笨蛋变成特种部队的一员,然后让中国队高喊着“不抛弃、不放弃”的口上登上赛场。中国队队长李伟峰对队员说:“中国队不是11个人在战斗,他一共有988名队员,每次都壮烈牺牲,所以我们叫中国队,我们的口号就是:不赢球,不出线。”然后大家热血沸腾地冲进赛场,加油,好男儿。一个人输了多少场球才能变成中国队的队员?告诉我,朋友,答案在风中哭泣。

这招灵吗?只要是你把他搞的不灵了,这招就灵了。问题是我们什么时候把人家搞得不灵过啊。

带三个表 @ 2007-11-26 1:38:16 分类: 杂谈

好多人都看过《儿子、孙子和种子》这部电影吧,借来这个名字说说世界杯中国队分组的事儿。

我刚喜欢足球那阵儿,中国队好像是亚洲强队,什么是强队?就是对手不敢忽视你的球队,而且还能赢得对手尊重。作为当时的一支强队,中国队确实取得过一些不错的成绩,比如,中国队从来不怕西亚球队(现在只剩下不怕马来西亚了)。不管什么比赛,中国队总是种子队,经常跟什么澳门、文莱之类的球队分在一起,当然,我们凭借种子队的实力,小组出线是经常的事儿。1985年那次属于意外事件,即便输给了香港,我们仍然是种子队。

不过,我们这支种子队,经常干的事情就是“只差一步”。那是因为我们习惯关心自己,人家其他种子队也有“只差一步”的时候,甚至不比咱们少。

后来我们踢着踢着就发现,怎么打不过的对手越来越多了?原来中国队只恐韩,后来见人就恐,日本啊、伊朗啊、沙特啊、朝鲜啊、伊拉克啊……后来澳大利亚也混到亚洲了。我们都恐不过来了,你看,除了“恐韩”这个词流行了,其他“恐×”都没流行,就是因为中国队产生了大面积恐惧症,再用什么“恐×”已经没特点了。我看干脆叫“恐亚”算了,我们恐惧所有亚洲球队。但是中国队这时候在亚洲混得还可以,虽不怎么招待见,但是还有能成为种子队的可能,可是一进入第二轮,就成了对手戏弄的对象。你不是对西亚球队战绩好么,我们联合对付你。这时的中国队就是刘禅,不管在什么地方都当儿子。不过,在中国队当儿子的时候,我们还去了一趟世界杯,虽然灰头土脸回来了,但毕竟圆了44年的梦。

自从去了世界杯,中国足球的命运就急转直下,在靠算术取胜的关键时刻,我们都没算好,从那时起,中国足球在亚洲彻底沦为孙子。这次世界杯分组,甚至跟缅甸的资格赛,实际上都证明了这支孙子球队在亚洲的尴尬地位。我们有很多人,我们的面积最大,但我们找不出几个会踢球的。

原来专业队的年代,我们是种子队,后来职业化,我们就变成了儿子队,再后来我们越来越职业化(是吗?),我们就变成了孙子队。很难说是足球职业化把中国足球毁了,但至少可以说职业化没让中国足球进步多少。凭什么日本就那么快超过我们?都是一个人种的,怎么我们就不行?

其实中国足球到处都是华南虎,这么多年干着自欺气人的事,谎报年龄、踢假球、赌球,这就是让我们变成孙子的主要原因。足协跟陕西林业厅的人差不多,认为中国足球职业化变得虎虎生风。相信联赛是干净的,足球水平提高了。但事实正好相反,中国足球在腐烂。

以前联赛出现问题,什么有人踢假球了、吹黑哨了、赌球了,俱乐部都找足协,但是足协从来没干过一件正确的事情。各个俱乐部也发现找足协讲理也没用,干脆把足协抛在一边,自谋生路吧,人家自己玩出了一套潜规则。足协很满意地说:假球黑哨、赌球现象减少了——这有点像新闻联播吧——祖国各条战线形势一片大好。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给你足协做个局还不容易吗。

但是中国足球整体水平什么样,大家都看在眼里,那是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今年除夕过年的时候正好中国跟伊拉克比赛,王小二啊,你真的过年了。

这当孙子的滋味不好受,我看挺好,先从孙子做起,慢慢混到儿子,最后再混到种子,不是说20××年中国要举办世界杯吗,那时候我们肯定是种子。

这次给分到死亡之组,是件天大的好事,因为孙子在什么组都是一个死,与其被排长干掉,还不如被师长干掉,以前我们老觉得生的伟大,死的憋屈,这次应该是“生的大,死的光”,死得其所,快哉快哉。而且,至少我能看到六场我为鱼肉的精彩比赛。

人要活得有点自尊,我们从种子沦落到孙子,是因为我们都不尊重自己,国内比赛尽干一些PS华南虎的事情,到外面当然被人灭回来了。别说国家队级别的比赛,你看看俱乐部级别的比赛吧,我们输人家都是五个球以上,这可是我们经常灭印度尼西亚的比分。为什么呢?因为这类比赛都不是事先商量好的。

足球光从娃娃抓起还不行,还要从孙子做起。

带三个表 @ 2007-11-25 23:32:42 分类: 杂谈

澳大利亚\中国\伊拉克\卡塔尔。
之前我们最怕的结果终于出现了。
我觉得是件天大的好事,不然我们还总是心存侥幸。
这回好了,让你彻底失去幻想。
南非,离我们真远。

其实这有什么啊,
你看看这次欧洲杯分组,
都是死亡之组。

带三个表 @ 2007-11-25 17:25:11 分类: 杂谈

陕西华南虎事件其实是一个特好的反面教材,教育人们都要老实点,这年头弄虚作假会很尴尬的,网络这么厉害,什么事情也瞒不过去。

但是我们都弄虚作假惯了,成了传统,成了惯性,任何行业都靠弄虚作假活着。忘了是在哪本书里看到的一个故事,说尼克松访华的时候,随同的美国记者到西单商场参观,那时候中国商品短缺,更别说群众消费的副食品了,但是为了应付美国媒体的眼睛,让他们在回国后的报道众多美言几句,好面子的中国人制造了一个副食品丰富的假象,不知道从哪里弄来很多鸡鸭鱼肉,摆在柜台上。美国记者看者觉得很奇怪,为什么这堆鱼当中有一条巨大的鱼,看着那么不和谐。如果是打捞上来的,应该品种、个头差不多,一看就是东拼西凑的。欲盖弥彰了吧?但我们不这么想,觉得人家的智商跟我们的一样低。

相声《钓鱼》里面说的也是这样,钓不上来鱼,只好弄虚作假,到鱼市上买几斤鱼,回来糊弄自己的媳妇。如果说互联网很可怕,什么底儿都可以给你抖出来,那么,互联网本身的造假则有过之而无不及。这又让我想起一个故事,美国有一男子,不怕毒蛇,不管多么毒的蛇,只要咬一口这男子,必定死去。后来土摩托研究发现,这名男子在一家化工厂工作,身体里的毒物含量超过了蛇能承受的能力,所以能毒死毒蛇。

前几天,贾平凹感慨“假平凹”,说新浪以他的名义开了博客,并且还登了一篇多年前写的怀念路遥的文章。看过怀念路遥文章且上新浪网的人估计并不多,所以新浪可以很坦然去造假,如果贾平凹不站出来说明,大概就这么继续下去了。后来据说还有刘翔、金庸、陈忠实等名人被新浪做成“华南虎”。

我觉得新浪的小编辑们没有这个胆子擅自给名人开博客,或者说,如果他们有这个胆子,擅自给人开博客估计也不会有什么后果,人家不同意再关掉,不会象华南虎事件那样被人穷最不舍。你想想贾平凹哪有那么多时间像网民一样跟新浪恶斗,能忍则忍,这样就让新浪网胆子越来越大,我想早晚有一天他们会给胡总书记开博客(他们不是没想过)。

这种华南虎精神是从哪里来的?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不是,是长期的IT产业的企业文化锻造出来的,IT企业文化当中的优点我就不说了,毛病是喜欢弄虚作假,损人利己。我写《十面埋妇》的时候,里面有好多话都是针对IT行业,后来看到有个人在自己的博客里说,王小峰为什么对我们IT业有偏见?我绝对是实事求是,甚至,我都觉得自己说得太温和了。

2005年,新浪的一些人请我吃饭,说实话,我认识新浪很多人,大都是朋友,但我不爱跟中高层的人打交道,看上去很假。那次吃饭的人有七八个,多是小兵,吃饭的目的是让我到新浪开博客,我挺感谢新浪瞧得起我,你想想,那时候人家刚刚给余秋雨和余华开博客,我该受宠若惊才是。但我这人就是不太解风情,我一直瞧不起新浪的做法。我没有去新浪开博客,倒是第二天写了一篇《博客无间道》。

我们同事孟静被告知希望能在新浪开博客,孟静推脱不掉,便告诉新浪的编辑,那你们就在我现在的博客上复制吧,于是孟静就有了一个新浪的博客。孟静平时更新速度不快,后来新浪的编辑就急了,催促孟静更新。孟静理直气壮地说:“我衣食父母的三联的稿子都不想写,还给你们写,凭什么啊?姑奶奶不在新浪开博客了。”其实新浪除了弄虚作假,还不知道尊重别人。当弄虚作假遇上不尊重他人,就会出现“假平凹博客”这类网络华南虎。

周正龙是因为无知,才被当枪使,一个农民身处其中被玩来玩去,那是他的悲剧。而新浪呢,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明明知道弄虚作假会遭人唾弃,明明知道不尊重他人会让人烦,但是他们拿出了陕西林业厅的大无耻精神,一幅破罐子破摔的姿态——我已经不是处女了,做鸡又何妨?一个企业一旦到了这个地步,就天下无敌了。这颇似那个在化工厂工作的剧毒男子。

套用一句最新歇后语,央视新楼——上梁不正下梁歪。很明显,问题都出在新浪的高层,他们是IT企业文化的主导者,底下的编辑们只不过他们手中的一兵一卒,要不是他们手中拿着领导的令箭,也不会有胆子造假,也不会那么坦然。

听到这样一则笑话,某网站面试员工,负责人事的人问:“你是学什么专业的?”来面试的人回答:“新闻。”负责人说:“我们希望招聘学企业管理一类的学生,你们学新闻的太有正义感。学企业管理的都没底线。”

我在想,有一天我去新浪,会不会在新浪漂亮的前台小姐头上看到这么这一句:“人人都做周正龙。”当然我多虑了,他们这种华南虎精神比周正龙至少早出现五年。当然,我说新浪,不意味其他网站就是好鸟,都鸡巴一路货色,五十步和百步的关系而已。

  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