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许联想

珍爱生命,远离博客

2008年7月22日的日志

带三个表 @ 2008-07-22 3:28:35 分类: 杂谈

很多人来信问我一些相同的问题,比如如何让自己写的文章在报纸、杂志上发表。唉,这问题不问不要紧,一问我就满眼都是泪。想当年我给报刊投稿,不知投出去多少篇,才有一篇当读者来信发表。而发表这篇“读者来信”的编辑恰恰戴方戴少爷,丫当时在《北京青年报》工作,我写了一篇稿子投给他,1500字,丫变成了82个字的读者来信发表了。不过就这还让我激动半天呢,我的名字居然印在《北京青年报》上了。

现在媒体发达了,一个县城都能有七八种报纸,需要大量稿件,因此有很多人希望能写点文字发表,最开始都是一种成就感,比如自己的名字印在纸媒体上,会兴奋的半天睡不着。然后就有远大追求了,比如写更多更长的文字,光发表在报刊上还不行,还要印成单行本。后来印成单行本都不行了,还要出文集,然后自己就变成作家了。大多数人的文学历程都是这个弧线。

其实这个问题余秋雨老师回答更合适一些,但是余老师最近很忙,正研究如何拍下一个马屁呢,比如他在研究《奥运与中国人文精神》这个庄严的课题,根本没时间搭里你们这些文学青年。我实在不忍心你们走弯路,所以,倚老卖老,告诉你们一点秘诀——一般人我是不告诉的。

Step 1——你首先要搞清楚你要写什么。很多同学最初都是不知道自己要写什么,好高骛远,一出手就想写出一部《红楼梦》。结果,写了40年,也没写成。要像我兄弟王小山一样,一出手就《红楼梦遗》,知道自己几斤几两。所以,你们都要从梦遗开始,不会梦遗的请从梦呓开始,循序渐进,才有希望摘到文学殿堂上的那颗明珠。

Step 2——其次你一定要搞清楚你不能写什么。很多同学都是熟悉什么写什么,比如写篇影评啊,书评啊,乐评啊,时评啊。这样很不好。你看了《赤壁》就写影评,读了《品三国》就写书评,听了《老鼠爱大米》就写乐评,貌似轻车熟路,其实最不明智。因为你想到的别人都想到了。作为一个媒体编辑,他们更愿意约一些有点名气的作者写这类题材的文章,根本不会把你当回事,你这么些简直是往枪口上撞,永无出头之日。我常常收到一些想来三联工作的同学的简历,里面总是强调自己对文化艺术很热爱,适合做文化记者。其实就是一些吃文化快餐长大的,甭说见解了,都一样。同理,编辑不会对一个吃文化快餐的文艺青年感兴趣。那么,你该怎么办呢?请看Step 3。

Step 3——你要学会使用元素。妈了逼的,现在动不动就什么元素,可见全球化把区域化糟蹋成什么样了。比如你很喜欢《功夫熊猫》吧,因为你很开心里面用了中国元素,还能找到出处,这是人家导演的高明,一个不了解中国的人,怎么让中国人认可他的作品,于是就要元素一下。假如你特喜欢看电影,对外国的各种电影了如指掌,那么,你千万别写电影评论,现在傻逼都能做影评人。你就写你们家门前那棵树、那块石头、那座楼、那条街……然后把你看过的电影里面出现的树啊、石头啊、楼啊、街道啊都用进去,记住,引用的电影越偏门越好。这样的文章,能把编辑吓得从网上掉下来。他要不用你的稿子,都觉得自己没文化。同理,当你描述你是如何变成怨妇的,要不停地引用一些歌曲、交响乐的名字,最好手头预备一本《牛津音乐百科全书》或者《欧美流行音乐指南》,一样能收到好效果。

Step 4——要学会正确使用汉语。如果你们写文章像我写博客这样干吧呲啦的,永无发表之日。汉语的语法是很丰富的,要琢磨语法该怎么用,同时还要捉摸语法该怎么活用,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文章编辑是不感兴趣的。如何正确使用汉语?那就是在不违背语法规则前提下,尽可能出其不意。打个比方,你文章中有一句“走了这么长的路,拎东西的胳膊累得不行了”,这么写肯定不行,要改成“走了许久,臂有些乏倦”。你要尽量在文字上矫情一些,但不要太矫情,有句话说得好,做不了林志玲的女人不是好张爱玲。您不能两头都够不到。同时,您一定要出其不意在文章中用一个相对生僻的词汇,不要太多,一篇一个就足矣,让编辑好好翻翻辞典,让丫长长见识。比如你在文中写到“这件事让我期待了两年多”,这么写不好,要改成“这事我企足矫首两年”,显得有文化多了。再比如,“斯皮尔伯格是我非常喜爱和敬仰的导演”,这么说也不好,要说“斯皮尔伯格一直让我延颈举踵”……反正一句话,一定要在你的文章中冒出那么一两句不像人话的话。

Step 5——掌握行文要领,你就可以给媒体投稿了,这种写作思路非常适合给词藻华丽、内容空洞的各种时尚类媒体投稿,不能说百发百中吧,至少不会重蹈我当年一篇稿子变成读者来信的命运。你现在就可以动笔试试,如果不成的话,那只能说明你的肚子里真的没有东西。没有东西就跟人搞出点东西嘛。如果你还不甘心,非要做出点事情来,那么,请扶耳过来,我告诉你Step 6,这相当于《神龙秘籍》级别的秘诀。

Step 6——其实你更适合养猪。

=========================
友情提示:本文不是一篇说明文。

  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