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许联想

珍爱生命,远离博客

2008年3月的日志

带三个表 @ 2008-03-31 14:39:00 分类: 闲扯

鉴于最近我的博客被某门户网站隆重推荐,所以流量剧增。因此正是招商的好机会。我要拍的DV需要一些费用,不知道有没有公司有兴趣赞助或者做广告。去年《十面埋妇》在腾讯、迅雷和土豆三个合作网站观看次数就已超过1000万,是一个很好的推广平台。

今年根据剧情需要,希望能有下列产品合作:数码相机、手机、笔记本电脑、饮料、啤酒、汽车,这些产品植入比较方便。有意者与我联系,邮箱地址:dundee@126.com。

(拉不到赞助我就不拍了)

带三个表 @ 2008-03-31 14:38:56 分类: 挨个祸害

我们同事孟静最近出了本书《八卦多一点》。我跟她说,赶紧给我,我帮你宣传一下。其实我想要这本书的另一个目的是,孟静虽然是我同事,但是她写的文字我看得并不多,后来她在《三联》上写的专栏我陆续看过一些,每次看,都会想到孟静神鬼的表情,我就做不到这样嚼娱乐圈的舌头,我的做法是,直接把他们刨坑埋了。而孟静描述娱乐圈的文字是有弹性的,东八西八就把娱乐圈的事情展现在你面前,适合人们在茶余饭后阅读。

一个在某大公司做白领的朋友曾经跟我谈起了孟静在《三联》上写的专栏,他们这家公司以患抑郁症和员工跳楼闻名,压力非常大。她告诉我,每次他们拿到《三联生活周刊》,最先翻开的是孟静的八卦专栏,她说,看了孟静的文字,可以开心笑一下。孟静的文字在某种程度上成了被资本家疯狂压榨的白领们心里调剂的安慰剂。

后来吧,我们主编为了追求更高、更快、更强的三联品质,撤掉了孟静的“八卦”专栏。然后我就听说这家大公司又有几名员工跳楼了。我们主编成了间接杀手。当然,从每次孟静写专栏的感觉,我大概能看出,她有些疲惫了。

前段时间,孟静想辞职,这消息被我率先知道了,我算是孟静比较松散的领导,对她的辞职,我说话估计不太管用,肯定劝不住她,于是我把这消息告诉了比我级别更高的领导,我是不希望孟静辞职的,南袁北孟,必须有一个在三联。果然,我们主编也不希望孟静辞职,每当孟静想找主编谈话的时候,主编都说:我现在忙,回头再说。一次两次,三次四次,主编都以忙碌推诿,孟静也就知道了,人家不希望你辞职。孟静只好留在三联。我问孟静,干吗要离开三联,她说压力太大,这么多年状态一直没有变化,所以想歇歇。

在三联这个地方,要学会自我调整,歇,是没时间的。

孟静在《三联》开专栏的时候,我们给她起个外号——孟八。俗话讲,张三李四王五老六马七,接下来就是孟八。因为孟静是三联最八卦的人,比如发生一件男女关系的事,我们同事蔡伟的第一个反应是双方的实力较量,因为他是研究军事的;邢海洋老师第一个反应是成本问题,因为他是研究经济的;土摩托肯定是脑子里先画个问号:“这有什么科学依据?”轮到孟静,她的第一个反应肯定是:这对鸟男女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为什么会发生?在哪里发生的?怎么发生的?发生了多长时间?她的脑袋开始像故事片一样运转,于是从她嘴里说出来的东西就总是那么充满乐趣。

女孩一般都喜欢琢磨人,孟静这方面的本事绝对是超强的,而且看东西还比较狠毒,谁要是被她写出来,一定会很不舒服。《八卦多一点》里面有300多篇文章,基本上把娱乐圈有头有脸的人物都写尽了。以前我看过一些些娱乐圈的书或文章,作者大都是以认识娱乐圈的大人物为荣,字里行间充满了拍马屁的气息,大意是:你看我跟某某很熟悉,我还跟他合过影,喝过下午茶,吃过饭,妈的,就差睡觉了对不?那种卑躬屈膝的贱样,看着就反胃。我一直觉得,媒体跟娱乐圈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对立统一体,而不是一顺边。现在有太多的媒体身份的枪手为了蝇头小利成为垃圾艺人的传声筒,以认识明星为荣成了很多媒体人虚荣心的指标。

但是孟静的文字绝对没有这些,我猜想她每写一篇文章的时候都会想过这个明星会不会打上门来,用她自己的话讲是“反正人是得罪光了”。所以,这样的文字是值得一读的。

现在不是流行领导为手下帮腔吗,所以我也应景写篇我同事的文字,哈哈哈哈哈哈!

带三个表 @ 2008-03-31 2:13:06 分类: 闲扯

在地球上,南北只有温差,包括食差,但是我发现,现在南北也有时差。我曾经拿着世界地图研究过,如果我生活在土耳其或者塞浦路斯,作息时间刚刚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相吻合,但是东八区就比较痛苦,总是睡不着。这次出门,只要我一上床,很快就能入睡。在杭州,有一天让我9点钟起床,我担心我会睡不着,因为在北京只要第二天有事,头天晚上肯定睡不着。但在杭州,我居然很早就睡着了,早八点我就醒了。

所以,杭州、上海相当于土耳其和塞浦路斯。不知道有没有地理学家专门研究过这方面的问题,其实不用研究,这是伪科学。我一直觉得北京是个压力很大的城市,只要我在北京呆着,就会感觉紧张,以前觉得生存很艰难,现在觉得生存还是艰难,总之,不知道是来自哪方面的压力总让我每次躺在床上都会浮想联翩,脑子里会同时想好几件事,想着想着天就亮了。

在杭州,我连着几天晚上去茶楼喝茶,照样能睡着,在北京,只要在下午四点钟之后喝茶或者和咖啡,基本上别想睡了。回到北京,又开始紧张的生活状态了,时差又要倒回去了。

有时候,我看着眼前的书、唱片都会觉得有压力。

带三个表 @ 2008-03-29 15:44:56 分类: 闲扯

最近我们的新闻以辟谣为主,这闹运会闹的我们都快变成范冰冰了。
大仙说:苍蝇不叮无缝的蛋白质女孩。

带三个表 @ 2008-03-29 3:11:33 分类: 挨个祸害

去年夏天,刘苏老师去北京,我请她吃饭,席间我跟她说我接下来写的剧本梗概,本来,我打算写一个《小强历险记》续集,写了一个开头,觉得还没到年底,因为“小强的一夜,中国的一年”,要把一年来发生的各种新闻串进去,必须年底,所以就扔在那里不写了。后来我想起一个一个许巍的粉丝跟我讲她是怎么喜欢许巍的故事,听着挺催人奶下的,便跟她说,我把你的故事编成剧本吧。于是又写了一个开头,但之后写不下去了,只好扔在那里。

后来我犯懒,想如果把两个剧本放在一起写,会是什么样子呢?比如叫做《粉丝小强历险记》,这样可能就好玩了。我先想到一首许巍的歌曲,然后就倒着推,绕了一大圈,推到了小强的身上,故事结构就出来了。跟刘苏老师吃饭的时候,我就给她讲,刚讲了一半,刘老师就哭了,说这故事太感人了。我说你先别哭,写出来再说。

今年正月十五,我在做封面故事间歇,把剧本写完,然后第一个传给刘苏老师,心想,你就哭去吧。没想到半个小时之后,刘老师电话打过来了,劈头盖脸把我骂了一顿,说你剧本怎么可以这么编呢?我说我就喜欢瞎编。刘老师说,你根本就不会写,你就一写博客的,编剧可真不是你擅长的事情。我说,你跟全国人民一样火眼金睛,都看出我不擅长写剧本。那你说得怎么改?接下去的一个多小时时间里,刘老师向我论述了戏剧的理论,从好莱坞到宝莱坞到桃花坞,听得我呜呜呜。我说你能不能不像全勇先斯米达老师那样只谈宏观不谈微观?具体一点,我怎么改?

刘老师说,那你答应我一个要求。我说,可以,编剧署你的名字如何?刘老师说,俺才不希罕呢。我说,那你要干吗?刘老师说,俺要认识韩寒,你要带我见韩寒!我说韩寒挺忙的,要不我带你见韩红吧。刘老师说,不嘛,俺就要见韩寒。我说好吧。于是,刘苏老师清了清细声细气的嗓子,说,我认为,你的剧本一共有六个问题需要改进。我说你怎么一张嘴就跟老六一样,不能跟老六吃过一顿酸汤猪蹄说话就往他那边拐。刘老师说,我本来打算总结三条,但是问题太多,这还是经过压缩之后的版本。我说好吧,你说,我听着呢。于是,刘老师二五一十说了起来,说完第三条后,刘老师说,今天就说到这里。我说还有三条呢。刘老师说,剩下三条很重要,但我不想说了。我说为什么?刘老师又清了清她细声细气的嗓子,说,我还要见马日拉。我说你这人不能得寸进尺,马日拉老师最近很忙,他最近开了一个我来网,工作十分繁忙,而且他还要帮韩寒写小说,哪有时间见你。刘老师说,剩下这三个问题很致命,你要不想听就算了。

为了能让剧本改得更好,也为了满足刘老师做粉丝的愿望,我只好出卖一次马日拉。我问刘老师,你干吗喜欢马日拉?刘老师说,马日拉在网上抓坏人,看着特解气,他就是我心目中的英雄。我说好吧,今天我要跟韩寒、马日拉吃饭,带你去,记住,要注意素质,素质知道吗?

刘老师比我先到,然后发短信说:我看到韩寒的宝马车了,真想把他的车轱辘卸下来背回家。我说是6系的吧?这个刘老师原来是卖车的,对车很有研究,挤兑我,跟你说你也不懂。刘老师今天很开心,仿佛回到了20年前。

后来,我问刘苏老师,剩下那三个问题是什么啊?刘老师说,我就发现了三个问题啊,不都说完了嘛。

带三个表 @ 2008-03-28 2:21:40 分类: 挨个祸害

前几天,我跟非非说,要面试女主角了。非非说,我也要去看看。
我告诉她时间,她说那天她不在北京,要回桂林。
于是,第二天非非SMN上的签名就变成了“桂林”。

我在杭州,全勇先老师不停地跟我说让我去青岛找他。
近一段时间,他三句话不离青岛。
平时全老师不这样。

北京的同志说,全老师的确不在北京。
但具体在哪里,说不清。

那么,全老师到底在哪里呢?
有三个答案可以选择:
A-青岛 B-桂林 C-首尔

带三个表 @ 2008-03-28 1:53:52 分类: 杂谈

今天在上海采访一个城市设计师,哈佛大学教授Alex Krieger,话题是外滩第一湾改建设计。他设计的方案最终中标了。当他演示未来外滩第一湾的效果图时,确实很震撼,看上去很舒服,很实用。当然,上海人民最终能否看到这样的效果,要看上海市政府的意思。

我对建筑或者城市规划设计比较外行,采访的时候我比较感兴趣一个问题,就是问他在美国城市规划设计的问题,结合中国的城市现状去谈。我一直有一个疑惑,就是国家大剧院。我不明白这个不伦不类的东西建它干吗。第一,中国没有歌剧,连流行音乐都不发达,弄这么一个豪华的歌剧院有什么用?第二,国家大剧院是一个华丽且高耗能的建筑物,对于一个能源紧张的北京来说,即便建造一个剧院,也应该本着节约原则。今天采访Krieger,我才知道,原来美国在50年代也有类似的情况。50年代美国的城市规划都是政府说了算,所以把城市搞得很膨胀。后来发现了问题,现在城市规划都很谨慎,一个项目提出来要征求各方意见,每一个市民都有发表意见的权利,所以,项目能通过都很难。一旦项目实施,至少能让这座城市几十年享受这个结果。

外滩第一湾在十年前就建好了,我记得当时媒体报道的还挺厉害。十年后就把它拆了。我的反应是:上海真有钱。事实上,政府部门在决策城市规划建设的时候,都是领导专家拍板,从来就没有考虑到市民的意思。而真正去体验规划结果的就是大多数市民,却从来不问问市民的意思。十年就把外滩改建一次,这个浪费和成本不知道有没有人算过?反正羊毛出在羊身上,最后还是老百姓为短见的决策买单。

像中央电视台的大裤衩、国家大剧院这类建筑,都不该在北京出现。Krieger说,中国喜欢弄一些地标性建筑物,而不去想如何让人们生活更方便。《三联生活周刊》做过一期《北京升级》,我不喜欢这个封面的思路,完全脱离北京的实际情况。选题会开完,我跟李大人说:我对这个封面持保留意见。我一直觉得,北京的城市规划就是胡来。

发达国家城市扩张带来的问题是因为他们从来没有经历过工业化、城市化,而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重走西方城市扩张的老路,并非没有意识到问题所在,而是这种意识并没有转化成一种民主意识,在中国任何一个省任何一届领导,都好大喜功胡来弄一些标志性成果,然后再让老百姓为它买单。

外滩改建据说是为了世博会,问题是,世博会不会天天在上海举行,为什么不能把目标想得更长远一些呢?

带三个表 @ 2008-03-26 14:38:39 分类: 闲扯

最近没更新博客,两个原因,一个是杭州太美,写博客简直是件不道德的事情;另一个是我的笔记本电脑有点脑残,D键不好使,要按三四下才会有反应,写字特别扭,所以就懒得打字了。由于我用的是双拼,一个键位错了,后面的就全错。谁能告诉我这个问题怎么解决?

带三个表 @ 2008-03-23 22:44:38 分类: 闲扯

宁波人民很热情,有个朋友邀请我吃饭,还有一对夫妇请我吃饭。本来出版社安排好了,我觉得盛情难却,主要是想认识一下宁波人民,就去吃饭了。夫妇请我吃海鲜,长这么大我头一次见到这么多海鲜,是我平时见到的品种的三四倍,有好多种鱼类一丝不挂地躺在冰块上,宁波的海鲜挺好吃的,也没有传说中的那么咸。席间,他们谈论到小精子,天哪,又是小精子,走到哪里都要谈论小精子,他们说小精子经常来宁波。我想起来了,去年拍《十面埋妇》,时间很紧张,有一天小精子说她要出差,我就让她去了,剧组的人都歇工等着她。后来有宁波人民向我举报,说在宁波一家海鲜酒楼,看到一个小精子模样的女孩在吃螃蟹。所以今年我再拍DV的时候加上一条:喜欢吃螃蟹者谢绝参加。

当然,他们还关心另一个人,就是老六。问我为什么没有携带老六和小精子来宁波。我说最近民航总局有规定,不许带液态物品乘机,他们俩又不愿意被托运,只好舍弃了。

我不大能吃螃蟹,因为有些过敏,以前吃海鲜就浑身痒痒,但这次我试了试,还好,反应不是很大。还有好几个宁波的同学送给我很多海鲜,大包小包的,里面有各种海产品,够我吃半年的了。下次可千万别送我吃的了,能见到你们我就很开心了。

今天签售来了好多人,签了六十多本书,比预想的还要好,另外,我发现宁波的姑娘们长得都很标致,随便找一个人回家做老婆都挺赚的。

宁波的一个记者采访我,问我对宁波有什么印象,我之前对宁波真不了解,只知道她是一个很商业的城市,后来才知道,宁波是个很有文化底蕴的地方,比如天一阁,本来想去看看,可是早上没起来。另外《三字经》的作者王应麟就是宁波人。你看,三字经、三联、三表……多有关联。

新世界书店在宁波是个很大的书店,书店老板蒋先生跟我们三联周刊的发行部很熟悉,三联在宁波卖得很好。这次除了给宁波的同学们签名之外,还给书店签了100本,蒋老板告诉我,如果谁在他们书店订阅明年全年的《三联生活周刊》,就送一本我的《文化私生活》。我觉得我们主编应该授予我“三八红旗手”或者“五一劳动奖章”称号。

带三个表 @ 2008-03-22 22:20:39 分类: 闲扯

今天杭州下了小雨。

我发现自己像一个艺人一样,到处上通告,早上九点钟就起床,先去做一个视频聊天,然后去庆春路的电影院给杭州人民放一部电影《几乎成名》。来看电影的都是一些老同志,我担心放这部电影会很闷。因为我看了一会儿就离开了。不过我倒真想跟大家把电影看完,这种方式很好,让市民免费看一场电影,在北京就没有。

签售的晓风书店不大,但是很有名,老板娘给我一个签名本,让我写一句话,我想了想,就写了一句:“答案在晓风中飘荡。”

两点钟的时候,已经来了不少人,我数了数,已经超过了25人,杭州人民真好,下雨也来,谢谢。最后出版社的编辑跟我说,签掉了140多本,比北京的还多。不把杭州当成第二故乡都对不起杭州人民。

杭州最红的主持人安峰老师也来了,以前就知道他在杭州很有名,用地方话主持节目是他的特色。杭州是“双峰镇”,由安峰和万峰组成的。章雷同学和曹三老师也来了,等《欧美流行音乐指南》出版,我该跟章雷签售了,希望出版社能安排在杭州签售,这样我就又有机会去杭州了。曹三老师的《流血的仕途》卖得不错,比我的书卖得多多了。今天还见到了南瓜同学,他是杭州地下摇滚的小头头,回杭州跟你喝可乐。

然后下午去宁波,发行部的金老师很高兴,车开得飞快,要是不下雨的话,他能开得更快。到了宁波已经晚上,看不清宁波是什么样子,好像也是座大城市。编辑说,宁波图书的销量是杭州的五分之一。明天能有25个人来就算成功了。

明天回杭州,还有很多好吃的没吃,很多人没见呢。

对了,哪位同学现场拍了照片,还有跟你合影的照片,方便的话传给我一份。谢谢。

带三个表 @ 2008-03-22 1:51:05 分类: 闲扯

今天收到北京的短信,说罗老师从北韩回京,组织饭局,问我是否参加。我肯定赶不回去了。昨天在上海,今天在杭州。出门几天,突然感觉,心情很好。

我喜欢南方的感觉就是在没有绿色的时候还能看见绿色,这几天感觉脸上狠湿润,不像在北京那样干燥,去杭州的路上,看见油菜花都开了,我看着油菜花,听着Dire Straits 的Ticket To Heaven,那叫一个狭意。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在上海,大家吃饭聊天的内容就是炒股挣钱,当然,还有另外一个话题,就是小精子。人们都在问小精子近况,我说小精子人家是很低调的,唱歌都只唱D小调的歌曲;在杭州,大家吃饭聊天的内容是怎么好好的生活;我想象在北京,大家吃饭聊天都是文化私生活。

今天到了杭州,看了西湖夜景,真美,杭州的树真多,数半天都没数过来,好多树上都开花了,都不认识是什么花。我有个朋友叫橘子,就是博客上链接中“基本上不喜欢杭州”那位,多年前她从杭州到北京,我第一次见到她那天北京正在刮沙尘暴,我百思不得其解,杭州这么好的城市她不待着,跑北京吃沙子干吗?

俺打算找一个杭州媳妇,结束俺遥遥无妻的生活,这样就可以经常来杭州了。

  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