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记一些豆腐帐,以免将来自己也忘了。
8月23日,我乘坐以色列航空公司的班机前往特拉维夫,中途飞行了十个小时,以前我坐飞机时间最长的记录是去乌鲁木齐,三个多小时,想象不出十个小时怎么度过,反正在飞机上,不管怎么坐着,都不舒服,不过最后还是睡着了,下飞机是第二天凌晨三点多,本来办理完入关手续之后,坐车就可以到酒店入住,但是中间发生了一些意外事件。
与我们同行的网易的王磊老师,在办理入关手续的时候,被扣住了,估计丫长得比较像某一个恐怖分子,直接被警察带走,半个小时后,他才被放出来。一问才知道,王磊老师曾经去过泰国,所以被带走盘问一下。后来接我们的司机因为要吃饭,所以也来晚了。导游介绍说,这位司机师傅是一个穆斯林,现在正好是斋月,太阳出来后不能吃喝,所以他必须在凌晨两点多钟吃饭,直到太阳落山才能吃饭喝水,中间是不能吃东西的,渴了也不能喝水,所以耽误了一点时间。
被释放出来的王磊老师,脸上有一种开心的微笑。
可能有很多人会问,怎么在以色列还有穆斯林?我也看了前一篇博客的留言,好多人提醒我注意安全,我非常理解,事实上,我们在贵国根本不了解以色列,一直把以色列当成一个战场。从1973年开始,以色列就没有在本土打过仗,至少,在以色列没有跨省追捕,因为以色列只有中央政府,没有省级行政单位。我在埃拉特,在大街上没有见过一个警察,以色列是按人口比例算警察最少的国家,比广州市的警察还少,但是这里比你想象的不知道安全多少倍。那么,为什么以色列给贵国人民一种不安全的印象呢?这就是一直以来贵国媒体一直妖魔化以色列的结果。以色列有很多穆斯林,他们相处的很好,没听过有什么矛盾。
以色列一直对贵国很友好,它从来没有承认过台湾,至少这一点不是很多国家能做到的。但是贵国跟以色列直到1992年才正式建立外交关系。贵国的媒体一直把以色列与阿拉伯国家的冲突当成国际新闻的一个重点来报道,这主要是告诉贵国人民,在这个世界上,还有比贵国更糟糕的地方。而主要的原因其实还是石油,以色列没有石油,阿拉伯国家有石油,所以为了能源,也要尽量讨好阿拉伯国家,权衡之下,只好拿以色列当反面教材了。我从能看到电视那天开始,新闻就负面报道以色列,如果来了以色列,你会发现,完全不是那么回事。以色列很安全,飞机上的餐具都是铁制的,比如刀叉,世界上还有哪个航空公司在飞机上提供铁制餐具呢,至少我在和谐的贵国飞机上没有看到。
反正我没有看到这里有什么不安全的,人民安居乐业,我们到的第二个城市埃拉特,在红海边上,对岸就是约旦、沙特阿拉伯,我们住的酒店往南几百米就是埃及,可以说埃拉特是被阿拉伯国家包围着,但是这里你看不到军队,甚至边境上也没有军队。目前,以色列跟着几个阿拉伯国家的关系都很好,不然你不能想象,在埃拉特的“蓝滩”上,到处都是休闲度假的人们,他们拉家带口,在海里游泳,在沙滩上晒太阳,享受着美好的生活,这里感觉简直是世外桃源。如果这里随时都会有战争的危险,他们还会这样吗?
我们从特拉维夫到埃拉特,几乎穿行整个以色列国土的三分之二,即便是最危险的地段加沙地带,也看不出有什么不安全的,我们最近的时候距离加沙只有20公里左右。导游告诉我们,敌方的武器不会造成多大威胁,他们制造的武器,还没有点燃大裤衩的礼花弹威胁大呢。
以色列是一个高科技产业比较发达的地方,尤其是IT产业。但我没想到的是,在以色列上网非常麻烦,不像在国内,你入住任何一个酒店,只要有上网的条件,网线插上就能用。今天能上网,还是导游张老师在前台花了半个小时的时间跟店方交涉,才让我能顺利上网,而同行的十个人,不是谁都能上网的。而且上网费也很高,每小时27谢克尔(一谢克尔相当于1.7元人民币),但是在张老师的坚持下,我可以免费上网。后来张老师告诉我,以色列酒店以前都是可以免费上网,后来一家私营企业把酒店上网业务包下来了,就开始收费了。酒店房间没有网线,一律无线上网,但是速度有些慢。
我们一行十人,在特拉维夫停留了五六个小时,便乘车前往埃拉特,来看国际爵士音乐节,然后顺便看看以色列其他地方。这次是应以色列国家旅游部的邀请,由深圳广播电视局承办,同行的还有老狼、叶蓓、陈楚生、《新周刊》的胡赳赳老师以及深圳广播电台的刘洋老师等人。
关于在以色列发生的好玩的事情,以后慢慢写出来,由于网速太慢,照片上传有点问题,以后方便的时候再贴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