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去香港,是采访香港国际诗歌之夜。我不会写诗,但这次去香港也是为了了却一个心结,见见当年我上大学时的偶像:北岛老师。我们那代人追求都挺有品位的,偶像一般都是作家、诗人。当年朦胧诗兴起,我没少读诗,但我没有诗人的那种语言天赋,仅仅是阅读,觉得哪些诗句好,还抄在一个小本子上。第一次看到北岛的诗,当然是《回答》,那句“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至今还在被四十来岁的人引用。
让我感到震撼的倒不是这首《回答》,而是《结局或开始》:
我,站在这里
代替另一个被杀害的人
没有别的选择
在我倒下的地方
将会有另一个人站起
我的肩上是风
风上是闪烁的星群也许有一天
太阳变成了萎缩的花环
垂放在
每一个不屈的战士
森林般生长的墓碑前
乌鸦,这夜的碎片
纷纷扬扬
在我还没学会如何把一些词连成句子的时候,我读到了北岛的长诗《白日梦》。如今想想,这首诗对我学会某一种语言表达方式或多或少有过影响。以前读古诗,那种能够产生画面的诗句,我认为都是自然风景,比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在我的影像里就是一根棍棍和一个圈圈。但是现代诗里面的一种扭曲的非自然景物的画面感我第一次从《白日梦》里感受到。
我需要广场
一片空旷的广场
放置一个碗,一把小匙
一只风筝孤单的影子占据广场的人说
这不可能
那个年代,诗人很酷,诗歌也很酷,诗的语言带着一种肆意,天马行空。但是自从汪国真老师来到这个世界上,诗歌就沦陷了。今天看来,必须要有一个人用这样的诗歌来过渡,才能让我们远离语言,堕落到言语,把白话文演变成白话病,不能正面阳光直射。如今,我们前所未有地制造了最多的语言,但就像露水一样统统被蒸发了,什么都没有留下。
采访北岛老师,自然聊到诗歌的现状,以及语言。北岛说:
特别是1949年到文革结束,汉语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那就是长达30年之久的语言控制——中国人曾面临巨大的“失语”状态,所谓的“毛泽东文体”基本上控制着人们的表述方式、思维方式,甚至恋爱方式。从1978年起,以《今天》为代表的先锋派诗歌,彻底挑战并最终颠覆了官方话语的统治地位。我们经历过集权主义的黑暗时期,深知那种恐惧的滋味。而我认为商业化的时代更可怕,它是一个无所不在的怪物,首先掏空人的心灵,用物质生活的满足感取而代之。我想大部分年轻人失去了反抗能力,因为他们不知道反抗的是什么。教育也扮演了某种同谋的角色,让人从生下来就不再有怀疑精神。
现在是全民评论家的时代,同样面临失语。互联网几乎是新版的《毛主席语录》,每个人都是毛主席,只是每个人的语录打开内容完全一样。语言开始变得前所未有丰饶的空洞。北岛说:
在全球化的背后是资本与权力的逻辑,它在操纵着我们的文化、阅读以及娱乐方式。西方资本主义化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程,而在这一历程中,诗歌往往扮演了对资本主义的批判角色,法国诗人波德莱尔就是个典型的例子。但在中国,从开放到今天的30年,中国经历了从未有过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全盘商业化的过程中,无论知识分子和作家,几乎都没有足够的批判与抵抗意识。按理说,语言本来是全球化的最大障碍之一,但我们发现,全世界面临着相似的语言危机。我在本届诗歌节的诗合集《词与世界》的序言中写道:“如今,我们正在退入人类文明的最后防线——这是一个毫无精神向度的时代,一个丧失文化价值与理想的时代,一个充斥语言垃圾的时代。一方面,我们生活在不同的行话中:学者的行话、商人的行话、政客的行话,等等;另一方面,最为通行的是娱乐语言、网络语言和新媒体语言,在所谓全球化的网络时代,这种雅和俗的结合构成最大公约数,简化人类语言的表现力。”
诗人顾城说过:“语言就像钞票一样,在流通中用旧了,用脏了,诗人就是要把它们一一洗干净。”在如今没有诗歌的年代,人们也就没了“脏”这个概念。每次网络上出现新的流行语,我干的第一件事就是在博客后台的黑名单里填上这个词,让你丫的留言显示不出来。当初有多少脏兮兮的人向我抗议啊。我,自岿然不动。
在采访中,北岛老师向我介绍,诗歌在俄罗斯非常受欢迎,普希金就像上帝一样。我很好奇,问:俄罗斯和贵国有很多相似之处,曾经诗歌是神圣的,为什么俄罗斯在进入全球化之后没有像贵国一样堕落的那么优雅且沉醉,而是一直热爱诗歌?北岛说:“俄国知识分子有信仰。”
我无意去捍卫什么,如果还有点捍卫的想法,那就是捍卫我自己。我从来不喜欢重复一样东西,互联网对我而言就是一个语言试验场,让我有机会把想说的语言说出来,还不仅仅是观点立场什么的。就像我无意去关注别人在网上说什么一样。
土摩托有一次吃饭的时候说他很佩服我,这个人从来就没有看得起我,因为我总不那么讲科学,这让他很失望。在土摩托看来,这世界有两种人——一种是讲科学的人,一种是傻逼。但他说看得起我,吓得我汗都要出来了,我真担心他说我爱科学。他在新浪微博上说:“三表老师是一个比老罗还执着的人,我一直觉得他是目前我认识的人里面唯一一个还能做到直抒胸臆的人,因为只有他不上新浪微博,不受人情世故的影响。话虽如此,我还是觉得人活着的目的不光是评判,还要享受友情。新浪微博在这方面做得很不错,它几乎把我所有的朋友都拉过来了。”土摩托这句话让我想起了古代一则寓言——郑人买履。宁信度,无自信也。生活中想怎么玩就怎么玩,难道脱裤子放屁有什么科学依据?然后我问土摩托:“你为什么去新浪写微博?”他说:“大家都在那里。”
每个人心里都揣着一座巴别塔,
像朝圣一样,
像相互取暖一样,
像临终关怀一样,
走到了一起。
接着,拆掉面前的台阶,
还给上帝。
然后,躺在语言的尸体中,
吸吮着泛着腥臊恶臭的血液,
说,好吃。
不错
网络流行语把汉语一口一口腐蚀掉了。这真是令人悲哀的事。
那个年代,诗人很酷,诗歌也很酷
表哥,这么晚了还在写作啊。。
夜深了你还不想睡,你还在想着她吗
带三个表 @ 十一月 24th, 2011:
想你 妈。我接的压韵吧?[无恶意]
豆小喵 @ 十一月 24th, 2011:
别乱断句
别乱喊妈
后后 @ 十一月 24th, 2011:
忒贫。
54654645645 @ 十一月 24th, 2011:
一般能读懂在写什么的诗歌都不是好诗歌
沉香 @ 十一月 24th, 2011:
想她爸。这才押韵(同无恶意)
很棒
土摩托:三表老师是一个比老罗还执着的人,我一直觉得他是目前我认识的人里面唯一一个还能做到直抒胸臆的人,因为只有他不上新浪微博,不受人情世故的影响。话虽如此,我还是觉得人活着的目的不光是评判,还要享受友情。新浪微博在这方面做得很不错,它几乎把我所有的朋友都拉过来了。——土摩托的敏感词微博
写的真好!
带三个表 @ 十一月 24th, 2011:
以后这种默认的话就不要重复了。哈哈。
倚檀 @ 十一月 24th, 2011:
写得其实不好,象是两首诗拼接而成。
很久没有看到这么美好且纯净的情感流淌。向你和土摩托致敬。
带三个表 @ 十一月 24th, 2011:
您能分别致敬吗?我跟它是两路货色。
告别的年代 @ 十一月 24th, 2011:
好吧,分别向你们俩致不同的敬。
在你不上微博的时候,马日拉已经含沙射影讽刺你是罗永浩的帮凶了
带三个表 @ 十一月 24th, 2011:
以后我改正,只帮胸。
告别的年代 @ 十一月 24th, 2011:
脑残分子别挑事。
带三个表 @ 十一月 24th, 2011:
他不传闲话会憋死的。
告别的年代 @ 十一月 24th, 2011:
三表还有宽容包容的一面,好吧,你的地盘你做主。
带三个表 @ 十一月 24th, 2011:
主要是我今天心情好。懒得搭理他。
就爱联想 @ 十一月 24th, 2011:
看得出。。。。。你这死老鬼今天接到大美女的表白啦?哈哈。。。。。
昨天这个点,恰巧看到许知远写他的俄罗斯之行,也是同样的感触,俄罗斯和贵国,追求的精神、坚守的信仰,真是不大一样。简言之,这是思想操守的问题。
《欧美流行应约指南》买了1年多了,还没有看过,什么时候给我签个名,我传给我儿子看,我已经过了那个年纪。哈哈。
不一样 @ 十一月 24th, 2011:
《欧美流行应约指南》我就放在手边,经常翻看。我不懂音乐,主要看里边众多的人物,他们的不同艺术生涯。我好像是看到了各种行业中一些人的类似缩影,奋斗一通儿后的结果那么不一样…我现在就给孩子翻看。。。虽然遭抵制。
不一样 @ 十一月 24th, 2011:
“不再有怀疑精神”是我近两三年才逐渐减少的理念。但还没有完全褪尽。
《欧美流行应约指南》我不怀疑的拷贝下来,点完发表后才发现应该是《欧美流行音乐指南》。告别的年代 —别笑话我
在两三年前的一次拓展训练中,其中向后仰倒项目,我是我们组唯一被夸奖的人。我毫不犹豫的仰倒下去,一点儿都不怀疑是否有危险。
告别的年代 @ 十一月 24th, 2011:
惭愧,是我先笔误的。您太客气了。
罗永浩的胸是什么罩杯?
VAN @ 十一月 24th, 2011:
彪悍的人生不需要罩杯。:(
呵呵 @ 十一月 25th, 2011:
罗老师这次半袖,下次光膀子,你就能看见了。
M-D,下次去KTV,我一定要朗诵一首诗。
小7 @ 十一月 24th, 2011:
这个牛!
看的我迷糊了,从土摩托微博看到评论三表老师那番话才点到这篇文章来的,然后看到文章中三表老师又引用了该微博,你们到底谁先谁后呢?
VAN @ 十一月 24th, 2011:
这是个IQ问题呢,还是个EQ问题呢?
许丁丁 @ 十一月 24th, 2011:
他俩并列第一。
60年来,相对最美好的年代,就是80年代了。
VAN @ 十一月 24th, 2011:
是滴。
去新浪,就因为你不会去那里
不懂诗,但举例的这两诗看起来还真不错。三表哥有空也评评赵丽华的大便/冲马桶……等诗啊。哈哈
马伯庸: 我看法相反:网络不会简化语言表现力,只会使其更具活力。网络上发表意见没有门槛,每个人都有机会表达与了解别人主张。这带来混乱也带来自由,在言论的剧烈碰撞中大众将逐渐夺取话语权,让评判文化的标准不再成为一小撮人的私器。他们焦虑的不是文化的丧失,而是自身之于普罗大众优越感的丧失。网络本身并无倾向,它只是提供一个平台。有写快餐的也有研究诗词的;有挂QQ的也有看哈佛公开课的。网络不是泥沙俱下,而是鱼龙混杂,它让庸才和天才一齐发声。一提网络就认为浮躁或肤浅,其实是误把旧时精英小圈子和整个网络社会相比。若以全民视野来看,网络可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要高雅和内涵
带三个表 @ 十一月 24th, 2011:
马伯庸的观点恰恰代表了一堆人的观点——那就是他们把语言仅仅当成了一种传播信息的工具,忘记了他还可以是一种反信息的语言艺术。当它成为传播信息的工具时,貌似他不是一小撮人的私器。但是作为语言,它不仅仅是用来传播信息的,不然就不会有小说和诗歌。相反,在今天,恰恰是网络语言变成网络精英们的私器,对于普通人来说,无非是跟在精英后面鹦鹉学舌而已。马先生的循环论证是因为他自己是精英,可以掌握语言。
诗歌是反信息的。说到最后,还能说什么呢,我们一向没有信仰,对什么都不敬畏。
喜欢土摩托对铅笔社的评论。李子暘那篇反对政府插手学生免费午餐的文章,居然赢得不少人的支持——然后这帮二百五也就顺理成章地开始反对政府提供校车了。
二百五们就不想想,我们交税就是为了享受政府提供的服务,如果政府服务得不好,那就要么把政府赶下台,要么退而求其次,监督和逼迫它提供更好的服务,而不是在已经交钱购买服务的情况下,因为不愿意政府增加税收,因为害怕官员腐败,而反对政府提供服务(官员可巴不得这样)。
二百五们过去盲信腊肉毛,如今盲信铅笔社。真是没办法。
忽然在三表叔这看到这么正儿八经说事说理的文章,还是有点不习惯。
北岛的《白日梦》以前就背过一次,没想到又能再看一次。我更喜欢第五节的最后:历史静默/峭壁目送着河上/那自源头漂流而下的孩子/这人类的孩子。
话说验证码是4765,好流畅的数字。。
昨天看了《永恒的一天》(Eternity and a day)。
关键词:希腊革命、诗人、购买字词、阿尔巴尼亚边境、偷渡、贩卖儿童、生命之爱、词句的超脱、命运的和谐。
是一部希腊人拍的非常诗意画的影片。
我每次上微博,会不自觉的像作秀,把自身想给别人看到的展示出来。郑人买履,信度,无自信。
土摩托说的大家,不仅有朋友,还有粉丝吧。所以只是享受友情?
再不讲科学也深深的继续佩服并热爱您。
写的真好
他们失去了反抗的能力。
是啊,理所当然成为苹果族。
物欲的满足来弥补心灵的空虚。
三表,三表,
读诗情况常常这样,一遍完了啥都不明白,就偏执地将情绪调整后再读一遍,感觉稍微有点那么个意思,再接着读一遍,但还是理解不透。然后就骂自己,然后变得看见诗就躲开。
我要回头去读读北岛的诗歌。
这一年的博文该整理整理出本书了。
俺不读诗很久了,看到三表写北岛必须来冒个泡。爱死了这句“但是自从汪国真老师来到这个世界上,诗歌就沦陷了。”
庆幸有王三表把一部分四十多岁的人想说的话说了出来,而且说得特别到位。很多年以前买过一本黑色封面的《五人诗选》,是北岛、顾城、杨炼等5个朦胧诗人的诗歌选集,印象深刻。他们确曾是我们的偶像
其实,表叔的文字完全可以写诗歌评论了.因为只有真正的诗人才会把关于诗歌的价值和意义写的很彻底,读的懂里尔克的不一定写的出里尔克的好,但是里尔克一定能写出好的评论来,也许这些评论又是一首难懂的诗.表叔的何不试着写诗呃?
北岛的诗歌基本沿袭文革时期的语气和语态,以另外一种”暴力”面对文革式语言的暴力,是年轻人的诗,也是时代年轻时候的诗歌.
期待看到表叔的诗作.:)
这一篇文章倒是回答了当今的很多疑问,诸如为什么中国就出不了大师?为什么中国信用缺失如此严重?……
语言幻境是一个民族软环境的根本之一,这个幻境杂乱低级,那么孕育出来的就不会有什么好鸟。
其实,也不是没有反对的声音,只是颂歌和数钱的声音总是特别宏大,那一点点的小声反对和批判完全被淹没。再加上,网络时代完全可以通过技术手段控制这类声音的大小,就像有一个声量调节器,如何能够让杂音干扰这大好的主旋律音乐。
但是,老六说过:在这样的时代,他还是接触到了一些默默地做着实事,不为外面的杂音干扰的人,这些人的淡定踏实必然在某一天显示出力量来。
大意是这样的。
不能扭转他人,就保护好自己。这是三表的态度,也是醒着的人都可以有的态度。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永垂了。。。。。
王老师,老姚来联系个友链,已发邮件你。
成家立室,养家糊口那时,诗就从大门出去,散文从窗户进来。
大学以来喜欢过的诗人:
波德莱尔
兰波
特朗斯特罗姆
曼德尔施塔姆
保罗策兰
里尔克
茨维塔耶娃
卡瓦菲斯
聂鲁达
布罗茨基
最后一首诗叫什么名字?
第一次当”猩猩”.——不得不说,读三表的博客这么多年,也难得这么冲动地当次猩猩啊!
有人说过汉语现在能够表达的东西越来越少。不知道于谦他父亲还在吗。郭德纲不是说他是古汉语专家吗?
《青春诗历》,还记得吗?湖南文艺出版社,1983年开始出版
不知道在三表心目中,猩猩是否算有語言呢?
“我们那代人追求都挺有品位的,偶像一般都是作家、诗人。”我们这代人也很有品位的,偶像一般都是表哥。表哥的诗写的不错呢
三表不让我当猩猩,又验证了一遍。确认以后不当听众了
没有的,有也是屁话。
此文已转法大86网易博客。谢谢小峰!
我喜欢徐志摩的诗,无论他的为人如何
“我等候你,我望着户外的昏黄,我的心震盲了我的听
。。。
希望在每一分钟上允许开花
。。。”
其实三表在新浪微博有马甲帐号,还很受欢迎。
许丁丁 @ 十一月 24th, 2011:
对,他的马甲是带三个表。
老子是儿子的通行证,儿子是老子的墓志铭
好吃
没有网络之前,民众同样鹦鹉学舌;民众流行的大白话也影响着诗散文词的写作。街坊间皆咏唱柳永词也是儿女情长,同邓丽君无甚分别,被称为“诗之余”的词后来成了阳春白雪。体裁流行随着政治经济的发展而改变,中国人一直在改变,所以不纯粹,像染缸,却得以延续至今。你可以随大流,也可以逆流,只有选择,而不要轻易判决对错。
诗人一直在革新语言。什么是诗?你现在所尊崇的的诗在曾经是否被看做诗?或者说每个时代真正的诗从来就是精英化的?
关于语言的同化,这与音乐电影一样,我们每天沉浸于此,因而觉得进化缓慢,如此雷同,互联网将其放大而已。读《全唐诗》《全宋词》,也只有百来首称得上精粹,其余大多你抄我一句,我抄你三词;听billboard,几乎十年才有些大变化,一年365天,一天24小时,一小时60分钟,一分钟能快速听几首歌,人类的才智再发达也经不起消耗。古代百年的时间在历史书常常不足一笔,我们却把自己经历过的时代当做人类文明进步的必须?不识庐山真面目罢。
看不起下一代很正常,钱钟书在读伊索寓言中早已阐明;就算是在南方公园里的二逼Randy也知道我们所喜爱的摇滚在父母听来同样是[我是二百五]。什么最值钱?时间。
看到王小的脸,就觉得是我失散多年的兄弟:)
北岛说:“俄国知识分子有信仰。”
猩猩们说:“嗯,好吃”。
猩猩不喜欢殴氏空间的平行线,因为不相交。
此文重点根本不在诗歌,而在其他。
P.S:我觉得微博根本不可能享受友情,要么看资讯,要么搞奸情,哪来什么友情啊?
北岛说:“俄国知识分子有信仰
三表 那你呢
带三个表 @ 十一月 25th, 2011:
先问问你自己,养好这个习惯在出来混。
非常赞同,现在看到微博的语言(这种语言不仅在新浪,连现在的电影电视剧都跑不掉)就有想呕吐的感觉,所以干脆把手机里的微博客户端也删掉了。前几天还和朋友感概,现在微博让我们又回到语录体时代,朋友说,现在总比几十年一个人的微博好无数倍。但我觉得其实人人都语录体比一个人语录体还要可怕,一个人语录就够受了,人人都这样还怎么活。
语言一直是语言,说的人不同,就成了不同感觉的语言
但是语言一直没变
这篇文章境界很高。
以前我一直不太理解三表对于商业化的抵触情绪,现在有点明白为什么了。
从小到大我一直被拖延症所困扰,也一直没找到原因,举例说明,现在天冷了,又到了赖床症高发期,早上六七点就醒了,但就是起不来,接着睡到九点十点,搞得晚上都恐惧上床睡觉了。当这种拖延发生在工作上的时候简直就是灾难,如果半年内还是没有好转的迹象,我就只好放弃自由职业,找份上班的工作。但其实我心里想的是如果这个杀千刀的问题解决不了,我就什么工作都不做了。几乎我遇到的所有比较迫切的问题,最后都解决了,或是想明白了。所以这个问题超长期占据老大难排行榜第一位是不可容忍的。从我记事起这个问题就开始困扰我了。一周前我想明白了。现在我更清楚了。
得从进化论说起,在人将成为人的那段漫长时期,物质资源总是短缺的,所以贪婪的人活了下来,现代社会在短时间内颠覆了“短缺”,所以美国的胖子很多,瓦力里面的人全是胖子。睡眠也算是一种短缺的物质资源,所以我总是起不来,但若有个老板拿着鞭子抽你就起得来了。同理可证为什么上上个月我终于赚了5000,却一本书也没买,全花在了电脑手机psp上面了。即使扣掉工作需要,一本书都没买的事实造成的巨大反差还是触目惊心。所以这段话我看得很认真:“而我认为商业化的时代更可怕,它是一个无所不在的怪物,首先掏空人的心灵,用物质生活的满足感取而代之。我想大部分年轻人失去了反抗能力,因为他们不知道反抗的是什么。教育也扮演了某种同谋的角色,让人从生下来就不再有怀疑精神。”说实话,如果没有我对于进化论的思考基础,这段话我会扔进回收站,因为“心灵”这个概念就像中医里面的“经脉”“寒气”一样无凭无据,无凭无据的东西我都是直接无视掉的。那么按我的理解,人可粗略的分为两部分,一是肉体本能,二是精神意识。前者会在你身体不舒服的时候提醒你需要休息,也会在周末的早上让你一直睡到中午;是前者让你的祖先在食物短缺的时代幸存了下来,同样让生活在食物充足时代的你变成个大胖子。严格上讲,人是寄居在肉体内的意识。所以,当物质需求已经基本得到满足本能却还想要的时候,我们得反抗,因为那不是我们想要的,甚至都不是基因想要的,纯属BUG。
带三个表 @ 十一月 27th, 2011:
说明一点,我从来不抵触商业化。
6 5 9期《三联生活周刊》P1 3 4页有王小峰的文章—专访:北岛:诗歌是我们生活的依据
北岛的表情好忧郁….
文章里又只是“三联生活周刊”及北岛的对话,但我相信,文章内容、语言是经过王小峰精心逻辑整理后的。
羡慕付婷婷。
昨天刚读了读库上一篇文章,介绍诗人戈麦的,今天再看到这篇文章,觉得亲切,海子全集还在书架上躺着呢,是该读读了
很喜欢北岛的失败之书.
《结局或开始》
记得是北岛致遇罗克的其中一篇。
想起第一次读食指的诗,是《烟》,年少无知还想这个网络写手还不错,在那个时候,不知为什么看见这个名字就认为是网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