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许联想

珍爱生命,远离博客

2007年12月12日的日志

带三个表 @ 2007-12-12 5:20:19 分类: 挨个祸害

 之前我在一篇博客里提到,非非是饭局董必武,因为她全勤参加老男人饭局。没想到,这件事引起了一点版权纠纷,昨天早上,当我还在睡意朦胧的星辰时,电话就响了,我一看号码,哦,天哪,这是一个我好久以前就认识但好久都不联系的人,此人姓秦名杰,唤作秦杰。他上来就说:“你居然使用董必武这个词,盗版我的创意。”我说:“你居然会用电脑了?你居然还能上网了?你居然还看我博客?”秦杰老师说:“我都看两年了。”

这个秦杰,现在新华社供职,我认识他的时候,是国内部首席文化记者,现在是国内部首席副主任记者。我认识秦杰是在1994年,那时候我在唱片公司做企宣,有一天,我们老板拿着一摞报纸念叨:“这认识个新华社记者就是好,一篇稿子可以通过新华社的专线发到全国任何一家媒体上,今天下午咱们请秦杰吃饭。”我看着报纸上的整齐划一的采访,想起了美国唱片业在进行市场推广宣传时,为搞定媒体要花很大成本,你看咱中国,就是不一样,用一个人就可以搞定所有媒体。我翻着报纸,这么多,好几百份,什么《三棵树农垦报》《石河子畜牧周报》《蓟县日报》《诸暨晚报》《郸城电视报》《关岭布依族自治县广播节目报》《梅花山自然保护区周报》……你瞧瞧,不愧是新华社,新闻报道就是这么无孔不入,多少年之后,CCTV才有什么心连心送戏下乡之类的丰富农民业余生活的举措,而秦杰,早在1994年就把这事干完了。

所以我开始对这个“送戏下乡”的新闻记者产生了一丝好奇心。要知道,那时候控制中国文化报道的媒体主要是《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工人日报》、《中国青年报》、《北京日报》、新华社、中国新闻社……每个新闻单位都有一个跑文化口的记者,我刚跟他们打交道的时候,他们的平均年龄在35岁左右,正是年富力强、风华正茂,秦杰就是其中的一位。这位模样长得让女孩子看一眼就想扑到他怀里的家伙,出生在安徽省铜陵一个矿区,他出生这天人们都没心情祝他生日快乐。他虽然出生在矿区,但却有一个知识分子的家庭背景,在劳力者的环境中,只有他们家劳心。家庭环境熏陶,让秦杰得以改变到矿山卖苦力的命运,他聪颖好学,很快考进复旦大学新闻专业,毕业后分到新华社工作。

到北京后,每当人们问起他的身世,秦杰都不无自豪地炫耀:“哥们当年是江南四大才子之一。”人们好奇地问:“另外三个呢?”秦杰停顿了一下,然后从他的小眼睛背后冒出一句话:“另外三个打小就夭折了。”您看秦杰老师多谦虚,就不直接说自己是江南唯一才子。

秦杰跟当初那批大报文化记者不同的是,他对待后生从不居高自傲,我第一次见到他,他跟我聊摇滚乐,这让我感到很吃惊,要知道,他们那一代人当中,很少有对摇滚乐感兴趣的人,我印象中一个是《人民日报》的陈原老师,他在1988年用半个版的篇幅在这份党报上介绍崔健,另一个就是秦杰,这让我对他的印象很好。由于他的影响力,不管谁出了唱片,都会给他听。

为什么说秦杰是歌坛董必武呢?因为秦杰见证了中国流行音乐的最初的历史,在他刚刚离开学校走向社会的时候,正好是中国流行音乐的开端,作为一个文化记者,战斗在第一线,春江水暖丫先知,有音乐事件的地方就会有秦杰。他说:“我要立志做歌坛董必武,什么事都参与,但什么事都与我无关。”

90年代初期,中国媒体的周末版兴起,我便在报纸上看到秦杰的专栏,那时候有一份《首都经济报》周末版,秦杰每周写一篇专栏,评述当时的文化现象,我因为秦杰的专栏,每个周末才会买这份报纸,让我颇有收获。当时他的笔名叫“亦周”,后来问他为什么叫这个笔名,他说,一周一次,向老婆交公粮。

秦杰以少爷著称,有一次我从他的美女老婆口中得知,此人除了写字之外,基本上属于无生活能力的人,必须像过去地主家的少爷一样,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当他遇上现在《北京晚报》的著名少爷戴方,两人惺惺相惜,各自炫耀着自己的少爷生活,交流着做少爷的心得。

秦杰是新华社最后一批入党的骨干记者,每次开两会,秦杰都是参与报道的记者之一,但有一天,两会新闻办发现,此人尚不是党员,采访两会的记者怎么能不是党员呢,于是单位把秦杰拉到了人民英雄纪念碑前,火线入党,秦杰举着拳头宣誓的时候,两条腿直哆嗦,这宣誓词够狠的,我一个少爷怎么能扛得住这样的誓言?

我在1998年的时候做报纸编辑,有时候常跟秦杰约稿,我跟他约稿的目的只有一个,拿他的文章做范文学习,每次打电话都这么说:“秦杰老师,我最近又要学习了,您要不整篇范文给我看看?”于是,几天后,秦杰用他漂亮的书法写了一篇范文传真给我。当年我从他的字里行间学会不少作文的技巧。

秦杰能亲自上网让我感到很惊讶,据说他是北京仅存的四大不会上网的人之一(另外三个打小就夭折了),以前他刚会用电脑的时候,由于不会操作,常常导致电脑系统崩溃,情急之下,他总给乐评人金兆钧老师打电话求助,金老师早在186时代就开始使用电脑,是这方面的行家。每次金老师有求必应,过去后三下五除二就把电脑搞定。为表示感谢,秦杰从柜子里拿出一条三五烟作为酬谢。但是几天之后,电脑又出毛病了,只好再麻烦金兆钧老师修理电脑。有段时间,金老师成了秦杰家的常客,当然,秦杰家里的香烟数量也日趋减少。后来秦杰自学电脑,才发现,每次金兆钧帮他解决电脑问题的时候,从来不解决干净,都留点回味,比如删掉一个系统重要文件,安装一个病毒什么的。当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金老师没有到烟摊买过烟。

秦杰擅长编段子,我现在编段子的本事好多是从他那里学到的。有一次,他看到京文唱片公司的老板许钟民穿了一身万宝路的名牌,这让秦杰很羡慕嫉妒,于是他肚子里的坏水开始翻滚,眨着小眼睛对许老板说:“你作为一个堂堂唱片公司的老板,怎么能穿这样的衣服?我们同事杨明(当时驻美国纽约记者)回国告诉我,在美国,你在烟摊上买两条万宝路香烟,就送你一件万宝路衣服,你还从上到下穿这个牌子,太掉价。”许老板一听,觉得特没面子,回到家里赶紧跟老婆说:“老婆,你赶紧把这些万宝路衣服上的商标弄下去,别让人看出来。”焚尸灭迹之后,他才敢把衣服穿出去。后来,许老板去美国,专门跑到万宝路专卖店问:“你们这衣服是买两条烟就送一件吗?”然后许老板被轰了出来。回国后,许老板下飞机后第一件事就是直奔新华社,找秦杰算账……后来,这个老板为了在秦杰面前不吃文化的亏,专门报了一个北大函授班,补习文化知识。

歌坛董必武同学不混歌坛好多年,他这些年跟政治局常委们混了,有一次,他跟某领导大人外出采访,这个领导问秦杰:“小秦啊,过来过来,给我讲讲,最近又有谁编我的段子啦?”秦杰说:“我最近没听到什么,我自己倒是编了几个关于您的段子。”该领导一听大悦:“快说来听听,快说来听听。”

昨天,由于秦杰打来电话,我才知道他在看我博客,那就写一篇秦杰野史,供大家消遣娱乐。以上文字纯属野史,未经本人核实,如与事实不符,纯属八卦。

  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