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许联想

珍爱生命,远离博客

2006年9月23日的日志

带三个表 @ 2006-09-23 23:29:24 分类: 闲扯

今晚去前门一带吃饭,好久没路过了,发现前门已经被房地产开发商包下来了,大兴土木,把原来的地方都拆了,建设出一个崭新的前门—大栅栏—珠市口,老前门古色古香的感觉在建筑工地旁边“保护文化遗产”的广告招牌下将荡然无存。然后我就想到大栅栏旁边的八大胡同,不知道新前门会不会重新规划一下八大胡同,因为,人民需要八大胡同。

然后,我去王府井买东西,证明了人民的的确确需要八大胡同,我一进王府井南口,斜刺里边杀出一个中年妇女,缠着我要拉我去酒吧玩。好不容易摆脱掉,又冲过来一个,我好不容易又摆脱掉,便又杀过来一个,这个比较执着,跟着我走了将近100米,最后我急了,我说:“难道你就不知道我在《三联生活周刊》工作吗?”这句话真管用,她立刻止住脚步,笑嘻嘻在后面扔过来一句话:“你们一群没功能的人。”我觉得这招停灵的,一旦摆脱不掉便祭出这句话作杀手锏。之后,又有3个人拦住我要带我去酒吧。

然后我就想,我应该印制一批T恤衫,上面写着:“我不想找小姐”“我是《三联生活周刊》的”,肯定没有什么拉皮条的骚扰了。之后,又有三个人拦我,我这回变聪明了,还没等这些女的开口,我抢先一步说:“去酒吧找帅哥吗?”他们只好落荒而逃。

王府井虽然经常去,但是这么晚去的时候不多,上次还是一年多以前,怎么一年之后变成了这样?原来三里屯酒吧区常有拉皮条的,最厉害的时候,你一下出租车,就已经有七八个小姐列队欢迎了。后来这个酒吧街没落了。

我估计是北京为了迎接2008年奥运会,在王府井大街搞的试点。与其这样,干嘛不把八大胡同恢复了呢。王府井大街是商业区,没什么酒吧之类的地方,也没有KTV,跟色情沾边的东西都没有,所以,走在大街上,老有人拉皮条,特别扭。我知道,市政府知道这个地区在2008年奥运期间会有很多老外光顾,宰他们丫一道势在必行,但是也别弄些拉皮条的人啊。我拎着一袋面包和牛奶,然后有人拦着我说:“咱们找小姐去。”换你做市长的体验到这种感觉能舒服吗?

既然不禁止,那就干脆合法化吧,给这帮散兵游勇找个地方,让她们安营扎寨,多少还能赚点税收。目前北京南城比较落后,干脆,崇文区、宣武区、大兴区多设几个八大胡同,对推动这几个区的经济发展肯定有好处。

我希望以后晚上去王府井大街别再碰到这类现象了,毕竟这里是北京的标志之一。逼急了我真去王府井卖T恤衫了。

带三个表 @ 2006-09-23 11:34:25 分类: 说书

我还从来没有一口气将470页的小说看完。

这本书叫《唱片风云》,这是我读到的第二本音乐小说,第一本音乐小说《失恋排行榜》因为糟糕的翻译而让我提不起兴致,在看到60页左右再也没有碰过它。而这本《唱片风云》,不仅是因为它有引人入胜的情节,而且翻译得非常精彩,所以一直让我无法停下来,直到把它看完。

也许从这本书的封面上你能解读出来这本书的内容,它是一个唱片业交易的小说。事实上它还远不止于此,它是把整个唱片工业中最丑陋的东西全部展示出来——用一个正直的主人公吉姆·肯腾来衬托那些唱片业的阴暗。书的作者是VH1电视音乐频道的副总裁比尔·法兰尼根。

所以说,《唱片风云》算是一部行业类型的小说。行业小说在阅读中最容易让读者产生障碍的就是因其行业的特殊性而使很多不了解该行业的读者在阅读中望而却步,即便是描写娱乐行业的小说,读者不会因为你在小说中经常提到他们熟悉的明星的名字而增加他们的阅读兴趣,读者想看到的还是精彩的情节。当我看完这本书的第一页,我就发誓赶紧把这本书看完,因为随着情节的推进,一定会向我展示一个任何一本音乐杂志上都读不到的故事——而这些故事恰恰是我想知道的——虽然它纯粹是虚构的。

蓝登书屋资深编辑斯科特·莫耶斯在前言中说:“从艺人博诺、路·里德、埃尔维斯·科斯特洛、彼得·巴克、汤姆·佩蒂到几乎全美国唱片经纪人(其中绝大多数觉得自己被写进书中),都透过电子邮件、电话或信件跟法兰尼根联络,说法不一,但是主题只有一个:天啊,被你揪出来了。我真不知该哭该笑。”

一本小说能写到让人坐不住,已经大获成功。

这本小说的主题其实很简单:我们常常在忠信与野心之间挣扎,在诚实与谎言之间挣扎。当把这两对矛盾放进唱片工业这个背景下,就会变得那么活灵活现,让你分不清它是真实还是虚构——这一切都是因为这个行业太虚伪。

本书的译者张琼方在序言中用了一连串排比句来介绍这本书:“如果你是做唱片的,一定要看《唱片风云》,因为可以看到自己居然在跑龙套,还可以看到恶老板最终遭报应,大快人心!如果你听音乐,一定要看《唱片风云》,因为你才知道每张专辑背后有那么多心酸血汗,下次上网抓歌之前,或许考虑手下留情。如果你不听音乐,一定要看《唱片风云》,书中提到的许多西洋经典歌手,拿来当流行音乐入门购买指南准没错。如果你是不新不红的歌手,一定要看《唱片风云》,看看别人走红前原来也备受各种委屈,重新相信老天爷是公平的。”

这本书的大致内容是:“飨宴”唱片公司的A&R负责人吉姆·肯腾一直想说服老板巴尼签下正在冉冉升起的新秀“耶路撒冷”乐队,与此同时,另一家实力更强的唱片公司“全球”公司也在盯着这支年轻的乐队,同时,“全球”更想把肯腾从“飨宴”挖到“全球”,因为肯腾在“飨宴”公司的出色业绩恰恰可以弥补“全球”公司最薄弱的环节。但是肯腾抢先一步,让老板巴尼签下了“耶路撒冷”。但是就在签约的当晚,发生了意想不到的事情,同性恋者巴尼看上了乐队的帅哥鼓手麦克,试图在支走其他成员后非礼这位帅哥,结果麦克慌乱之中用枪击中了巴尼。可想而知,“耶路撒冷”与“飨宴”的合约在当晚宣告结束,心灰意冷的肯腾只好带着乐队离开原来的公司,来到条件更优厚的“全球”唱片公司。正当肯腾入职后想大干一场的时候,他没有想到的是,公司总裁布斯正在谋划一场政变,试图把老板迪高赶下台。与此同时,肯腾的部下佐依——一个心胸狭隘的家伙,处处与肯腾作对,她当初也想把“耶路撒冷”签到“全球”,但是没想到的是肯腾带着“耶路撒冷”过来,这使她很不爽,所以她只好答应“耶路撒冷”女主唱莉莉,努力签下公司上下都不看好的另一直黑人组合——莉莉的朋友“黑美人”。野心勃勃的总裁布斯几乎不听音乐,也从来不相信公司的星探们的品位,他唯一相信的就是他的司机的耳朵。一个偶然的机会,布斯无意中收到了一个乡村歌手蔻琪塞给他的一盘录音带,司机非常喜欢她的音乐,于是布斯便签下了蔻琪,甚至跟她上了床。在公司的财务长汉密尔顿的帮助下,布斯的阴谋一步步逼近毫无察觉的老板迪高的身边。“耶路撒冷”的第一张专辑出师不利,莉莉摆出一副不合作的姿态让肯腾很为难,本来是他手中一枚重要的棋子反倒成了一个麻烦,但是麻烦还在后面,首张专辑卖得很差,而“黑美人”却越来越红。在“耶路撒冷”赴巴西录制第二张专辑期间,在一次出海游玩的时候,遭遇暴风雨,出行的两艘船都忘记莉莉还在海里游泳,赶紧逃回岸上,结果莉莉葬身海底,“耶路撒冷”失去了主唱……

在书中,肯腾一直扮演一个正直、诚实的唱片业理想主义主义者,他只知道如何帮助艺人成功,他的单纯让人又爱又恨。他的老板永远会他说:“吉姆,我们需要你。”正直让肯腾变成了一个不走运的家伙。

这本书对我来说,吸引人的地方在于:第一,它展示了美国唱片工业最让人沮丧的一面,通过这些令人沮丧的事实让我们去思考我们平常听到的那些拥有华丽包装的唱片里面到底是不是音乐,虽然我从来都怀疑音乐通过唱片呈现在人们面前的动机不单纯,但通过这本书能看到那些不单纯的原因还不仅仅是为了金钱。第二,其实,在流行音乐最发达的美国,这个行业里也到处充满白痴,所以想想中国唱片业里的白痴们,以及这些白痴培养出的更多白痴听众,立刻觉得正常多了。看这本书不得不让我想起我所了解的国内唱片业,以及在全世界任何地方都一样的艺人嘴脸——艺人与唱片公司的关系永远是互相农夫与蛇的关系。第三,法兰尼根的语言太风趣了,典型的美式幽默俯仰皆是,让我看的既想笑又解恨,其中不凡名言警句,比如:

“吉姆问起何时和全球拉丁美洲的代表会面,迪高大手一挥,指着满场东倒西歪、肩膀上起这年轻美眉的醉汉说:这就是啦!迪高宣布:全球唱片拉丁美洲市场一片大好!”

“别跟我说你会讲德文,艾尔(汉密尔顿)。”
“说的还好。我有亲戚在那里。”
“德国也有黑人?”
“土耳其人,我妈有土耳其血统。”
“老天,艾尔,哪个弱势族群你没沾上边?”
汉密尔顿边走边说:“蠢蛋。”
布斯说:“骗谁呀,老兄,蠢蛋可不是弱势族群。”
看看今天的互联网上,嗯,布斯的话真是一针见血。

吉姆说:“我看不出来跟一个小女生的意气之争,对我们有什么好处。”
布斯说:“这一行就是做小女生生意的。小女生写歌,小女生买CD,男歌手看起来都像小女生,生意人的胆子都像小女生一样。”
哦,天哪,老宋柯一定是看到这段话签下李宇春的吧?

肯腾,在他经历了大是大非之后,开始有些困惑,“当初来到纽约唱片界打天下时,如果有人问他什么是自己最需要保护的,吉姆可能毫不犹豫回答‘我的正直’,或者比较深思熟虑地回答‘我对音乐的热爱’。但是现在他觉得两者皆非。在任何一个行业,不论是在其间成长或探索外面的世界,最难保护的是内心的柔软。”正直的人总是会得到更多的同情,但是却很难成功。

几年前,我曾头脑发热,打算写“音乐三部曲”的小说,但终因自己对写小说的兴趣不大和自己才疏学浅而放弃。今天,看完《唱片风云》,心里有了很大安慰。虽然从内容上讲,《唱片风云》是一本流行小说,它具备流行小说该具备的所有元素,但是它恰恰描写的是我熟悉和感兴趣的领域,写得又很生动,它实际上就是一本有故事情节的乐评。

最后,我将这本书推荐给战斗在中国唱片界的老板、经理人、企宣、艺人、秘书以及从事娱乐报道的媒体同行,看看你们有没有“被揪出来”的感觉。如果有,你们是不是感到很欣慰——你们跟美国平起平坐了——这是历任中国领导人都未曾实现的梦想。

最后我要感谢江瑞鹏先生(江泽民、李瑞环和李鹏的Remix版)不远万里,把这本书带给我。

带三个表 @ 2006-09-23 6:01:26 分类: 闲扯

有一年,一个朋友请我吃饭,约到了一个豁贵的地方,那里面又是喝汤又是吃大补的,结果这朋友因为堵车晚到了40分钟。我闲极无聊,就坐在餐馆里观察周围的人。这一观察不要紧,我发现,进来吃饭的人,男的差不多都在40-50岁左右,女的都在20出头左右。我在仔细观察一下,屋子里居然没一个老女人。

于是我不怀好意地想象,这些女孩都是二奶,不是二奶也是情人。而这些男人差不多都是社会富有阶层,从他们全身的装束上就能看出来,估计一根鞋带比发烧器材店里卖的电线还贵。

然后,我又琢磨这些老男人们的审美,我发现,这些女孩长得几乎出奇的相似:身高在165左右,长头发,大眼睛,嘴比较小,脸型比较小,身材比较苗条,腰比较细,胸比较大,脸上有种高傲和伪尊贵的表情。第一眼看上去,挺漂亮,再仔细看,就禁不住端详了。这是中国男人包二奶找情人的标准吗?

朋友不来,我又想起某一年在深圳,当地电台的一个朋友请我吃饭,他突然问我:你看这屋子里有什么特别的吗?我说,装修不错。他说你看人,不要看装修。我看半天没看出来。他提醒说,我们这片小区住的主要是二奶,人称二奶村。

他这么一说,我再观察,发现屋子里的男人都像香港人了,四五十岁左右,长得一副奸商模样,很多人都谢顶了,身旁的女孩都挺漂亮。

把深圳的记忆和眼前的场景结合起来,我发现,女孩子的特征基本一样。

您有二奶的潜质吗?

带三个表 @ 2006-09-23 1:29:46 分类: 闲扯

从今往后,北京地区的媒体可能再也见不到“超女”“粉丝”之类的词汇了。
但是,如果提到超级女声比赛该怎么办呢?
北京媒体可能有三种候选:
a:湖南卫视青年女子选秀比赛,简称“湖青秀”。
b:湖南卫视青年女子歌手大奖赛,简称“湖青赛”。
c:湖南卫视群众性歌手PK赛,简称“湖群P”。

  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