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满足爱猫人的需求,杜雷斯公司最近准备推出一款猫用避孕套。
主人可以为猫准备该用品,以防你家猫猫怀孕。
该避孕套规格分为4.1mm、4.2mm、4.3mm。
2008年8月6日的日志
今天有好几家媒体打电话问我关于刘欢与莎拉·布莱曼的事情,问我为什么会让他们俩唱主题歌,我喝的一口水差点喷出来,这问题你问北京奥组委多合适呀,我要是能解答这个问题,我就可以指挥我们主编朱伟了。
在某种信息不透明之前,媒体有分析观察的习惯,为此应运而生了一本叫做《观察与思考》的杂质。大家喜欢用推理、猜测、想象等方式去判断一件无法了解真相的事情。不过,主题歌演唱者定了这二位,根本不用推理、想象,明摆着的事情。
关于刘欢
一、他唱歌好听;
二、他演唱风格大气、深沉、高亢,适合在体育场演唱;
三、他知名度高,连CCTV都封杀不死他;
四、他唱的歌最少,出场费最高,只能说他标准高;
五、他会汉语、法语、英语和天津话等至少四门语言;
六、他没什么负面新闻。
关于沙拉
一、这道菜做起来比较容易;
二、谁都可以接受这道菜;
三、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接受了这道菜;
四、沙拉很喜欢中国;
五、沙拉最近一年来国际市场行情看跌;
六、沙拉也许能说几句汉语;
七、沙拉产自伦敦,下一届的主办城市,有象征意义。
所以你该知道为什么不是其他人了。
昨天晚上,土摩托在SMN上发给我一个文件,我怕是病毒,问:虾米玩意?他说:你看看。我打开后一看,是土摩托的书稿,一共有八篇文章。人家美国人写书跟咱们不一样,我们都用“第一章”“第二章”,人家用的是chapter 1,chapter 2,看着就不一样。
书的封面你们都看到了,我没想到土老师真的会做知心小姐,选了这么一个话题。问他为什么写这个话题,他说是跟出版社商量定的,好吧,土摩托终于可以通俗一把了。
八章书稿我大概仔细看了三章,然后就看不下去了。显然,这本书没有他的姊妹篇《来自民间的叛逆》写得好看,如果土摩托根据一些素材加工整理,大概会写得很好看,但如果让他凭空去创造,就差很多。已开始写的还有点趣味,关于女人撒娇的特征之类的,不过仔细分析你又会发现,他显然不太了解女性的心理活动,他的开篇实际上是向往他熟悉的科学领域——遗传学方面去引,忽略了社会因素、历史甚至心理学等方面的佐证,基因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性格,但不会那么明显。土摩托说,男人不喜欢撒娇,是因为男人进化过程中缺少某一部分基因,缺少的原因本来已经进入到历史层面,但一直没有展开,似乎论据不太充分,毕竟,看到这本书的名字想掏钱买下来的人可能是女人,从第三章起,基本上就是我看不懂的各种名词了,枯燥的数据似乎可以说明问题,但却不太容易打动人的心情。然后我就疑惑,土摩托干吗要写这么一本书?
我和所有读者一样,想知道女人为什么会撒阿娇,如果这本书能写到读者心里去,估计能变成畅销书,可惜土摩托给出的答案过于严肃,想撒娇的女孩看完这本书会都会泄气。假如让林志玲写这本书,大概会是另一种解读。但不管怎么说,从科普角度来讲,这本书还是有点价值。
女人跟男人起腻,土摩托跟科学起腻,于是男人更爱女人,科学更喜欢土摩托。
今天终于拿到了陈景元先生的新书《秦俑真相——一个跨世纪的考古奇案》,翻看这本书,我心里多少也生出了一些欣慰,老人家七十多岁了,为了这本书,为了书中的观点,抗争了三十多年,我猜想,当他看到这本书,可能老泪纵横,也可能毫无感觉,他所付出的,不是这几百页的文字所能回报的。
关于陈先生,关于我是如何认识他,我在以前的博客里有所介绍,这里不再罗嗦,有兴趣的认可一点进去看看(《一个人的战争》《三访陈景元》),没兴趣的人可以看看别的。
我一直希望能帮助这位老人把他的著述出版,先后联系过国内七八家出版社,但终因题材敏感,最终没有出版,我也帮助他联系过不少媒体,希望通过媒体能发出他的声音,一个被考古界剥夺发表文字权利的人,他应该在今天有说话的机会。我想帮助他的目的也很简单,人家想说,你干吗不让人家说?最终,香港时代国际出版公司将这本书出版,有兴趣的同学并且恰好你有亲戚朋友在香港,可以买来看看。
这本书凝结了陈先生三十多年的心血,他的目的只有一个,推翻秦俑的定性。关于秦俑,从它出土的那天起,从新华社第一篇报道开始,就跟秦始皇老师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本书就是从新华社的报道说起,书中用了65篇文章,全面系统地否定了秦俑属主是秦始皇的说法。这65个理由针对的都是这几十年围绕秦俑发掘出的各种文物的鉴定结果,陈先生通过大量的史料说明了一个问题,秦俑坑里发掘出的各种东西都跟秦始皇没任何关系。
我从来没有触及过考古这一块,对历史知识的了解也就是高中生的水平,一次采访让我认识了陈景元,也让我对这件事产生了兴趣,所以这几年一直关注此事,现在书出来了,这只是第一本,这本书主要是反驳那些考古学家的观点。不接触不知道,接触了之后才发现,其实学术界也挺腐败的。你说秦俑这么重大的发现,居然存在这么多的错误,而且那些专家还出过不少书。真奇怪。看陈先生一一驳斥那些专家的观点,也是件有趣的事情。
陈先生那些观点还都挺有依据的,至少把一直以来既定的东西推翻了。但秦俑毕竟是中国考古界的一个重大发现,用一本书就彻底否定先前的定论未必那么容易,因为考古结果已变得不重要,重要的是秦俑已经变成了陕西、临潼、考古学界的一个名利场,秦俑早就超越了学术范畴,从它浮出土面那天起就命中注定,它是个政治战利品,它不属于历史。如今,它又属于商品,一个产业链和某种势力的附庸,真正的秦俑从来就没有出土过。当陈景元先生呕心沥血,写出这本书,在强大的既得利益者面前,他的声音显得太弱了。
陈先生在否定秦俑属主是秦始皇的证据相对充分一些,甚至现在很多专家都在质疑秦俑的属主问题。可是,秦俑不是秦始皇老师的,那会是谁的呢?陈先生的观点是,它是秦宣太后的,也就是秦始皇的高祖母芈氏。芈老师的生平大家不太了解,她是中国最早垂帘听政的人,在位41年。慈禧老师才37年。陈先生列举的种种证据证明芈氏修的秦俑,在史料上尚显单薄,很多不是靠一手证据,而是通过推断。如果了解芈氏的人生经历,其实都可以拍个电影了,她的一生比慈禧、武则天精彩。
实际上,让我好奇的是,你说秦俑这么大的发现,这么浩大的工程,怎么史书上就没有记载呢?秦始皇老师活着干的那些破事,都被司马迁老师写进了《史记》,怎么唯独没提到秦俑这件事呢?所以说,历史留下的空白太多,可以让人去想像,去求证。考古专家在定性秦俑是秦始皇的方式是:因为是秦始皇的,所以后来所有挖出来的东西都跟秦老师有关系;陈景元先生的定性方式是:用史料和出土文物证明不是秦始皇的,然后用一些蛛丝马迹的史料和文物证明它是宣太后老师的。至少,后者更像是考古方式,前者更像是空想社会主义。
如果这本书在内地出版,大概影响会大一些,我能想象得出,考古界只要不回应陈景元,这个谜案就会一直谜下去,他们仍然会成为一群既得利益者。
陈景元先生的博客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