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许联想

珍爱生命,远离博客

2012年1月5日的日志

带三个表 @ 2012-01-05 4:17:43 分类: 闲扯

在这个季节讨论“真冷”是合时宜的。这些年我看到这个词基本都跟温度天气无关,都是跟语言有关,而且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这个词跟另一个“内涵”颇有些相似之处。那就是,当人们对某些词句丧失理解能力之后给自己找一个面子上过去的词汇——来表达自己在网络上的存在。假如没有互联网把什么人都撮到一起,大概也不会出现这样的旧词新解。

笨蛋们在看到一句话或者一篇文章之后,先要做出一番判断,但看不明白,直觉上又觉得这些文字里面有别的意思,咋办呢?得发表看法啊,得留言啊,得跟帖啊,得爱特啊,得装大尾巴狼啊,得表明自己还在喘气敲键盘啊,得最终证明自己是个傻逼啊……于是就有了“内涵”这个流行词。当然,这种“内涵”表达远远比那些看不明白还非要阐明自己观点亲自证明自己还是个白痴的人更可爱一些,至少“内涵们”还有自知之明,以审慎的姿态——蝎了虎子掀门帘——露一小手。还让别人抓不到辫子。事实上这就是白痴的反应。这就像,你看到一株植物,不知道是草本还是木本,不知道是什么纲什么目什么科什么属什么种,但你说“这是生物”,一点错都没有,上帝都拿你这个白痴无可奈何。现在,我太烦“内涵”这个词了。您没那个内涵就别到处瞎鸡巴含了。

“真冷”在气候变暖的时候流行了。最初它源于冷幽默、冷笑话。不管是冷幽默还是冷笑话,都是原意不想制造幽默笑话,但无意中变成了幽默笑话,让人有意想不到之外的意想不到的效果。

你听到一个幽默故事,结果你笑了,这是幽默,双方配合的很默契;
你听到一个幽默故事,结果你没笑,这是你不懂幽默,没有第二种可能;
你听到一个不幽默的故事,结果你笑了,只能说你这人浑身都是痒痒肉;
你听到一个不幽默的故事,结果你没笑,说明你这人挺正常的。
你听到一个不幽默的故事,结果讲故事的人没讲好,把你讲笑了,讲故事的人是土摩托;
但是,如果你听到一个幽默故事,结果你没笑,但要做出点反应啊,不然不就是蜡像了吗,于是你跟了一句:“真冷。”

“真冷”就是你没有解读幽默的能力,感觉它是个幽默但不知道幽默的G点在什么地方,人家想碰你的G点,结果您把身上的一件G-Star的衣服脱下来给人家,这个三九天,您能不喊冷吗。

所以,现在“真冷”跟“内涵”简直是对双胞胎,表达了一种有自知之明的不懂装懂心态。其实,内涵也好,真冷也罢,都跟你的人生经历有关系,经历的少自然不懂内涵究竟是什么,没有经历坎坷自然读不出幽默的内涵。本来贵国人民就缺乏幽默感,上网的人又以年轻人居多,既没什么内涵也没什么人生经历,所以大面积出现解读障碍。妈逼,您的内涵可真冷。

不信你可以留意一下,在网上看到有人经常使用“内涵”“真冷”,你就知道他大概几岁,白痴度有多少。
(这两个代表弱智的词汇已被本博客屏蔽)

  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