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不起,我又要骂新浪了。
名人博客是新浪的杀手锏,但也是双刃剑,搞不好也会伤到自己。新浪在给名人开博客的时候,似乎就已经看到了名人的价值。博客的早班车没赶上,但赶上末班车。来得早不如来得巧,你不能不说新浪得厉害。这感觉就像一帮嫖客去嫖一个妓女,最后一个嫖客上去没弄几下,妓女就来高潮了,于是这个嫖客说:“你看,还是我厉害吧。”
弄一堆名人,尤其是一堆不太懂网络的名人开博客,是件挺麻烦的事儿,新浪的员工要替他们登记注册,要替他们卖掉自己的网络版权。但也有它的好处,因为不懂,就可以利用他们的无知。更重要的是,利用名人的声望搞出点事情来,这是任何媒体都梦寐以求的。新浪弄一堆名人,这就是新浪的优势。名人一向喜欢争风吃醋,你别看他们平时都很端庄。我采访名人,有个技巧,如果遇到不愿意接受采访的人,我就说:“您看,张三李四王五赵六都对这件事发表看法了,但我总觉得没谈到点子上,我觉得这事还是您说比较靠谱……”名人就怕忽悠,一忽悠虚荣心就上来了。在网络这个虚拟的名利场上,虚荣心就更加赤裸裸了。新浪当然知道这一点,尽可能把这个名人博客弄得虚荣浮华一些。所以,在网络上争风吃醋,也就成了名人的一种心态,虽然这正中争风吃醋还比较含蓄一些。
但是,仅仅是这一点还不够。虚荣并不足已成为新闻事件,于是,新浪终于抓住了一个机会,利用了白烨,挑拨了韩寒,然后,把更多的名人都牵扯进来,一阵厮杀,搞得全社会都关注起来,这一招真的很成功,但也很操蛋。
随着有关部门对新浪的警告,这场闹剧草草收场。这件事过去,真正值得人们思考的不是什么文学准入证问题,也不是韩寒的俨然胜利者的结果,而是名人为什么在一段时间内都成了弱智,成了新浪的玩偶?
试想,如果一家报纸这么撺掇,估计没几个名人会上当。但是网络有个特点,所谓互动,这一互动不要紧,恰恰击中了人骨子里最薄弱的地方,不管你是名人还是什么,都无法抗拒互动的力量。名人现实中的那种矜持、虚伪或面对媒体的噤若寒蝉,在一瞬间都撕破了,所以,乌烟瘴气地混战起来。
好玩吧,饕餮大餐让全民享受。可我怎么看怎么觉得无聊。这是一场弱智指挥一群精英的战斗,显然没有真正的胜利者。这不,新浪现在又开始撩拨陶东风和萧鼎之间的矛盾,这显然是韩白之争的翻版。陶东风如果想一博成名,倒也罢了,如果您根本不适合网络环境和习惯,趁早溜之大吉,不然死得很难看。要知道,萧鼎得粉丝可是遍地都是的,可比玉米多多了。
挑动群众斗群众,是毛泽东的拿手戏,现在,新浪在继承毛泽东思想方面,很有创意。以后,我们是否可以说“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八荣八耻以及新浪撩拨法”呢?网络是大鸣大放大批判的地方,绝对不是一个探讨学术的环境,最终将变成一场群殴,一旦将话语权交给公众,将没有一个好结果。比如,荷兰队世界杯为什么总踢不好?是因为荷兰太民主了,而且,所有的队员都是教练,踢着踢着就掉链子了。到最后,都不是为了赢得比赛,而是为了赢得更多的口水。
新浪养了一堆名人,没事就琢磨,让谁跟谁掐起来呢?掐得天昏暗,它好坐收渔利。上次韩白之争搞得很大,遭到了有关部门的呵斥。我发现,新浪也是记吃不记打,现在又蠢蠢欲动。名人别看个个都挺端庄,也是记吃不记打。这让我想起了一个古老的笑话,说有一个卖报纸的,站在街上嚷嚷:“特大诈骗案,上当者多达78人。”一个傻逼闻听,立刻掏钱买了一份,把报纸翻了个遍也没看到关于诈骗案的新闻。这时卖报的仍在嚷嚷:“特大诈骗案,上当者多达79人。”
网络时代的眼球经济是一个办法,但是您能不能别跟个长舌妇一样靠挑拨离间来吸引眼球呢?弄点高级的好不好?
前段时间,看到一篇报道,说易中天的书出版权被拍卖出了高价。然后就有人质疑,一个学者的书为什么会被拍卖出这么高的价钱?再然后,就有人酸酸地说:易中天不研究学术了,开始成畅销书作家了。因为书畅销,所以他的书学术价值含金量就低了。允许郭敬明这种二赖子的书畅销,为什么不能允许易中天的书畅销?难道那些专家学者只能关进书房里研究一些跟老百姓无关的学问才叫专家、学者?
中国在科普创作方面一向是很落后的。文革之前,还有人写过不少科普著作,后来,基本上就没有专家干这种ABC的事情了。所以,现在很多人对常识性的东西缺乏判断,跟我们的科普教育出问题有很大关系。所以,我倒觉得,像易中天这样的人多出来几个是件好事,不同领域都出来一些普及型的专家,多卖一些书。中国人没有美国人爱读书,爱看书的美国人都让人觉得特没文化,不爱看书的中国人呢?
美国人似乎就不觉得一个专家学者的书畅销是件坏事,卖的越好说明你越受欢迎,你越受欢迎人家就越佩服你。但是中国不这样,尤其是一个专家学者,一旦他的书畅销,人们的第一反应不是这个人真了不起,而是会质疑他凭什么会卖这么多书,这是典型的不爱看书造成的病根儿。
我不知道,假如中国的一个医学专家写一本通俗读物《男人为什么有乳头?》肯定会让人斥为无聊,但是两个美国人写的这本书却成了不少美国人热衷阅读的畅销书。不会有人质疑美国人写的这本书有什么无聊,相反,他们从这本书里不仅学到了常识,而且还找到了乐趣。
这是一本关于身体的书,你真的了解你身体吗?你会说,当然,我的三围是66,66,66,我的身高是181厘米,体重是82公斤,我的胸罩是E杯的,我穿37码的鞋,我的血压是70/100,我的牙有30颗,我的身上一共长了6颗痣……当然,这肯定是你对身体的了解,但是,如果有人问你:打哈欠为什么会传染?为什么会起鸡皮疙瘩?为什么胳肢你的时候你会笑?指甲上的小半月形是什么东西?你的小弟弟会被折断吗?你会把自己的精子用完吗?粉刺有没有危险?喝醉了为什么会吐?为什么听见水响就想小便?你的G点在哪里?……诸如此类的古怪问题,可能都是你平时遇到的,但是你很少去认真思考过这些问题,或者,你曾经问过别人,但是你周围的人里可能很少有做医生的,所以没有人会给你一个科学、满意的答复。当你见到医生的时候,你可能更关心昨晚的安全套破裂是否会导致你怀孕,而不会去问医生上述这些看上去很无聊或者只有三四岁的孩子才会去问的问题。但这些问题恰恰又是生活中最常遇到的。
好吧,让这本《男人为什么有乳头?》告诉你答案。这本书的作者是马克·雷纳和比例·戈德堡,雷纳是个职业作家,戈德堡是个医生,职业的习惯让他们平时接触到很多与身体相关的各类古怪问题,于是就有了这本书。
这本书的最大特点就是在向你介绍一些知识的时候,绝对不是像我们的一些专家的那样枯燥、乏味,好像不板着脸,这知识含量都会降低。两个人像说相声一样,用滑稽、幽默、逗趣的方式告诉你有关身体的知识。这本书你阅读的是会往往感到身体不适,比如在你看到“大便为什么会漂浮”这样无聊的问题时,或者“放屁会引起燃烧吗?”但是当他告诉你“放了具有可燃性的屁会引发某些危险,但是哥们是不会不在乎的。”
这本书里夹杂着作者两个人的对话,其实就是段子和相声,让你在了解这些无聊问题的时候还能有一些调剂和放松,总之,这是一本会一直让你想笑出来的书。当你看完之后,你不妨给作者写封信,问问他们一个问题:“人为什么会笑?”
写完这篇东西的时候,突然想起来,土摩托曾经写过一篇介绍这本书的文章,去年9月就写出来了。而这本书的中文译本是今年1月才出版。大家不妨去看看土摩托写的这篇文章,比我写得好看(也是我看到他写的少有能看懂的科普文章)。
《男人为什么有乳头?》(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出版,定价19.80元,三联书店有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