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许联想

珍爱生命,远离博客

2007年7月31日的日志

带三个表 @ 2007-07-31 11:21:02 分类: 杂谈

我好多年没写过总结了,这次要写一次,关于《十面埋妇》。

投资方告诉我,在一周时间内,指定下载、观看的网站提供的数据表明,已经超过一百万人次观看了此片(还不包括其他非合作网站的数据),在能统计的范围内另一个数据表明,有至少1000家个人博客以不同方式评论《十面埋妇》。百度搜索结果是60300个,在首映之前只有50个左右。与此同时,传统媒体报道的不超过十家。列举这样的数据不是想证明《十面埋妇》多么成功,而是想说明一点,依靠网络,照样可以把一件事情传播出去。

从我去年开始构思这个剧本的时候,我就想到它该如何操作,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它跟我想象的一样,要有投资,要有广告,还要有回报,并且依靠互联网,都做到了。这其实是一场有预谋的操作。从去年接触投资商的时候我就强调这一点,为什么我没有答应投资更大的投资商,因为他们让我按传统方式来做,给多少钱我也不愿意。去年《小强历险记》出来后媒体挺关注的,除了个别媒体的报道跟我博客上的内容不同,大多数媒体的报道基本上在复制我的博客,所以,今年我打算换一种方式,放弃传统媒体。我对待传统媒体的方式:不主动,不拒绝,不给红包。所以,我邀请媒体的朋友来参加首映式,但不会要求他们发稿,我觉得挺没劲的,整天就老有一些人追着我要在《三联》上发稿,《三联》是那种你一追就能发稿的媒体吗?

我喜欢博客里很个人色彩的评论,不管是喜欢它还是讨厌它,都写得很真实,因为那是人的感受,而不是传统媒体新闻概念的上的感受。我看到很多人在批评《十面埋妇》,我一边看一边笑,感觉我像一个犯了错误的好孩子,让大家感到意外和失望。所以,社会各界纷纷伸出热情温暖的双手,想把我这个失足青年从错误的方向拉回来。“这是心的呼唤,这是爱的奉献,这是人间的春风,幸福之花处处开遍……”中国人劝人向上的传统美德爆发了。谢谢你们,和谐社会真好。你们提出的问题我都照单全收,但坚决不改。大家的趋同性商业审美和求同不能存异的心理告诉我,想做到寻常不走路有多难。好为人师的习惯,在我这里一点都不灵。听人劝,我吃不到饭。

劝我积极向上的同志们都想把我往专业的火坑里推,希望我能拿出像样的作品,改正业余的毛病。但是我会让你们更加失望,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我最不怕的就是被忽悠,因为我周围总有那么一批大忽悠。当年口才极佳、入木三尺的张广天忽悠我,我不为所动,还有人用别的方式忽悠我,我也不为所动,时间一长,我的反忽悠免疫力日趋加强。包括那些说《十面埋妇》好的人,我也不会被忽悠,因为我知道问题在哪里,比那些专家和仿真专家更知道问题所在。

我真正感兴趣的是不是谁夸它或是谁骂它,也不是有多少人褒贬它,而是我注意它通过网络传播方式到底能传播到什么程度。我不懂IT,更不懂电影,但要把这两样我不懂的东西结合在一起,这本身挺冒险的,而且会破坏人家约定俗成的东西——用一个这样的破玩意儿去破坏,正义善良的人们能忍心我胡来吗。

但我目的达到了,它证明了一个自媒体时代的影响力,即便有些人的博客每天访问量只有几十个,但是你也不能忽略它的存在,如果他在博客上介绍了《十面埋妇》,就意味有几十个人知道,这其中就会有人去看,它就像网络链接一样,一层一层点下去,无穷无尽。这就是数字时代的传播方式,是不是有点像击鼓传花?

我一直从事媒体工作,所以我更习惯用传播方式和程度来测验这个DV的反响。有句话说: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我发现,赞扬的语言都是相似的,批评的语言各有各的狠劲。真的把这些批评的话当回事,我能从楼上跳下去。但我喜欢研究传播,还有一句话说得好: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既然这样,那就让这件坏事使劲传吧。有人说不明白我在这个DV里面要表达什么,我告诉你,我要表达一种传播方面的事情,做一个试验。

记得投资方跟我谈合作的时候,我说,合作可以,我有个条件,你们不许干涉我玩。话虽这么说,但我还是有压力,我干吗天天嚷嚷拉广告,就是想让投资方把钱收回来,除了劝人向上之外,知恩图报也是中国人的一种美德。但是我还是完成了任务,把投资收回来了。它完成了一次正常的循环。

你说这是什么模式?我不知道这是什么模式,也许它压根就不是什么模式,管那么多干嘛,有时间去想这些想不明白的事情,还不如赶紧做出来。

最后我还是要谢谢投资方英海伦公司,谢谢赞助方龙润普洱和完美时空以及与我们愉快合作的三家网站。

  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