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许联想

珍爱生命,远离博客

2009年6月18日的日志

带三个表 @ 2009-06-18 2:08:32 分类: 杂谈

因为人性永远不是完美的,于是就有了道德。道德是什么?道德就是人利用自己的想象去弥补他人人性残缺的过程,直到将他人人性弥补得完美为止。不幸的是,人总是发现自己可以弥补他人的人性残缺,而忽视自己,于是就有了伦理道德。当道德变成仅次于法律之外的约束人的言行标准时,它带给人的最大不幸就是滥用。道德是没有实施标准的,不可量化,但可扩大化,这又为滥用道德的人大开方便之门。你不学法律肯定不能直接去做法官,但你就是个人渣也能做一个道德评判者。嘿,我说你呢。

人们在互联网时代最乐道的就是“互动”。支持者坚持认为,“互动”改变了人类以往交往的关系,将间接变成直接,打破了时间差和空间差,使其摆在同一平面,它最大的特征就是直接让你看到结果。比如,过去你出了一本书,不知道读者什么反应,现在你在顷刻间就能看到回馈,这就是互动的优势。

但是在道德无处不在,道德无可替代的人群中,当道德与互动遇到一起,所引发出来的结果就是:绑架。因为道德这回可以以实时监控的方式约束你的言行。你可以一毛不拔,但你可以稍微悲天悯人一下就觉得道德升华了,然后你一转身就看着王石不顺眼了,必须像枪顶在他脑袋上那样逼着他往外捐钱,这就叫道德与互动的关系,在一个四通八达的信息传播公路上,不管你站在任何一个十字路口,你的道德感都不会迷路,你永远试图用最残缺的道德意识,去弥补别人的缺憾,以让自己道德优越感升华到类似性高潮时的快感。这时你仿佛觉得你那0.1口径的道德小弟弟在幻觉中变成了一门迫击炮。

关于互动的好处以及道德的好处我在这里都省略,比如我们都同仇敌忾去绑架道德最高尚的余秋雨大师。如果你非喜欢抬杠我也建议你参加用绳子拉火车的趣味体育活动。我只想谈谈绑架问题。

一般情况是这样的,人在存活期间,都会要被约束。这些约束来自如下几方面:自我、他人(即道德)和社会,社会包括法律和规则。在各种约束中,你大概能健康成长,变成一个符合社会生存规则下的灵长类动物。你之所以不是黑猩猩,是你还没按低级的自然规则生存。人在自我约束时往往是下意识的,但在约束他人时,往往是要经过一番判断的,这个判断经验来自他对道德的认知。当人直到一定程度,也变成了无意识。

在没有互动的时代,你是无法绑架他的,因为他的言行被你认知后即便做出多么高风亮节和暴风骤雨的道德判断,都无法直接作用于他身上,只能在间接中起到一点强弩之末的效果。因而你对他的道德约束显然打了极大折扣,这让你相当的不爽。而且,这还必须在通过一种媒介引发一种群体乌合意识下才能起到震慑作用。在互动时代,就变成了一帮一,谁都可以直接下手。

互动时代的绑架特征是什么?
一、温柔地杀你。打个比方,现在文字都可以变成博客,当你写出的文字被人认可,会有一种信息从对面传过来:我喜欢你这篇文章。这是一种鼓励,一种奖赏。但是由于两方的时空感太近,再加上一方虚荣心再强点,作者很容易接受来自读者的肯定并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无意识投其所好的心理恶习,这叫讨好,双方互相讨好。当你再写出一篇值得他肯定的文字时,他同样会这样去肯定。同样,这种方式也适合某种行为,当你的行为被他肯定,你就会继续这种行为。事实呢?不管是你写的某一篇文字还是实施的某一种行为,只是你言行中的一个而已,当不知不觉被绑架后,你慢慢觉得你就会这一个动作了。然后你也变成了草履虫。

二、催人奋进式杀你。道德通过对人格的修正,让人达到人格的完美化,如果这是自省的话,倒也罢,说不定能修炼出一个孔老二,问题是,这种催人奋进式绑架,都是对他人的绞杀,你在别人眼中,不能有任何让他看不下去的事情,不然他会很生气。他真得像你的父母一样,对你有无限的希望,希望你变成一个比人上人还人的人。这时候你还不能说他,因为他是为了你好。比如,他希望你人格再闪亮一些,现在的亮度不够;他希望你人品再好一些,现在这样的好人品还不够他的要求;他希望你说话的声音再好听一些,希望你主持的节目再完美一些,希望你的作品再经典一些……总之,他用几乎培养世界冠军的苛刻条件来期盼你,这时,你稍有让他不满,他就会像个怨妇一样,对你充满了失望。当然,甚至还有一哭二闹三上吊的情况发生。比如,“我再也不看了”“我再也不听了”,“我再也……”由于你的不求上进,严重地伤了他的心。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绑架相当感人。

三、恐吓胁迫绑架你。这类人现在越来越多,大概是人们对话语权越来越重视,不管有没有表达和判断能力,都要站出来指点一下,比如阿根廷跟巴西踢一场足球赛,阿根廷踢得不好,一定会有球迷指指点点。这跟你是否踢过足球或者当过顶级教练无关。同样,你的作为和不作为,也一样会引起某一类德不高望不重的人指责,这种表现方式是,他事先给你设定一个结果,比如:“如果你有种,你就如何如何”“是中国人就该怎么怎么,你不怎么怎么,你就不配当中国人”……诸如此类。这种人跟网络红卫兵还不一样,红卫兵就是傻逼,比较低级。这种绑架者是大傻逼,相当的低级。但是你也发现了,这种人很多。

很多人因为受不了这类绑架者的骚扰,妥协了,退缩了,让步了,就范了。于是,绑架者认为,这是他们的力量,你看,王石因为受不了绑架,让步了吧。如果胆敢再出现一个王石,就见一个灭一个。因道德优越感带来的道德成就感,无疑是一回来了两次性高潮。

以前我说过,道德就是要求别人10分要求自己0分的一种行为。你大可不必把他当回事。问题是,很多人很爱惜自己的羽毛,绑架者没有羽毛,一交锋你肯定害怕。一个绑架者出来,你不当回事,一百个,一千个,无边无沿、彻底连天的绑架者出现,你一定会害怕。一个0分你不觉得怎么样,妈逼的一万个0分加在一起你就觉得有一万分了,那你可不就害怕了吗。

而且这个绑架现象是贵国一大特色,自古以来,贵国人民一向很喜欢乌鸦落在猪身上——看见猪黑看不见自己黑,这种传统几千年了。而且,希望别人而不是自己积极上进一向是传统美德,希望别人上进的人在看到别人因此改变后还有快感,有快感的事儿谁不愿意做呢。这样,以道德的名义去绑架他人就变成了天经地义的事情。

右派们整天在谈论民主,民主不是不可以谈,但在贵国这样一个有很多优秀传统的国度,这些传统变成了民主的最大敌人。民主不仅是对私有财产的尊重,更是对人格的尊重,在这一点,贵国人民其实从来不记得别人有人格。

写上面的这些文字,不仅仅是经常看到一些傻逼在我博客上要求我如何如何,更是看到在整个互联网上,绑架已变成一种常态。我真没觉得自己比你有什么了不起,我不过是一个写字的,我只会做自己想做的事。但一定会有人对我有高标准严要求,我他妈欠你什么了?

比如,有人会说,希望你对某件新闻发表一些看法。你看,人家是“希望”,一个多么温和、振奋人心的字眼儿,如果你接招了,你就上当了。还好,我不是DJ,凭什么你丫想点什么我就放什么。但你如果不理会,心里又觉得过意不去,素味平生的,人家瞧得起你,你就写一篇吧。一来二去你就跟着他的指挥棒转了。但这还不要紧,要命的是你会有种被暗示,跟这些“希望”和谐相处,慢慢会让你自己丧失一种判断。

比如,有人会说,我不喜欢你这篇文章,没有那篇文章好看。其实说话的人刚刚从幼儿园出来,刚刚能分得清1和2的区别,就急于判断。他一定是这样的,他从来不会去想自己有什么样的偏好,当有人偏离他的偏好时,他不会因此看到差异,而是认为不符合自己的要求。即便是我的一些朋友,也常常通过手机短信或者SMN教育我:“你这篇写得好”“你那篇写得不好”。似乎催人上进已成了他们挽救我灵魂堕落的良药。

比如,还有人说,我发现你最近堕落了,你的文章没有以前锋利了。还有人说,我发现你的文章没有以前有意思了。还有人说……反正他们不教育我不足以证明他是个傻逼。其实数落别人相当有快感,要不怎么有那么多人喜欢当老师呢。我也喜欢修理别人。那如果这么说,你就明白了,某些人的这种常规行为不过是满足自己内心的快感而已,你别不承认,你不是有意识这么做,你都变成潜意识了。

比如,还有一类人,比较粗暴,不会那么和颜悦色,他绑架人的方式是上来先给你扣上几朵大帽子,你要是反驳都极有可能成为民族罪人。我这里常常有这类型的傻逼光顾,我还真拿他没办法,这类人特有一种民族自豪感或什么鸡巴高尚感,但我就不明白了,这类人该亲自跳下去,干嘛总是站在边上要求别人跳下去呢。首先他觉得你比他强,所以他就有理由要求你跳下去。《追捕》里的台词是怎么说的来着?“召昌不是跳下去了吗,唐塔也跳下去了,所以请你也跳下去。”就是这样,一个傻逼要求你变成一个英雄。

比如,还有一类人会语重心长地劝你:“你一个大男人,就不能心胸开阔,宽宏大量一点吗?”“别跟那些傻逼一般见识”……(更多类型的人请参阅我任何一篇博客后面的留言)……

还好,我从小就不爱听人劝,更不怕要挟,你说你的,我干我的,而且我在这方面的警觉性很强。你温柔也好,粗暴也好,对我这个年纪的人来说,已经不起任何副作用了。也许在年纪更轻的孩子身上能起到一点副作用。我永远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所以我会很烦常常对我指指点点的人。当然,我会像看笑话一样,去看一种悲哀。

你们不是爱参与吗,有谁空闲的蛋疼,可以到我以前博客留言中找一找,把那些有代表性的绑架留言贴到这篇博客的后面示众。或者,你如果遇到类似的留言,也可以转载过来。把一些让他们不开心的留言贴出来让大家开心一下。
============================
鉴于当事人今天打电话给我,要求删除那封信的内容,以及涉及到她名字的留言都希望删除。所以我删除了。大家留言不要针对她了。一方面我要向这个姑娘道歉,一方面我还要重申,我他妈特别烦总有人帮助我。

  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