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许联想

珍爱生命,远离博客

2009年7月10日的日志

带三个表 @ 2009-07-10 10:22:08 分类: 闲扯

前面的博客贴了一张启航的照片,旁边的胖姑娘叫阿福,《你丫真狠》的执行导演。阿福老师看到这张照片后,跟我说:“不看照片不知道当初那么胖啊。”

我刚认识阿福的时候,她的体重155斤,去年拍DV的时候,他125斤,现在她110斤。身高160,体重110斤,已经是接近标准体重了,阿福说,过了夏天,她的体重能降到105斤。这是我知道的第二个成功减肥的案例,虽然我认识的所有女士们都在减肥。稍晚几日,阿福老师将提供近照,然后我跟以前的照片对一下。

我问阿福是怎么减掉这45斤的肉?阿福说:“靠伪科学。靠着没有科学依据的中医减肥理论,我不吃药不打针不手术不挨饿除了散步没有别的运动。我最成功的一点就是减肥期间嘴也没亏,还是啥都能吃。回头看看土摩托跟罗胖子咋说。”我在想,罗老师看到之后会偷偷买一本中医方面的书,像看黄色小说一样躲在阴暗的角落里,从中寻找减肥的道理。以前在饭局上,罗老师总是煞有介事地说他正在遵照教练的嘱托,营养进食,以达到健身减肥之目的。事实上,大家都看到了,罗老师确实科学地把体重减到了正常的分量,但也科学地反弹了回去。就像他的开关厂一样,开有开的道理,关有关的道理,开开关关,就是这个道理。

在我看来,最主要的是做我的DV执行导演,才能减肥。虽然这没有什么科学依据,但是有一定效果。如果你想把正方形身材变成长方形身材,请加入我们的剧组吧。

其实那些所谓的科学减肥理论才是伪科学呢,我就没见过靠吃减肥药把肉减掉过的人。但是人们为什么相信呢?除了傻没有别的科学依据。当然,我后面的留言一定会有人说丫吃药把体重减下去了。其实,如果你老吃一种药(除了激素),比如去痛片、藿香正气水,坚持两个月,你一定能减肥。不信你去试试。

带三个表 @ 2009-07-10 8:44:11 分类: 说书


《你丫真狠》中导演阿福在给启航说戏。

有些人是看着我长大的,比如我妈。有些人是我看着长大的,如果这么说,那一定是交往的时间很长,不然不会看着ing。我看着老去的人比较多,但看着长大的人不多。在少有的几个看着长大的人当中,启航算一个。

认识启航是因为我弟弟,好像是1991年左右,我弟弟有一天跟我说他组了一支乐队,我没当回事,以我弟弟当时的音乐水平,基本上就是瞎胡闹。没几天,我弟弟带回来一个人,这人叫启航,很有礼貌,张嘴就管我叫大哥。我跟我弟弟认识这么多年,他从来都没叫过我哥哥,我不做大哥好多年,听见有人叫我大哥,马上想到了香港三流黑帮片,觉得特有身份。然后我知道他们俩弄了一个乐队。但是这个乐队好像就在我弟弟单位搞得一次活动上演出过一次就解散了。一般解散原因都有很多说法,比如音乐理念不同,比如其中的一个成员抢了另一个成员的女朋友,比如性格不合……诸如此类的。但是他们哥俩没有把乐队搞下去,我还真不知道原因,以我的观察,一个想玩摇滚,一个想玩乡村音乐,中国那时候没有乡村摇滚,他们俩也找不到一个“老鹰”或者加思·布鲁克斯的人作参照,于是就解散了。

启航后来就去了陈哲的CZ工作室,我那时候常去陈哲那里玩,听陈老师讲他的音乐计划,启航在那里做的是企划一类的工作。几年后,陈哲决定进山保护原生态文化,在陈哲作出这个决定之前,启航离开了CZ,自己成立了一个叫北方兄弟的音乐制作公司。2000年,他出版了自己的专辑《家乡》,没过多久,启航关掉了公司。

在北方兄弟期间,我去过几次他的公司,如果当时他能坚持下来,现在正好是他的黄金时期。那时候,启航对民要比较感兴趣,可能时候都在摇滚,民谣没有人听,这方面的歌手也没有几个,最后连我弟弟都被启航签了下来,还录了两首歌。可见当时唱民谣的人是多么凤毛麟角。

后来,启航认识了一个美女,两个人认识没多久就进入了热恋,然后就开始谈婚论嫁,这时,未来的岳父大人对启航说,如果想娶我女儿,就别在音乐圈里混。为了美女,启航放弃了他热爱的文艺事业,进入了一个跟书有关的单位,具体从事什么我还不太清楚。这也就是启航,比较听话,换我的话,我一定让老丈人放弃女儿。后来,启航结婚生子,过上比张大民还幸福的生活。

启航从小生活在农村,不管是他写的歌还是后来写的鬼怪故事集《魔石》,都跟农村生活背景有关系。启航吃素,过着居士生活,从他脸上你从来看不出愤怒。还有一个背景是,启航是满族,正黄旗,一会儿叫启航,一会儿叫岂杭,一会儿叫岂珩,一会儿叫夏邦,他的名字跟他从事的工作一样多。

启航爱看书,去他家,屋子里的书不少,他岳父看到启航爱看书,就让他去新华书店工作。因为工作关系,启航有时间看大量的书,看着看着,他就想把书介绍给别人。然后就有了“无间书道”。在电视挨个取消读书栏目之后,证明国人过去不爱看书,现在不爱看书,将来还不爱看书的传统美德。但是启航悄悄地在网上开了一个视频节目,专门谈书,我看过几次,这个节目虽然就他一个人在那里说,但说得也有点意思,当然没有什么商业因素左右,节目做成什么样都可以。也不会有人让他这么说,那么说。我一直以为做这个节目就是启航一时的兴致,没想到居然就这么坚持下来了。

再后来,他说书的内容整理成书,叫《读家秘籍》。孙小宁老师在书的序言里说:“书这个事儿就是奇怪,你越是正八百地谈,没准儿读者越不感兴趣;反而你不小心扯了点八卦,销量却随之莫名奇妙地上去了。”俺非常同意这个说法,你看我什么时候介绍书的时候正八经地说过,我说上三句话就会像曾轶可老师一样跑偏。包括写任何评论都不能正经评,因为我没有那个水平。这种写作风格在美国被叫做“刚佐”(Gonzo)。什么意思呢?就是评论者不是把自己放在一个客观角度去评论一个作品,而是结合自己的经历、感受去描述,文体可能不是评论,而是散文、随笔或者回忆,不拘一格。

我觉得启航也有点这种风格,只是他没有我这样肆无忌惮,有时候还是兜着,但是至少每一本书他都能找到一个点,讲一些书里书外的故事,看着听着倒也轻松。因为有《读书》《书城》这样的评书类杂志严肃地胡说八道,我们就可以撒开了胡说八道了。如果启航以后在节目中能再放开点,扣子再往下解开一点,言词再大胆一点……这节目就好看了。当然,这是句玩笑,启航的性格我了解,一个比较温和儒雅之人。

这让我想起了去年拍《你丫真狠》,我让启航演一个表面正直实际上比较阴险的老板,开始我担心他演不好,不过,启航正经也算在中戏学过表演的人,拿捏起来还是很到位的。

  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