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没听过这么好听的唱片了。
这是Ali Farka Toure去年的遗作。
它不是布鲁斯,美国人一见到非洲音乐就爱跟人陶瓷。
非洲音乐就是非洲音乐,布鲁斯就是布鲁斯。
有联系,但是两回事。
2007年1月27日的日志
中央电视台的一个傻逼看不惯星巴克开进故宫,于是就嚷嚷请星巴克出去。然后就成了一个公众关注的敏感话题。这个主持人不小心搔到了中国人的G点。这几天上网,这问题争论得还挺热闹。唉,不就是一个咖啡店开进故宫吗,有什么大不了的,又不是抢鸡蛋。
这件事其实跟赵薇穿军旗装事件有点相似,就是一件小事演变成一个民族主义情绪的升华,然后群情激昂,总找到一个爱国的机会了,可得好好表现一下,千万别落后了,大家一起上啊,冲啊,杀啊,革命啦,未庄的人都去啊……网上讨论这件事不就跟阿Q遇上革命一操性么。似乎不把星巴克赶出故宫,我们老祖宗留给我们那点玩意儿就被玷污了。其实我们都当了99回婊子了,但只要有一次立牌坊的机会,嚷嚷的声音一定要盖过99次当婊子的声音,以证明我们还是处女。
这个话题,一说起来就长了,一说起来就是全民都有权参加的一个话题。我先说件事,几年前,我一直关注传统与民间文化保护的事情,对这个领域的事情多少还有些了解。我发现,确实有很单纯地捍卫民族文化与传统的人,他们不计回报,以绵薄之力,为了就是让那么一点点孱弱游丝的特色文化基因多活几天。我采访过湖南邵阳市文化局的一个人,他在1979年越战中负伤,复员后分到文化局工作,他跑遍了整个邵阳市,拖着一条残腿,没有取出的弹片不时让他的头隐隐作痛,他一个月100多块钱,还要把钱搭在工作中,就这样,他坚持了几十年,让很多濒临灭绝的工艺、民间艺术存活下来。这个人至今默默无闻,他没说过掷地有声的话,面对文化危机也没慷慨激昂过,但是那朴素得没法再朴素的实在话,句句都能扎得人心疼。这个人叫覃保来,谁知道他的名字?没人知道,他不会进入媒体视线。但是现在有很多人知道芮成钢,一篇博客就把事情给嚷嚷成这样子。我们不觉得滑稽吗?
为什么开头我用“中央电视台的一个傻逼”来形容芮成钢?意思也在这里,因为我看到很多像覃保来这样默默无闻的人,他们是民族的脊梁,芮成钢这样貌似热爱民族文化的伪民粹主义者也就是一个小丑,在大城市生活,享受着现代文明给他带来的一切,酒足饭饱之后,打一个嗝,嘬着牙花子逛到故宫,一抬头,看见了星巴克,然后怒目圆睁,不行,怎么可以在故宫开星巴克?岂有此理,文化都渗透到这里啦,我要鼓与呼……中国的文人、知识分子大都是这种嘴脸。你要真爱国,真爱传统文化,你去干点实事,站着说话不腰疼的事情谁都会干,出门溜一圈到处都是“故宫开星巴克”现象。
故宫到底该不该让星巴克进来?这个话题今天讨论还有意义吗?这就好比你跟一个生过孩子的女人谈处女贞操是不是很重要一样,还他妈有什么意思。我觉得,在全球化的今天,我们对文化的理解也该随之改变,现在一个民族的文化都有三种,一种是纯粹文化,一种是杂交文化,一种是认同文化。纯粹文化就是在自己的血脉下衍生出的一切文化,一根杂毛都没有,它的血统是纯正的,甚至它不受现代文明的影响。它是赤兔胭脂马,祖祖辈辈都是。杂交文化实际上是开放式地融合了不同地域和民族的文化形成的混合文化,说白了就是头骡子,甚至没有繁衍的能力,但是很有生命力。比如我们今天放眼望去的各种文化,大都是骡子文化,它不仅融合了中国各地各个时期的文化,也融合外国的文化。这种文化,就像杂种,某种意义上讲,它的基因链已经改变,不能像水和油一样容易撇清。而认同文化就是它跟本不属于你,但是由于我们开放和需要,这种文化和我们的杂交文化并在一起,短时期内尚不能融在一起,它需要一个认同和接受融合过程,然后衍生出新的杂交文化。星巴克就是这种认同文化。你喝茶不是认同,而是传统,以及这个传统衍生出的各种文化内涵;你喝星巴克认同的是一种西方人的生活方式和休闲。传统是亲妈,认同是后妈,谁有奶就会喊谁娘,但骨子里你仍然觉得亲妈是妈。
“故宫开星巴克事件”其实就是对这种认同文化不认同。你会说,我就不认同这种文化。好,你可以不进星巴克的门,这不就得了。然后你说,我就不能容忍星巴克在故宫开店。好,你把它轰出去。轰出去我们就不认同了吗?它就在中国消失了吗?你说,它可以在别的地方开店,就是不能在故宫开店。好,你终于说到点子上了。
前面我为什么说讨论这个问题没有意义,就是因为在对文化的认同上,每个人的标准都不一样,就想到的标准一样,每个人都有把尺子。在文化这个问题上,我们自己就从来没有拿出过一把King Size的标准,如果我们有着把尺子,你越界我把你剁掉,这样本土文化和外来文化就是泾渭分明,井水不犯河水,多好啊。可是,那还叫文化吗?那是博物馆。文化的活跃性和不确定性就是它不断融合,让你从来都无法拿出一个标准来衡量,不管是本土地域文化还是外来文化。文化想发展,想生生不息,就得不断融合,唯有这样,才能繁荣。你觉得琵琶、二胡、唢呐都很民族吧,别忘了,几千年前它就是星巴克、麦当劳、肯德基。为什么我们看着顺眼了?是因为它被认同了,然后又融入到我们的文化中,并且发展创造了我们的文化。
故宫开星巴克不过是新一轮认同文化过程中的一个小事件而已,正好让一个没文化的人赶上了,一说就成事了。故宫开星巴克怎么啦?它就是开到金銮殿上我看也不值得大惊小怪。中国文化具有超强的溶解能力,不管什么外来文化,到这里都能被我们消解,一个小小的星巴克就把你们吓成这个样子,我们的李向阳还没出现呢。
退一步讲,如果觉得星巴克开进故宫你觉得别扭,可以把它轰出去,但是你为什么不把卖柯达、富士胶卷的店轰出去,不都让人觉得不和谐吗。还有那些卖本土产品、旅游纪念品的小商店,我觉得他们跟皇宫也不协调,整天乱哄哄的,动不动还欺骗游客,也该给他们赶出去,芮成钢怎么就没看到这些不和谐因素呢?
这件破事引起争论归根结底跟什么爱国或鼓吹民粹文化无关,不过是对外来文化认同程度多少有关,非披上一层挑逗性很强的民族外衣跳钢管舞,多俗啊。
再退一步讲,如果我们的民族以前没有遭受过深重灾难,我们会有这种心态吗?当然不会,所以,我们的文化躯体上就多了一个G点,不能碰,一碰就兴奋,就群情激昂。这现在都成了咱们中国人的毛病了。当新的文化形态没有形成之前,我们都没归属感,能抓到手的就是民族主义。其实,这并不是文化本身的错。我们今天该关注的是那些纯粹文化,代表民族文化基因的文化如何不被现代化污染后变异消亡。对于杂交文化和认同文化,我们还是该放宽心态,理性面对,顺其自然,这是文化的发展规律。文化的发展规律不就是“纯粹→杂交→认同→杂交→认同→杂交→认同……”的过程吗,如果你非要把文化赋予过多的意识形态去谈论这个问题,那我们干吗还要开放啊?对不?傻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