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5月3日的日志
带三个表 @ 2009-05-03 14:40:17 分类: 未分类
有一个哥们,前些天给我设计了一个T恤图案,图案内容是“什么+什么=红心”,发到了我的126邮箱。该同学的邮箱地址是echohoad@******.com,好像在法国工作。但是我回复邮件总是被退回来,说没有这个邮箱。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请该同学看到寻人启事用一个可以回复邮件的信箱给我发一封邮件,谢谢。
顺便汇报一下T恤衫开店进展情况,这些天一直跟设计者沟通,脑袋都大了。我不会画画,也不懂设计,但我知道什么是好的。所以我在跟大家沟通的时候很费劲。很多人提供的设计方案可能只是一个初步的想法,还没到真正设计层面上,我不会把没有设计含量的东西拿出来的。我的要求是:美观、简洁、有趣、独特、原创。因此,开店的进展很缓慢,目前适合亮出来的图案不多,还不够开店的数量。还有些同学的设计我发回去重新修改,我做编辑的时候就能让作者抓狂,现在也一样。如果你提供图案,就做好让我逼你抓狂的准备。
另外,再次提醒给我提供图案的同学,一切反动的图案我都不会采纳,我觉得第一没什么新意,第二这东西估计也不让卖。你们的设计水平都挺高,只是有些浪费了。
还有,凡是投我所好的设计我一律不用,比如什么黑猩猩、不许联想之类的。我在博客上贴出来的图案都不会印在T恤上,我不会提前曝光那些图案的,“不许联想”的logo你们也不要用了,我觉得这四个字很能破坏美感,我决定统一印在背后或者袖口。
再有,提供设计图案的人,请写清你们的联系方式:手机、SMN、QQ、姓名,以便随时联系沟通,采用你们图案的T恤衫都会署上你们的名字。
这里可以给大家出几个题目,你们可以按照这个主题设计一下:“就业”“累”“脑残”“暧昧”“音乐”“人与网络”“电脑”。
稿件请发送到邮箱:teeeeshirt@gmail.com
带三个表 @ 2009-05-03 13:35:47 分类: 杂谈
标题上这两件事扯不到一起。不过要看谁来扯,我就能扯到一起。
日军侵华为什么会造成难京大屠杀?它跟德国纳粹屠杀犹太人是不一样的,德国人屠杀犹太人从一开始就确定好了目标,所谓消灭一种劣等民族,而日本人侵华的目的是建立一个“大东亚共荣圈”,将他们称之为支那的中国据为己有。德日在二战期间实施屠杀的目的是不一样的。
国共对南京大屠杀的根本原因至今不敢正确面对,其实原因很简单,军队打不过人家,便脱下军服,混成老百姓,时不时还打几下冷枪,日本人大概不知道南京成了有多少军人,因为他们都穿着马甲。最好的方式是,当一方占有绝对控制权,可以实施任何暴力,并且让这个暴力失控。日军在中国实施大规模屠杀并不多,晋察冀的三光政策跟他们找不到八路也有关系。我估计日本人喜欢打明着的战争,不喜欢跟中国人打游击。但是当年中日军事力量悬殊,打游击可能是最好的办法,这让日本人很抓狂,其实谁都怕死,如果战争都摆在明面上打,死得其所,谁都不喜欢不明不白地死掉。军队之间打,百姓相对受牵连的少一点,两边约好了在某个地方打一架,跟其他人无关。但是侵略无法避免的是会激起被侵略民众的全面反感,全民皆兵一切皆有可能。所以屠城一定会成为必然。
现在实施网络实名制跟明着打战争的规则很相似,管理一方希望所有人都老实,你整天戴个马甲让他们很抓狂。而一些地富反坏右实际上已经穿上“军装”,比较好认,但网民中还有大量的游击队,不时打几下冷枪。实行实名制,就是让所有人都脱掉马甲穿上军装,全民皆敌,对付起来就容易多了。这样的好处是,他们不至于“屠城”。
很多人觉得实名制侵犯了很多人的隐私,限制了网民的言论自由。我认为有些事情要辩证地看,实行实名制有时候可能是出于既得利益者角度考虑,但恰恰是出于这个目的实施的某种规则是最能引发矛盾的,因为它代表着法制的滞后与落后,客观上,类似杭州的实名之制度出台,会促进言论自由和人身自由保障的加速。我这么说你可能不明白,因为你跟那些制定该规则的人一样鼠目寸光,也只看到眼前的利益。
总有人会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判断问题,比如你在网上写博客就写一点鸡毛蒜皮的事情,没事说说同事朋友的坏话,现在实名制了,你就可能有顾忌了;有人只是想随便发发牢骚,感情啊、情绪啊,发泄一下,实名制之后你可能就不好意思这么说了。但是人们都忘记一点了,只要进入互联网之门,你的一切都公开了,没有任何隐私和秘密了。你跟互联网实际上签下了一个暴露隐私的契约,但你没有意识到这个卖身契的存在,这跟是实名制还是马甲制没关系。
大家都穿上制服我觉得挺好,我也不觉得实名制之后真的言论自由就被限制住了,马甲制防君子不防小人,实名制防小人不防君子。你真是堂堂正正,敢说敢当,怕什么啊。
大家可能觉得,如果实名制,类似王帅之类的事件会频繁发生,因为抓人更容易一些。你放心,这种事情再出现几次,就会更加激发矛盾,他们就会害怕的。都摆在明面上反而是好事,互相谁都看到了,你不能偷偷摸摸了,他们也不能偷偷摸摸了,至少会收敛。
有时候进步是用倒退的方式开始的。
带三个表 @ 2009-05-03 1:42:45 分类: 挨个祸害
陈晓卿老师最近这几天逢人就问:“《南京,南京》好看吗?”
我说你没看啊?他说没看,想先看看大家的想法,然后再决定是否去电影院看。作为中国广播电视大学婚纱摄影专业毕业的陈晓卿老师,对影像有着超凡脱俗的研究,所以对电影的口味也比较刁钻,凡是故事片拍的不像纪录片在他看来都是失败。他问了好多人,有人说《南京》好看,有人说《南京》不好看,于是陈老师想做一个调查,根据调查结果来决定是否去电影院看。
大家都知道陈老师是CCTV《见证》节目的制片人,不过最近调到中央气象台做制片了,中央气象台每天在下午的时候,工作人员都会把头探出窗外,日观天象,以便在新闻联播之后向全国人民报道降水概率。如果十个人当中有六个人说要下雨,那么降水概率就是60%。陈老师也希望通过气象台的“降水概率测算法”来测自己算去电影院的动力概率。
最后,陈老师得到的结果是:50%:50%。这可难坏了陈老师,到底是去还是不去呢?脸憋得通黑,也没个决定。
我给陈老师出了个主意,最后压死骆驼的稻草一定是卓别灵老师,卓别灵老师向来对电影有着一针见血的看法,你问问卓老师,如果她说好看,你就不去,如果她说不好看,你就去。
陈老师说:好!
没一会儿,陈老师又问我:万一卓老师的态度比较暧昧呢?既不说好,又不说不好,咋办?
我说:你真是的,一部电影就把你逼成这样,又不是见李向阳。如果卓老师态度不明朗,你就自己拍一部《南京,南京》,对你来说也没什么难度。
“也是啊,你说我怎么没想到呢。自己拍一个多好,省着那么麻烦去电影院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