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的日志
带三个表 @ 2009-12-31 18:26:38 分类: 闲扯
每年岁末年初,我都煞有介事给自己制定一个计划,其实心里很明白,也就是安慰一下自己。我是从来不按计划行事的人,那些破计划我也基本不当回事儿,因为会让我有压力。所以新的一年就不给自己制定什么计划了,我翻看了过去给自己制定的计划,都没实现。
人干吗要给自己制定什么计划呢?活一天算一天不是挺好吗。在过去的几年间,我做到的事情往往都是我计划之外的,我计划做的事情都没实现过,得到的东西也是从未奢求过的,所以每次得到还有点意外的惊喜。而自己想要的,也不是必须要得到,得不到拉倒,这年头拥有了什么失去了什么,活的都不自在,那又何必在意呢。活得自在比啥都重要。
但还是要感谢,感谢过去一年帮助过我的人,感谢我的朋友,感谢那些讨厌我的人,没有你们我的生活会变得无趣得多。嗯哼。
带三个表 @ 2009-12-30 3:26:30 分类: 杂谈
2002年左右,我认识兰晓龙是在老六组织的饭局上,那时候老六还在现代拖拉机出版社工作,平时他身边都是各种文学兼文艺青年,我当年认识老六,他周围的人我只认识史航。1994年,那时候史航还在中戏念书,有一次黄金刚带着史航和王小力到单位找我,不久之后,这三个人就跟孟京辉弄出了一个《我爱叉叉叉》。
这一切都跟史航有关,认识兰晓龙也跟史航有关,那时候老六身边有很多“中戏系”的人,据说老六和史航第一次见面,谈起了电影,俩人都喜欢南斯拉夫电影《桥》,于是盘起道来,开始对台词。但十分钟后,老六便卡壳了,那些台词只能变成记忆碎片,结果史航一个人把台词背完。你可以想象得到,像老六这么贱的人,肯定会把史航当成心中的超级宠物。这样,老六的饭局,就多了很多“中戏系”的人,兰晓龙便是其中之一。他给我的第一印象是:能喝酒,能嚷嚷,喜欢收集刀具,喜欢爬山,但怎么也看不出他是一个编剧。史航跟我说:“兰晓龙将来一定是中国最好的编剧。”后来兰晓龙也跟我说:“中国最好的编剧史航应该排在最前面。”您瞧这哥俩,中央戏剧学院的传统好像是喜欢禅让制。
插播一条广告:苗炜苗师傅的新书《除非灵魂拍手作歌》首发式于1月2日在朝阳公园路单向街图书馆举行,详情点击这里。
几年后,《士兵突击》火了,我奉命采访兰晓龙。事实上我并不了解兰晓龙,采访他那次也不过是第四次见面。见面后兰晓龙就说,别采访了,有什么可说的。采访中,兰晓龙问东答西,答非所问,我觉得有点别扭,我感觉他好像是成心不想接受这次采访,故意捉迷藏。但回家整理录音的时候,我恍然大悟,我需要的东西他全都说了——只是不是在我问的时候说的。我看着那堆文字有点疑惑,妈的,这采访是咋做的。
《团长》播出的时候,兰晓龙在西山脚下的一所医院住院,所以没有采访成功,后来他说,他真不想对《团长》这部剧说什么了,因为跟他想象的出入太大。正好赶上他生病,干脆呆在医院里不出来。
这次《生死线》播出,我跟制作方要了一套光盘,一口气看完,然后打电话给兰晓龙:“聊聊吧?”晓龙没有拒绝。因为有了上次的采访教训,我尽量不让兰晓龙飞起来,但采访他最好的方式就是瞎侃,才能把他想说的侃出来。
《生死线》写于《士兵》和《团长》之间,是因为有人想让他写一个红色题材的电视剧,兰晓龙便写了一个故事梗概交给投资方,投资方看完之后问道:“党性哪里去了?”兰晓龙一听,既然这样那就算了。那时候兰晓龙还没几个人知道,《士兵突击》还仅限于文本状态,所以也没有跟投资方叫板的资本。但兰晓龙觉得自己为了这个剧本查阅了很多资料,不用的话太可惜了。你不是不用吗,我自己来。于是就有了《生死线》。这个傻逼投资方,你的悟性哪里去鸟?
这次采访,兰晓龙聊得很多,有问有答,条理清晰。他是目前少有的几个还有戏剧情怀的编剧,他很聪明,从来都知道自己在干什么,不像很多编剧,编出一个烂《奋斗》,就不知道天在哪里了,还嚷嚷要挣1000万。兰晓龙给我算了一笔账,如果他想挣钱,一年可以挣3000万,有根有据。但是他放弃了。有一次都要签合同了,一集六位数的稿酬,多诱人啊,但在签字之前他反悔了。他说:“如果我这样下去的话,还能坐在那里写字吗?”
之前我在博客里说过,看到十集之后我才明白兰晓龙究竟想干什么。
王:你也有种愤怒的情绪在里面?
兰:抗战不是胜利。就这样。其实《生死线》也是一样的,抗战是胜利吗?就这一句话,你可以去延伸出很多东西。我们要把抗战看成胜利的话,那真的是挺无聊的,《四世同堂》也是这么一个东西。
王:因为你要写胜利的话,就会有一个从失败到胜利的逻辑,但是你并不想在这个逻辑里往下走。
兰:对,不想。
王:那你最后想写的是什么?
兰:别他妈再来一次了。包括《团长》也是,别他妈再来一次了。
王:你说你喜欢收集武器,但你是一个和平主义者。
兰:我是个暴力的和平主义者。我说的和平主义恰恰不是我们要躲避战争,不是这个意思。
王:你不想传达非黑即白的东西。
兰:乔治•简•纳森说过一句话:“爱国主义是超越于原则之上的对于不动产的一种专横的崇拜。”它与道义无关。所以在这种卫国战争状态下,再没有什么好与坏,忠与奸,都没有,我对军队的这种规则是非常同意的。你到了前线,如果这场战争真的是保家卫国的话,像我这种思维在战场上就是多余的,你他妈打就完了,没别的事,这种时候就是一个简单粗暴的事,不要去讲道理。我们那个时候和日本人相比,其实我们失败恰恰就是讲这个道义讲那个道义,犹犹豫豫,当然国力和全民意识上肯定是一个巨大的缺陷,但是还有一个很坏的就是我们还在吵嘴皮子,各种道义、逻辑全跑出来了,一直到今天还有人在争论汪精卫的合理性,这是个很无聊的话题。老舍说的那种“腐烂的、亡国的文化”,其实到今天我们都有很重的痕迹,只不过我们现在是国力强了,大家有一个统一的国家意识。
这是我为什么喜欢这部戏的原因。
我们同事舒可文老师曾这样评价兰晓龙:“在贵国,只有兰晓龙的编剧还叫文学。”
带三个表 @ 2009-12-28 15:58:00 分类: 闲扯
最近要弄一个妈妈评肾团,挺恶搞的。你说会不会有人说:“妈妈,你老公叫你回家睡觉”呢?
我有点担心,“妈妈”这个词有一天失去它本来的意义。
带三个表 @ 2009-12-28 1:26:12 分类: T恤

董老师把我放了一个月之久并且皱皱巴巴的T恤衫一件一件的熨平。(这件衣服的图案在另一侧,如果想看的话,请到显示器后面看。)
北京这几天非常冷,但这两天我一直在外面,冷到什么程度呢?戴上棉帽子两条腿还冻得直哆嗦。上个周末,北京就挺冷,上上个周末,北京也挺冷,由此可以推断,这周末北京一定很冷。周三的时候,在车上听天气预报,说要大风降温,我的心在寒流没来就一下凉了半截,以我在北京多年的生活经验,北京的冷暖我自知,都是有规律的,冷三天,暖四天,加在一起正好一个星期的周期。果然,本周末,在我要街拍的时候,天冷。去年12月21日,《你丫真狠》首映,大白天零下七度。像我这种反季节、反人类的人,自然界每次都报复我。
周日早上起床,把手伸向窗外,是挺冷的。像我这么怜香惜玉的人,不会忍心让模特站在街上拍照的,所以只能在棚里面拍照。即便是棚里,也很冷,我穿着羽绒服一点没觉得有什么暖意,想想那些穿着T恤衫的模特,唉,你说你没事摧残人家干吗呢。所以,我心里感觉很热。刘苏老师把他们家的金毛扔在上海,来到北京帮我,没有她我可能早就不做T恤衫了。她很想念她的宝贝儿子,只能在拍摄间隙上网看看她家金毛的照片。还有模特,大老远从各处赶来,任劳任怨,任打任骂,忍饥挨饿。还要感谢给我们提供服饰的Boope.com的时装店(地址:北京朝阳区建外SOHO西区15号楼1层1520商铺,电话:400 678 5251),没有他们的帮助,拍出来的照片一定会很单调。店铺负责人董老师人家是从英国学服装设计回来的,照理说周末该陪老公,但她一直全身心地帮助我们。我对时尚、服装之类的一窍不通,这事儿要让我做,估计肯定弄得乱七八糟的,董老师却把这事弄得很有条理。还有摄影师罗杰老师,大周末的该在家里陪孩子,但是却来给我做义工,还有Lucky同学,很早她就嚷嚷帮我街拍,联系这联系那的。所以,这些人一直让我在寒冷的冬天暖乎乎的。
有人说我做事总是拖拖拉拉,我是有这个爱好。我采访的时候都喜欢拖拖拉拉迟到,做自己的事情也是这样。有些事情不是你一个人可以完成的,每个人的能力都是有限的,做一次才知道这里面的困难是什么,不信你自己试试。就像我每看到一本新的《读库》出来之后,我都能看到老六苦哈哈、贱兮兮、忙叨叨的形象跃然纸上。我还算幸运的,有这么多人帮我。所以我也非常理解别人的苦衷。这就像我拍过一次DV之后就知道拍电影真的太麻烦了,我就再也不说国产电影的坏话了。哈哈!
做过一次,才知道每一个环节都不想自己想象的那样,每次都有意想不到的事情。但做过了,就会有更多的经验教训,以后做起来才会效率越来越高,一开始会有这样那样的不满意、失望,但是以后肯定会做得更好。
本来,我打算把一些拍摄花絮贴出来,但后来一想,还是别贴了。一定会有人在后面留言说什么“模特不好看”“设计真一般,这半年多白等了”“真失望”……你说我能给你这种少数人做低级判断题的机会吗,肯定不能,以后也不能,我坚决憋死你。所以,花絮我就不贴出来了。但可以肯定的是,模特的表现让我很满意,罗杰老师的拍摄也让我很满意。我满意了,就不管你的感受了,嗯哼。
另外,我也很感谢周末来面试的每一个模特,虽然有些人最终没有被选上,但我在T恤衫出来后赠送你们一件,略表一下谢意。参与拍摄的模特,会赠送更多。这次我可以很负责任地说,一周之内,我的T恤衫淘宝店就可以开张了。如果还不开张,你们就把淘宝店给砸了。
顺便说一句,上次贴出来的包装布,由于涉及到版权问题,所以我给废了,会换成另一个图案。这里也顺便提醒一下给我提供设计稿的同学,可能你们不太了解版权,不知道它可能引起的麻烦。如果在采用一些现成的图案,请告诉我,以免引起日后不必要的麻烦。这次换成了宋应星老师的著作《天工开物》里面的图,宋老师来自明朝,没有版权问题。
带三个表 @ 2009-12-28 1:09:51 分类: 杂谈
忘了是谁说过:信用只能失信一次。
十多年前,一个很铁的朋友,坑了我一次,后来他无论如何道歉、解释,我只能选择结束与这个朋友的关系。这件事让我感到挺失望,因为我确实失去了一个很好的朋友,但我必须作出这样的选择。后来,三鹿事件东窗事发,一些奶制品厂像跳梁小丑一样,极力维护自己的龌龊行为,我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从此我看到蒙牛和伊利,都绕着走,不再买贵厂出品的任何奶制品。今天它可能掺进去一些三聚氰胺,明天可能就倒进六六粉。我在很多事情上忘性特别大,但在这种事情上,我记忆力非常好。也许,对于我一个消费者,是微不足道的,但对我来说就是相当重要的。因为我不是怕再次吃到三聚氰胺,而是我不能给他第二次赢得信用的机会。在一个没有底线没有良心的时代,你只能用这种方式保护自己。写到这里,你是不是把刚喝掉的××牌牛奶吐出来?忍一忍,它马上就吸收了,排泄了。没关系,我的原则和你的原则不一样,你可以挣只眼闭只眼把牛奶喝下去,只是我做不到而已。
再比如,我跟郭敬明老师素无冤仇,但我三天两头拿他老人家说事,就是他在我心中已形成了阴影,因为他在公众当中失去了一次信用。有个二傻子会说,他怎么着跟你有什么关系呢?是啊,照你这么说他抄袭跟谁有关系呢?除了庄羽,跟谁都没关系。人们都觉得跟自己没关系就是没什么问题,可以原谅,上帝犯错误年轻人都会原谅,对吧?就像你不会因为喝牛奶得肾结石,不意味你可以纵容它生产有毒的牛奶。
但为什么失信的事情天天发生,就是因为你总上当,你总像年轻人一样原谅上帝,一次,两次,三次,当某些事情发生的机率越来越大的时候,你就会中招。不信你问问理科生土摩托老师,他的概率学学的可好了。当他们拯救自己的机会越来越多,就会认为,我可以犯错,因为不会造成更大损失,当我声奶俱下地认错时,一定能感动他们。骗子不都是这样吗。
所以就会有卓越的“撕单事件”。虽然是自己的失误,但是处理得很糟糕。我觉得就算因为失误给自己造成巨大损失,但不至于让卓越赔到血本无归。只要青山在,就有柴火烧。当卓越急匆匆搬出他们的协议来解释他们在法律上的合理性的时候,实际上他们输掉了信用,这个东西,有时候是无价的。这是一个多么典型的危机公关的案例啊,可惜他们并没有具备卓越的远见,错失良机。
那么,卓越为什么不大度地执行一次“跳楼价”呢?因为他们最清楚,这个国家信用是不值钱的,甚至还不如他们因失误损失掉的那点钱,老版打打算盘,成本核算了一下,结论是,坚决不让步,因小未必失大。我也认为,这次不会给卓越的财务和名誉上带来任何损失,两个星期之后人们就会忘掉这件事。他们还可以因为技术失误反复坚持自己的规则。
但是,当你真的将错就错,事后作出一个解释,信用就会加分,这种得失比他们肯定没有算过。他们为什么没有算过?这又回到我常说的一句话:坑蒙拐骗做IT。然后老有人说,你干嘛一竿子打翻一船人?可是我就压根没看到做IT的还有另一条船啊。今天你可能没有问题,但是当你遇到类似的问题,你可能做出这样的选择么?当一个行业都通行某一种规则的时候,才能生存下去,你不按这个规则玩,你能混得下去吗?所以,一船人就是一船人。如果你认为你不是这船上的人,你证明一个给大家看看就行了。
当然,说到最后,还是消费者本身对信用没有概念,类似这种事情都是买卖双方的“同谋”。如果你坚信信用只能失去一次,你看看他们还敢不敢做第二次。
带三个表 @ 2009-12-27 16:51:56 分类: 未分类
这个卖大米的广告置顶了四天,共卖出去大米4896斤,效果很好。谢谢大家购买。这米是新米,做的时候水要比平时略少一点,另外,米不是免淘米,所以多淘几遍。我吃了一次,挺甜的。
这是一个纯广告内容的文字,属于公益广告,不爱看的请按单双号出行。
日本有个老头,叫矢崎胜彦,他有一次到中国比较贫穷落后的地区四川大凉山,发现那里的孩子上不起学,便捐了不少钱,建了一个希望小学。但是,捐助是一个无底洞,只能解决一时,不能解决一世,不可持续发展,将来还会有更多的孩子上不起学。最好的办法就是让整个地区都富裕。后来他发现,四川大凉山地区因为落后,所以没有任何工业污染,气候也好。所以想出一个办法,把日本最好的大米品种“越光大米”引进到这里,让当地人种植这种大米,然后把没有任何污染的的大米运到日本卖掉,卖的钱全部还给这个地区,用于脱贫致富。他请来一些日本农业专家,在这里把大米培植成功。但问题出现了,由于日本农业产品保护,进口大米的关税很高,在日本市场上,价格没有竞争力,为了能把大米卖掉,换成钱用于教育和脱贫,矢崎决定在中国本地销售这种大米。目前,凡是种植这种大米的家庭,孩子都能上学了。
该大米在整个种植和收割过程中,当地农民都签署了不使用化学肥料和农药等有关的协议,2000多米高的海拔,没有任何污染和病虫害,大米平时喝的都是山泉水,比人喝的还好。今年大米丰收了,产量200多吨。
如果有想买这种大米的人,可以在网上订购或者直接打电话。物以稀为贵,这是我见过的最贵的大米,100元4公斤。如果你觉得还算能承受,就买两斤尝尝,同时也是帮助一下落后地区的人。
买大米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去他们的网站网上订购,地址在这里;一种是直接打电话订购,电话是400 810 5188。更多信息可以到他们的网站去了解。
P.S.:看留言有人质疑大米卖了钱是不是会用于当地扶贫上面。卖大米的公司就是那个日本老头的公司。如果你还怀疑,你不买不就得了。又他妈没人逼你买。
再P.S.:今天上午(21日)库存断货,他们现在已经把货补齐了,现在可以预定了。
带三个表 @ 2009-12-26 9:37:22 分类: T恤
在气象台发布第二次大风降温预警之后,我决定在今天街拍。想象一下他们穿上我那几款T恤衫,搔首弄姿地站在-14度的寒风中,哦,天哪,我想都不敢想。模特不是帅哥就是美女,他们今天会很美丽冻人。这种反季节反人类的行为只有我能干得出来。争取今天把拍摄花絮贴出来。当然,再过几天,淘宝店就会开张了。说了快一年的事情,我终于看到地平线的曙光了。
带三个表 @ 2009-12-26 0:48:05 分类: 闲扯
最近不爱写博客,刚刚写了一篇骂国产电影的文章,后来还是忍住没贴出来,今天采访兰晓龙,采访结束后,跟他谈了一点国产电影的话题,是我俩在厕所里撒尿的时候谈的,谈论的时间就是一泡尿的功夫。兰晓龙的意思是,你就把国产电影当一泡尿撒了算了,对待他们最好的办法就是别搭理它。我说,你是编剧,说不说无所谓,我是做媒体的,有时候它可能是个话题。明明知道它就是一泡尿,可偏偏就要凑上去闻闻,这可能就是一种积累,时间长了能分辨出香臭,没办法。换个职业我他妈才不干这事呢。所以我现在越来越憎恨记者这个职业。
这几天在看兰晓龙编剧的《生死线》。看到一半之后,我终于明白丫到底想干什么了。过几天该剧上星了,全国人民一定又开始热烈讨论争论,我甚至都能想象得出,人们讨论的焦点在哪里:这部戏有点太不合逻辑和常理了。可我喜欢的就是兰晓龙的编造,合理的编造叫谎言,不合理的编造才他妈叫艺术。这可能是这部戏的最大亮点。比如,这边都与鬼子短兵相接了,那边还俩人在那里怀疑人生呢。你觉得可能吗?类似的场景比比皆是。我没觉得它真的是一部战争题材的电视剧,我倒觉得是一部关于人生的话剧,从头到尾,都在一个多场景的舞台上探讨人生、怀疑人生。
前段时间“艺术人生”的老师问我,如何让80年以后出生的观众能喜欢“艺术人生”?我说,在换掉朱军成为不可能的前提下,你把节目办成“怀疑人生”,就有人看了。
最近我也开始写小说了。这个想法以前没有过,即便有时候会写,但是觉得自己还是与小说没关系。后来想想,既然那么多写人都在写,我干吗不试试呢,甚至我写出来之后比他们还好也难说。现在以平均每天2000字的速度推进,打算先写15万字,2000字的小说可比2000字的博客难写多了,所以就懒得写博客了。没事你们就别来看了。小说写完我会贴出来,但估计是两个月以后的事情了。如果有人忍不住在留言里说什么“快更新”之类的话,请你自觉的滚到一边去。表打扰我闯作。嗯哼。
带三个表 @ 2009-12-25 13:28:14 分类: 闲扯
带三个表 @ 2009-12-23 18:26:08 分类: 闲扯
这几天没白天没黑夜地看一个电视剧《生死线》,太好看了。
是兰晓龙写得最好的剧本,比《士兵突击》《团长》还好看。
演的最好的是杨烁,其次是张译,反而男主角廖凡演的一般。
带三个表 @ 2009-12-23 0:18:48 分类: 闲扯
在你的贵国
只有我还没有看过你的电影
只有我未曾爱过你
当我知道你葬身何处
会选择最好的影院
走最畅通的道路
来看一场不是你拍的电影
这一天要下的雨
请改日再下
这一天还未开放的紫云英
请它们提前开放
在你阳光万丈的贵国
月亮千里的贵国
灯火家家户户的贵国
只有我还没看过你拍的电影
只有我未曾爱过你
我是你光明贵国唯一的阴影
你要向蓝天认错
向白云认错
向青山绿水认错
最后向我认错
最后说 要是那些傻逼国产导演都死绝了
该他妈多好
改自俞心焦老师的《墓志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