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许联想

珍爱生命,远离博客

2009年12月11日的日志

带三个表 @ 2009-12-11 4:47:42 分类: T恤


名副其实的猫王啊。

带三个表 @ 2009-12-11 2:35:56 分类: 杂谈

无意中在网上看到了一个视频,洪晃老师在《亮话》节目中采访我们主编朱伟。里面最精彩的部分是朱伟说洪晃老师“水性杨花”,不适合做主编,因为主编的工作是要沉得住气的,不能像交际花一样,要多做案头工作。看到这里我乐了,觉得当初没有选择往主编的路子上走是对的。想想当年I也have个dream……要么开一家小唱片公司,要么做一本杂志的主编。第一个梦想在我1994年进入音乐圈里干了八个月后想明白了,这个烂圈子,最好还是离它远点。第二个梦想在1999年我看到《我爱摇滚乐》的主编小朱从石家庄跑来给我送杂志,见面那一瞬间,我觉得他已经实现了我的梦想,我不用重复了;退而结网有时候不如临渊羡鱼更有境界。

以前总有一些人跟我谈,希望我跳槽,承诺的位置就是类似主编的工作,人最大的自知之明就是莫过于了解自己,我一直以来最不爱干的事就是管别人,平生最大的信条就是小时候我姥姥总说的那句话:是人不用管,管死不成人。而且我的性格就是干什么都没长性,沉不住气。

插播一段广告:本周六(12日)下午14:30,中年作家黄集伟携萨苏、解玺璋、王磊在时尚大厦时尚廊举行黄老师新书《年代剧 内心戏》新书签售会,具体位置在北京朝阳区世贸天阶时尚大厦二层时尚廊书店。这可能是人类纸媒史上为数不多的签售会了,签一次少一次。将来你想找人签名都没有笔这种东西了。

想来我已经是一个没有梦想的人了。每次听到马丁·路德·金老师那句铿锵有力的话,都觉得很早就把人生想明白显得有点百无聊赖。但这样挺好,生活因此放松了很多。因此,每当理想主义者试图在我跟前煽风点火的时候,我的心里自然就会跳出一个字:波物!也有些人总问我:你将来想干什么?我想想,我其实正在活在我的将来,当初想象的将来跟现在是两回事,对我而言,我想看书的时候有书看,想找人聊天的时候有人聊,想出去玩的时候有时间,想说什么的时候可以说,想不想做什么时候可以不做,想高兴的事儿时候比想不高兴的时候多,没太多的欲望去追逐什么,有些东西属于别人的时候可能很精彩,但未必适合属于自己,做一个观众永远比做一个演员开心得多。对于更远的将来,操那份心干吗呢。但我喜欢幻想,想象着将来是什么样总比想象着自己将来什么样要好玩一些。

我一直在琢磨一个问题,就是我作为一个媒体从业者,这个行业的未来到底是怎样。这个问题是我在好多年前第一次看到一本外国时尚杂志开通了自己的网站时想到的,当时的判断是,这种行业广告杂志,如果人们仅仅是从它这里获取某些信息的话,买那么贵的杂志真不如在网上看看图片,那时尚杂志可能就要死了。然后就想到唇亡齿寒,其他杂志的命运也好不到哪里去。想这事儿的时候是1999年。于是我在1999年傻逼呵呵地进了IT行业,因为这是朝阳产业,结果在地平线上观望了两年也没看到太阳升起,后来才知道,太阳不在你看到的这个地平线升起。

《亮话》里洪晃和朱伟也谈到了纸媒体的未来问题,平时选题会主编就知道骂人、催稿子,很少听他说关于媒体的事情,他在访谈中的歌词大意是:今天的杂志主要是给人们提供思想,而不是新闻或信息。听完这句话后,觉得脖子后面凉飕飕的,像我这种没什么思想顶多有点想法的人早晚会被淘汰。当然,主编的意思是,在信息快速且廉价的今天,你还按过去的方式做,那一定会被淘汰,所以必须提供给读者一些快速媒体做不到的内容。看到这里,我就想,老天保佑,让《三联生活周刊》变成月刊吧,哈哈。正好今天采访白岩松老师,白老师说了一段话,歌词大意是:现在媒体的改革缓慢,环境不好,一流的人才肯定不愿意进来,进来的如果都是三流四流的,那媒体就没希望了。如果真这样,中国纸媒的死亡率和死亡速度一定比美国来的快速干净利索。

前几天看到一则消息,著名的《滚石》杂志开始开餐厅了,因为杂志不好卖了。这么好的一本杂志都快办不下去了,看来真是李双双守寡——没希望了。美国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甚至我们的明天到来的时候会变得更彻底,人家毕竟走过一段完整的出生到死亡的过程,我们连这个都没有,基本上在一个农业到信息时代,东西都是还没长大就夭折了。因此,当他们死的时候,会死得很缓慢,必须把党费交给水这样的事情交代清楚后之后才能闭上眼。而我们死的时候,基本上都是暴毙。就是常说的船小好调头,小船到桥头比大船更自然直。我们抛弃任何东西比美国人还要眼皮不眨。

然后我想的另一个问题是:如果纸媒体慢慢都死了,人们该看什么?大概有两类人,一类是从纸媒体走过的人,他们会怀念且必须适应新媒体时代;一类是对纸媒体时代没什么情结的人,反正只要有信息可以获取,你爱用什么形式都无所谓。基于消费的需求,纸媒体必然会消失,但不会灭绝,就像大熊猫一样,你好好照顾它,可能还能存在几百年,你不管它,几年就灭绝。一旦纸媒到了这一步,抢救是没有任何用的。历史的残酷就是不许你丫倒行逆施。

每次我进三联书店,看到门口堆着的那一摞书,都觉得挺搞笑,一种是中国一天天好上去,一种是美国一天天坏下来。跟我小时候在《中国少年报》上看到的“社会主义好,资本主义糟”的栏目一样,只不过现在变成了成人版而已。第三种书就是那种骗人的方法论的书,教你干这个干那个,妈逼的,作者自己还要靠这种骗术活着呢,你说你看了能好到哪儿去。可未来的趋势是,人们对垃圾需求超过人们对粮食需求。

我总想看到一个好莱坞或是坏莱坞的导演拍一个电影,讲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必须彻底洗牌的故事。理论上讲,只要人类存在,文明的发展就没有尽头,但文明的底线是有尽头的。如果文明触底之后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壮观景象呢?我很好奇,就像《2012》里的天灾一样。我真希望我能赶上这一天。赶紧发生吧。

  翻译: